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外科培训基地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外科细则外科专科医师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接受并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能够对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外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具备比较熟练的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指导医学本科生以及下级医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英文文献所需的专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外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三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外科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通过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外科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外科学医疗活动的能力、对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具备初步的经验,初步掌握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外科手术,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
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
受训者在外科各亚专科轮转学习。
轮转科室轮转时间普通外科14个月骨科1个月泌尿外科2个月胸心血管外科2个月神经外科2个月麻醉科1个月重症监护病房2个月外科急诊2个月心脏内科2个月呼吸内科1个月消化内科1个月影像中心(包括超声)4个月心电、心超室1个月病理科1个月合计36个月三、培养内容与要求(一)普通外科1.轮转目的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熟悉外科基本用药。
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2.基本标准全面掌握外科换药的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力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书写住院志6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
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小儿外科是一门研究小儿营养、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专科。
小儿外科服务对象是从胎儿到青少年(0-18岁),具有不断发育完善的动态特点。
因此小儿决不是缩小的成人,小儿外科如同成人内科、成人外科、妇产科、小儿内科一样应该有独立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
小儿外科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小儿外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小儿外科细则》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培训基地需符合下列条件:①总床位数≥100张,床位使用率≥90%,平均住院日7~10天,床位周转率1.45。
②年收治病人数≥3000人次。
③年门诊量≥6万人次。
④年急诊量≥1.5万,门诊/住院人数比例20∶1,年手术例数≥4000人次。
(2)成人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小儿外科床位数应≥50张,病人及手术数量减半。
2.诊疗疾病和开展手术:(1)疾病种类和例数:疾病种类应覆盖小儿外科各亚专业常见的疾病种类和例数应符合《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小儿外科细则》的要求。
详见表1。
(2)手术种类和例数:科室所开展的手术覆盖小儿外科各亚专业常见的手术术式和例数应符合《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小儿外科细则》的要求。
详见表1。
表1: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疾病种类和开展手术的要求疾病种类诊治例数参加手术例(≥例)数(≥例)小儿急症外科:80 65 急腹症包括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腹股沟斜疝嵌顿、肠套叠、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各种先天畸形导致的肠梗阻)、肠扭转、腹内疝、消化道穿孔(溃疡病胃肠穿孔、外伤性穿孔、炎症穿孔)、美克尔憩室引起的并发症(憩室炎、憩室穿孔、肠梗阻、肠出血)、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肠重复畸形引起的并发症(肠出血、肠梗阻)、卵巢肿瘤蒂扭转、胆总管囊肿穿孔、腹部肿瘤破裂、克隆氏病引起的并发症(肠穿孔、肠梗阻、肠内瘘)、阴囊急症(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附睾睾丸炎、感染性鞘膜积液)、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感染性疾病:20 10 包括各种软组织感染(颌下蜂窝织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关节炎等,创伤性疾病:25 20 包括软组织损伤、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系损伤、会阴部损伤、四肢骨折、锁骨骨折、肋骨骨折、骨盆骨折、消化异物、尿道膀胱异物、软组织异物等,小儿烧伤整形外科:30 15 各种烧、烫伤包括焰烧伤、热水及蒸汽烫伤、化学烧伤、电击伤等整形外科疾病:30 25 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体表肿物、多指及并指畸形、瘢痕挛缩等小儿普通外科:4 4头颈部疾病包括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鳃源性囊肿与瘘、甲状腺疾病等上消化道疾病包括卵黄管发育异常(脐茸、脐窦、脐肠瘘、4 4卵黄管囊肿、美克尔憩室)、肠系膜囊肿等下消化道疾病包括先天性巨结肠、直肠及结肠息肉、肛瘘、20 15便秘、肛门失禁等,肝胆疾病包括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小儿门脉高压症、小儿5 4肝移植等其他普外疾病如大网膜囊肿、病理性脾切除等 2 小儿肿瘤外科:10 8 