2、认识地球 2
- 格式:ppt
- 大小:8.56 MB
- 文档页数:55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征,会写出经纬网上各点的经纬度,能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并充分感受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学习重难点】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2、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和判断方向【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半球的划分读课本内容后回答以下问题:赤道离南北两极距离相等,所以把_________作为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赤道以北称为北半球,赤道以南称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圆圈吗?学法指导:东西半球的划分,可参考下图:180°20°W 0°160°E 180°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二)经纬网学法指导:根据两地经纬度判断方向:(1)根据两地纬度判断南北方向:若两地都是北纬,纬度数值大的地点偏北,数值小的地点偏南,若两地都是南纬,则数值小的地点偏北;数值大的地点偏南;若两地中一地为北纬,一地为南纬,则北纬的地点偏北,南纬的地点偏南。
北极点的四周都是正南方,南极点的四周都是正北方。
(2)根据两地经度判断东西方向:若两地都是东经度,经度数值大的地点偏东,数值小的地点偏西;若两地都是西经度,则数值小的地点偏东,数值大的地点偏西。
若一地为东经度另一地为西经度,则把两个度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180°,那么东经度的地点偏东,西经度的地点偏西;如果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偏东,东经度的地点偏西。
合作探究: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根据什么找到自己的座位?那么在地球仪上,我们如何确定表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呢?试一试:1、图中A点所在的半球是(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2、已知某地的经纬度是10°E,20°S ,请你在下图中找一找,它是abcd 中的哪个点呢?20°10°0°10°20°40°3、请在上图中标出经纬度为20°W,30°S的点。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二节:地球仪第一课时导学案备课组:七年级地理备课人:林松审核人:廖秀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2、合作研究经度、纬度的划分规律,确认经度、纬度的读写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地球仪,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表任意地理事物的方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地球仪是地球的。
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2、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0°纬线为界,以北为北纬,字母代号为______ ,以南为南纬,字母代号为______ 。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______ 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_____ 。
3、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为界,以东为东经,字母代号为______,以西为西经,字母代号为______。
经度的变化规律:从______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______。
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___ 。
二、合作、探究、展示:1、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2、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书P12图1.9、图1.10)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3、读下图或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书P13图1.11图1.12)回答下列问题:⑴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⑵找出赤道、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明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在图中用红笔标出。
⑶指出北纬20°,西经40°是图中的哪个点?图中的B点的经纬度数是,。
【拓展提升】4.小明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寄来的一封信。
第二章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二、地球的方向三、地球上的经纬网(一)经纬线1、经线:连接地球的线。
经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是一系列。
经线指示方向。
纬度间隔1°所夹的经线长为千米。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日期。
日出日落迟早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2、纬线:和平行的一系列长短不等的圆。
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方向。
任意一条纬线的长=赤道的长度×该纬线所在纬度的余弦值。
即为L=L。
×cosδ赤道上经度间隔1°的纬线长为千米同一条纬线上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分别。
所处的日期一般情况下。
3、经度:地球表面任意一条经线所在的平面与0°经线所在平面成的角的度数。
经度的特点:在0°以东为东经度,在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逐渐。
经度取值范围为°--- °。
4、纬度: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所成的角的度数。
纬度的特点:赤道上的纬度为°,由赤道向北为纬且纬度值逐渐,由赤道向南为纬且纬度值逐渐;其取值范围为°--- °。
(二)半球的划分1、东西半球的划分:°以东至°以西为东半球;°以东至°以西为为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三)高、中、低纬度的划分: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四)地球上方位的确定:以纬度定南北:北纬越高越,南纬越高越。
以经度定东西:两地同为东经,度数越大越;度数越小越。
两地同为西经,度数越大越;度数越小越。
两地分别处于东、西经度上时:两地经度和小于180时,东经在,西经在;两地经度和大于180时,西经在,东经度在。
以地球自转方向和两极点为参照:由于地球是由西往东自转,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前方为,后方为。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1、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复习提问: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2、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
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3、了解地球仪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4、根据地球仪,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南极、北极。
阅读教材P16页和图2—7,掌握纬线的长度、数量、指示的方向。
掌握纬度的划分方法,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高、中、低纬度范围的划分标准。
根据自主学习目标,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有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指派一个同学提出,可以请教外组和老师。
5、教师提问:(1)什么是纬线?什么形状?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指示什么方向?(2)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南纬和北纬分别用哪个字母表示?中、低、高纬度范围分别是?(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6、科主任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做精讲。
(1)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对比填课本P23表。
(2)从赤道向北、向南,纬度是增大还是减小?(3)举例判断某纬线,属于哪个纬度范围。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科目地理课时 5 年级七课题认识地球(2)教学目标1、了解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原因。
3、掌握经线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4、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重点难点重点:1、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1、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2、经纬网定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课内探究备课区修改区一、复习提问: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纬线及方向、纬线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思考、回答)二、引入新课: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
