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2.78 KB
- 文档页数:2
药品陈列管理制度
1、为保证陈列药品质量,方便消费者购药,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营业场所应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药品陈列货架及柜台,陈列货架、柜台应保持清洁卫生。
3、营业场所应配备监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施设备。
每日巡回检查店内药品陈列条件与保存环境,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在规定时间对店堂的温湿度进行观察记录,发现不符合药品正常陈列要求时,应及时调控。
4、药品应按品种、用途或剂型摆放,标签放置正确,字迹清晰。
5、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柜陈列,标志明显、清晰。
非药品销售悬挂明显的警示标示。
6、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陈列、销售。
7、需冷藏的药品应存放符合规定的冷藏设施中。
8、危险药品不得陈列,如需陈列,只能陈列空包装。
9、拆零药品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10、陈列药品应避免阳光直射,需避光、密闭储存的药品不应陈列。
11、凡上架陈列的药品,应按月进行检查养护,并做好检查养护记录,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架,并尽快向质量负责人报告。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1. 药品陈列要求1.药品陈列区域(1)药品陈列区域应有专门的储存场所,区分存放不同种类或用途的药品,标明相应名称和批号。
(2)具有一定规模的药店应有专门的储药间,并按规定办理贮存备案手续。
(3)应按照药品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区分陈列,分类别标示,标明名称、剂型、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2.药品摆放(1)陈列应整齐、划一、美观,资料齐备,标签清晰,易于辨认,方便消费者挑选。
(2)药品周围应干净整洁,无杂物妨碍视线,货架上陈列的药品应平稳,不倾斜,不碰撞,避免因交叉放置引起误用。
(3)药品摆放应遵循特殊规定,如脑外伤、精神病、癫痫、芬太尼类等特殊药剂,应在特殊货架上陈列,并有专人负责出售。
2. 药品检查要求1.药品检查区域(1)药品检查区要求宽敞、明亮、干净,并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隔离条件。
(2)药品检查区要做到深月次检,及时发现不合格药品,妥善处置。
2.药品检查程序(1)对新进货的药品应有专人(验收人员)进行检查,做到外观、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方面的审查,同时检查规格、批号、灭菌标志、生产日期、有效期等项目,对确有疑问的应及时查询相关信息或联系供货方确认。
(2)在销售前,对需要检测的药品进行随机检测,包括生产日期、有效期、品质状况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药品符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
(3)对有争议药品应及时退货或送样送检,拒绝销售。
3. 其他要求1.药品具体信息的标签(1)应标明使用说明,不得造成误解或误用。
(2)如遇使用费用较高的药品,应事先向消费者提示,以确保消费者权益。
2.药品包装(1)药品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内药瓶或外包装盒应完好无损。
(2)药品包装应有清晰标签,标明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重要信息。
3.实行货品保质期管理制度应按照药品品种、批号、生产日期等进行分类储存,定期检查保质期药品并及时处理。
4.建立责任制度应建立药品销售和检查的责任制度,规定有关人员职责和不良情况的处理方式。
门店药品陈列及检查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药品陈列符合规定,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依据
三、
(一)
1、
和销售。
2、
地方。
3、
4、
5、
冷藏柜等冷藏设施。
6、有中药饮片经营权限的门店,需要配备与门店经营规模相适应的饮片斗柜、调剂台和饮片调剂所需设备、用品、用具。
7、店内要配备灭蚊灯、粘鼠板等设备,防虫、防鼠,防止污染药品。
8、药品陈列应遵守以下分开原则:
①非药品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有醒目标志;
②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
③处方药、含特殊药品成分的复方制剂不得以开架自选方式陈列销售;
④外用药单独柜台存放陈列;
⑤内服药与注射剂分柜存放陈列;
⑥
⑦
⑧
9、
10、
11、
12、
(二)陈列检查
1、营业场所应配备调节和监测温度设备,对营业场所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调控,使营业场所的温度符合常温要求。
2、店质管员负责对全店药品陈列规范性检查和指导,常温区、阴凉区、冷藏
设备的温度监测,每月末药品盘点时营业员进行药品质量检查的组织。
3、营业员每月对本柜组陈列的药品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拆零药品、易变质、近效期6个月以下、摆放时间超过6个月的药品以及所有的中药饮片。