小儿常见肿瘤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母细胞瘤、胰腺肿瘤、畸胎瘤(骶尾部畸胎瘤、腹膜后畸胎瘤)、肝脏肿瘤、卵巢肿瘤、软组织肉瘤等新生儿外科:上消化道疾病包括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先天性20 15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环形胰腺、先天性小肠闭锁及狭窄、新生儿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下消化道疾病包括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等,10 8 其他新生儿疾病如脐膨出和腹裂、胆道闭锁、新生儿脐炎、10 8新生儿皮下坏疽、产伤、先天性膈疝、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及腹膜炎等小儿泌尿外科:20 18尿路梗阻与反流包括先天性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症、前尿道瓣膜及憩室、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等4 3泌尿生殖系肿瘤包括肾母细胞瘤、肾上腺肿瘤、泌尿生殖系及盆腔横纹肌肉瘤、睾丸肿瘤等各种泌尿系(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创伤及其并发症, 4 340 35其他疾病如包茎、隐匿阴茎、隐睾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肾输尿管重复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先天性巨输尿管、尿道下裂、性别畸形、尿道上裂,膀胱外翻等小儿骨科:20 10创伤包括桡骨小头半脱位、各种骨折、撕脱伤、肌腱韧带损伤等骨关节感染如急性、慢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 3 2 各种肿瘤如骨软骨瘤、骨肉瘤等 2 1其他疾病40 35包括狭窄性腱鞘炎、先天性肌性斜颈、脊柱侧弯、脊柱后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膝内翻和膝外翻、臀肌挛缩、膕窝囊肿、赘生指和并指畸形、大脑性瘫痪后遗症、肢体不等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小儿胸外科:胸壁发育畸形(漏斗胸、鸡胸) 6 42 1先天性膈膨升和先天性膈疝(胸腹裂孔疝、胸骨后疝、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肺囊性变、隔离肺、脓胸等 2 1 纵隔肿物(肿瘤与囊肿)、化脓性心包炎等 2 18 6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等小儿神经外科:8 6脊膜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脑积水等小儿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其他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如脊髓栓系综合征、颅内出血、颅4 2内占位病变、脊髓肿瘤、颅脑外伤、脊髓外伤、脊髓纵裂等3.医疗设备和医院应配备设备:X线摄片机、C型臂X线机、空气灌肠机、B超机、CT、MRI、心脏彩色超声、纤维胃镜、纤维肠镜、腹腔镜、胸腔镜、膀胱镜、尿道镜、尿动力学检查、24小时PH值检查、胃肠动力检查、手术显微镜、体外循环机、自体血液回收机、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
外科规培基地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外科规培基地的管理工作,保障规培医生的培训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外科规培基地进行规培的医生。
第三条外科规培基地负责制定和执行本规章制度,并监督规茹医生的规茹工作。
第四条外科规培基地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外科规培规定,确保规茹医生的培训目标和要求得到有效实施。
第五条规茹医生应当遵守外科规培基地的管理制度和规章规定,严格执行规茹计划,认真学习并参与科室的临床工作。
第二章规茹医生管理第六条外科规茹医生应当按照规茹计划,认真学习和参与门急诊和住院病房的工作,积极参加手术室和急诊手术等工作。
第七条规茹医生应当认真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治疗能力。
第八条规茹医生应当遵守医疗伦理和人道主义原则,热爱病人,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做到严格保密。
第九条外科规茹基地应当配备专业的导师团队,对规茹医生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规茉医生的进步。
第十条规茹医生应当遵守门急诊和住院医师的管理规定,并认真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三章规茹环境管理第十一条外科规茹基地应当建立规茹医生的档案管理制度,对规茹医生的工作情况和成绩进行记录和归档。
第十二条规茹基地应当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保障规茹医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第十三条外科规茹基地应当建立科学的轮转制度和实习计划,合理安排规茹医生的工作和学习时间。
第十四条外科规茹基地应当定期组织学术会议和病例讨论,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四章规茹考核评估第十五条外科规茹基地应当根据规茹医生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和评估标准,定期对规茹医生进行考核评估。
第十六条考核评估的内容包括医疗知识和技能、临床表现、学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以综合评价规茹医生的整体水平。
第十七条考核评估结果将作为规茹医生晋升和培训结业的重要依据,对规茹医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P01:【培训基地】内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2:【培训基地】外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3:【培训基地】妇产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6:【培训基地】神经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7:【培训基地】皮肤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8:【培训基地】眼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09:【培训基地】耳鼻咽喉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12:【培训基地】康复医学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14:【培训基地】医学影像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联合培训基地P17:【培训基地】口腔科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培训基地416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规培妇产科医师培养标准发布时间:2008-7-20信息来源:本站妇产科细则妇产科专业为临床医学学科,是一门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包括妇科和产科两大部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同时又涉及内科、外科、儿科等多门学科。
