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奶油的组成及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造奶油:日常生活中的乳制品,除了牛奶和奶酪之外,常见的还有奶油和黄油。
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营养上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以为,蛋糕房里用来制作蛋糕的就是奶油,其实是错误的。
这种“鲜奶油”根本与奶油无关,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奶精,实际上是氢化植物油、淀粉水解物、一些蛋白质成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混合物。
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对心脏具有一定的危害,这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共识,所以平时应尽量少吃。
奶油和黄油都是以全脂鲜奶为原料的。
奶油也叫做稀奶油,它是在对全脂奶的分离中得到的。
分离的过程中,牛奶中的脂肪因为比重的不同,质量轻的脂肪球就会浮在上层,成为奶油。
奶油中的脂肪含量仅为全脂牛奶的20%—30%,营养价值介于全脂牛奶和黄油之间,平时可用来添加于咖啡和茶中,也可用来制作甜点和糖果。
对牛奶或稀奶油进行剧烈的搅动,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质膜发生破裂,乳脂肪便从小球中流出。
失去了蛋白质的保护后,脂肪和水发生分离,它们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变为淡黄色。
这时候,分离上层脂肪,加盐并压榨除去水分,便成为日常食用的黄油,也叫“白脱”。
牛奶中的脂溶性营养成分都存在于乳脂肪当中,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少量的维生素K和胡萝卜素等。
因此,黄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极好来源,它的黄色则来自于胡萝卜素。
但是,黄油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坏的脂肪)和胆固醇,钙和蛋白质的含量则比较低,营养价值要低于全脂牛奶和奶油。
因此,想减肥和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人最好少吃人造奶油的危害:植物奶油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悬赏分:5 |解决时间:2010-12-1 15:49 |提问者:南极疯光最佳答案植物奶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能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植物奶油是人造奶油,有大量的添加剂,在人体内50天才能代谢。
动物奶油7天就代谢了。
蛋糕的牌子,莫菲使用的都是动物奶油。
3回答时间:2010-12-1 15:48 |我来评论向TA求助回答者:爱dabuli|一级擅长领域:暂未定制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推荐答案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的。
人造奶油油脂产品——人造奶油人造奶油又叫麦加林和人造黄油。
麦加林是从希腊语“珍珠”一词转化来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流动的油脂会闪现出珍珠般的光泽。
人造奶油是在精制食用油中加水及其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而成的具有类似天然奶油特点的一类可塑性油脂制品。
人造奶油配方的确定应顾及多方面的因素,各生产厂家的配方自有特点,传统人造奶油的典型配方为:氢化油80-85%,水分14-17%,食盐0-3%,硬脂酸单甘脂0.2-0.3%,卵磷脂0.1%,胡萝卜素微量,奶油香精0.1-0.2毫克/千克,脱氢醋酸0-0.05%,奶粉0-2%。
如:将200kg精制椰子氢化油(上升熔点34.7?、SFI值:10?为66.6、15?为59.2、20?为46.77)配200kg精制菜籽氢化油(上升熔点36?,SFI值:10?为38.9、15?为29.7、20?为23.5)混合后加温,使之熔化,再添加1000g不饱和甘油酯(碘价为80、纯度为90%)、800g饱和甘油酯(碘价为2、纯度为90%)与1600g大豆磷脂,溶解后作为油相。
另外在330kg水中添加200kg山梨糖醇(70%水溶液)、40kg 脱脂奶粉、5kg酪蛋白钠、20kg甘氨酸、300g蔗糖酯、2kg六偏磷酸钠、加温,使之分散溶解,作为水相。
然后将水相部分加到油相部分中,在76?的温度中搅拌15min,进行预乳化和灭蓖,尔后在同温度下,用高压均质机在15MPa的压力下进行均持质处理。
将均质处理后的乳化液迅速冷却到10?以下,得到水包油型乳化液。
人造奶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辅料的调合、乳化、急冷、捏合、包装和熟成五个阶段。
1(什么是植脂鲜奶油,简单地说,植脂鲜奶油是以植物油脂为主要原料,经乳化,均质和速冻等严格工艺而生产的,专用于蛋糕西点的涂饰和裱花的一种特殊奶油产品。
简称鲜奶油。
2(鲜奶油与人造奶油的异同广义来说,鲜奶油也是一种人造奶油。
另一方面,鲜奶油与通常的人造奶油,无论从组分、保存方法、生产工艺及基本用途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1)从组分上:前者油脂含量相对较低,含高糖份、高水份;而后者含量高油脂、低水份。
人造奶油标准
人造奶油是一种替代天然奶油的产品,其主要成分是植物油和其他添加剂。
它在制作甜点、咖啡和其他烹饪食品时常被使用。
然而,人造奶油的质量因品牌和制造工艺的不同可能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人造奶油应符合以下标准:
