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27
模块一基础气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一基础气动学习单元1 气动传动技术基础一、气压传动技术介绍二、气压传动技术的优缺点三、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四、气压传动技术常用物理量学习单元2 常用气动元件介绍一、气源二、常用气动执行元件三、常用气动控制元件四、气动辅助元件学习单元3 单缸气动回路设计与裝调一、气动时间控制元件二、控制回路分析学习单元4 气动逻辑控制回路设计与裝调一、逻辑元件二、快速排气阀三、典型逻辑回路介绍四、自锁回路讲解学习单元5双缸控制回路设计与裝调一、气动回路图和位移-进步图的绘制要求二、不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三、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模块小结模块检测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气压传动在工业中的应用,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效,了解其优缺点,掌握常见的元件的作用、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学习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回路设计,理解气动各种回路的原理及功能。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应对本模块所涉及的气动基础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结构、功能、原理、应用),针对所涉及的气动元件及回路,进行原理参数分析和回路分析,通过课堂体验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常用气动元件的作用、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单缸气动回路的设计和装调以及回路分析;气动逻辑回路的安装及调试,逻辑回路的设计;双缸气动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双缸气动回路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气动回路图的设计以及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结合实物、现场演示、课堂体验综合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实施直观导入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教学板书;录像插件;电子课件。
教学资源: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等。
教学板书模块一基础气动课程引入:气动的概念,气动的应用,气动的优缺点,。
学习单元1 气动传动技术基础一、气压传动技术介绍气压传动技术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压缩空气为传动介质,传动动力以及控制信号,广泛应用与各种设备和机器上。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与气动技术概述1.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1.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1.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第二章: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液压泵2.2 液压缸2.3 液压控制阀2.4 液压油2.5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第三章:液压系统的原理与操作3.1 液压系统的原理介绍3.2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3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4 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5 液压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四章: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4.1 气源设备4.2 气动控制阀4.3 气动执行器4.4 气动辅助元件4.5 气动系统的连接与控制线路第五章:气动系统的原理与操作5.1 气动系统的原理介绍5.2 气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3 气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4 气动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5.5 气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日常维护内容6.2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定期检查与保养6.3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4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6.5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措施第七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7.1 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7.2 液压泵的选择与计算7.3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7.4 液压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7.5 液压油的选择与系统油液循环第八章: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8.1 气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8.2 气源设备的选择与计算8.3 气动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8.4 气动执行器的选择与计算8.5 气动系统的气动元件布局与线路设计第九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9.1 液压系统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案例9.2 液压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9.3 气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9.4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10.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前景10.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技术10.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行业标准与规范10.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培训与教育10.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和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典型气动系统第一章:气动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气动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2. 掌握气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3. 熟悉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气动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 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气动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2. 