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的外语教学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88.9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中介语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作者:王云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研究是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指示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和依据。
本文简要分析中介语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设性建议,以期在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帮助第二语言习得者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中介语英语教学课堂互动一、中介语介绍上世纪70年代起,许多语言学家就对第二语言习得及第二语言学习者最终能够达到的语言能力展开了研究。
对绝大多数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他们形成的是一种过渡性语言,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72年首次提出并称之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
中介语是介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独立语言系统,兼有二者特征,但有自己的特点和规范。
二、中介语的特征美国语言学家C.Adjemian总结出中介语的三个特点:渗透性,系统性和石化性。
基于此及其他语言学家的观点,笔者认为中介语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渗透性(Permeability)。
渗透性是指中介语会受到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
母语方面包含正迁移和负迁移;目标语方面通常表现为学习者对已掌握的目标语规则的过度概括,或是缺少目标语的知识。
笔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中国学生理解英语基本句型没有问题,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的基本句型相似,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正确的语序来理解英语句子,这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母语渗透性的表现。
2.系统性(Systematicity)。
中介语在任何发展阶段都表现出系统性。
中介语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此基础上,运用他们的目标语语言知识完成输出和沟通。
所以教师可以预测在不同阶段学习者会犯哪些错误,从而指导教学。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 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把学习的外语进行思维处理,但最终产生的不是原汁原味的外语语言特点,而是保留其本身的母语语言结构的一种言语。
中介语石化也常常表现为学习者在说话时经常同时使用自己的母语特征、母语语音。
一般来说,当学习者来到一个外语环境,和一些母语者同时说话时,他们会憋住自己的母语,采取些许的外语发音,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口头回复,但这些口头回复只是母语的表达方式,无法完全显示出外语的特点。
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2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介语石化的出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外语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改变中介语石化现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学习者发现他们自己的母语对学习外语的影响,并尽量避免这种影响。
学习者要清楚它们自己的母语结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学习外语的过程,并加以利用,使自己掌握外语者的特点,不被自己的母语模式所约束。
其次,外语教学应考虑重视学习者的自身因素。
有些学习者学习外语时,会受到自身的特征影响,例如遗传背景、个性类型等在中介语石化的形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外语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外语教师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外语教学时,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是重要因素,在班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学习者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外语进行改变,从而减少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总之,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要求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有认识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减少学习者中介语石化的现象,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外语。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语理论是对外语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由Selinker于1972年提出的,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介语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中介语理论的基本观点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不会简单地从母语到目标语言的转换,而是会产生一种中介语,即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
这种中介语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尝试去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时产生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形式,它同时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影响,在语法结构、词汇选择、语用规则等方面都可能与母语或目标语言有所不同。
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是语言习得的中间阶段,学习者在接触和学习目标语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修正和调整自己的中介语,逐渐接近目标语言的规范。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出现各种语言错误和偏误,但这些错误和偏误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学习者在努力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规则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是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探索和尝试。
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习者的中介语,不能简单地将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偏误视为不合乎规范的表达,而应该从学习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错误和偏误,帮助他们逐步修正并接近目标语言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和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表达,同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要设计符合学习者中介语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语言背景和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之符合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既不过于简单和容易,也不过于难以理解和掌握。
通过适当的教学安排,可以引导学习者逐步克服中介语阶段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日益频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语言习得中的错误和障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并探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中介语理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提出了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言时,经历由母语向目标语言逐渐转变的中间语言阶段。
通过研究中介语现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特点,进而为外语教学和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策略,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介语理论作为外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研究中介语理论,可以深入了解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语言现象,帮助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借鉴中介语理论优化课程设计,可以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并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外语教学水平,也可以促进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展望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中介语理论在外语课程开发中的应用,可以不断完善外语教学体系,推动外语教育的发展。
2. 正文2.1 中介语理论基本概念中介语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形成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并非简单地是将母语词汇替换为目标语言词汇所形成的暂时性语言,而是一个独特的、稳定的语言系统,具有自身的语法规则和结构特点。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其研究成果使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对于二语学习者语言系统有了更合理清晰的认识。
了解中介语理论,以及中介语研究成果和启示,对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在外语教学中,若教师能充分地系统地掌握中介语知识,认清中介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并将理论知识及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会日益显著.该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外语教学提出性建议。
ﻭ关键词:中介语;外语教学ﻭ1中介语定义“中介语"是由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最先提出的,并在1972年以Interlanguage为题发表了一篇,这一的发表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建立。
他认为“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的一种的语言学习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
”(1972)对“中介语"这一概念的表述,不同学者有着不同,例如有学者称之为中际语,或过渡语,又如科德在《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一文中,把学习者尚未达到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外语能力称为“过渡能力”(1967)。
奈姆塞尔称它为“接近系统”.诸多与中介语相似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体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介语”现象的关注及该理论的可研究价值。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母语体系知识框架,在不断接受目的语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的的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体系虽然深受母语和目的语体系的双重影响,但却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它只会随着二语信息的不断输入,无线接近但却永远会等同于目的语。
中介语是从母语到目的语的中间过渡环节,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必然过程.我国学者桂诗春认为中介语系统具有一套既不属于源语又不属于目的语的的语法体系。
它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只能存在于由第二语言学习的语境所产生的语言系统中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这种语言处于两种语言之间,可称为中际语。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外语教学的启示金竹善(延边大学#l-N语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教育教学嗡要】二语习得的中介语僵化是普遍现象。
是二语习得区剐于母语习得的重要特征,是妨碍学习者语言输入的重要因素。
关于中介语石化观象的研究越采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
