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 - 河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 河南省教育厅
- 格式:xls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9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评审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4.09.14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9.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
目结项评审结果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厅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依据《河南省教育厅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人〔2024〕110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办基研〔2024〕104号)的要求,各地先后申报了903项课题结项材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这些结项材料进行了严格核查与评审,共871项课题验收合格,批准结项,现予以公布。
此外,2024年中原教研名家培育对象的结项申报材料经过专家严格核查与评审,共58项课题验收合格,批准结项,一并予以公布。
附件:1.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课题一览表
2.2024年度中原名师培育对象结项课题一览表
2024年9月14日。
摘要:河南省高等教育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高水平服务,这样就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从而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规模小、质量不高、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名校强校数量少、专业设置陈旧等问题。
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高等教育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已经开始,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的河南省就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要实现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还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但是不能牺牲农业、粮食、环境、生态。
要实现“三化”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需要高等教育强有力的支撑。
虽然河南省劳动人口众多,而整体素质不高,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高等院校要积极培养各种人才,全面提高劳动人口的综合素质。
同时加大引进高端人才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在教育规模、结构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截至2011年,河南高等教育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从2010年232.35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236.4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63%。
目前河南省高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郑州,郑州市高校数目几乎占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50%,而经济相对落后、离郑州较远的城市,高校数量较少。
河南省高等教育层级结构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金字塔形结构。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4221.08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但在中部地区排倒数第一位、中西部地区排倒数第五位,年均增长率3.67%,在中西部地区排倒数第一位。
河南的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和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河南省高等院校总体数量偏小,目前我省共有本专科院校117所,按每1000万人口应拥有的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计算,比全国少7所。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教社语〔2023〕296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教社语〔2023〕296号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办社语〔2023〕240号)要求,经学校推荐、专家评审、公示无异议,共有9项予以立项。
现将立项计划下达给你们,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以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计算),首批启动经费6万元,研究期满达到结项要求的,拨付剩余经费。
二、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结项应达到如下条件:1.正式出版学术著作1部及以上,或在SSCI、A&HCI、CSSCI来源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项目负责人至少发表1篇)。
2.成果推广及应用。
撰写有研究报告(需地厅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或厅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在《资政参考》、《成果要报》等内刊发表或主要媒体刊发推介专刊、组织召开成果发布会等。
三、结项成果须标注“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字样。
研究期满达不到结项要求者,可延期1年并申请二次鉴定。
延期1年后仍不符合结项要求的予以通报,并作撤销处理,项目首席专家三年内不得申报省教育厅各类项目。
四、应用研究重大项目实行全流程线上管理,中期变更和结项申请均在“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sk/)线上提交。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工作,应及时完成项目管理系统内的中期变更和结项审核上报。
项目中后期管理情况将作为下一年度各单位项目申报名额的主要依据。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l期(总第115期)Ja啪1al0f t he胁y Sc h00l of C P C Z}l en乎hou M uni ci paI C o m m i t t e e N o.1,2012(S啪,115)市情省情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适应性问题探析’王鑫宏(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6)摘要: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
当前河南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区域布局、学科设置、服务经济社会机制和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等方面与中原经济区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地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因素。
因此河南省应采取促进高等教育规模较快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更加合理、集中力量建设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主导产业群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密切高等教育服务经湃社会机制以及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建立合作机制等措施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关键词: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原经济区;适应性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l(2012)O l—0096—05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教育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造和开发新的科技成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繁荣。
因此。
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后发型地区实现赶超,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提供支撑。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其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河南高等教育要具备与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规模,要具备与中原经济区区域规划相适应的区域布局,要具备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设置,要具备紧密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互动机制,要具备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的良好合作机制。
改革河南高等教育结构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摘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河南教育要加快改革创新,积极促进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间人才链、学科链、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本文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建设属于一项“全民运动”,因为它涉及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其中,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而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人才培养,都离开教育。
因此说,发展中原经济教育先行。
要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调整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构建适合于区域规划发展的教育体系,不断强化高校及其重点学科建设,及时转变职业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 河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1.1 高等教育结构呈现好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党和地方政府的正确指导和鼎力支持彻底转变了河南的教育面貌。
目前河南已基本实现现代教育体系全覆盖,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贡献卓著。
2010年,河南省已创建各级各类院校6.14万所,其中包括107所普通高校,在校生2766.81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9万,在校本科生145.67万,在校专科生232.13万,在校职教生189万。
由此可见,河南省义务教育规模在逐年扩大,尤其是近几年省内教育发展指标始终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职业教育水平逐年提升,整个河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均已达到8.9年。
众所周知,河南是人口大省,截止到2013年,河南省人口已经超过一亿,在全国位居第一。
推行教育改革后,河南省基本实现了将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的转变,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奠定了人才基础。
河南高等教育事业方兴未艾,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等教育的育人效应、服务效应、创新效应、支撑效应、都在持续显现,为河南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03•【字号】教办社语〔2024〕94号•【施行日期】2024.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办社语〔2024〕94号各普通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面向2035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根据省教育厅工作安排,现启动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方向本次申报不设项目指南,申报人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认真凝练、自行拟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名称应表述规范、准确、简洁。
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和学科建设需要,体现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学术创新价值,深入阐释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着力推进具有中原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应用研究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聚焦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二、申报要求(一)项目类别及资助额度202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设年度项目、青年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项目(以下简称“思政专项”)三类,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
按照经费资助方式,以上三类项目均按照资助性计划项目和指导性计划项目两种方式进行立项。
其中,资助性计划项目研究经费由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每项资助经费2万元;指导性计划项目研究经费,由各高校按每项1万元进行经费资助。
河南高等教育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考[摘要]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出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文章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这一政策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我省高等教育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河南高等教育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模式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的目标,高素质、多层面、全面化的人才是基本保证。
河南省高等教育在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等教育规模高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如不同层次高校课程设置趋同、专业特点不突出、实践性教学不足等问题。
如何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实施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出适应国家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解读及人才需求分析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目前,随着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三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全省上下协调一致谋发展。
要想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目标,有力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等教育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
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十分迫切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需要高素质的科技研发人才和技能型操作人才;加快城镇化进程,也需要迅速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受教育程度越高,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时候才越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更能促进城市建设;用现代化理念来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化,促进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发展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流程,推进创汇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拉长农业各产业链条,增强农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同样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大量农业推广、经营和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