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三、学习新课: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辛卫国使用教师课内探究1、学生自学课本18页,掌握下列问题。
(1)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的概念(2)经线指示的方向、东西经的划分及表示方法、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分布规律(3)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原因2、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做简单总结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标注了度数,就是经度国际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或称00经线各条经线的长度等长从00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最大度数为1800从00经线向东、向西东西经的数值分别增大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0和东经160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3、学生利用地图巩固记忆。
4、学生自学课本19----20页,掌握什么是经纬网、经纬网有什么用途?怎样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内探究6、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某一地点的位置的方法。
第二节认识地球(2)学习目标:1、了解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的定义。
新-课-标-第- 一-网2、分析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东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及划分。
5、能根据所给出的经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经度位置、及所在的东西半球的位置。
学习重点:1、了解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指出.2、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经度位置;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划分方法及判定学生自学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
并互相解答。
1、说出经线、本初子午线及经度的含义。
X|k |B | 1 . c |O |m2、说出东西经度的划分界线,东西经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3、观察“经线与经度”图分析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填下表。
指示的方向4、说说如何判定某一点的经度位置,东西半球位置。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在地球仪上,赤道周长和经线长度()A、一样长B、赤道周长是经线长度的二分之一C、赤道略长2倍D、赤道周长是经线长度的2东西经度的划分界线是()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 20°W和160°E经线圈B. 20°W和160°E经线圈C. 20°E和160°W经线圈D. 20°E和160°W经线圈4、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线长度不等 B.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C.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D.地球仪上,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5、有关经线、经度叙述错误的是()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C、所有的经线都与赤道垂直D、经线只有180条二、说出图中各点的经度位置及半球位置新课标第一网。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球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观察地球仪,理解纬线和纬度的含义,准确描述纬线的特点。
2.我能借助纬度变化示意图,总结纬度的变化规律,并能分析纬线长度与纬度之间的关系。
3.我要借助地球仪,学会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方法,并熟练运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本第19—20页图文资料并观察地球仪,在课本上勾划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可以把题号写在“我的疑惑”中。
)1.地球仪(1)用手指拨动地球仪,它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
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
(2)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
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是地球的最南端。
2.纬线与纬度(1)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叫纬线圈。
(3)南、北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是,赤道以北称(代号“N”),赤道以南称(代号“S”),北纬和南纬各有。
北极是北纬90°,写作,南极是南纬90°,写作。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5)南北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是半球,赤道以南是半球。
3.读20页活动题,将测高仪对准北极星,测高仪上重垂线与的夹角,就是当地观测到的北极星的高度角,也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二)自学检测:口头检测。
(三)我的疑惑二、合作探究(要求:先自己做,后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等待其他小组或老师解决。
)1.读下面纬线和纬度示意图,完成:(1)写出各点的纬度:A ;B ;C 。
(2)从低、中、高纬度看,A在纬度;B在纬度。
(3)图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地,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
(4)图中C 地位于D 地的方向。
三、当堂训练(要求: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下面四条纬线,最长的是()A.8°NB.15°SC.23.5°ND.66.5°S2.云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自制测高仪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25度,该学校位于()A.中纬度B.高纬度C.低纬度D.跨中、高纬度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幼儿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三篇活动目的: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理解七大洲。
2、知道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国家。
3、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水平。
教学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世界上一些常见的国旗、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
(二)物质材料准备:1、环境准备:主题墙面:《世界各国国旗》;幼儿绘画涂色作品《各国国旗》;教室里悬挂各国国旗卡片。
2、材料准备:立体世界地图;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盘子;水;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小国旗插件。
教学过程:(一)、使用中国国旗引出话题:1、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国旗?在哪里见到的?2、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挂国旗?是什么意思?(国旗代表国家)3、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4、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很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呢?(二)、了解地球的概况。
1、出示立体世界地图,幼儿观察并说出,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2、尝试说出这些陆地的名称。
(七大洲)(三)、理解七大洲,知道七大洲与代表国家的关系(从属关系)。
1、演示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幼儿理解七大洲与地球的关系。
(七大洲从属于陆地,陆地从属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个孩子,其中欧洲和亚洲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家亲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个孩子决定分家,欧洲和亚洲首先分开,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
然后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国家,但是因为南极洲太冷,所以没有国家。
2、看后提问:地球有几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各是什么?这些洲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尝试说说这些洲有那些孩子?(四)、启发幼儿使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个孩子和海洋,并将小国旗插件放入准确的洲延伸活动:了解陆地的概况(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况(海岛、火山等),尝试用橡皮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