在我国,妇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相关内容。
产科和妇科既有一定的独立性,有密切相关,掌握好两大分支的基础知识是成为合格妇产科医师的必须条件。
妇产科专业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辅助生殖等亚专业。
妇产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培训内容包括了产科和妇科的全部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同阶段培训,必须从低级到高级逐阶段完成。
受训者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妇产科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在完成培训后,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对妇产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能够作为术者完成妇产科常见中小型手术;并具备自学能力。
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
受训者在妇产科各亚专业轮转学习。
轮转科室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年限妇科病房产科病房门诊(含计划生育)第1年 4个月 4个月 4个月第2年 4个月 4个月 4个月第3年 4个月 4个月 4个月注:各培养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轮转时间和顺序,但不能缺项,时间不能减少第2~3年管理病人数目应超过第一阶段。
手术室专科培训基地标准一、培训目标与内容1. 培训目标:培训合格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具备独立完成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能力,并具备进行手术室专科培训的资质。
2. 培训内容:涵盖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手术室规章制度、手术室护理技术、手术室感染控制、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应急处理等。
二、培训师资力量1. 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够针对学员的实际需求进行授课和指导。
2. 具备高级职称的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够参与手术室护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3. 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够为学员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
三、培训设施与设备1. 培训场地:拥有充足的空间和完善的设施,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手术室护理培训需求。
2. 模拟手术室:具备高度真实的模拟手术室环境,用于学员实践和提高技能。
3. 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模型、教具等,用于授课和模拟操作。
四、培训计划与实施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
2. 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授课和指导,确保学员能够全面掌握手术室护理技能和管理知识。
3. 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五、培训效果评估1. 对学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技能掌握程度。
2. 通过反馈和总结,对培训计划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3. 为学员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员实现个人价值提升。
六、培训管理要求1. 建立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对培训师资力量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对学员进行管理和考核,确保学员的学习质量和职业发展。
七、培训制度与流程1. 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2. 建立规范的培训流程,包括报名、授课、考核、结业等流程。
3. 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对象,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和实施计划。
八、培训场地与环境1. 培训场地应具备安全、舒适、卫生等特点,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22年版)外科(胸心外科方向)专业基地细则一、基本条件(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L设有胸心外科门诊及病房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医院的外科为住培专业基地,并能够提供满足培训要求的病种和相应的教学条件。
(二)外科(胸心外科方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胸、心外科总床位不少于40张,床位使用率不低于85%,平均住院日不超过15天。
2.诊疗疾病范围规定的病种、手术及数量均为胸心外科专业基地必须具备的内容,见表1-2。
表工胸外科最低年收治病人数人次)最低年门诊量人次)4□D XED疾病种类最低年诊治例数«觉门)靛)20胸部外伤血胸气胸12纵隔肿瘤12其他普胸病种30手术种类最低年完成例数胸腔闭式引流术30食管手术20肺叶切除术30其他胸外科手术IO胸腔镜手术30表2心血管外科最低年收治病人数人次)2□O最低年门诊量人次)Tm先天性心脏病20瓣膜疾病20冠心病20主动脉大血管疾病5其他心血管外科疾病5手术种类最低年完成例数先心病手术IO瓣膜手术15冠脉搭桥术IO主动脉大血管手术5其他心血管手术53.医疗设备(1)专业基地基本设备4支气管镜至少1台。