发现有质量疑问的药品应撤离柜台,停止销售,同时上报门店质管员确认和处理。
4、质管员对确认有质量问题,系统锁定不可销,填报《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1. 前言药品是危险品,必须遵循相关规定来进行储存、陈列、销售等操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营业场所药品的陈列与检查操作,保证药品安全,防止由于药品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不良后果。
2. 责任制度为保证药品操作规范,应建立药品操作的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
•药库管理人员负责药品的进货、入库、配送等工作。
•药师应对药品进行检查、维护、更新、处理等操作。
•负责排班的营业员应检查药品的陈列、销售、保管等情况。
3. 药品陈列规范为让客户清晰地了解到各种药品的信息,营业场所的药品陈列应该是整齐地、统一地、有序地陈列。
药品陈列的规格规范如下:3.1. 陈列物品药品应按照品种、类别、批号、有效期等信息进行分类陈列。
3.2. 陈列顺序•药品的分类应按照功能、性质、用途和应用范围合理分区。
•平时购买量较大,或者比较常用的药品应该放在显眼的地方。
•药品应该按照类别顺序放置,规划以卫生品开头,其他按照字母表排序,以确保客户可以更方便地查找产品。
同时,具有相同活性成分的药品应该放在一起。
3.3. 安全警示•药品应该放在有遮盖的、通风、明亮的地方。
•禁止在药品货架上进行其他商品陈列。
•集中陈列药品时,应留有足够的通道和出口,保证药品货架旁边有明显的标识和编号。
4. 药品检查操作规程正常的药品检查操作是确保营业场所药品安全的重要步骤。
药品检查的规范如下:4.1. 检查时间应按照制定的检查规程安排药品检查时间,建议每天检查。
4.2. 检查内容检查内容应确保药品的安全性、质量和规格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4.2.1 检查过期药品检查过期药品,将过期药品放到指定的处置区。
4.2.2 检查药品外包装检查药品的外包装是否完好,如出现破损或污染现象,应及时处理,防止影响药品的销售及使用。
4.2.3 检查药品标识每种药品均有唯一的标识码,检查应根据标识码对照药品数量是否与系统内记录匹配。
4.2.4 检查药房环境检查药品陈列是否符合规范、有没有霉变、虫蛀、含尘等现象。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1. 前言为了保证营业场所中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开展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
药品陈列与检查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规程旨在规范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和检查操作,以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2. 药品陈列2.1. 药品分类药品应按照相应分类标准放置,如处方药、非处方药、游离毒品等。
不同类别的药品放置位置要明确。
2.2. 药品陈列工具药品应该摆放在符合药品储存要求和安全要求的药品柜中,并使用专用的展示架和展示渠道进行陈列,药品柜和展示架不得随意移动,药品陈列中不得应用过期、破损、变质或者品种不符的药品。
药品柜、展示架要求整洁、美观而又便于检查、清洁。
2.3. 药品标签药品标签应准确无误,标签内容应包括药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等详细信息,并确保标签不易脱落。
非处方药应在药品标签上标注“非处方药”字样。
2.4. 药品保质期药品的保质期是药品质量稳定的有效期。
药品在陈列过程中应根据保质期进行分区陈列,新进药品应加入对应分类,并在原保质期基础上做好新的标签,并纳入药品销售记录中。
2.5. 接待区域的药品陈列药品应摆在接待区域里,在这里顾客可以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药品。
在接待区域里,应当提供药品目录,方便顾客查询,并控制进入接待区域的人数,保证售药质量和安全。
3. 药品检查3.1. 药品检查工具药品检查需要使用专用的药品检查工具,包括药品柜、展示架、光源等设备。
3.2. 药品检查方法药品检查应从外观检查、标签检查、保质期检查等方面进行,检查时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范进行。
外观检查:包括检查药品外包装的完整性、干净度、防伪标志、生产日期、质量标准等方面。
标签检查:检查药品标签的准确性,包括药品名称、制剂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保质期检查:检查药品的保质期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需要立即淘汰。
3.3. 检查记录每次检查都应该有相应的记录,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药品名称、检查情况等,记录应保存至少6个月。
一、目的保证药品在陈列过程中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营业场所药品的陈列及检查。
三、职责陈列检查员:负责药品在营业场所陈列的管理工作和检查工作。
包括:环境温度状况监测,药品正确分区分类陈列,陈列药品检查等。
四、内容1.温湿度的监测和调控:1.1.营业场所的温度符合常温要求。
1.2.每日两次(上午9:00,下午2:00)记录店堂温度情况,如果超标应采取处理措施,措施实施后,应观察效果并记录。
2.陈列及检查:2.1.有阳光直射的药品陈列区域,应采取有效的避免阳光直射的预防措施。
2.2.门店每三个月对陈列一个月以上的药品进行循环检查,重点检查拆零药品和易变质、近效期、摆放时间较长的药品以及中药饮片。
3.陈列检查计划:3.1.每三个月对陈列满一个月以上的药品进行循环检查。
