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捞铁牛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26
《捞铁牛》教学案例及反思(精选10篇)《捞铁牛》及反思篇1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3、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如:透明圆底玻璃杯、方形小木头、小铁块、棉线。
铁牛简笔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铁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简笔画里画得是什么吗?生:铁牛。
师:你们知道铁牛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吗?生:拴浮桥。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吧?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铁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里又没有吊车。
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真的有办法,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捞铁牛》〔让学生看图,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
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会认字:l`o shu`n xi3n b@ng qiánsh9ng b2ng ch2n绳拴陷捞绑拼音丙潜铲会写字:舱拴陷府稳料拼音修尚笨性划跨绳绑拖f^ shu`n xi3n xi$ b-n sh3ng x#ngc`ng hu1 w0n li3o ku3 sh9ng b2ngtu4l`o捞取打捞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谁能把它捞起来呢?shu`n拴住拴牢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
xi3n沦陷陷入笨重的铁牛陷在了河底。
b@ng甲乙丙丁一个叫怀丙的和尚主动献计。
qi1n潜藏潜逃怀丙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
sh9ng绳子跳绳熟悉水性的人用很粗的绳子拴住了铁牛。
b2ng绑架捆绑绳子的一头拴着铁牛,另一头捆绑在船架子上。
ch2n铲子铲除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f^半包围结构官府政府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
广字旁shu`n左右结构拴住拴牢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被水冲走了。
提手旁xi3n左右结构陷入陷阱大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了。
双耳xi$左右结构重修修改大水冲坏了浮桥,浮桥得重修。
单人旁b-n上下结构笨重笨拙笨重的铁牛陷在了河底。
竹字头sh3ng上下结构和尚高尚有个和尚叫怀丙。
小部x#ng左右结构性别个性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铁牛的位置。
竖心旁c`ng左右结构舱位货舱木船的船舱里装满了泥沙。
舟字旁hu1左右结构划船划算人们把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立刀旁w0n左右结构稳当安稳船停稳后,他就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
禾字旁li3o左右结构颜料作料他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
米字旁ku3左右结构跨越横跨木料做的架子就这么横跨在两只船上。
足字旁sh9ng左右结构绳子绳索熟悉水性的人带着绳索潜入了水底。
绞丝旁b2ng左右结构绑扎捆绑人们用绳子绑住了铁牛。
绞丝旁tu4左右结构拖地拖把就这样,铁牛被一点点拖了上来。
提手旁。
《捞铁牛》课文话说那古时候,黄河边上有个小镇,镇子里的人们靠着这条母亲河过日子,种地捕鱼,日子倒也安稳。
可有一年,黄河发了大水,把镇子边上的老桥给冲垮了,更离奇的是,还冲上来几头铁牛,沉在河底,任凭水浪拍打,愣是不见浮起来。
这事儿可把大伙儿急坏了,铁牛啊,那可是镇上的宝贝,不仅代表着老一辈人的智慧与汗水,还寄托着大家对未来的期许。
镇上的老老少少,都围着河边转悠,议论纷纷,却谁也想不出个招儿来。
就在这时,有位名叫怀丙的和尚,云游至此,听说了这事儿,他微微一笑,说:“诸位莫急,贫僧倒有个法子,可以试试。
”众人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围了上来,想听个究竟。
怀丙和尚也不卖关子,他走到河边,指着那几头铁牛说:“咱们得利用水的力量,来个顺水推舟。
”大伙儿一听,都愣了,水还能这么用?只见怀丙和尚找来许多大船,船上装满了泥沙,还绑上了粗大的缆绳,一头连着船,一头则巧妙地绕过了铁牛。
他解释说:“这泥沙的重量,能让船沉到水底,咱们再慢慢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就会慢慢浮起来,而缆绳呢,就会像拔河一样,把铁牛也一块儿拉上来。
”大伙儿一听,恍然大悟,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呼“高招”!说干就干,大伙儿按照怀丙和尚的吩咐,忙活了起来。
一时间,河面上船来船往,热闹非凡。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那几头铁牛终于被一一捞了上来,重新屹立在岸边,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传奇故事。
镇上的人们欢呼雀跃,对怀丙和尚感激不尽。
他们围着和尚,问这问那,都想学学这奇妙的法子。
怀丙和尚却摆摆手,笑着说:“这哪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不过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和咱们的智慧罢了。
”从此以后,怀丙和尚的名声就在这一带传开了,大家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专门来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
而那几头铁牛,也成了镇上的新地标,每当人们走过,都会停下脚步,看看它们,讲讲那段惊心动魄的捞铁牛故事。
这事儿啊,就像咱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智慧,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而怀丙和尚和镇上的百姓们,就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捞铁牛篇1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字幕)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捞铁牛篇1一、教学目标: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12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民族,历史上像张衡、李春、李时珍等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少,为世界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怀丙。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捞铁牛。
(板书课题)2、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结果怎么样?)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书中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课文又几个自然段?讲了谁的什么事?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可抓住中心进行分段)三、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学习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的1——2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呢?(2)、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铁牛有哪些作用呢?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3)、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时,谁主动请缨了?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5)、“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对捞铁牛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我试试看?(可见他很谦虚)(6)、那这位和尚到底是怎样捞铁牛的呢?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听录音3——5自然段。
边听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在仔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10、捞铁牛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议论纷纷”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学习给课文分段,辉归纳段落大意。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会复述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5、能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大字课文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0、捞铁牛2、揭示课题: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1、板书生字新词:fǔ shuān shàng kuàà bēng bǐng府拴尚跨绷丙2、指导拼读:老师范读、领读,让学生试。
