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差检测器工作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1
GPC详细资料介绍1、一般地,传统的单一检测器的GPC,例如:由液相色谱仪改造而来的GPC,只需要进样量20ul(微升)或稍多,而且对浓度没有很精确的要求,一般只有一个浓度范围。
这个范围对应于柱子的分离能力和检测器的量程。
而浓度的具体大小,则也与分子量有关系!当分子量越大时,浓度应该减小;反之,浓度应该增大。
但是浓度太大,则会出现堵柱子,而且也会使检测器出现平头峰;浓度太小则会出现检测器检测不到信号的情况。
一般都在几毫克/毫升的浓度比较合适。
对于先进的多检测器GPC,则进样量要大很多了,至少也要50ul,甚至100、200ul也不稀奇。
这样算下来,样品量就不少了。
之所以说可能需要很多样品,是因为与具体方法有关。
如果样品本身是没有经典的GPC方法,需要摸索、建立一个新方法的话,那么样品需要量确实会大一些,特别是对一些新合成的样品,你很难确定他用什么溶剂溶解样品更合适,这时候就需要你去尝试,或者去查文献。
此时样品消耗是很大的!例如,我在仪器信息网上介绍过的聚乳酸样品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样品高度支化甚至成为星形支化时,传统的THF溶剂已经不能用了,需要换溶剂!而做出这一判断也是非常难的!在这一过程中,样品的消耗是非常大的,虽然浓度很低。
但是由于进样频繁,所以配制的样品溶液,会较快消耗。
此外,样品量过少,也会带来样品典型性差的问题。
所以,在工业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中,往往需要较大的样品量来配制成较多的样品溶液以避免典型性不足的问题,尽管实际进样量很小。
样品量少,往往是由于聚合规模小,实验室的小型合成,或者样品是昂贵、难得的生化类样品,如:蛋白质、多糖等。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选择微量GPC,但是价格非常昂贵。
一般地,聚合物都不存在这类问题,无非是多聚合些样品出来,样品本身不是很值钱。
而对于生化类样品,一般GPC就没办法了,要么多弄些样品,要么买微量GPC。
但是一般也是选择前者,因为你还需要作重复性和重现性呢,并不是做一次进样就完了!最起码要进两针啊。
示差折光检测器在环境中的检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示差折光检测器(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简称RID)是一种常用于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其原理是通过检测样品与参比溶液之间的折射率差异来实现对样品的检测,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范围广等特点,使其在科研和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RID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检测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
在环境监测中,RID主要用于检测水质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其他污染物等成分。
有机物的检测需要考虑气体的灌注量、气体流速、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仪器的影响,水中的有机物因其种类繁多、浓度低,使其难以检测,因此在环境监测中要求RID的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反应速度快。
对于无机物的检测,RID需要考虑到不同物质的折射率差异以及可能出现的干扰物质,要求RID具备良好的选择性和准确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在药物分析领域,RID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药物的成分繁多,成分浓度低,因此对RID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要求更高,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制药过程中,RID可以实时监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帮助控制反应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针对不同药物成分的特点和浓度范围,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以确保RID在药物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食品检测中,RID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和杂质等成分。
食品中的成分繁多,含有大量水分和脂肪等物质,这些物质对RID的性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考虑食品样品的处理方法、稀释比例、检测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以确保RID对食品成分的准确检测。
RID在食品安全监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公众健康。
制定示差折光检测器在环境中的检测标准,既要考虑到不同领域对RID的具体要求,又要充分考虑RID的特点和性能,以确保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各种液相色谱检测器介绍各种液相色谱检测器介绍液色迷人/紫外吸收检测器ultraviolet absorption detector紫外吸收检测器ultraviolet absorption detector 简称紫外检测器(UV),是基于溶质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设计的检测器。