5胸腔镜、开胸手术器械至少各2套。
6多导监护仪、氧饱和度监测仪、指测血糖仪、输液泵、微量泵至少各5台。
7体外外循环机至少1台。
(2)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X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CT、MR、放射治疗机、彩色B超(带DoPPler等探头)、血液、生化、免疫、尿液检验设备、肺功能仪、呼吸机、胃镜、结肠镜、心血管介入、肝胆介入治疗设备、层流手术间、麻醉机、腹腔镜、胆道镜、手术显微镜、关节镜、C形臂、膀胱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
4.相关科室或实验室外科(胸心外科方向)专业基地的相关科室应有符合条件的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以及能提供给住院医师进行临床训练和研究的外科实验室。
普外科护理培训基地管理制度内容
普外科护理培训基地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确保培训内容符合标准和规范。
2. 培训内容: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经验等方面,确保培训内容全面、系统、科学。
3. 培训师资:确定培训的师资力量,确保培训的师资力量充足、专业、经验丰富。
4. 培训教材:确定培训的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科学、系统、实用。
5. 培训时间:确定培训的时间安排,确保培训时间充足、合理、有序。
6. 培训场所:确定培训的场所,确保场所安全、舒适、便利。
7. 培训评估: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培训质量。
8. 培训记录:对培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以便于回顾和总结,为今后的培训提供参考。
9. 培训管理: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10.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定,如学员考核、违纪处理等方面。
以上是普外科护理培训基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
内容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外科专科护士基地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与背景外科专科护士是医院外科病房中的重要组成人员,负责协助医生完成病人的诊疗工作,提供病人的护理服务,对病人的病情有着重要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在外科手术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外科专科护士进行基地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护理能力,对于提高医院外科病房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至关重要。
医院外科病房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一直是医院重点培养和发展的科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外科病房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专业护士的培训更加显得迫切。
因此,为了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提升外科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本次培训计划将对外科专科护士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提升。
二、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拟定为连续一个月的基地培训,具体开始时间为月初,结束时间为月底。
三、培训内容1. 专业知识学习与提升1.1 了解外科常见病症的特点、诊断与治疗1.2 掌握外科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1.3 学习外科护理的专业技能,如伤口换药、管道护理等1.4 掌握外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如感染防控、疼痛评估等2. 技能培训2.1 外科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2.2 外科手术室的操作技能的培训2.3 急救技能的培训3. 专业素质提升3.1 了解医疗伦理、法律知识3.2 学习与病人、家属的沟通技巧3.3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4. 实地实习4.1 参与外科病房的日常工作4.2 参与外科手术室的日常工作4.3 参与紧急抢救的实际操作四、培训方式1. 专业讲座由医院的外科专家为学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2. 实操演练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的演练和提升。
3. 实地实习学员到医院外科病房和手术室进行实地实习,参与病人的护理工作和手术操作。
4. 学员讨论与交流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引导大家共同提高。
五、培训师资力量本次培训计划将邀请医院的外科专家和资深护士担任培训师,他们将为学员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指导。
外科基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外科基地的管理工作,提高医院外科专业的服务质量,加强外科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医院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外科基地是医院外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的重要平台,是各级医院外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外科基地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外科基地,包括门诊、住院、手术室、医学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院外科基地应当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前提、以服务为目标”的原则,全面提高外科专业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医院外科基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五条医院外科基地管理工作应当依法、规范、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切实保障医学教育、临床服务和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医院外科基地应当不断加强对外科医师、护士、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外科服务水平。