1. 成分透明:人造奶油的成分应明确标示,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产品中所含的植物油和其他添加物。
2. 质地和口感:人造奶油应具有类似天然奶油的质地和口感,并且能够顺利融化。
3. 味道:人造奶油的味道应类似于天然奶油,不应有明显的异味或人工味道。
4. 储存稳定性:人造奶油在储存过程中应保持稳定性,不易变质。
5. 食品安全:人造奶油的制造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无害且符合卫生要求。
总之,人造奶油需要满足上述标准,以确保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能够获得安全、美味的体验。
人造奶油对健康的危害有哪些?人造奶油和天然奶油,如何区分呢?人造奶油又叫植物奶油,由植物油、水、奶粉、砂糖、等多种添加剂调和而成。
所以跟天然奶油的口感差不多,但很不利于人体健康。
一、人造奶油对健康的危害1、降低精子活性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还可以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活性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精子在人体内的生理活性被中断。
反式脂酸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脂酸的吸收也会产生阻碍,大量的食用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不良。
2、影响人的记忆力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会严重影响人体的记忆能力,因为反式脂肪酸对可以促进人类记忆力的一种胆固醇具有抵制作用。
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就很容易在腹疗积累,从而导致肥胖。
所以想要减肥的朋友们最好是不要食用奶油,以免影响你的减肥效果。
3、增加冠心病风险人造奶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可以增加大量的低密度脂类的含量,从而降低高密度脂类的密度;因此,会增加冠心病和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
二、人造奶油和天然奶油的区别价格是区别好货滥货的一个方面。
纯的动物奶油的价格大概是植物奶油的10倍左右;往往动物奶油的蛋糕比植物奶油的价格贵两到三倍,但是成本更高,而植物奶油的成本其实更低,所以利润相对更大,量还走的大。
纯奶油蛋糕市场一般不愿意卖,除了价格以外还不容易保存,动物奶油一般需要冷藏。
食品安全专家介绍了人造奶油的辨别方法:一看、二闻、三尝、四搓。
看颜色,动物奶油的颜色一般是黄色的。
通过看、尝、闻,搓这些方式都可以初步判断。
另外,有一些奶油颜色非常的白。
真动物奶油肯定是黄色,植物奶油本来是白色的,但是现在也加色素;可以调成淡黄色、绿色的、红色的,五颜六色,但是不能简单的通过颜色去判定它一定是植物的,或者动物的。
人造奶油的危害
“天然奶油”是从奶里面经过提炼,把油脂提炼出来,一般油脂含量占到80%左右,其他的就是水分或者奶里面的成分,吃起来口感比较香甜。
但是“天然奶油”比较贵,产量有限。
后来人们研究把植物油经过加氢处理后把它变成固体,模仿“天然奶油”的形状跟味道,加入一些防腐剂、香精、色素等等,达到和“天然奶油”口感差不多的效果,所以叫“人造奶油”。
人造奶油主要成分是反式脂肪酸,虽然反式脂肪酸可以使食物味道、口感更好,但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反式脂肪酸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还会诱发肿瘤、哮喘、糖尿病、过敏等疾病,导致妇女患不孕症的几率增加70%以上,对胎儿、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与一般植物油相比,人造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
目前,美国快餐业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相当普遍,通常它被用于制作脆皮面包、炸薯条和甜甜圈等食品。
一些能使面点酥松的油脂、人造黄油和用于油炸的食用油均可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
孕妇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乳母也会通过乳汁,将反式脂肪酸“喂”给婴儿,会造成幼儿缺乏必需的脂肪酸,从而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幼儿大脑脂质缺乏,影响
他们的智力发育。
对于成年人来说,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摄入反式脂肪酸量超过总热能6%的人,血凝集度比摄入量为2%的人明显增高。
血液黏稠会引发脑血栓、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还可能引发女性II型糖尿病,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对精子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老年痴呆。
常期食用人造奶油蛋糕会引发多重疾病
人造奶油是植物油经过氢化后制作而成,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是完全不被接受的,会导致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长期超量积累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怀孕期妇女过多食用,也会影响到胎儿的体重等发育指标。
市场上通称的“奶油”指的是淡奶油或植脂奶油,比如生日蛋糕上涂抹的那种。