演示:通过视频或实物展示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案例分析:分析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动系统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气源设备及处理元件教学目标:1. 掌握气源设备的种类和功能;2. 熟悉气动处理元件的作用和结构;3. 了解气源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学内容:1. 气源设备的种类和功能;2. 气动处理元件的作用和结构;3. 气源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气源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气动处理元件的作用和结构;2.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气源系统的设计原则;3. 实操:演示气源设备和处理元件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源设备、气动处理元件的理解;2. 实操考核:评估学生在实操中对气源设备和处理元件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第三章:执行元件及控制元件教学目标:1. 掌握气动执行元件的种类和特点;2. 熟悉气动控制元件的功能和结构;3. 了解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气动执行元件的种类和特点;2. 气动控制元件的功能和结构;3. 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
1. 讲授:讲解气动执行元件的种类和特点、气动控制元件的功能和结构;2. 互动:引导学生探讨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3. 实操:演示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的理解;2. 实操考核:评估学生在实操中对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与气动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教学内容: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2.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油管和附件等。
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等。
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
2. 采用示教法,展示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章:液压泵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泵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液压泵的类型: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
2. 液压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流量、压力、功率等。
4. 液压泵的选用原则及其维护保养。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采用示教法,展示不同类型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液压泵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和维护保养。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泵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第三章:液压缸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缸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缸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 理解液压缸的选用原则及其安装与维护。
教学内容:1. 液压缸的类型: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等。
2. 液压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液压缸的性能参数:有效行程、负载能力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缸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掌握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解决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二、教学内容1.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概述液压传动的定义、特点及应用领域气动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应用领域2.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液压油的性质及作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类型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及类型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及类型3. 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机械手的分类及特点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作用4. 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油的压力、流量和方向的控制机械手各部件的动作协调与控制5. 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分析液压油的检查与更换液压泵、液压缸和液压控制阀的维护与故障排除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液压元件的作用及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 演示法:展示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实际运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应用及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维护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相关教材。
2. 课件: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及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图片、图表。
3. 液压元件实物:液压泵、液压缸、液压控制阀等。
4. 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模型:展示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实际运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故障分析练习:分析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及机械手液压传动系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40分钟2. 教学活动:10分钟:讲解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模块一基础气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一基础气动学习单元1 气动传动技术基础一、气压传动技术介绍二、气压传动技术的优缺点三、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四、气压传动技术常用物理量学习单元2 常用气动元件介绍一、气源二、常用气动执行元件三、常用气动控制元件四、气动辅助元件学习单元3 单缸气动回路设计与裝调一、气动时间控制元件二、控制回路分析学习单元4 气动逻辑控制回路设计与裝调一、逻辑元件二、快速排气阀三、典型逻辑回路介绍四、自锁回路讲解学习单元5双缸控制回路设计与裝调一、气动回路图和位移-进步图的绘制要求二、不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三、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模块小结模块检测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气压传动在工业中的应用,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效,了解其优缺点,掌握常见的元件的作用、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学习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回路设计,理解气动各种回路的原理及功能。