第七条医院外科基地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外科病例的管理和分析,为临床服务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第八条医院外科基地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外科医师、护士、技术人员等进行奖励和激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外科基地组织结构第九条医院外科基地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外科基地的调度、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外科基地管理机构下设外科基地主任,负责外科基地的日常工作管理和决策。
第十一条外科基地主任应当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并且取得医学硕士以上学位。
第十二条外科基地设立外科医师团队,医师团队下设高级、中级、初级外科医师,负责门诊、住院、手术等临床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外科基地设立护理团队,护理团队下设护士长、主管护士、普通护士,负责门诊、住院、手术等护理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外科基地设立技术团队,技术团队下设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普通技师,负责外科手术、检查等技术服务工作。
第十五条外科基地设立教学科研团队,教学科研团队下设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负责外科科研和医学教育工作。
外科基地规培年度培训计划
1. 介绍
外科基地规培年度培训计划旨在帮助规培医生在外科领域获得全面的学术知识和临床技能,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本计划将包括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学术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力求为规培医生提供全面的培训机会和平台。
2. 培训内容
(1)理论学习:包括外科学基础知识、手术技术、医学影像
学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讲座;
(2)临床实践:安排规培医生参与真实手术、病例讨论和门
诊诊疗工作,提升其临床操作能力;
(3)学术交流:组织规培医生参加外科学术会议、讲座和讨论,拓展其学术视野并提升学术表达能力。
3. 时间安排
(1)每周安排专题讲座和学习时间,确保规培医生有充分的
学习机会;
(2)安排规培医生轮转参与临床工作,积累临床经验;
(3)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规培医生与专家学者的互动。
4. 师资力量
本计划将邀请外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和资深临床医生担任讲师和指导老师,保证规培医生接受到高质量的培训。
5. 成果评估
规培年度培训计划结束后,将对规培医生进行成果评估,以确保其在外科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学习和成长。
6. 结语
外科基地规培年度培训计划将为规培医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促进其在外科领域的专业成长和提升。
希望规培医生能够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小儿外科医师是对患有儿科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手术的专业医师。
这种医生的职业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试才能获得资格,因此,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应该是高质量、高效率、规范的。
本文将介绍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细则。
第一章:概述本章介绍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概述。
第一条:基地的定义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是指为满足小儿外科医师培训的需要,承担小儿外科医师培训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机构。
第二条:基地的任务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的任务是:(1)负责小儿外科专业医师培训工作;(2)指导小儿外科医师规范执业;(3)提高小儿外科医师技能和专业水平。
第三条:基地的运行机制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实行管理,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培训计划;(2)注重质量,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3)依据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小儿外科医师。
第二章:基地的管理机构本章介绍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的管理机构。
第四条:基地管理机构的组成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应设立管理机构,包括基地主任、副主任、教学主管、行政主管等职位,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工作小组。
第五条:基地主任基地主任是小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最高管理者,主要负责以下事项:(1)制定并领导实施小儿外科医师培训计划;(2)组织及时调整培训计划;(3)协调基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4)负责基地日常工作和各类活动的组织,组织接待访问学者和访问团等。
第六条:副主任副主任是基地主任的助手,主要负责以下事项:(1)协调和监督培训工作;(2)协助制定小儿外科医师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3)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并制定应对策略;(4)其他日常工作。