但实际上,专业书籍中,配方里的“奶油”,指的都是天然奶油,香味和口感较好。
人工香料虽然也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但是它没有天然奶油的特有香味,口感也较差。
有的生产者不标明“人造奶油”还是“天然奶油”,关键在于人造奶油与天然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如何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知道所购买的产品是天然奶油还是植物奶油?产品的生产者有义务提供所用原料的真实信息,焙烤食品加工者(如蛋糕房)有义务清楚明确地标注所用“奶油”是“人造奶油”还是“天然奶油”。
成分说明上,天然奶油一般用“鲜奶油”“Cream”标注。
而人造奶油则用“棕榈油”或其它植物油成分或含糖量标注。
同时提醒消费者,人造奶油颜色特别白,天然奶油颜色偏淡黄色;口感上,人造奶油甜度高,天然奶油甜度很低。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植物奶油存在健康隐患的消息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大家突然意识到身边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都含有这种物质,植物奶油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关于反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隐患并不是最近新的研究成果。
反式脂肪会导致人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欧美很多国家都对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对食品包装上的标注也由严格规定。
但中国没有国家限量标准,市场上的标注也混乱不清,消费者在缺乏知情权的情况下,面临着反式脂肪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植物奶油反式脂肪成分对人体危害大植物奶油,也称作“人造奶油”或“氢化油”,德国化学家威罕·诺门所发明,1902年取得专利。
原理是在加热植物油时,加入金属催化剂,通入氢气,使液体油脂变成半固体油脂。
人造奶油由于呈固态,比液态天然植物油好储存,价格又低于天然动物脂肪,而且保质期长口感好,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
然而在“氢化”的过程中部份的脂肪改变为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也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人造奶油对人体危害大即是因反式脂肪而起。
反式脂肪酸难以被身体代谢,易诱发糖尿病早在10年前,欧洲8个国家就联合开展了多项有关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
由于反式脂肪酸在人体里是完全不被接受的,所以会导致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
科学家发现反式脂肪酸,很难被身体分解,也无法被代谢出去,一般的脂肪吃在身体里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吃在身体里5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以代谢。
没有代谢掉的反式脂肪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
德国营养医学协会负责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人造脂肪负有极大的责任,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认知功能。
此外,人造脂肪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对胎儿体重、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
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研究概述作者:王挥汪金陈卫军赵松林来源:《热带农业科学》2015年第10期摘要反式脂肪酸含量高是制约人造奶油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本文主要从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危害及零反式脂肪酸基料油的制备等方面进行概述,为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产品的开发及市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酯交换分类号 TS225.61近年来,随着烘焙、糖果、餐饮等产业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人造奶油的接受度逐渐增加,人造奶油在中国已经拥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市售人造奶油普遍含有较高含量的反式脂肪酸,消费者大量食用可能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1]。
鉴于此,本文对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危害及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人造奶油最初是以牛油、猪油、羊油等动物油脂为原料加工而成,但在市场优化过程中,发现动物油脂存在氧化稳定性差、结晶颗粒大、贮存性能差、口感不佳等问题[2],所制得的人造奶油产品的品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动物油脂存在的问题,为改善人造奶油的可塑性等加工特性,以及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和货架期,高度饱和的氢化植物油被引入,从而替代传统的动物油脂。