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应对本模块所涉及的气动基础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结构、功能、原理、应用),针对所涉及的气动元件及回路,进行原理参数分析和回路分析,通过课堂体验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常用气动元件的作用、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单缸气动回路的设计和装调以及回路分析;气动逻辑回路的安装及调试,逻辑回路的设计;双缸气动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双缸气动回路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气动回路图的设计以及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结合实物、现场演示、课堂体验综合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实施直观导入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教学板书;录像插件;电子课件。
教学资源: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等。
教学板书模块一基础气动课程引入:气动的概念,气动的应用,气动的优缺点,。
学习单元1 气动传动技术基础一、气压传动技术介绍气压传动技术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压缩空气为传动介质,传动动力以及控制信号,广泛应用与各种设备和机器上。
液压与气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2. 学生能描述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学生能解释液压与气动系统中压力、流量、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液压与气动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系统的搭建和调试;3. 学生能运用相关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3. 学生在探索液压与气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流体力学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 液压与气动原理:压力、流量、速度的关系,帕斯卡定律,伯努利定理。
2. 系统组成与功能:- 液压系统: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控制阀等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气动系统:气源装置、气动执行元件、控制阀、气缸等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3. 应用案例分析:-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系统设计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 液压与气动元件的识别、安装、调试与维护;-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搭建、调试及故障排查。
5. 教学大纲:- 第一周: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动原理;- 第二周:液压与气动系统组成,元件原理与功能;- 第三周: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指导;- 第四周:实践操作,成果展示与评价。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液压控制阀一、教学目标1. 理解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结构特点3. 学会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4. 能够分析并解决液压控制阀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液压控制阀的定义解释液压控制阀在液压系统中的重要性2.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分类: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等结构特点:阀芯、阀体、弹簧、密封件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分析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2. 演示法展示液压控制阀的实物样品演示液压控制阀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方法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液压控制阀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控制阀基本概念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液压控制阀分类和结构特点的掌握2. 实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液压控制阀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材2. 课件:液压控制阀的图片、图表、动画等3. 实物样品:液压控制阀的实物样品4. 操作视频:液压控制阀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方法的视频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液压系统的基本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液压控制阀2. 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使用PPT展示液压控制阀的图片和定义讲解液压控制阀在液压系统中的重要性3. 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结构特点使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液压控制阀图片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理解各类液压控制阀的功能和差异4. 演示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使用实物样品或模拟设备演示液压控制阀的工作过程讲解液压控制阀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工作中的液压控制阀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七、课堂练习1. 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请学生回答液压控制阀的定义和作用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2.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结构特点请学生列举不同类型的液压控制阀并描述其结构特点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八、拓展知识1. 介绍液压控制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讲解液压控制阀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思维2. 探讨液压控制阀的发展趋势介绍当前液压控制阀的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液压控制阀的未来发展方向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提醒学生关注液压控制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问题解决2. 布置课后作业发放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十、教学反思1. 评估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结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2. 改进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提高教学质量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重点和进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理解液压控制阀的定义以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重要性。