第七条:教学主管教学主管主要负责以下事项:(1)组织并领导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2)协调各教学机构,制定实验教学计划;(3)配合培训计划,制定小儿外科医师的课程;(4)监督学生的学习和考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外科专业基地培训基地(医院)名称:省(区、市):评估项目评估内容 现场评估方式评分标准分值得分扣分原因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为核心指标1.基本条件(18分) 1.1专业基地所在医院条件1.1.1总床位数≥200张检查相关文件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 ,实地考察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2年收治病人数≥3400人次检查相关统计报表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3年门诊量≥95000人次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4年急诊量≥9500人次符合标准,得1分不达标准,不得分11.1.5科室和实验室必备科室: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神经外科、医院门诊、急诊科、内科、中心手术室辅助科室: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检验医学科、输血科,外科实验室查看相关文件,实地考察必备科室缺1个科室,不得分辅助科室缺2个科室,不得分11.1.6轮转科室普通外科(包括门、急诊)、骨科(包括门、急诊)、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室 1.查看各亚专业(专科)设置名称2.查看培训对象轮转计划和轮转登记手册3.实地考察,访谈培训对象科室齐全,得1分缺1个科室,不得分11.1.7疾病种类及数量★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外科专业细则要求,详见附表1-1至1-6核对上一年度亚专业(专科)收治疾病种类及数量统计报表符合要求(含协同单位),得2分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90%,得1分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得0.5分疾病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不得分 21.1.8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核对上一年度亚专业(专科)技能操作、手术种类及数量的统计报表符合要求(含协同单位),得4分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90%,得2分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得1分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规定数的85%,不得分41.基本条件(18分)1.1专业基地所在医院条件1.1.9医院设备X射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MRI、放射治疗机、彩色B超(带 Doppler等探头)检查设备清单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实地考察缺1项,不得分11.1.10专业基地设备1.纤维胃镜、结肠镜、肝脏介入治疗设备、腹腔镜、胆道镜等2.手术显微镜、关节镜、 C形臂3.支气管镜、胸腔镜、多导监护仪4.膀胱镜、电切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5.脑电图仪、层流手术间、神经外科手术用显微镜6.血液、生化、免疫、尿液检验设备7.氧饱和度监测仪、肺功能仪、呼吸机、指测血糖仪、输液泵、微量泵8.体外循环机9.麻醉机检查设备清单复印件,需加盖医院公章,实地考查缺1项,不得分11.1.11教学设施和设备示教室、教学设备、手术电视转播设备实地考察有示教室且设备完善,得1分无示教室或有示教室无设备,不得分。
外科住培基地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外科住培基地培训计划旨在通过对住培医师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胜任外科医师的职业要求,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培训基地介绍我院外科住培基地是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拥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医疗资源,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具备为住培医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
基地有着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为住培医师提供高质量的带教和指导。
三、培训内容1. 临床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培训期间,住培医师需要进行系统的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2. 临床技能的提升。
住培医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包括手术操作技能、医学影像诊断技能、临床诊断技能等多方面的医学技能。
3. 科研能力培养。
住培医师需要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科研技能。
4. 护理技能的学习。
住培医师需要学习护理技能,了解患者的日常护理需求,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四、培训计划1. 学术会议参与。
住培医师需要参加医院举办的学术会议,了解医学最新进展,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自己的医学知识面。
2. 临床轮转。
住培医师需进行多科室的临床轮转,包括普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外科科室,全面了解外科医学的知识和技能。
3. 科研实践。
住培医师需参与医院的科研项目或者开展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4. 临床技能培训。
住培医师需要进行实际的手术操作练习,提高手术技能水平。
5. 临床病例讨论。
住培医师需要参与病例讨论,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加深对临床病例的理解。
六、培训考核1. 考试。
培训期末,住培医师需参加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试,考核其临床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
2. 临床报告。
住培医师需提交临床报告,总结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经过专家教授评审合格后可获得通过证书。