3.2.按照陈列检查计划原则,计算机信息系统生成陈列检查表,按计划进行检查。
4.重点检查品种重点检查:4.1.按重点检查品种目录筛出本店重点检查品种。
4.2.近效期、在店时间较长的品种也应重点检查。
5.陈列检查内容:5.1.按照《药品外观质量检查要点》进行不同剂型和类别药品的检查。
5.2.陈列位置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药品陈列管理制度的规定。
5.3.中药饮片陈列检查内容:5.3.1.无杂质、灰屑,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等现象;5.3.2.性状符合该饮片质量标准要求:如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
6.陈列检查处理:6.1.发现药品陈列位置不正确,立即纠正。
6.2.发现不合格药品立即下柜,停止销售,报告质量管理员,进行确认放置不合格区。
6.3.发现有质量疑问且不能自行确认的药品应当立即下柜,停止销售,放入待处理区,向总部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7.陈列检查记录:7.1.在计算机系统内填写《陈列药品检查记录》,记录项目应至少包括检查时间、药品名称、批号、规格、生产企业、问题情况、确认结果、处理意见、确认人员等。
8.有效期管理:8.1.对陈列药品应检查有效期,保证无过期药品销售,对近效期药品应重点检查。
零售药店营业场所药品陈列操作规程目的:为加强药品的陈列管理,规范门店药品陈列摆放,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门店的药品陈列管理。
内容:1.陈列药品的质量和包装应符合规定,并按药品贮藏条件要求陈列:常温储存的药品陈列于普通柜台内;阴凉储存的药品陈列于阴凉区(柜)内;冷处储存的药品陈列于冰箱冷藏区内;冷冻储存的药品陈列于冰箱冷冻区内。
2.药品与非药品必须分柜陈列:2.1药品与非药品的区分原则:2.1.1药品a.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为:国药准字H (Z、S、J、B)+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B代表保健药品。
b.《进口药品注册证》证号的格式为:H (Z、S)+4位年号+ 4位顺序号;《医药产品注册证》证号的格式为:H(Z、S)C+4位年号+ 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对于境内分包装用大包装规格的注册证,其证号在原注册证号前加字母B。
c.新药证书号的格式为:国药证字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
2.2非药品应当设置专区,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志。
3.处方药(Rx)与非处方药(OTC)分柜陈列,并有明显标识区分:3.1非处方药(OTC):药品包装盒上印有“OTC”专用标识,并有警示语或忠告语醒目地印在药品包装或药品使用说明书上的药品。
a.警示语: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b.非处方药(OTC)分为甲、乙两类,专用标识图案为红色的是甲类非处方药、绿色的是乙类非处方药。
3.2除了非处方药以外的药品均为处方药(Rx),警示语:请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4.内服药与外用药分柜陈列:4.1药品外包装上印有“外”字(红色正方形底,白色字)的均属外用药。
a.外用药按剂型【酊水剂、软膏(霜)齐9、栓剂、贴膏剂等】分类摆放;b.眼科用药单独、分层摆放。
药品零售操作规程目录:1、采购、验收、销售操作规程2、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3、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4、药品拆零销售操作规程5、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销售操作规程6、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7、冷藏药品的存放操作规程8、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9、不合格药品处理操作规程采购、验收、销售操作规程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工作的需要,保证经营药品质量,制定本规程1、目的:通过制定实施门店采购、验收、销售操作规程,有效控制门店采购、验收、销售药品的质量管理过程,以保证门店采购、验收、销售经营药品符合质量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门店门店采购、验收、销售操作的全过程。
3、责任者:门店采购、验收、销售相关人员。
4、管理程序4。
1、门店采购人员将门店的缺货计划,通过计算机系统上传给公司总部配送开票处。
采购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4.2、公司配送开票处开票,仓储部门打印随货同行单,并将门店所需药品配送到门店。
4.3、药品到货后,门店验收员持随货同行单,根据随货同行单上所列品种对到货药品进行验收,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企业、数量、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外观质量等内容进行验收,采购中药饮片的还应当标明产地。
4。
4、在随货同行但上注明质量状况、验收结论、签名,验收有质量不合格药品应现场拒收,由配送人员带回公司仓储部统一处理。
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当及时入库、上架销售。
4。
5、在计算机系统中,对照随货同行单上验收合格的药品点击入库。