项目三夹紧气缸的设计Ⅰ、引入新课问题引入Ⅱ、讲授新课一、气缸的类型气动执行元件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是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摆动、旋转运动或冲击动作。
气动执行元件分为气缸和气马达两大类。
气缸用于提供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输出力和直线速度或摆动角位移。
气马达用于提供连续回转运动,输出转矩和转速。
气缸的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不同。
一般按压缩空气作用在活塞端面上的方向分类:1、单作用气缸压缩空气只从一腔进入气缸推动活塞运动,而活塞的返回是靠弹簧、膜片张力、自重或其他外力的作用。
2、双作用气缸气缸活塞的往复运动均由压缩空气来推动。
单作用气缸压缩空气只从一腔进入气缸推动活塞运动,而活塞的返回是靠弹簧、膜片张力、自重或其他外力的作用。
双作用气缸气缸活塞的往复运动均由压缩空气来推动。
按气缸的结构特征分类:1、活塞式气缸2、膜片式气缸按气缸的功能分类:1、无缓冲气缸(普通气缸)用于无特殊使用要求的场合。
2、缓冲气缸气缸一端或两端设有缓冲装置,可减小活塞运动到行程末端时对缸盖的撞击。
3、耐热气缸用于环境温度120~150℃,其气缸密封圈、活塞上导向环和缓冲垫等均需用耐热材料,如密封圈和缓冲垫用氟橡胶,导向环用聚四氟就乙烯。
4、耐腐蚀性气缸用于有腐蚀性环境下工作。
其气缸外露表面的零件均需用防腐性材料,如缸筒、活塞杆、端盖和拉杆等选用不同的耐腐蚀性材料。
5、低摩擦气缸气缸内系统摩擦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气缸运动的稳定性。
减不摩擦力的措施一般有:降低缸筒内表面和活塞杆外表面等滑动表面的粗糙度值;减小密封圈的接触面积;采用低摩擦系数的材料等。
6、增压缸增压缸分为气增压和气液增压两种:1.增压气缸。
气缸有截面大小不同的两个活塞,利用压力与面积乘积不变的原理,使输入压力增大。
2.气液增压缸。
由气缸和液压缸组成,将低压空气转换为高压油,获得高的输出力还有高速气缸、摆动气缸、多位气缸、锁紧气缸、回转气缸、冲击气缸、步进气缸、可调行程气缸、防回气缸、防落气缸、气液阻尼缸等均属于按气缸的功能分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控制阀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掌握液压控制阀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3. 熟悉常见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4. 能够分析液压系统中的阀控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液压控制阀。
二、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定义与分类1.1 液压控制阀的概念1.2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1.3 液压控制阀的符号及表示方法2. 液压控制阀的作用及性能参数2.1 液压控制阀的作用2.2 液压控制阀的主要性能参数2.3 性能参数的影响因素3. 常见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原理及应用3.1 方向控制阀3.2 压力控制阀3.3 流量控制阀3.4 比例控制阀3.5 方向控制阀的应用实例4. 液压控制阀的选用与维护4.1 液压控制阀的选择依据4.2 液压控制阀的安装与调试4.3 液压控制阀的维护与保养5. 液压系统中的阀控问题分析5.1 阀芯、阀体和阀座的关系5.2 阀芯与阀杆的连接方式5.3 阀芯的移动方式5.4 阀内泄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液压控制阀的相关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液压控制阀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选择依据。
3. 利用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液压控制阀的理解。
四、教学条件1. 教室环境舒适,教学设备齐全,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等。
2. 实验设备:液压控制阀实验台、液压泵、液压缸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液压控制阀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液压控制阀性能参数和选用维护方法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液压控制阀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液压控制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1 液压控制阀的控制方式6.1.1 开关控制6.1.2 比例控制6.1.3 计算机控制6.2 液压控制阀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6.2.1 动态特性6.2.2 静态特性6.3 液压控制阀的性能测试与评价6.3.1 性能测试的目的和意义6.3.2 性能测试的方法6.3.3 性能评价指标七、教学方法7.1 采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控制方式下液压控制阀的应用特点。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液压控制阀第一章:液压控制阀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和基本结构3. 理解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1.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定义和作用2.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2.1 方向控制阀2.2 压力控制阀2.3 流量控制阀3. 液压控制阀的基本结构3.1 滑阀3.2 球阀3.3 锥阀4. 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1.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2. 通过实物展示和示意图解释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3. 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二章:液压控制阀的性能参数2.1 教学目标1. 掌握液压控制阀的主要性能参数2. 理解液压控制阀的选型依据2.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主要性能参数1.1 流量1.2 压力1.3 方向2. 液压控制阀的选型依据2.1 系统压力2.2 系统流量2.3 控制精度2.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的性能参数和选型依据2. 分析实际案例,解释选型过程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三章:液压控制阀的设计与计算1. 掌握液压控制阀的设计原则2. 学会液压控制阀的计算方法3.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设计原则1.1 结构设计1.2 材料选择1.3 制造工艺2. 液压控制阀的计算方法2.1 流量计算2.2 压力计算2.3 功率计算3.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2. 分析实际案例,演示计算过程3.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四章:液压控制阀的应用与维护4.1 教学目标1. 学会液压控制阀的应用方法2. 了解液压控制阀的维护保养知识1. 