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3.33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D.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有着深厚的戏曲艺术传统,辽杂剧、金院本到北杂剧都在此出现,孕育了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到中国戏曲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明清传奇(昆曲)的兴盛也是至北京而达到鼎盛。
可以说,戏曲的()在北京深厚而肥沃。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既拥有巨大市场,也决定着全国的文化风向。
在京剧形成之前,北京的戏曲(),除昆、弋之外,秦腔等花部诸腔都早已活跃于北京戏曲舞台。
徽班之所以能① ,占据北京戏曲舞台,一定意义上就在于当时北京宽松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与生态。
作为都城,北京在思想文化上体现出多元性与包容性,不同艺术、不同声腔都有其市场和观众,这种格局使得京城戏曲舞台犹如万花筒,② ;又如一个熔炉,各种声腔可在其中裂变组合、③ 。
徽班在安徽与北京间几进几出,这个过程对戏班和戏曲本身也是一种历练,在与昆、弋及花部诸腔的接触、交流中,彼此取长补短,借鉴融合,使得四大徽班在京城保持了“安庆色艺最优”的美誉与地位。
徽班除唱徽调二簧外,(),包括京腔、秦腔、昆曲和时尚之曲,属于多种声腔并奏。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21.B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思维表达的主要方式。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口语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1.广泛阅读:读各种各样的文章、书籍,涉猎广泛的阅读材料可以培养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
2.注重理解: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字面意思,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推测作者意图等方法,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3.积极思考:阅读时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思考作者表达的观点、论证逻辑等。
这样可以增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思维、表达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1.多写作:勤于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可以多写日记、读后感、作文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模仿优秀作品:阅读高质量的文章,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论证方法和结构组织,然后模仿写作。
通过模仿优秀的作品,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3.语言规范:注意语法、修辞和逻辑的规范运用。
规范的语言能够使文章更加流畅,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口语能力的培养口语是与他人进行直接交流的方式,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种提高口语能力的方法:1.多与他人交流:与他人进行对话、辩论或讨论,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参加口语角、社团活动或者与外国友人交流等方式。
2.注意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避免发音错误、语调不当等问题。
可以参考标准的口音录音进行模仿。
3.词汇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可以通过多读多听,背诵诗歌或者词汇卡片等方式进行积累。
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方式。
它涉及到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点的总结:
1. 词汇选择:
-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选择:根据上下文和语义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准确的意思。
-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副词则描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程度、方式和时间等。
- 动词的准确选择:选择准确的动词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和精确。
2. 语法结构:
- 句子结构的变化: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主谓宾结构等,可以改变句子的重点和表达方式。
- 时态和语态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要,使用适当的时态和语态,以准确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主语的身份。
- 并列句和复合句:使用并列句可以表达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但相关的思想;使用复合句可以将多个句子组合在一起,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 修辞手法:
-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 排比和对偶:通过排列和对比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加强表达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 反问和夸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有效地传达思想和意义。
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
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一、准确(一)辨析歧义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如:(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分析:(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2)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4)你为什么打他。
分析: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
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
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
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
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分析: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如:(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分析: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
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如:(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知识梳理补写句子“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是题目总要求。
【方法技巧】1.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站”得高才可看得“深”。
微观填写,需要有宏观主体背景作为依托。
全段谈及什么话题,有哪些观点,段内、段与段间的结构层次怎样……观其大略,勾其要旨,这就是格局。
厘清段落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填写句子的前提条件,也为对各段内容压缩(按句式、限字数)做准备。
2.前后关联词的对应关联词是句子内部分句间、段落间的连贯性表达,体现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
由上下文给出的关联词,结合语境,推断出对应的关联词以及相应填写的内容。
遇到有关联词的地方,要有强烈的敏感度。
3.前文总说,后文分说总说的内容有几点,分说的内容要按顺序对应。
所填写的句子对应在分说的哪一点上,从而抓住所填写的关键内容。
要从宏观上了解段落间的结构层次关系。
要有顺序感。
4.句式内容的对称有时前句或后句的句式表达,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所填写的句子有仿写的意味。
要有寻找前后句式对称的意识。
5.关键词就是得分点填写句子虽然有很多主观成份,但是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往往在前后文中有提示和照应。
这些关键信息,就是重要评分要素。
能不能得分,往往看有没有这些关键信息。
要学会扣关键词语,以前后勾连,衔接紧密,表述一致。
还要学会与关键词相对应的意思表达。
6.标点的提示作用标点在分句间结构与句群间关联和句意前后文衔接的连贯性上,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要学会看所填写句子后面紧随的标点。
如问号,前面问什么,后面就答什么;后面答什么,前面就问什么;如冒号,表示总分或解释说明;如分号,表示并列,此时特别要注意并列前后的句式对应。
修辞手法从历年高考真题分析,修辞用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