4.6、按照不同类型药品的管理规定,根据顾客的相关要求,开具销售凭证,对在帐药品进行销售出账,销售凭证内容应该包括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规格等,并做好销售记录,销售人员要按照先产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销售出库。
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工作的需要,保证经营药品质量,制定本规程1、目的:通过制定实施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规程,有效控制处方审核、调配、核对药品符合质量规定的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的全过程。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依法经营,做好店堂内药品陈列及检查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二、引用标准及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1
2
列,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志。
(二)陈列药品检查方法
1、药品养护员依据陈列药品的流动情况,制定养护检查计划,对陈列药品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并认真填写“陈列药品检查记录”。
2、药品养护:药品养护员在质量养护检查中,依据陈列药品的外观质量变化情况,抽样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抽样的药品依照“药品外观质量检查要点”,按照药品剂型逐一检查,检查合格的药品填写好“陈列药品检查记录”可继续上架销售;质量有问题或有疑问的品种要立即下柜停止销售,并详细记录,同时上报质量管理员进行复查。
3、中药饮片养护:中药饮片要按其特性分类存放,药斗要做到一货一斗,
4“近效期。
药品陈列与养护操作程序范本1. 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药品陈列和养护操作之前,必须确保以下工作已经完成:-检查药品陈列区域的清洁度,包括展示柜和货架等陈列设施的清洁;-检查陈列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是否符合药品储存要求;-核对药品陈列计划和陈列布局,确保药品陈列的有序和合理性;-确认所需的陈列工具和辅助设备是否齐备。
2. 药品陈列操作2.1 将所有药品从库房或仓库搬运到陈列区域。
2.2 根据药品分类和陈列计划,在陈列设施上进行逐个区域的摆放。
2.3 根据药品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陈列方式,例如:横列式、竖列式或堆叠式。
2.4 对于易损易碎的药品,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例如:使用泡沫垫或保护罩。
2.5 对于过期或破损的药品,应及时从陈列区域中移除,并进行记录和报废处理。
2.6 定时检查药品的陈列状态,确保药品排列整齐、无错位。
2.7 关注药品有效期,及时更换即将过期的药品,并进行记录。
2.8 根据季节和销售情况,及时调整陈列方式和布局,以提高药品的展示效果。
3. 药品养护操作3.1 定期检查陈列设施的稳定性和结构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3.2 定期清洁陈列区域,包括展示柜、货架和陈列设施的表面和内部。
3.3 定期消毒陈列区域,特别是接触药品的表面和设施。
3.4 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如有即将过期的药品,应及时更换或下架。
3.5 定期整理和调整陈列区域,确保药品排列的有序和整齐。
3.6 做好陈列区域的温湿度和光照控制,防止药品受潮或受热。
3.7 定期清理陈列区域周围的杂物和垃圾,保持整洁和安全。
3.8 关注药品销量和库存情况,及时调整陈列面积和陈列方式。
4. 库存管理与补货4.1 定期盘点库存,确保药品库存数量和实际数量一致。
4.2 根据销售情况和药品有效期,制定合理的补货计划。
4.3 下单采购前,检查药品储存条件和有效期,确保采购的药品符合要求。
4.4 在采购时优先选择有效期较长的药品,并及时更新库存记录。
编号:FTTMD-QP-13-00版本号:2013-01 第 1 页共 2页1、目的:为规范营业场所药品的陈列及检查,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范围:适用于门店营业场所药品陈列及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3、职责:营业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操作规程:4.1营业场所温度控制在10℃~30℃之间,阴凉区温度控制在2℃~20℃之间,冷藏区温度控制在2℃~10℃之间,营业员要随时进行监测和调控,以使营业场所及阴凉区、冷藏区的温度符合要求。
4.2温度监测仪的数据要记录完整,每月按时导入并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备查。
4.3存放、陈列药品的设备要保持清洁卫生,不得放置与销售活动无关的物品,并采用灭蚊蝇灯、粘鼠板等措施,防止污染药品。
4.4药品与非药品要分区存放,明显隔离,并有醒目标志。
4.5药品按剂型、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并设置醒目标志,类别标签字迹清晰、放置准确。
4.6药品存放于货架时,按先进先出及批号摆放并整齐有序,避免阳光直射。
4.7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