液压控制阀的应用方法1.1 安装与调试2.1 使用与维护2. 液压控制阀的维护保养知识2.1 清洁2.2 检查2.3 更换密封件4.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应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2. 观看实际操作视频,了解操作细节4.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五章:液压控制阀的故障诊断与维修5.1 教学目标1. 学会液压控制阀的故障诊断方法2. 掌握液压控制阀的维修技巧5.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故障诊断方法1.1 外观检查1.2 性能测试2. 液压控制阀的维修技巧2.1 维修工具与设备2.2 维修步骤与注意事项5.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的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技巧2. 分析实际案例,演示维修过程5.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六章:典型液压控制阀的分析与应用6.1 教学目标1. 熟悉典型液压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 掌握典型液压控制阀的应用案例6.2 教学内容1. 方向控制阀的分析与应用1.1 单向阀1.2 换向阀2. 压力控制阀的分析与应用2.1 溢流阀2.2 减压阀3. 流量控制阀的分析与应用3.1 节流阀3.2 调速阀6.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典型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2. 分析实际案例,解释应用过程6.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七章:液压控制阀的现代设计方法7.1 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控制阀的现代设计方法2. 学会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进行液压控制阀设计7.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现代设计方法1.1 有限元分析1.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2. 运用CAD进行液压控制阀设计的过程2.1 建立三维模型2.2 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3. 确定设计参数与优化方案7.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的现代设计方法和CAD应用过程2. 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7.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八章:液压控制阀的仿真与实验8.1 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液压控制阀仿真软件2. 了解液压控制阀的实验方法8.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仿真软件的使用1.1 软件介绍与操作界面1.2 建立仿真模型2. 液压控制阀的实验方法2.1 实验设备与仪器2.2 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8.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仿真软件的使用和实验方法2. 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8.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九章:液压控制阀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1. 熟悉液压控制阀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案例2. 学会分析液压控制阀在工程应用中的优缺点9.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案例1.1 挖掘机2.1 装载机2. 液压控制阀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案例2.1 飞行器控制系统3. 液压控制阀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3.19.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案例2. 分析案例中液压控制阀的优缺点,进行讨论9.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第十章:液压控制阀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控制阀的发展趋势2. 展望液压控制阀的未来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1. 液压控制阀的发展趋势1.1 微型化2.1 智能化3. 环保型2. 液压控制阀的未来发展前景2.1 新材料的应用2.2 新型控制技术的融合10.3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液压控制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前景2. 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0.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课后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结构的完整性确保教案包含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基本部分,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项目一认识气压传动(一)Ⅰ、引入新课气压传动简称气动,是一门独立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纺织、化工、食品、包装、印刷、烟草、橡胶、交通运输等行业,在各种自动化装备和生产线上应用尤为广泛,被誉为工业自动化之“肌肉”,是当今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也是最易被接受和重视的技术之一。
气动技术为何会有这样广泛的应用?气压传动又是如何运作的?(播放气动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应用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
)Ⅱ、讲授新课一、认识气压传动系统(气压传动的原理)气动剪切机的工作原理。
二、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气源装置气源装置将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压缩空气。
它主要由空气压缩机构成,还配有贮气罐、气源净化处理装置等附属设备。
2. 执行元件把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成工作装置的机械能,有气缸和气马达。
气缸除几种特殊气缸外,普通气缸其种类及结构形式与液压缸基本相同,较为典型的特殊气缸有气液阻尼缸、薄膜式气缸和冲击式气缸等;气马达的作用相当于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即输出力矩,拖动机构作旋转运动。
按压缩空气作用在活塞端面的作用力的方向分a.单作用气缸:气缸只有一个方向运动是气压运动,活塞复位,靠弹簧力或活塞自重和其他外力,结构简单。
一般用于行程短且对输出国和运动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定位和夹紧装置等。
b.双作用缸:气缸的往返靠压缩空气来完成,以单作用气缸应用最广泛,常用于气动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
3. 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用来对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调节和控制,使系统执行机构按功能要求的程序和性能工作。
(1)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有减压阀(调压阀)、顺序阀和安全阀(溢流阀)三种,类似于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压力控制阀,其图形符号如图。
(2)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是通过改变阀的通流截面积来实现流量控制的元件。