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考点的基础点:修辞手法的理解。
(1)济南市2024届高三一模(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
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
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①,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②,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A。
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③。
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
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
”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
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B,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
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
19.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找到施展才华的工作?目前来看,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被投喂了海量数据,知识库非常庞大,但是其准确度还远远不够。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音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学习。
2. 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发音练习。
3. 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
2. 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汉字书写和汉语拼音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2. 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进行汉字书写练习。
2. 第二周:学习汉语拼音,进行发音练习。
3. 第三周: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4. 第四周:进行汉字书写和汉语拼音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 第五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教材和辅导资料。
2. 汉语拼音的学习教材和音频资料。
3. 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素材和指导书籍。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舒适,光线充足,有利于学生学习。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进程1. 第一节课:介绍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节课:讲解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详细内容。
3. 第三节课: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巧。
4. 第四节课:学习汉语拼音的基本概念和发音方法。
5. 第五节课:进行汉语拼音的发音练习,纠正发音错误。
九、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十、教学评价1. 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
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
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
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
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
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
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B.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C.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D.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
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
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
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
“运用”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二是能有方法、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
1.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尝试运用在读懂了内容,领悟了表达方法之后,再创境激趣,引领学生尝试运用。
如,学习《草原》时,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动词传达情意”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写话别的情景,通过尝试运用,实现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得言又得意的目的,同时又通过尝试运用,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深入理解、体验和感悟,
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2.领悟语言表达方法
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可引领学生认真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
如学习《草原》一文,许多比喻、拟人句子的体会和运用,感受到语言之美,体悟到语言文字能传情达意的魅力。
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有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共计20分。
分值超过文言文(19分)、诗歌鉴赏(1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一系列试题。
考纲要求三、语言文字应用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⑵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纲解读1.识记(A)层级的两条内容中,字音多年未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重新考查;汉字书写的考查,已纳入到作文的评分标准中。
看来,字音字形是不会单独设置试题考查的。
2.表达应用(E)层级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在前文已经分析。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体现在作文评分标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中。
(但阅卷时如何酌
情扣分?阅卷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判断标点的问题吗?不得
而知。
)此外,在高考试卷的所有阅读中都隐含着这种考查。
试题分析1.除成语和语病试题外,2016年之前的语言文字
运用部分客观题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形式为衔接或者排序。
2016年考查了关联词的选用,2017年又改为考查“语言表达得体”。
有人说“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主观题是高考的试验田,题型经常变换。
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也多样起来。
2.2010年以来,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两道主观试题中,考查的形式包括:语句仿写(考查重点是“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段补写(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图文转换(包括图标和构思框架,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句式变换(具体考查的是长句变短句)(考查重点是“变换句式”),
近几年一直没有考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这两个内容。
以上内容复习时要点面结合,不能遗漏,同时还要抓住重点。
2010年起全国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试题统计年份主观
试题类型2010语段补写仿写2011长句变短句仿写2012语段补写仿写2013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4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5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6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7语段补写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