4.8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
4.9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摆放。
4.10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或者专区。
4.11中药饮片柜斗谱的书写要正名正字;装斗前要复核,防止错斗、串斗;不同批号的饮片装斗前或每三个月要进行清斗,防止饮片生虫、发霉、变质,并做清斗记录。
4.12每月对陈列、存放的药品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拆零药品和易变质、近效期、摆放时编号:FTTMD-QP-13-00版本号:2013-01 第 2 页共 2页间较长的药品以及中药饮片。
4.13凡通过陈列、存放药品的动态检查,发现药品在出现的过期、生虫、发霉、变质、破损、污染等质量可疑的药品,要立即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停止销售,防止不合格药品销售给顾客,保证药品的质量。
4.13.1质量可疑的药品要及时撤柜停止销售,并进行有效隔离,设置明显标志,同时报告质量管理员确认和处理,并保留相关记录。
为明确门店药品经营相关岗位职责和各环节药品质量的控制措施,保证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相关规定等。
适用于零售门店的质量管理。
药品陈列养护管理4.1.1 每天必须进行卫生检查,保持货架、货柜、橱窗等营业场所的整洁,不得放置与销售活动无关的物品。
4.1.2 每天必须对营业场所及阴凉柜(区)、冷藏柜温湿度情况进行监测或调控。
营业场所的温度控制在10 -30℃;阴凉柜(区)温度控制在2 -20℃;冷柜温度控制在2 -8℃;湿度控制在35-75%。
温度超出控制范围时立即采取调控措施使之达到控制范围,并记录调控措施及起止时间。
采用温度记录仪采集温湿度数据的要合理设置间隔时间,至少每隔30 分钟自动记录一次实时温湿度数据,并定期及时导出;装有报警系统的,在收到报警信息后及时查找超温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营业场所及阴凉柜(区)、冷藏柜温湿度数据每天记录 2 次,时间为上午9:30 -10:30,下午15:30 -16:30,该记录至少保存5 年。
4.1.3 门店药品的陈列必须符合以下要求:4.1.3.1 陈列的药品必须是合法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合格药品。
4.1.3.2 陈列的药品必须是经过本门店验收合格,其质量和包装符合规定的药品。
4.1.3.3 药品必须放置于货架或货柜,摆放整齐有序,避免阳光直射;临窗柜台可采用搭遮光棚或挂遮光窗帘等方法;需避光、密闭储存的药品不应陈列在货架,需陈列时只陈列外包装盒。
4.1.3.4 药品按功效结合储存条件和剂型分类陈列,设置分类标志,标志放置准确,做到药品与非药品、口服药与外用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陈列,冷藏药品(包括血液制品)、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及中药饮片单独陈列;物价标签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4.1.3.5 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
4.1.3.6 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或者专区,做好《药品拆零销售记录》,并保留原包装标签说明书至该药品销售完为止。
陈列药品存储养护操作规程陈列药品是指在医疗机构的药房、药库、门诊药房等地点供应给患者的药品。
因此,陈列药品存储养护操作规程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的陈列药品存储养护操作规程。
一、药品摆放(一)在药房、药库、门诊药房、其他药品仓库等场所,应当设置药品摆放区,禁止放置其他物品。
(二)药品按照品种、类别、用途等因素分类摆放,同品种、同规格的药品应当放置在同一货架上,且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三)应当对药品进行标识,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四)对于易受损的药品,包括液态制剂、易受潮的药品、易受光的药品等,应当单独放置,以免受到污染或损坏。
(五)药品的存放区域应当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尘、防鼠等条件,并应当定期清洁。
二、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一)药品储存场所的温度应当符合药品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当将药品存放在温度在15℃至25℃之间的地方。
若药品需要低温储存,应当储存于专门的冰箱或冷藏柜中,并标注好温度。
(二)应当根据药品的要求,对存放场所的湿度进行控制。
对于易吸潮的药品,应当尽量避免潮湿的场所。
同时,也应当注意确保储存场所的干燥度,并加强通风。
(三)应当避免药品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避免光线直射的场所存放药品,尽量避免光线暴露。
三、药品养护(一)药品进库后,应当对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及标签等进行检验,对不合格药品即时退回或处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二)应当对药品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处理及上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应当定期对储存场所及储存条件进行检查,防止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对药品带来不良影响。