因为大部分常见有机物质和部分无机物质都具有紫外吸收性质,所以该检测器是液相色谱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几乎所有液相色谱仪都配置了这种检测器。
它不仅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对环境温度、流动相组成变化和流速波动不太敏感,因此既可用于等度洗脱,也可用于梯度洗脱。
其检测灵敏度在mg/L至mg/L范围。
可见光检测器visible light detector可见光检测器visible light detector 又称分光光度检测器,是基于溶质分子吸收可见光的原理设计的检测器。
能够直接采用可见光检测的溶质不是很多,而且多数灵敏度也不高,但采用具有高摩尔吸光系数的有机试剂(配位体和螯合剂)作为衍生化试剂进行柱前或柱后衍生操作的衍生化光度检测法是相当有用的,特别是在金属离子配合物液相色谱中的应用是相当成功的。
低压梯度low-pressure gradient低压梯度low-pressure gradient 又称外梯度,是在低压状态下完成流动相强度调整的梯度装置。
只需一个高压泵,与等度洗脱输液系统相比,就是在泵前安装了一个比例阀,混合就在比例阀中完成。
因为比例阀是在泵之前,所以是在常压(低压)下混合之后再增压输送到色谱柱的。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克服常见的HPLC检测难题虽然阵法光散射检测器(Evaportive light Scattering,ELSD)已经开发生产15年,但是对于许多色谱工作者来说,它仍是一个新产品。
第一台ELSD是由澳大利亚的Union Carbide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研制开发的,并在八十年代初转化为商品,八十年代以激光为光源的第二代ELSD面世。
RID示差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示差检测器的基本光路图如下所示:W灯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到达流通池,然后透过流通池到达硅光电池。
流通池如图分为R、S二部分,R为参比池,S为样品池。
当S侧与R侧中的溶液为相同的液体时(如THF),透过流通池的光束不会产生折射,因此,光束打在硅光电池的正中,在硅光电池上,光斑在电池左侧的面积A与光斑在右侧的面积B相同,因此,产生的电信号相互抵消,色谱图表现为基线状态。
相反,如果有样品流经流通池的S样品侧,则光束就要发生折射,这样在硅光电池上的A、B就要产生能量差,因此,由A、B产生的电信号就不能相互抵消,在色谱图上就表现为出峰。
荧光检测器RF的基本原理
荧光检测器的光路系统包括光源单元、激发单色器、监视单元、样品室、发射单色器。
Xe灯发出的光源被M1会聚后通过狭缝S1,然后被M2反射后到达单色器G1。
被单色器G1分出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分束器BS,一部分光经棱镜L1聚光后透过流通池,另一部分光进入监视单元,产生的电信号作为背景信号扣除。
透过流通池的光激发流通池中的样品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产生的荧光经过狭缝、棱镜后到达单色器G2,被G2分出的特定波长的光又被其后的光电倍增器检测,产生电信号,指示物质的浓度。
示差检测器特点
第一、示差折光检测器属于总体性能检测器,其响应值取决于柱后流出液折射率的变化,采用含有样品的流出液与不含样品的流出液的同一物理量的示差测量。
第二、该检测器属于浓度敏感型检测器,其响应信号与溶质的浓度成正比,具有浓度型检测器的特点。
第三、该检测器属于中等灵敏度的检测器,在优选的操作条件、样品及溶剂选择下,检出限可达10-6g/m L~10-7g/Ml。
与紫外可见检测器相比,示差折光检测器的灵敏度较低,一般不用于痕量分析。
第四、示差折光检测器对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
折光物质由于温度变化引起该物质密度变化,进而导致折射率的改变。
第五、示差折光检测器最常用的溶剂是水,但所有的透明溶剂原则上都可以使用,流动相的强度与溶剂的折射率无关。
选择合适的溶剂,检测器的响应可以加强。
示差检测器的最大优点是其通用性,但这同时也是它的缺点。
示差检测器一般不用于梯度洗脱。
第六、流动相流速的变化因示差折光检测器对温度和压力的敏感性而对检测器也有一定的影响。
该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流动相的几何形状、流通池的大小及材料、检测器的光路系统等。
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工作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一种常用于研究材料热性质的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热量差异来研究样品的热力学性质,如熔化温度、相变、热分解等。
DSC通常有两个加热炉,一个用于样品,另一个用于参比物。
两个炉子之
间有一块热电偶或热电阻检测器,用于测量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异。
样品和参比物同时被加热或冷却,且温度升降速率相同。
当样品经历相变或热反应时,它会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导致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异。
这种差异通过热电偶或热电阻检测器检测到,并转化为热量信号。
根据热量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样品的热力学性质。
DSC还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模式,如恒温、线性升降温、非线性升降温等,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总之,DSC是一种基于热量差异测量样品热性质
的仪器,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反应行为。
如需更多与差示扫描量热仪有关的信息,建议阅读使用说明或请教专业人士。
浅谈示差检测器流通池恒温示差折光检测器是根据折射原理,利用不同物质的折射率不同设计的,属偏转式类型。
通过连续检测样品流路与参比流路间液体折光指数差值而对样品浓度进行检测。