住院医师(神经外科方向)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根据国家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标准。
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手术学科的基础学科。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重要三级学科。
加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神经外科以及相关科室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现外科(神外方向)医师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国家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要求,在外科培训基地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标准。
一、基本条件(一)基地医院的基本条件1.三级甲等医院;2.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住院医师外科规范化培训基地;3.具备符合条件的相关科室或专业方向,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影像等。
(二) 基地科室基本条件1.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2.能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中外科(神经外科方向) 培训细则。
(三)神经外科规模1.床位数量≥60张。
2.年收治病人数≥1300人次,年门诊量≥5000人次,年急诊量≥800人次,疾病种类覆盖神经外科各类常见疾病。
3.必须具备的亚专科包括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
4.基地主任必须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5.每个亚专科方向至少有1名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
(四)诊疗疾病范围及数量1. 年手术量≥500例次。
2.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四个亚专业分别床位数≥15张;年手术量分别≥100 例次。
(五)设备和设施条件1.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神经内镜系统,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超声吸引器(CUSA),以及手术转播和录像系统。
2.基地(医院)或基地(科室)有神经影像(MRI、CT、DSA),神经电生理,神经眼科(视力、视野),神经耳科(纯音测听、听觉诱发电位),神经内分泌(垂体相关激素),颈部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设备。
3.基地(医院或科室)有会议室或示教室,以及相应的数字投影系统,有常用中英文神经外科书目的图书室,有无线上网或有线上网设备,医院图书馆有常用的中英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检索平台(可依托大学、医学院或研究所等)。
整形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建立整形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对规范与提高我国整形外科专业医师的临床医疗行为和专业队伍整体素质,保障医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整形外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整形外科细则》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整形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在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内(或在甲等综合医院),整形外科总床位数30张以上。
(2)年收治住院病人数600人次以上。
(3)年门、急诊量5000人次以上。
2.诊疗疾病种类整形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整形外科常见疾病种类,所开展的手术全面覆盖整形外科各主要部位的常见缺损和畸形的功能重建以及外形的修复和美化,能够满足整形外科医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1)疾病种类及例数疾病种类年诊治例数(≥)创伤及烧伤后增生性瘢痕60瘢痕疙瘩20血管瘤20面部软组织挫裂伤30神经纤维瘤 3瘢痕癌 2脂肪瘤10皮肤囊肿20先天性唇裂30先天性腭裂 5大口畸形 2面神经瘫痪10斜颈10褥疮 5睑外翻10上睑下垂20小耳畸形 5菜花耳 5乳房缺损 3巨乳症 5乳头内陷10男性乳房肥大症 2上下肢畸形 5尿道下裂 5阴茎缺损 5两性畸形 2外生殖器畸形 5(2)手术种类及例数手术种类年完成例数(≥)瘢痕切除50游离皮肤移植50皮瓣移植20唇裂修复术(含Ⅱ期修复)20腭裂修复术 5乳房再造术 3面神经瘫痪矫正术 5耳再造术 3巨乳缩小术 5尿道下裂修复术 5阴茎再造术 2阴道再造术 2两性畸形整复术 2鼻再造术 3上睑下垂矫正 5睑外翻矫正 5软组织创伤清创缝合303.医疗设备:(1)培训基地专有设备设备名称数量内窥镜≥1台手术显微镜≥2台超声血流探测仪≥1台微型电锯≥1套激光治疗仪≥2台电凝器及高频电刀≥2台电动吸引器≥2台输液泵(1000ml/h) ≥1台微量注射泵≥2台显微外科器械≥2套脂肪抽吸设备≥1台(2)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设备名称数量CT机≥1台B超检查仪≥2台核磁共振检查仪≥1台临床生化检测仪≥1台C型臂X线摄片机≥1台麻醉机及心脑肺复苏急救设备≥1部4.相关科室或实验室作为整形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的科室所在医院,必需配备有以下相关科室:病理科、放射科(包括放射治疗)、检验科及相应的基础实验研究室,具有独立整形美容外科门诊部、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手术室、模型支架室、颌面技工室、康复治疗室等。
普通外科学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细则一、基本条件(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 承担教学任务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
3. 综合医院应为国家公布名录的外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 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或培养点优先。
5. 外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是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者优先。