(四)对于药品包装破损、过期等情况的药品应当立即处理,避免出现不良的后果。
(五)应当定期对药品进行整理清理,清除废弃药品和过期药品,防止过期药品误用。
四、劳动保护(一)药品存储场所应当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无毒粉尘、无异味等条件。
(二)工作人员应当经过药品管理培训,掌握药品管理和养护的知识。
文件编号:TP-AR-L3012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正式样本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药品的陈列1.1.所有陈列药品都必须是验收合格的药品;1.2.按剂型、用途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并设置醒目标志,类别标签字迹清晰,放置准确;1.3.药品放置于货架(柜)中,摆放整齐有序,避免日光直射;1.4.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1.5.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1.6.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摆放;1.7.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或专区;1.8.冷藏药品放置在冷藏设备中;1.9.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专柜摆放i1.10.中药饮片放置在中药饮片柜斗中;11.11.经营非药品应当设置专区,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标志醒目.2.营业场所的定期检查2.1.检查营业场所温度是否符合常温要求;2.1.1.检查营业场所温度调控设备运行记录;2.1.2.检查营业场所温度监测设备运行情况;2.1.3.每月检查一次.2.2.检查营业场所的卫生和环境2.2.1每周检查一次,应有记录;2.2.2营业场所整洁卫生;2.2.3陈列药品的设备清洁卫生;2.2.4有防虫、防鼠设施;2.2.5营业场所不得放置与销售活动无关的物品。
零售药店营业场所陈列药品检查操作规程目的:为加强对门店陈列药品的检查管理,保证在柜药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门店陈列药品的检查。
内容:1 .陈列环境和存放条件:1.1 店堂适宜温湿度范围:温度10-30° C,相对湿度35%-75%;每天上午9:(X)点,下午15:00点检查店堂的温湿度并记录于《温湿度记录表》;1.2 阴凉区(柜)适宜的温湿度范围:不超过20C,相对湿度35%-75%.每天上午9: 00点,下午15: 00点检查阴凉区(柜)的温湿度并记录于《阴凉区(柜)温湿度记录表》。
1.3 冰箱冷藏区适宜的温湿度范围:温度2~8C,相对湿度35%-75%;冰箱冷冻区适宜的温湿度范围:温度∙10~∙25C0每天上午9:(X)点,下午15: 00点及晚上21:00 点检查冰箱冷藏区、冷冻区的温湿度并记录于《冷藏区温湿度记录表》、《冷冻区温湿度记录表》。
2 .应对店堂、阴凉区(柜)、冰箱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调控,以使店堂、阴凉区(柜)、冰箱的温湿度符合要求。
2.1 店堂2.1.1 常温储存药品在酷暑天气时,陈列检查员或营业员需密切关注温湿度变化,当温度高于29C时,需开空调制冷降温;当相对湿度低于36%时,应根据店堂面积适当加冰块降温及增加湿度,以保证药品的正常储藏环境;2.1.2 常温储存药品在冬天严寒时节,要注意防冻,尤其液体类、软膏、贴膏制剂等,陈列检查员或营业员应密切关注温度变化,温度低于IIC时,要及时打开空调(或取暖器)制暖,必要时将易冻药品集中存放,保温保存,并做好温度记录,以保证药品的正常储藏环境;2.1.3 遇到高湿的天气,当相对湿度高于74%时,陈列检查员或营业员应及时关门并打开空调抽湿,以避免药品受潮。
2.2 阴凉区2.2.1 陈列检查员或营业员需关注阴凉区温湿度的变化,当温度高于19℃时,将放置于阴凉区的空调所显示的温度调低,以使温度达到规定的范围内;2.2.2 当相对湿度超过74%时,应打开空调的抽湿功能进行抽湿且进出要及时关好门,避免药品受潮;当相对湿度低于36%时,应根据阴凉区面积适当加冰块增加湿度,以保证药品的正常储藏环境。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检查操作规程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药品检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药品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具备丰富的药品检查经验。
2.开始检查前,应事先了解营业场所药品经营的有关情况,包括:经营许可范围、药品供应来源、药品品种和规格、销售记录和药品库存情况等。
3.检查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制服或标志,并出示相应的工作证件和检查通知书,说明检查的目的、范围和时间等具体内容,并设法引起营业场所管理人员的重视和配合,保证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检查人员在对营业场所进行检查时,应严格按照检查工作程序开展,并在检查前向营业场所管理人员说明检查目的和程序。
2.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将情况告知营业场所管理人员,向其提出整改意见并留下书面记录。
如发现禁止经营的药品,应当实行查封和封存。
3.尽量不影响营业场所的正常经营,不干扰营业场所工作人员和顾客的正常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及其保质期,不污染药品。