只要样品组分与流动相的折光指数不同,就可被检测,且二者相差愈大,灵敏度就愈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检测器的输出与溶质浓度成正比。
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光路由光源、凸镜、检测池、反射镜、平板玻璃、双光敏电阻等主要部件组成。
检测池有参比池和样品池两个池室,它们对光路来说是串联的。
光源通过聚光镜和夹缝在光栏前成像,并作为检测池的入射光,出射光照在反射镜上,光被反射,又入射到检测池上,出射光再经过透射镜照到双光敏电阻上形成夹缝像。
双光敏电阻是测量电桥的两个桥臂,当参比池和测量池流过相同的溶剂时,使照在双光敏电阻的光量相同,此时桥路平衡,输出为零。
当测量池中流过被测样品时,引起折射率变化使照在双光电阻上的光束发生偏转,使双光敏电阻阻值发生变化,此时由电桥输出讯号,即反映了样品浓度的变化情况。
示差折光检测器作为通用型检测器,其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稳定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和检出限。
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有:环境温度的变化、流速精度、试剂纯度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仪器本身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的高低。
物质的折光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保证参比池和样品池的温差尽可能的小,有的公司为其产品加装了流通池恒温装置。
也就是说加装流通池恒温装置是为了仪器的稳定;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仪器本身的设计及加工水平够高的话,也就不需要加装流通池恒温装置同样能够保证仪器的稳定性以及检出限。
目前市场上的示差折光检测器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示差检测器的流通池加装了控温系统,这类检测器使用时一般设定检测器的温度高于室温5℃,流通池温度一般设定在40℃,以减少室温波动的影响。
另一类仪器不配流通控温装置,而是在检测器内部设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比如LabAlliance生产的示差折光检测器。
在检测池内,参比池和样品池之间仅一膜之隔,参比池常处于静态模式,而从柱子流出流经样品池的液体不断地从参比池边流过,通过热传递将所带热量不断的传给参比池,直到两池液体温度相同,同时仪器内部的温度补偿功能,可以使温度变化对参比池和样品池的影响相同,减少了室温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聚乙二醇示差折光检测器方法摸索聚乙二醇示差折光检测器是一种常用于物质检测和分析的仪器,该方法基于聚乙二醇的示差折光现象。
本文将逐步介绍聚乙二醇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原理、步骤和应用示例,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检测方法。
一、背景介绍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简称PEG)是一种通过聚合乙二醇单体得到的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
它在不同浓度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示差折光性质,能够通过测量其示差折射率差来检测样品的特性、浓度甚至大小。
聚乙二醇示差折光检测器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实现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二、原理及步骤示差折光现象是指当光线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中存在不均匀性而产生的光路差,引起光束的相位差。
而聚乙二醇作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和浓度,可以引起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示差折光现象。
该现象与聚乙二醇的浓度、溶液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密切相关。
(1)准备样品和实验所需设备,包括聚乙二醇溶液、光源、光路系统和示差折光检测器。
(2)设置实验条件,包括光源的波长、光路系统的调整以及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初始参数等。
(3)将聚乙二醇溶液注入测量池中,并将测量池放置在光路中的适当位置。
(4)调整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参数,如增益、灵敏度和时间常数等,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5)记录聚乙二醇溶液的示差折光信号,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应用示例以下是几个聚乙二醇示差折光检测器方法的应用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1. 聚乙二醇浓度检测通过测量聚乙二醇溶液的示差折光信号,可以间接测定其浓度。
根据不同浓度下示差折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建立浓度与示差折光信号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未知浓度的聚乙二醇溶液。
2. 溶剂极性检测聚乙二醇溶液的示差折光信号还受到溶剂极性的影响。
通过测量不同溶剂中聚乙二醇溶液的示差折光信号,可以评估溶剂的极性。
这对于溶剂选择和反应溶剂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温度变化检测聚乙二醇溶液的示差折光信号还受到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