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帝国
- 格式:ppt
- 大小:447.00 KB
- 文档页数:15
《专制帝国》教学设计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镇一中叶成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有关史实;了解中西方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的主要思想家的思想。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全面的观点分析我国明清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利弊;运
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封建专制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的异同点。
3.使学生体会到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已走到了末期,君主专制已趋腐朽和没落;认识到八股取士、文字狱、禁止世俗文化对人才发展、思想进步和社会进步的危害。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封建君主制度的加强。
教学难点:明清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消极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资料、视频。
教学过程:
2005-10-21。
1368 朱元璋,建都南京元灭亡,
努尔哈赤统女真,1616国号金,
继承汗位皇太极,1636国号清,
1644清入关,统治中心迁北京。
明废丞相中书省,六部分理管朝纲,
特务机构锦衣卫,皇帝指挥大权掌,
四书五经八股文,明清君权更加强。
雍正集权强君主,开始设置军机处,
军国大事皇帝说,大臣跪地作记录,
思想文化搞禁锢,康雍乾时最残酷,
文字狱案搞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
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推翻元朝,
建立明朝
注:1644年,李自成
推翻明朝
科举实行八股取士
实行文字狱
设立军机处
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厂卫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杀功臣,巩固皇权皇
帝。
课题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课时安排1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任课教师李小军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和查阅有关明清建立的资料,增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明清专制统治的措施。
学习难点如何分析明清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学习方法讲述为主,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展示材料。
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学生回答:(略)。
教师: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
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
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教师大屏幕打出课题)备注二、预习设计完成成长资源上的预习题。
三、学习新课谈到明清的专制统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明清两朝是怎么建立的。
两名同学介绍明清建立情况(略)教师: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皇权的高度膨胀。
下面请同学阅读“皇权高度膨胀”一目,整理一下明清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
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并设计出几个小问题,然后我们以男女生分组,比一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文注释:拿破仑三世的自由化政治改革路易·波拿巴于1852年建立第二帝国后,帝国政治体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从专制帝国不断走向自由帝国的进程。
1852~1858年是专制帝国时期,此间路易·波拿巴以确保国内秩序的稳定为借口,实行高度的专制独裁统治。
1859年以后,路易·波拿巴开始调整统治策略,实施一系列自由化的政治改革,以平息来自各方面的对帝国的不满,帝国的政治体制逐步向自由帝国演变。
路易·波拿巴的自由化改革主要包括:实行政治大赦,以缓和国内的政治气氛;发布政令,适当扩大元老院和立法团的权力;适当放宽对社会的控制。
1870新宪法的制定是其自由改革的高潮,该宪法进一步限制皇帝的权力和扩大立法团的权力,标志着第二帝国从专制帝国向自由帝国转变的完成。
路易·波拿巴进行自由化的政治改革,旨在使自己的专制统治披上“合法性”的外衣,更利于自己的政治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