4.在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应分情况处理,对于属于重大违法行为的,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对于轻微违法行为,则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告知营业场所管理人员,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接受监督。
对拒不整改或者情节严重的,可依法予以吊销或撤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三、检查后的措施1. 执行治理措施。
对营业场所存在的问题,药品检查人员应督促和教育营业场所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药品经营秩序的正常、安全和健康。
2. 整理报告材料。
药品检查人员应认真分析检查结果,制定检查报告,将检查结果和问题情况等有关材料整理好,建立档案,按有关程序予以收存、备案。
3. 结合检查工作开展监管。
在检查结束后,药品检查人员还应加强与营业场所管理人员的联系,建立联系机制,提高药品监管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抽查和日常监管,也要重视对药品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检查。
4. 对于涉嫌犯罪的药品经营行为,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
1.1.所有陈列药品都必必须是验收合格的药品;
1.2.按剂型、用途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并设置醒目标志,类别标签字迹清楚,放置准确;
1.3.药品放置于货架〔柜〕中,摆放整齐有序,避免日光直射;
1.4.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
1.5.处方药不得采纳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
1.6.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摆放;
1.7.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或专区;
1.8.冷藏药品放置在冷藏设备中;
1.10.中药饮片放置在中药饮片柜斗中;
11.11.经营非药品应当设置专区,与药品区域显然隔离,标志醒目.
2.1.检查营业场所温度是否符合常温要求;
2.1.1.检查营业场所温度调控设备运行记录;
2.1.2.检查营业场所温度监测设备运行状况;
2.1.
3.每月检查一次.
2.2.1每周检查一次,应有记录;
2.2.2营业场所整洁卫生;
2.2.3陈列药品的设备清洁卫生;
2.2.4有防虫、防鼠设施;
2.2.5营业场所不得放置与销售活动无关的物品。
2.3陈列药品的检查,依据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的检查计划进行.
2.3.1重点检查拆零药品和易变质、近效期药品、摆放时间较长的药品
2.3.2原则上每个月检查一次,高温梅雨季节每周检查一次;
3.发现问题,采纳措施
3. 1在陈列检查中,发现有质量疑问的药品,质量管理员马上监督撤柜,停止销售;
3.2质量管理员确认和处理,并保留相关记录;
3.3营业场所温度不符合要求和卫生不符合要求,质量管理员应向药店。
营业场所药品陈列与检查操作规程
1.药品的陈列
1.1.所有陈列药品都必须是验收合格的药品;
1.2.按剂型、用途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并设置醒目标志,类别标签字迹清晰,放置准确;
1.3.药品放置于货架(柜)中,摆放整齐有序,避免日光直射;
1.4.处方药、非处方药分区陈列,并有处方药非处方药专用标识;
1.5.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方式陈列和销售;
1.6.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摆放;
1.7.拆零销售的药品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或专区;
1.8.冷藏药品放置在冷藏设备中;
1.9.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专柜摆放i
1.10.中药饮片放置在中药饮片柜斗中;
11.11.经营非药品应当设置专区,与药品区域明显隔离,标志醒目.
2.营业场所的定期检查
2.1.检查营业场所温度是否符合常温要求;
2.1.1.检查营业场所温度调控设备运行记录;
2.1.2.检查营业场所温度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2.1.
3.每月检查一次.
2.2.检查营业场所的卫生和环境
2.2.1每周检查一次,应有记录;
2.2.2营业场所整洁卫生;
2.2.3陈列药品的设备清洁卫生;
2.2.4有防虫、防鼠设施;
2.2.5营业场所不得放置与销售活动无关的物品。
2.3陈列药品的检查,根据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的检查计划进行.
2.3.1重点检查拆零药品和易变质、近效期药品、摆放时间较长的药品
2.3.2原则上每个月检查一次,高温梅雨季节每周检查一次;
3.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3.1在陈列检查中,发现有质量疑问的药品,质量管理员立即监督撤柜,停止销售;
3.2质量管理员确认和处理,并保留相关记录;
3.3营业场所温度不符合要求和卫生不符合要求,质量管理员应向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