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四级构造单元特征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456.65 KB
- 文档页数:87
⼭东区域地层表(最新)⼭东省区域地层表⼭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积约占全省⾯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较齐全,从⽼到新有太古界泰⼭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群、蓬莱群、济宁群及⼟门组;古⽣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炭系(中、上统)、⼆迭系;中⽣界侏罗系、⽩垩系;新⽣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店深⼤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群、蓬莱群及中⽣界地层、新⽣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节太古界泰⼭群(前称泰⼭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鲁⼭、徂徕⼭、蒙⼭和四海⼭均由此构成。
泰⼭群主要有⿊云母斜长⽚⿇岩、斜长⾓闪岩、⽚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级区域变质作⽤,⼤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于12000⽶。
泰⼭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致与太⾏⼭区的⾩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群相当。
泰⼭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下⽽上为:万⼭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新叙述如下:⼀、万⼭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主要分布于蒙⼭⼀带,构成蒙⼭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云斜长⽚⿇岩夹斜长⾓闪岩为主,次为⿊云变粒岩、⿊云⾓闪⽚岩、绿泥⽚岩等。
岩⽯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庄附近⿊云斜长⽚⿇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山东省境内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Ⅴ)内的晋冀鲁豫地层区(Ⅴ4)。
以怀远间断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部以奥陶纪灰岩夹白云岩为主地层系统,下部以寒武系灰岩、页岩夹砂岩为主地层系统。
由于沉积环境和地层特征的差异,故需按上、下两个层次进一步分区。
其一,怀远间断之下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在山东省为连续沉积,厚度750~1100m 左右,代表滨海——浅海近岸的沉积环境,属稳定区沉积类型。
沉积物有紫色、红色等杂色页岩、砂质页岩、砂岩、灰色鲕状灰岩、砾屑灰岩、藻灰岩、白云岩,具泥裂、帐篷构造和波痕构造,产石膏矿并见石盐假晶印痕。
由于寒武纪早期沉积继承了震旦纪沉积环境,只是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所以在山东省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不断超覆沉积格局。
据地层发育程度不同,可将山东省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分为三个分区三个小区(图5——1)。
(1)华北平原地层分区(Ⅴ84):均被巨厚的第四系和第三系覆盖,仅在钻孔中偶有发现,下部常含石膏矿。
研究程度较低,一般仅能划分出两个群级地层单位。
(2)鲁西地层分区(Ⅴ104):西北侧以聊(城)——(兰)考断裂、(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至广饶县南侧向南经青州市向东,经昌乐、潍坊北至昌邑南,与安丘——莒县断裂。
东南侧以安丘——莒县断裂为界。
寒武系——早奥陶世地层广泛分布,地层连续,露头较好,研究程度最高,晋冀鲁豫地层区寒武纪地层层型多在该分区。
据沉积特点分为三个地层小区。
①潍坊——临沂地层小区(Ⅴ10-14):其范围大致包括安丘——莒县断裂以西附近地带。
其西界就是朱砂洞组下灰岩段(原称五山灰岩)或李官组在西北部尖灭点的连线,大体北自昌乐,经蒙阴界牌、费县石井,南至枣庄。
李官组、朱砂洞组下灰岩段、余粮村(页岩)段均主要分布在该小区,三山子组最下部c段白云岩在该小区厚度最大。
②淄博——新泰地层小区(Ⅴ10-24):西界就是张夏组盘车沟段页岩在西部尖灭点的连线。
大体北以周村,南经泰安、宁阳南驿、泗水、平邑至费县石井为界。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一节太古界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
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2.山东区域地质概况2.1 区域地层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
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可将山东地层区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分区,华北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内的地层发育特征相近,但前者以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且厚度巨大而有别于后者,他们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内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域内自太古宙至新生代的地层都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
由老至新,地层出露面积逐次增大。
2.1.1 前寒武纪地层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包括太古宙地层、元古宙地层。
2.1.1.1太古宙地层山东省的太古宙地层包括分布于鲁西地区的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和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分布于鲁东地区的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和新太古代胶东岩群。
它们均呈包体状残存于太古宙—元古宙变质侵入岩体中,分布零星,其中以泰山岩群分布范围最大。
1.中太古代地层(1)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沂水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的中部,呈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岩体中。
是一套麻粒岩、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紫苏变粒岩和紫苏磁铁石英岩等的岩石组合。
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岩组。
岩群总厚1729m。
(2)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唐家庄岩群主要出露在莱西唐家庄和马连庄、莱阳谭格庄及栖霞鸡冠山等地,呈包体状残存于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体中。
主要岩性为磁铁石英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磁铁紫苏斜长麻粒岩、石榴二辉麻粒岩、斜长角闪石、磁铁二辉麻粒岩等。
地层可控制厚度为24m。
2.新太古代地层(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泰山岩群是分布于鲁西地块上的新太古代变质地层单位,沂源韩旺、苍峄、东平等变质沉积型铁矿床发育在这套变质岩系中。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0.7Ma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51.5Mpa;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º、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17.6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 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σ1 σ1σ1 σ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临沂市地质概况一地层临沂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据地层发育特征又分属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
临沂市地层发育较齐全,自老至新可分为太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群、朋河石组,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马家沟组、月门沟群、石盒子组,中生代淄博群、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新生代官庄群、临朐群、白彦组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各地层单位,共计有群级地层单位14个、组级地层单位55个(见表1)。
组成了本市辖区内复杂的地层系统,同时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表1 临沂市地层划分一览表二、岩浆岩区内岩浆分布较广,盖层区也有零星分布,约占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岩石类型发育齐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发育。
形成时代自中太古代到新生代均有,由早到晚分为迁西期、阜平期、五台期、吕梁期、四堡期、晋宁期、震旦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十一个岩浆活动期。
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侵入关系、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演化规律等特点,将区内岩浆岩划分为18个超单元、81个单元(见表2)表2 临沂市侵入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表三、构造临沂大地构造区划属华北地台鲁西地块和鲁东地块两个Ⅱ级大地构造单元,二者被沂沭断裂带分开(图Ⅰ--1)。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自太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运动,形成现今以沂沭断裂带为代表并分隔鲁东和鲁西地块的构造格局。
我市大部分区域位于鲁西地块和沂沭断裂带上,仅莒南县和临沭县位于鲁东地块。
我市地质构造类型发育齐全、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均有发育,世界著名的沂沭裂带从我市中东部穿过,呈北北东向展布,该断裂以东规模较大的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主要有莒南断裂和相抵断裂;以西呈北西向展布,主要有甘霖断裂、燕甘断裂、蒙山断裂、新泰-垛庄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韧性剪切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比较著名的有梁邱韧性剪切带、沂水峨山口韧性剪切带;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以基底岩系中较为发育,苍山石门地区铁矿区表现尤为明显,经铁矿勘查证实向斜、背斜均较发育,盖层中褶皱不太发育、多为断裂构造引起的小型褶皱,个别大型褶皱也与大型断裂有关,规模比较大的有苍山县赤土门复式褶皱、沂南县汶河向斜、郯城县马陵山向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