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单向节流阀、排气节流阀等。
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于液压传动系统中相关阀。
《液压与气动技术》授课教案课题液压传动基础知识课次 2 授课班级学时 2 上课地点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独立分析能力2、设备拆装、维护维修能力3、根据原理图进行实物连接4、系统回路设计及其应用1、各元件符号识别2、基本回路的分析3、复杂回路的分析4、简单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1、岗位精神2、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3、培养良好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意识4、注意开启系统和关闭系统时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初步认识油压千斤顶并学会使用2、油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分析3、认识平面磨床工作台及其液压系统组成4、初步学会分析系统回路5、独立分析组合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难点:1、组合机床工作台原理示意图2、分析组合机床工作台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备注讲授50 min 一、油压千斤顶在实际生活工业中的应用介绍1、油压千斤顶实物认识图1 立式油压千斤顶实物多媒体手段加强认识和了解1-杠杆手柄; 2.小活塞;3-小油缸;4、5-单向阀;6-大油缸;7-大活塞;8-重物;9-卸油阀;10-油箱图2 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2、油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分析通过生产中经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来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图2所示为该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由图可知,该系统由举升液压缸和手动液压泵两部分组成,大油缸6、大活塞7、单向阀5和卸油阀9组成举升液压缸,杠杆手柄1、小活塞2、小油缸3、单向阀4和5组成手动液压泵。
活塞和缸体之间既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又能实现可靠的密封。
提起手柄1使小活塞2向上移动,小活塞2下端密封的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这时单向阀5关闭并阻断其所在的油路,而单向阀4打开使其所在油路畅通,油箱10中的液压油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吸油管道进入并充满小缸体3,完成一次吸油动作;用力压下手柄1,小活塞2下移,小活塞2下腔容积减小,腔内压力升高,这时单向阀4关闭同时阻断其所在的油路,当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单向阀5打开,小油缸3中的油液经管道输入大油缸6的下腔,由于卸油阀9处于关闭状态,大油缸6中的液压油增多迫使大活塞7向上移动,顶起重物。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教学步骤与内容注释1.1 压缩空气1.1.1压缩空气的物理性质1.空气的组成2.空气的密度3.空气的黏性4.湿空气(1)绝对湿度(2)相对湿度(3)含湿量(4)露点1.1.2 压缩空气的污染压缩空气中的杂质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系统外部通过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吸入的杂质。
(2)系统运行时内部产生的杂质。
如:湿空气被压缩、冷却就会出现冷凝水;压缩机油在高温下会变质,生成油泥;管道内部产生的锈屑;相对运动件磨损而产生的金属粉末和橡胶细末;密封和过滤材料的细末等。
(3)系统安装和维修时产生的杂质。
如安装、维修时未清除掉的铁屑、毛刺、纱头、焊接氧化皮、铸砂、密封材料碎片等。
1.1.3空气的质量等级ISO 8573.1标准以对压缩空气中的固体尘埃颗粒、含水率(以压力露点形式要求)和含油率的要求划分的压缩空气的质量等级。
我国采用的GB/T13277-1991《一般用压缩空气质量等级》等效采用ISO8573标准。
1.2 压力的表示方法ISO规定的压力单位为帕斯卡,简称为帕,符号为Pa, 1 Pa =1 N/m2。
由于这个单位很小,工程上使用不方便,因此常采用兆帕,符号为MPa, 1 MPa = 106 Pa。
目前,压力单位巴也很常用,它的符号是bar, 1 bar = 105 Pa。
1.3空气压缩站理论讲解理论讲解理论讲解+举例说明理论讲解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教学步骤与内容注释2.1 气缸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结构分类、按缸径分类、按缓冲形式分类、按驱动方式分类和按润滑方式分类。
其中最常用的是普通气缸,即在缸筒内只有一个活塞和一根活塞杆的气缸,主要有单作用气缸和双作用气缸两种。
2.1.1 单作用气缸单作用气缸多用于行程较短以及对活塞杆输出力和运动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2.1.2 双作用气缸2.1.3 缓冲装置在利用气缸进行长行程或重负荷工作时,当气缸活塞接近行程末端仍具有较高的速度,可能造成对端盖的损害性冲击。
项目七典型气动系统的分析与维护Ⅰ、引入新课明确基本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Ⅱ、讲授新课任务一认识气动回路中的符号及行程程序控制一、气动回路中的符号1.定位回路图与不定位回路图工程上,气动系统回路图是以气动元件图型符号组合而成,故读者应对前述所有气动元件的功能、符号与特性熟悉和了解。
气动符号所绘制的回路图可分为定位和不定位两种表示法。
定位回路图以系统中元件实际的安装位置绘制,如图12-1,这种方法使工程技术人员容易看出阀的安装位置,便于维修保养。
不定位回路图不按元件的实际位置绘制,气动回路图根据信号流动方向,从下向上绘制,各元件按其功能分类排列,依次顺序为气源系统、信号输入元件、信号处理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如图12-2 所示。
本部分内容主要使用此种回路表示法。
为分清气动元件与气动回路的对应关系,图12-3和图12-4分别给出全气动系统和电气动系统的控制链中信号流和元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这一点对于分析和设计气动程序控制系统非常重要。
管路的表示在气动回路中,元件和元件之间的配管符号是有规定的。
通常工作管路用实线表示,控制管路用虚线表示。
而在复杂的气动回路中,为保持图面清晰,控制管路也可以用实线表示。
管路尽可能画成直线避免交叉。
如图12-7为管路表示方法。
2.元件的编号(1).数字命名元件按照控制链分成几组。
每一个执行元件连同相关的阀称为一个控制链。
0组表示能源供给元件,1,2组代表独立的控制链。
1A,2A等代表执行元件1V1,1V2等代表控制元件1S1,1S2等代表输入元件(手动和机控阀)0Z1,0Z2等代表能源供给(气源系统)2.英文字母命名在英文字母命名中,大写字母表示执行元件,小写字母表示信号元件。
A,B,C 等代表执行元件a1,b1,c1等代表执行元件在伸出位置时的行程开关a0,b0,c0等代表执行元件在缩回位置时的行程开关二、连续往复动作回路1、数控机床刀柄和主轴的故障维修故障现象:TH5840数控立式加工中心换刀时,主轴锥孔吹气,把含有铁锈的水分子吹出,并附着在主轴锥孔和刀柄上。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目标:1.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2.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3.学会使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标1: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1.液压技术的概念和背景;2.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液压系统的组成和结构;4.液压元件的分类和作用;5.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指标。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液压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介绍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液压系统的组成。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应用的液压系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工作性能和指标,讨论液压系统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液压元件的分类和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总结。