然而,虽然氢化油脂的使用提升了人造奶油的综合品质,但由于油脂的氢化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的条件下进行,氢化的同时也伴随大量的反式脂肪酸的产生[3-4],因此,氢化油脂的使用是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油脂的脱臭等精炼加工环节,也是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5]。
宋志华等[6]的研究结果发现,大豆油氢化后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为38.73%。
以人造奶油中氢化油的添加量占总油相的30%~40%计算,仅固体氢化油一种基料油的使用即会使人造奶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11.62%~15.50%。
2 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危害2.1 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反式脂肪酸的大量摄入能够直接阻碍婴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发婴幼儿患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甚至脑瘫、颅颈区畸形等多种疾病[7-8]。
人造奶油与人体健康作者:周玉娇李雪晨陈晓宁林晓岚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8期摘要;如今,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频繁出现,就比如我们每天几乎都有吃的饼干或面包,这些食品中的奶油大多是人工制造而成的,称为“人造奶油”或“植物奶油”。
在食品安全面前,我们真正了解人造奶油的相关知识才是正确使用食用糕点的基础。
本文就人造奶油的性状、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人造奶油;定义及特点;成分;反式脂肪酸;危害我们的饮食总是离不开面包、糕点,而我们对其的偏好往往来源于其中的奶油,糟糕的是,这些奶油几乎都是人造奶油,它与动物奶油大不相同,动物奶油中含有较高的热量与胆固醇,而人造奶油中却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会使低密度脂类即坏胆固醇大大增加,减轻高密度脂类的密度。
人造奶油具有爽口、甜而不腻且不易变质的特点,即使它会带来很多危害,广受商家和顾客仍然对它十分喜爱。
一、人造奶油的定义及特点1. 定义。
人造奶油也叫植物奶油,即氢化油,是在精制食用油中添加适量的水、乳化剂、色素香精、乳粉、防腐剂、抗氧化剂、食盐、维生素等辅料,经过乳化和急冷两道工序制成的可塑性油脂制品,具有天然奶油的特色和特点。
2. 特点。
人造奶油具有可塑性强、质地均匀、细腻的固体、风味良好、无霉变、无杂质等性质,看上去是呈鲜明的淡黄色,它的成分含量如下:脂肪含量大于75%~80% 、水含量在16%~20%之间、食盐含量小于3%,还含有少量维生素、乳酸、乳化剂等添加剂。
3. 分类。
根据人造奶油的形状分类,将其分为4种:硬质、软质、液状和粉末。
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家庭用人造奶油和食品工业用人造奶油2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配方的差异、使用的原料油脂的不同以及辅料等的不同。
(1)家庭用人造奶油主要用于直接食用、涂抹面包、烹调和制作冰淇淋等,具有保形性、延展性和口溶性的性质,目前在国内人造奶油主要有硬型餐用、低热量型、高亚油酸型以及软型人造奶油这几种。
一种人造奶油及其制备方法
人造奶油,也被称为植物奶油或人造植物奶油,是一种用植物油脂或其他植物
成分来模拟奶油的替代品。
它通常用于替代传统奶油,适用于各种烹饪和烘焙食谱中,特别是对于素食者、乳糖不耐受者和一些健康意识者来说,是一种受欢迎的选择。
人造奶油可以在口感、味道和使用上模拟传统奶油的效果,同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人造奶油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植物油脂:人造奶油通常使用植物油脂,如植物油、植物奶油或椰子油
等作为主要原料。
这些植物油脂可以提供奶油的脂肪成分,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油脂的融点和口感。
2. 乳化过程:植物油脂需要通过乳化过程将其与水相结合,形成类似奶油的乳
状液。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添加乳化剂或稳定剂,以确保植物油脂和水相的均匀混合。
3. 调味和添加物:根据需要可以向人造奶油中添加调味剂、香精、色素等,以
增强奶油的口感和味道,或者调整其外观。
4. 加工和调节:通过适当的加工工艺,如搅拌、搅打、升温等,可以进一步调
节人造奶油的质地和口感,使其更加适合特定用途。
5. 包装和保存:制备完成的人造奶油可以通过适当的包装和保存方式,如真空
包装、低温冷藏等,延长其保鲜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总的来说,人造奶油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但关键的在于植物油脂的选择和乳
化过程的控制。
不同的植物油脂和添加物的搭配可以产生各种口感和味道的人造奶油,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口味偏好。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人造奶油的质量和口感可以逐渐接近传统奶油,为更多人提供更多的选择。
什么是“人造奶油”?是氢化植物油吗?它对人体有什么危
害?