(二)科室规模1. 总床位数≥50张。
2. 年收治住院病人数≥2000人次。
3. 年门诊量≥12000人次。
4. 年急诊量≥6000人次。
(三)诊疗疾病范围1. 疾病种类和例数:所诊治的疾病种类能够满足《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版)》中普通外科学专科培训细则的要求,见表1。
表1 疾病种类及年诊治例数2. 手术种类和例数:所开展的手术能够满足《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版)》中普通外科学专科培训细则的要求,见表2。
表2 手术和技能操作种类及例数要求(四)医疗设备1. 专科基地配备设备,见表3。
2. 所在医院配备设备,见表4。
(五)相关科室和实验室必须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管理标准,包括:门诊部、急诊科、麻醉科、内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以及外科实验室。
(六)中心手术室1. 常规设备:手术床、手术器械、无影灯、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气灭菌设备、电凝器、电动吸引器、药品柜。
2. 特需设备:腹腔镜手术设备、胆道镜手术设备。
3. 示教条件:具备手术示教的声像传输系统。
(七)医疗工作量1. 病房工作量:保证每名培训对象日管理病床数≥6张。
2. 门诊工作量:保证每名培训对象日诊治患者数≥30人次。
3. 急诊工作量:保证每名培训对象日诊治患者数≥20人次。
(八)医疗质量1. 诊断符合率:入院和出院诊断符合率≥90%,术前和术后诊断符合率≥90%,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60%。
2. 治愈率:常规收治疾病治愈率≥90%,疑难病症好转率≥80%,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70%。
外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各手术学科的基础学科。
建立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实现外科专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外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
(1)外科总床位≥200张
(2)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应能够满足外科住院医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2.诊疗疾病范围:
(1)疾病种类和例数:
每年收治的疾病种类及其例数、完成的临床操作技能种类(包括诊断、手术、检查术)及其例数应能够满足外科住院医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2)手术种类和例数应达到按培养标准要求的数量×受训医师人数。
3.医疗设备:
X线摄片机,DSA,CT,MRI,放射治疗机,彩色B超带Doppler等探头以及下列专科设备:
(1)PTCD、ERCP、纤维胃镜、结肠镜、肝脏介入治疗设备、腹腔镜、胆道镜等。
(2)手术显微镜、关节镜、C型臂。
(3)支气管镜、胸腔镜、多导监护仪。
(4)膀胱镜、电切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
(5)脑电图仪、层流手术间、神经外科手术用显微镜。
(6)血液、生化、免疫、尿液检验设备。
(7)氧饱和度监测仪,肺功能仪,呼吸机,指测血糖仪,输液泵,微量泵。
(8)体外循环机
(9)麻醉机
4.相关科室、实验室:
(1)必备科室: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麻醉科、外科重症
监护治疗室(SICU)、神经外科。
(2)医院必须开设门诊部、急诊科、内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中心手术室、细菌室、生化实验室、血库。
以及能供住院医师进行临床研究的外科实验室、动物实验室。
5.中心手术室:
(1)手术室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2)独立手术间不少于6间,净使用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
(3)每手术间至少配备4名相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4)应配备的基本设备:
每个手术间应配备1台手术床、手术器械、无影灯、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气灭菌设备、电凝器、电动吸引器、药品柜、闭路电视转播系统等。
6.医疗工作量:
(1)病房工作量:日管理病床数≥6张,年收治住院病人数≥180人次。
(2)门诊工作量:日收治门诊患者数≥30名。
(3)急诊工作量:日收治急诊患者数≥20名。
7.医疗质量:
(1)诊断符合率:
入院和出院诊断符合率≥90%。
术前和术后诊断符合率≥90%。
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60%。
(2)治愈率:
常规收治疾病治愈率≥90%。
疑难病症好转率≥80%。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70%。
(3)并发症发生率: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
医院感染率≤15%。
麻醉死亡率≤0.1%。
二、外科医师培训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的比例应达到或超过2∶1。
(2)培训基地内医师组成:
各亚专科应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
科室主任由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的主任医师担任。
科室内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数占科室总医师数比例应≥70%,所有医师最低学历应大学本科。
2. 专科指导医师的条件: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外科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5年以上,品学兼优、已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
3.学科带头人条件(详见各亚专科培训基地细则)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笔:
王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议:(以姓氏拼音为序)
杜如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宇北京友谊医院
姜文华北京宣武医院
罗毅北京安贞医院
姜可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叶颖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