3、指导理解含义:府—河中府。
地点。
拴—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
可用演示来讲解。
尚—和尚。
可借图来讲解。
跨—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或站着。
课文中指木架的四条腿分别搭在两只船上。
绷—拉紧。
丙—怀丙。
人名。
4、指导书写:四、巩固练习:1、拼读生字新词。
2、说说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
六、作业: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检查:看手势默写词语:“和尚、绷紧、怀丙、拴住、跨过”三、新授:1、讲读第一自然段:(1)指导朗读:(2)师生讨论:1)什么时间?有一回发生了什么?(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的一座浮桥。
)2)铁牛是做什么用?(铁牛是拴浮桥的。
)3)为什么陷在河底的泥里?(被大水冲走的,因而陷……)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2)师生讨论1)为什么要捞铁牛?(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
)2)人们议论什么?(没有人能把铁牛捞起来。
10 捞铁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捞、拴、陷、丙”等生字,会写“府、栓、陷”等生字,掌握“和尚、水性、木料”等词语。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
3、情感目标: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出来的,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并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
难点:深入理解怀丙做准备工作的意义,及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三、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提纲:1、自学生字(包括每个生字的音、形、义及部首、结构、组词等),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有关“怀丙”的资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第一遍把课文读通顺;第二遍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第三遍边读边试着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扫清文字障碍。
2、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质疑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去认识了我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你知道讲诉的是有关谁以及他的重要事迹的故事吗?(学生回答、介绍怀丙)预习完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疑惑?(学生自由提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思——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老师范读:提出朗读要求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成员轮读: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有错的地方其他成员指出并及时纠正。
2、学生评议读书情况,给自己成员指出不足之处。
三、议——自学生字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1、读音。
2、音序3、结构4、组词(尽量组)5、妙办法记住这些生字(1、熟字加偏旁2、熟字换偏旁3、分成几部分 4形近字比较)展—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补充)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自读自悟议——小组讨论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读明白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教案:《捞铁牛》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十课《捞铁牛》。
本文讲述了一群小朋友在河边发现一只铁牛,并想方设法将铁牛捞上岸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手法。
难点: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河边景象,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内容理解(10分钟)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
如:“铁牛为什么会上浮?”、“孩子们是如何捞铁牛的?”等。
4. 表达训练(5分钟)学生模仿课文,用“不但……而且……”造句。
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和表扬。
5.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在河边发现铁牛,会如何捞铁牛上岸。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课文《捞铁牛》2. 重点词语:铁牛、上浮、捞、创新、实践3. 句子:不但……而且……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铁牛捞上岸的画。
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10.捞铁牛
伞陂镇贺堰小学罗金芳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过程,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了解怀丙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打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懂得怀丙在打捞铁牛的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故事内容
根据学生对故事的感知,说一说怀丙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有智慧的人…..)
三、自主探究,感悟故事
1、思考:为了捞铁牛,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思考:怀丙捞铁牛分了几个步骤进行?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怀丙捞铁牛的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提议打捞:“叫水送回来”
做好准备:摸清位置——装沙驶船——拴船打架——拴牛连架打捞过程:铲沙——船浮——拔牛——划船——拖牛。
第10 课《捞铁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点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们国家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教学过程】、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
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 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
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点学习,点拨解疑(一)学习第1、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板书:大水冲牛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能够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
”中“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相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6.指点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齐读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 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请默读第三段,找一找哪4 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
《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捞铁牛》告诉学生做事要勤于思考,善分析,才会把事情做好,做成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捞铁牛》的教案设计以及原文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捞铁牛》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四、课堂练习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二、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二大段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2、学习第一节: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