氢化植物油也叫反式脂肪酸,是普通植物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氢催化的产物。
因为它不但能延长保质期,还能让糕点更酥脆;同时,由于熔点高,室温下能保持固体形状,因此广泛用于食品加工。
最近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比饱和脂肪酸更大。
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上升25%。
还有实验发现,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引发老年痴呆症。
我国对氢化植物油的使用尚无明确标准。
如果在配料表上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就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另外,咖啡伴侣的主要配料“植脂末”也是“氢化植物油”。
目前家庭食用植物油有花生油、菜籽油、豆油、棉籽油,香油,葵花籽油等很多种类。
要识别各种油,就要了解各类油的特征。
花生油:油颜色淡黄,细闻有花生味,油沫微呈白色。
菜籽油:稍带绿色,口尝香中带点辣味,油沫发黄。
豆油:油色深黄,豆腥味较大,口尝有涩味,油沫发白。
棉籽油:油色暗黄,口尝没有味,油沫发黄。
香油:棕红色,闻、尝都有浓浓的香味。
葵花籽油:色泽清亮透明,芳香可口。
人造奶油害死人市场上蛋糕上的奶油99%都...人造奶油害死人市场上蛋糕上的奶油99%都是人造奶油,又叫“植物奶油”,是普通植物油加香精合成的化学产品。
奶油分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前者是牛奶提取的,天然的。
后者是人工合成的,含有大量容反式脂肪酸,吃了严重影响健康,换心脏病等疾病。
市售的奶油蛋糕99%是后者,因为便宜利润高。
动物奶油又名淡奶油。
是纯牛奶经过物理方法浓缩添加乳化剂、增稠剂等,制成的脂肪含量在35-38%的乳制品,口感顺滑,奶香浓郁,一般高档蛋糕店才会采用,因为价格价高。
植物奶油也叫氢化植物油,也叫反式脂肪酸或人造奶油。
是普通植物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氢催化的产物(也是化学产品和香精的合成品)。
植物奶油不但能延长保质期,还能让糕点更酥脆。
同时,由于熔点高,室温下能保持固体形状,因此广泛用于食品加工。
氢化过程使植物油更加饱和或使其中的顺式脂肪酸变为反式脂肪酸。
这种油存在于大部的西点与饼干里头。
它比真正的奶油要毒上好几百倍。
植物奶油其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可以增加大量的低密度脂类的含量,吃多了,会影响记忆力,另外,植物奶油极不易人体消化吸收,容易在腹中积累,从而导致肥胖。
除此之外,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酸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小孩子最好少吃。
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食用后会产生低密度脂肪,会是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几率大幅上升。
辨别奶油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方法:首先真正的奶油价格昂贵,你想吃得付出代价花钱,其次花了大价钱也可能被骗。
即使看品牌,还要辨别到位。
1、看。
天然奶油的颜色偏黄,从外表上来看比较普通,不容易塑形,所以要做出比较复杂的花样来的难度很高。
人造奶油颜色偏白,从外表上来看很细腻,可以做出任何形状的花样。
2、尝。
人造奶油因为添加了香精缘故,吃起来的口感特别的香甜,会有黏黏的感觉,容易感觉腻口,多吃两口就不会想吃。
天然奶油的口感就特别的清爽,奶香味是自然清新的,吃起来有种入口即化的口感,给人很舒服很轻柔的感觉,不会腻口。
氢化植物油的危害氢化植物油氢化植物油也叫反式脂肪酸,俗称奶精、乳马林或是人造奶油,是普通植物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氢催化的产物。
因为它不但能延长保质期,还能让糕点更酥脆;同时,由于熔点高,室温下能保持固体形状,因此广泛用于食品加工。
氢化过程使植物油更加饱和。
或使其中的顺式脂肪酸变为反式脂肪酸。
这种油存在于大部的西点与饼干里头。
还有我们去吃韩国烤肉时,旁边放的那一块奶油或是奶油饼里所包的都是这种油脂。
珍珠奶茶中是奶香就是使用氢化植物油与甜味剂、香料、木薯粉等材料调制,对身体有害,不宜多吃。
氢化植物油的结构在化学上是呈反式的键结,它比真正的奶油要毒上好几百倍。
最近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比饱和脂肪酸更大。
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上升25%。
还有实验发现,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引发老年痴呆症。
Time杂志在曾经公布,氢化植物油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在自然情况下,人体是无法吸收消化这种油脂的。
食用后会对肝脏产生伤害,进而破坏人体细胞膜,造成细胞的缺陷,影响细胞未来的复制与再生,长期大量使用,可以使人产生身体过早衰老的症状。
我国对氢化植物油的使用尚无明确标准。
如果在配料表上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就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另外,咖啡伴侣的主要配料“植脂末”也是“氢化植物油”,珍珠奶茶中乳香的主要来源也是“氢化植物油”。
氢化植物油不含有胆固醇类物质且相对于动物奶油价格低廉,因此,很多人养成以人造奶油替代动物奶油的习惯。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氢化植物油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危害。
还有实验发现,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但学术界对这些说法意见不统一,关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也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
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的成分,它对心脏的损害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种动物油。
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饼干、面包、西式糕点、巧克力派、沙拉酱、炸薯条、炸鸡块、洋葱圈、咖啡伴侣、热巧克力等。
