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3
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容.2.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3.在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的基础上将知识融汇贯通,进行一些提高训练.4.培养对知识综合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复习梳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对应练习,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达标.【情感态度】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发挥学习中主人翁意识,感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结构框图,让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有个系统地把握.教学时,可以边回顾边建立结构图,逐步加深印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斜边、直角边定理”是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独有的,在运用该判定定理时,要注意全等的前提条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2.本章的互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等,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体现了由形到数,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体现了由数到形.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图中与∠A互余的角有()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找出与∠A互余的角.∵∠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B=90°,∠A+∠ACD=90°,∴与∠A互余的角2个,故选C.例2 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从离地面5m处折断,倒下的部分与地面成30°角,如图所示,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是()A.10mB.15mC.5mD.20m.【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是5,再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斜边是10,从而求出大树的高度为10+5=15(m).故选B.例3 如图,已知△ABC中,AB=5cm,BC=12cm,AC=13cm,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_______.【分析】∵AB=5cm,BC=12cm,AC=13cm,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是直角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中线,∴BD=12AC=6.5cm.例4 一架长5米的梯子AB,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距墙底3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米,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沿一条直线也将滑动1米吗?用所学知识,论证你的结论.【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得AC=4(米),由题意得CD=AC-AD=4-1=3(米),再由勾股定理可求得CE的长,进而求出BE的长.解:是,理由如下:在Rt△ACB中,BC=3,AB=5,AC2+BC2=AB2,∴AC=4,DC=4-1=3,在Rt△DCE中,DC=3,DE=5,CE2+DC2=DE2,∴CE=4,∴BE=CE-CB=1,即梯子底端也滑动了1米.【教学说明】典型例题的分析解答,对学生解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评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本章的重点有哪些,难点在哪里,需要注意哪些,容易忽略什么,逐步加深印象,达到全面掌握.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BAC的平分线,若CD=2,那么BD等于()A.6B.4C.3D.22.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
第一章章末复习课画一画:知识网络、结构更完善研一研: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题型一集合的概念例1 设集合A={(x,y)|x-y=0},B={(x,y)|2x-3y+4=0},则A∩B=________.跟踪训练1 设集合A={x||x-a|<1,x∈R},B={x|1<x<5,x∈R}.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A.{a|0≤a≤6} B.{a|a≤2,或a≥4}C.{a|a≤0,或a≥6} D.{a|2≤a≤4}题型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若集合P={x|x2+x-6=0},S={x|ax+1=0},且S⊆P,求由a的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跟踪训练2 若集合A={x|-2≤x≤5},B={x|m+1≤x≤2m-1},且B⊆A,求由m的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题型三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例3 设全集为R,A={x|3≤x<7},B={x|2<x<10},求∁R(A∪B)及∁R A∩B.B等于 ( )跟踪训练3 已知集合U={x|0≤x≤6,x∈Z},A={1,3,6},B={1,4,5},则A∩∁UA.{1} B.{3,6} C.{4,5} D.{1,3,4,5,6}题型四集合的交、并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4 向50名学生调查对A、B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的人数是30,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的人数是33,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B都不赞成的学生比对A、B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问对A、B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多少人?跟踪训练4 学校举办了排球赛,某班45名同学中有12名同学参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赛,这个班有20名同学参赛,已知两项都参赛的有6名同学,两项比赛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没有参加过比赛?课堂小结:1.要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2.在利用集合中元素相等列方程求未知数的值时,要注意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这一性质进行检验,忽视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是导致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