教学目标2: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1.气动技术的概念和背景;2.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气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4.气动元件的分类和作用;5.气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指标。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气动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介绍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气动系统的组成。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应用的气动系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工作性能和指标,讨论气动系统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气动元件的分类和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总结。
教学目标3: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教学内容:1.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2.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3.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4.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5.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模块一基础气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一基础气动学习单元1 气动传动技术基础一、气压传动技术介绍二、气压传动技术的优缺点三、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四、气压传动技术常用物理量学习单元2 常用气动元件介绍一、气源二、常用气动执行元件三、常用气动控制元件四、气动辅助元件学习单元3 单缸气动回路设计与裝调一、气动时间控制元件二、控制回路分析学习单元4 气动逻辑控制回路设计与裝调一、逻辑元件二、快速排气阀三、典型逻辑回路介绍四、自锁回路讲解学习单元5双缸控制回路设计与裝调一、气动回路图和位移-进步图的绘制要求二、不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三、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模块小结模块检测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气压传动在工业中的应用,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效,了解其优缺点,掌握常见的元件的作用、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学习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及回路设计,理解气动各种回路的原理及功能。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应对本模块所涉及的气动基础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结构、功能、原理、应用),针对所涉及的气动元件及回路,进行原理参数分析和回路分析,通过课堂体验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常用气动元件的作用、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单缸气动回路的设计和装调以及回路分析;气动逻辑回路的安装及调试,逻辑回路的设计;双缸气动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双缸气动回路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气动回路图的设计以及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结合实物、现场演示、课堂体验综合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实施直观导入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教学板书;录像插件;电子课件。
教学资源: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等。
教学板书模块一基础气动课程引入:气动的概念,气动的应用,气动的优缺点,。
学习单元1 气动传动技术基础一、气压传动技术介绍气压传动技术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压缩空气为传动介质,传动动力以及控制信号,广泛应用与各种设备和机器上。
二、气压传动技术的优缺点三、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气源、空气调节处理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以及辅助元件。
四、气压传动技术常用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包括压力、流量、湿度。
问题与思考学习单元2 常用气动元件介绍一、气源提供一定的质量、流量和压力的压缩空气。
二、常用气动执行元件常用气动执行元件分为气缸、摆动气缸、气马达。
三、常用气动控制元件常用的气动控制元件包括压力控制元件、流量控制元件、方向控制元件三类。
其中方向控制元件分为换向型方向控制阀、单向型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元件包括减压阀、溢流阀、顺序阀;流量控制元件包括节流阀、固定节流阀、可调节流阀、单向节流阀和带消声器的排气节流阀。
四、气动辅助元件气动辅助元件有分水过滤器、消声器、管件与管接头问题与思考学习单元3 单缸气动回路设计与裝调一、气动时间控制元件1.延时换向阀结构:由单气控二位三通换向阀、单向阀、节流阀及气容等元件组成。
2.延时换向阀工作原理。
3.延时换向阀职能符号二、控制回路分析1.直接控制回路2.间接控制回路3.典型的回路分析问题与思考学习单元4 气动逻辑控制回路设计与调试一、逻辑元件常见的逻辑元件包括:“或”门元件、“与”门元件。
二、快速排气阀三、典型逻辑回路介绍1.双手操作回路2.多信号“或”、“与”逻辑回路四、自锁回路讲解问题与思考学习单元5 双缸控制回路设计与调试一、气动回路图和位移-进步图的绘制要求气动系统回路图绘图要求:能源元件位于左下方;控制元件按控制信号传导的顺序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主控阀居中;执行元件位于上部,按数量从左向右排列。
二、不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1.完成位移—步进图2.结合位移-步进图设计双缸控制回路三、带障碍信号的双缸控制回路设计方法消除控制障碍信号的方法:延时阀消除障碍信号;可通过式行程开关消除障碍信号;换向阀消除障碍信号。
问题与思考模块小结模块检测课后记模块二电气气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二电气气动学习单元1 元件介绍一、手动电器开关二、中间继电器三、时间继电器四、行程开关盒接近开关五、电磁换向阀学习单元2 单缸电气气动控制回路设计与装调一、执行元件与电磁换向阀的类型匹配二、典型电气气动回路学习单元3 双缸电气气动控制回路设计与装调一、双缸控制系统与单缸控制系统比较二、不存在障碍信号的双缸回路设计三、消除障碍信号的方法模块小结模块检测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让学员掌握各元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表示符号,执行元件与电磁换向阀的类型匹配,用电磁换向阀控制的典型电气气动回路,不存在障碍信号的双缸回路设计方法;认识双缸控制系统与单缸控制系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应对本模块所涉及的电气气动元件详细的讲解(包括结构、功能、原理、应用),针对所涉及的单、双缸电气气动控制回路,进行设计与装调的讲解,通过课堂体验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各种继电器、换向阀和开关的工作原理;执行元件与电磁换向阀的类型匹配,各电气回路的工作原理;各电气气动回路的设计与装调;单、双缸电气气动控制回路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单、双缸电气气动回路的设计与装调,消除障碍信号的方法。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结合实物、现场演示、课堂体验综合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实施直观导入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教学板书;录像插件;电子课件。