氢化植物油(即所谓人造奶油)的危害危害某些未能完全氢化的氢化植物油的化学结构呈反式的键结,成为反式脂肪酸,它不具有纯天然奶油的营养,而且对人体健康不利。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比饱和脂肪酸更大。
[1]作为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氢化植物油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
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
[2]反式脂肪酸会降低我们的好胆固醇,升高坏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诱导血栓形成,心脏病的危险就会大幅度上升。
对老人则是促进慢性病,对于所有的人它会促进腰腹堆积肥肉,促进糖尿病的发生,而且有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的危险;对于小孩,它会干扰必须脂肪酸的利用,造成中枢系统神经发育的一些障碍,年轻人可能遭遇生育能力的下降;对孕妇来说,因为胚胎是正在成长发育的状态,如果把反式脂肪酸结合到孩子的细胞或者系统里面,它就像一个不合格的零件一样,会让我们的孩子的身体变成一个豆腐渣工程,会给他终身的健康埋下隐患。
长期大量使用,可以使人产生身体过早衰老的症状。
调查发现,氢化植物油里面包含的反式脂肪,每天要是多吃4克反式脂肪酸的话,冠心病的危险就会上升25%。
按国家标准氢化植物油最高含0.3%反式脂肪酸计算,吃4克反式脂肪酸约等于吃掉1333克氢化植物油,约等于吃掉2-3公斤蛋糕。
我国氢化植物油标准已经出台,但对氢化植物油的使用尚无明确标准。
如果在配料表上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起酥油”“精炼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炼植物油”“食用植物油”“植物精炼油”“精炼棕榈油”等字样,可能就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消费者对含有氢化植物油或人造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如人造奶油、人造奶油蛋糕、酥皮糕点、饼干、曲奇、玉米片、薯条(片)、美味爆米花、冰淇淋、有的面包甜圈等要慎用、少吃。
在购买加工食品包括食用罐头时应仔细查看包装上的食物成分表中是否含有氢化植物油或部分氢化植物油或反式脂肪,如有则请慎买或少吃。
人造奶油:
日常生活中的乳制品,除了牛奶和奶酪之外,常见的还有奶油和黄油。
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营养上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以为,蛋糕房里用来制作蛋糕的就是奶油,其实是错误的。
这种“鲜奶油”根本与奶油无关,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奶精,实际上是氢化植物油、淀粉水解物、一些蛋白质成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混合物。
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对心脏具有一定的危害,这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共识,所以平时应尽量少吃。
奶油和黄油都是以全脂鲜奶为原料的。
奶油也叫做稀奶油,它是在对全脂奶的分离中得到的。
分离的过程中,牛奶中的脂肪因为比重的不同,质量轻的脂肪球就会浮在上层,成为奶油。
奶油中的脂肪含量仅为全脂牛奶的20%—30%,营养价值介于全脂牛奶和黄油之间,平时可用来添加于咖啡和茶中,也可用来制作甜点和糖果。
对牛奶或稀奶油进行剧烈的搅动,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质膜发生破裂,乳脂肪便从小球中流出。
失去了蛋白质的保护后,脂肪和水发生分离,它们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变为淡黄色。
这时候,分离上层脂肪,加盐并压榨除去水分,便成为日常食用的黄油,也叫“白脱”。
牛奶中的脂溶性营养成分都存在于乳脂肪当中,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少量的维生素K和胡萝卜素等。
因此,黄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极好来源,它的黄色则来自于胡萝卜素。
但是,黄油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坏的脂肪)和胆固醇,钙和蛋白质的含量则比较低,营养价值要低于全脂牛奶和奶油。
因此,想减肥和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人最好少吃
人造奶油的危害:
植物奶油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悬赏分:5 |解决时间:2010-12-1 15:49 |提问者:南极疯光
最佳答案
植物奶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能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植物奶油是人造奶油,有大量的添加剂,在人体内50天才能代谢。
动物奶油7天就代谢了。
蛋糕的牌子,莫菲使用的都是动物奶油。
3
回答时间:2010-12-1 15:48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爱dabuli|一级
擅长领域: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
推荐答案
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的。
植脂奶油作为一种预搅打产品可用于生日蛋糕,面包夹心,慕思蛋糕等食品中,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烘焙领域。
危害有以下几点:
1、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
2、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
3、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4、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的脂肪吃在身体里7天就代谢了,而反式脂肪吃在身体里50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导致肥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