墩蛳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潮】中介语;石化现象;外语教学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外语教学的普遍现象,也是困扰我国外语教学的难点,长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中介语理论为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童工理论依据,对外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中介吾研究及探索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学习策略及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㈠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当学习者的中介语处于初级阶段,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较多,因为学习者在此阶段对母澄著言形式有很强的依赖性,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可表现在语音、用词、语法等方面。
随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的提高,他对母语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中介语的母语迁移引起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培训转移引起的错误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缺乏正确的语言形式的输入和语言材料的使用不当有关。
另一方面,教师某些不正确或不地道的语言表达和教授会使学习者的中介语形成一些语言失误,学习者长期模仿教师这些不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些语言错误往往会在他们的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形成石化现象。
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在无意识中常常只使用简单的目的语以利于交际,结果会影响其中介语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中介语石化。
学习者内在因素是引起石化现象的直接原因,如果学习者没有主动改进的意思,过渡语的一些特征容易出现僵化。
㈡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重视目的语输入的质和量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给与学生.-I N解性的而且稍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输入。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地调节和灵活地使用手中的教材,尽量保持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心理高原期来临之前增加目的语输入的强度和难度,避免低层次的无效重复。
中介语理论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要:本文通过对中介语特征和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介绍,并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促进外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发展阶段;外语教学中介语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那时至今,这一理论发展迅速并在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对中介语的研究有所进展(如:李炯英,2003;张雪梅,2002;范烨,2002),但还远远不够。
研究中介语的理论可以把中介语的发展变化规律应用到语言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简要介绍中介语的特征及发展阶段以及对外语教师的启示,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一、中介语的概念及特征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本族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独立语言体系(李炯英,2003)。
中介语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既有别于母语,又有别于目标语,但不断向着目标语接近,它是外语学习者在某一学习阶段所建立起来的类似目的语知识系统以及由此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这个体系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该阶段的体系。
中介语作为独立的语言体系有着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学者对中介语本身的特点也有不同的概括。
综观学者们的看法,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可变性、石化性及创造性等特点。
(一)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它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中介语是一个合法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
它有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规则系统,而且自成体系。
学生在使用外语时虽然会出现错误,会与目的语系统有差距,但仍然依照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任意的。
因此,可以说中介语的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种系统性错误(赵留美,2006)。
(二)中介语具有可变性中介语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需要而不断变化,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向目标语系统靠拢,但却永远不会等同于目标语系统,只是会越来越无限接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介语系统是一个持续体,总是在不停发展变化之中。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的启示中介语理论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卡诺威(Larry Selinker)在1970年首次提出的,它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中间语言,即中介语(Interlanguage),而不是完全照搬母语或目标语。
中介语是学习者根据自身语言资源以及目标语输入所产生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它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系统性,但与目标语仍存在差异。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中介语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中介语系统。
这意味着外语课程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了解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发展和提升中介语。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习者逐渐扩展自己的中介语系统,逐步接近目标语。
中介语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个过渡性的语言系统,而不是一个错误或者不完善的语言系统。
这意味着外语课程应该接受学习者的中介语,并帮助他们在中介语的基础上逐渐修正和改进。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引导学习者进行错误分析和自我纠正,帮助他们意识到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使用和交流,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学习者的中介语是具有一定规则和系统性的,不同的学习者可能形成不同的中介语系统。
这意味着外语课程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语言背景、学习经历和学习风格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中介语理论对外语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接受和帮助学习者发展中介语,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教学步骤,以及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促进外语学习的有效进行。
中介语理论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中介语是指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本文阐述了中介语的概念和性质、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特征及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中介语理论对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包括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中介语与石化问题。
关键词:中介语中介语石化高中英语教学一、引言世纪70年代生成语法学派提出了与“对比分析”针锋相对的“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脑创造性的活动,语言习得机制中含有的普遍语法规律能适应于任何形式的语言习得,指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是发展中的错误,它们与第一语言习得者的错误一样,第一语言的干扰所产生的错误是微不足道的。
此时,针对“错误分析”理论以塞林格( L Selinker ) 为代表的语言习得研究者提出了中介语( interlanguage) 理论。
80 年代以来,中介语的研究已经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对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特征及其主要产生的原因,以及该理论对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二、中介语的概念及性质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中间语,过渡语,学习着的语言( language-learner's language)。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它随着学习者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接近。
中介语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从二语习得者的心理出发,结合语言环境,为研究二语习得过程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从中介语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来,中介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同时也可以看出它的基本性质:中介语也是一种自然语言,它和任何一种自然语言一样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功能。
参考中介语的理论书籍,将中介语归纳为七个性质,包括中介语的系统性,可渗透性,“僵化”现象,反复性,母语依靠性,目的语不可接近性,过渡性等。
一、中介语理论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占主要地位,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对比分析理论,对整个外语教学领域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逐步转移的过程。
因此,很多学者和外语教师认为,只要对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会出现什么偏误,而且还可以对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和解释。
50年代末,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巨大冲击,乔姆斯基对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是人们对外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发现,外语学习中的偏误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预测、解释和分析。
后来的许多统计资料也证明了这种猜疑。
这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语言对比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怀疑。
60年代末,一种新的外语学习偏误分析理论产生了,这就是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一词是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论文“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中首先使用。
1972年,他又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 的论文,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确立了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
其他研究者们对这一概念的描述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如W. Nemser (W. Nemser, 1972 ) 称之为“近似语言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科德(1967)将它称为“学习者固有的内在的掌握语言的课程大纲”(learner’s built-in syllabus)、“学习者独有语言”(idiosyncratic dialects)、“中继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等。
然而广为人知、影响最大的还是“中介语”这一说法。
二、中介语理论的内容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它是指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规律所做出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