教学资源: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等。
教学板书模块二电气气动课程引入:电气气动元件介绍,单、双缸电气气动回路设计与装调,单、双缸电气气动回路的优缺点。
学习单元1 元件介绍一、手动电器开关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的电器,是由操纵机构加触点构成。
二、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是电磁驱动的开关元件,被用于控制电路和防护装置。
三、时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作为继电器的一种,可以延时接通或断开它的触点,达到对控制电路的时间控制。
四、行程开关盒接近开关行程开关和接近开关常用于与行程有关的顺序动作控制,通过感应气缸活塞或活塞杆的位置形成转换动作的条件。
五、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是指利用电信号作为驱动信号来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阀。
问题与思考学习单元2 单缸电气气动控制回路设计与装调一、执行元件与电磁换向阀的类型匹配执行元件包括气缸、摆动气缸、气马达和吸盘四大类。
气缸又包括单作用气缸和双作用气缸两大类,气马达分单向旋转和双向旋转两种。
二、典型电气气动回路包括单往复运动电气气动回路,连续循环运动的电气气动回路,具有自锁功能电气气动回路。
问题与思考学习单元3 双缸电气气动控制回路设计与装调一、双缸控制系统与单缸控制系统比较二、不存在障碍信号的双缸回路设计按照设计步骤图以及电路图进行讲解。
三、消除障碍信号的方法按照设计步骤图进行讲解。
问题与思考模块小结模块检测课后记模块三基础液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三基础液压学习单元1 液压传动基础一、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应用、工作原理及组成二、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三、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习单元2 常用液压元件介绍一、液压泵二、液压泵的选用三、液压执行元件四、液压控制元件五、液压辅助元件模块小结模块检测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液压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液压传动的优缺点,液压元件的连接方式、控制方式及各自特点;掌握液压系统的组成以及各液压元件在液压回路中的作用,液体动力学基础知识,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职能符号,各类液压元件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应对本模块所涉及的液压传动元件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结构、功能、原理、应用),针对所涉及的液压传动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流体力学知识概念,进行原理分析和控制方式分析,通过课堂体验强化学生的认知,结合图示讲解各种元件的分类、功能、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液压传动的应用、组成以及优缺点;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分类,各种泵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执行元件的分类和结构和工作原理,各种阀体的工作原理。
各液压辅助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各种元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
解决办法:课堂教学结合实物、现场演示、课堂体验综合讲解。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实施直观导入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教学板书;录像插件;电子课件。
教学资源: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等。
教学板书模块三基础液压课程引入: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及应用,流体力学基础知识,液压元件。
学习单元1 液压传动基础一、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应用、工作原理及组成二、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三、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流体静力学基础中的压力、液压力以及力的传递过程;流量连续性定律、流体能量守恒方程以及压力损失;液压油的性质。
学习单元2 常用液压元件介绍一、液压泵按液压泵中运动构件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来分,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和螺杆泵等。
二、液压泵的选用液压泵的选择依泵的额定压力、流量和结构类型来确定。
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和流量经计算后按系统的实际需要选取。
三、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摆动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是主要的液压执行元件,分别用于直线往复运动、小于360°角度的往复摆动运动和连续的旋转运动。
四、液压控制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是用于控制系统液流的压力、流量和流向,包括方向控制元件、压力控制元件和流量控制元件。
五、液压辅助元件1.蓄能器:重锤式蓄能器、弹簧式蓄能器、充气式蓄能器。
2.滤油器:按照滤油器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网式滤油器、线隙式滤油器、纸质滤油器、烧结式滤油器和磁性滤油器。
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吸油滤油器、压油滤油器、回油滤油器和旁油路滤油器。
3.油箱。
问题与思考模块小结模块检测课后记模块四电气液压系统装调及典型回路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四电气液压系统装调及典型回路分析学习单元1 电气液压系统装调一、电磁换向阀二、执行元件与电磁换向阀的类型匹配三、压力继电器四、电气控制原理介绍学习单元2 典型液压回路分析一、压力控制回路二、方向控制回路和锁紧回路三、液压传动速度控制回路四、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五、压力机液压系统模块小结模块检测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让学员掌握液压传动控制系统常用的电磁换向阀,行元件与电磁换向阀的类型匹配,压力继电器工作原理,基本电气控制回路的设计,各种液压回路的控制方法和适用范围。
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应对本模块所涉及的电气液压系统以及典型液压回路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结构、功能、原理、应用),针对所涉及的各种回路,进行原理分析和回路讲解,通过课堂体验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换向阀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执行元件如何与电磁换向阀进行匹配,压力继电器的结构以及特点,各种控制回路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