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肱骨髁上骨折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9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髁部分骨折,复位是指将断裂的骨片重新正确对位。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标准如下:
1. 复位后,骨折部位应完全对齐,无明显错位或间隙。
2. 复位后,肱骨髁的关节面与肱骨滑车面及肱骨干部分的关节面在正常解剖位置上完全契合。
3. 复位后,骨折两端的外形、长度和角度应与对侧正常的对应骨折段相一致。
4. 复位后,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应该良好,没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
5. 复位后,关节活动度应该恢复到最大程度,并且没有明显的关节卡阻感。
6. 复位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断口间距在1mm以上的是骨折复位不满意,需要重新复位。
综上所述,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标准主要是骨折部位对齐、关节面契合、外形一致、血液供应良好、关节活动度恢复和X线片显示间距满意。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髁部分骨折。
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性质,肱骨髁上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髁间骨折(Intercondylar fracture):骨折线在两个髁之间,
形成一个骨折片。
这种骨折通常与肱骨髁下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同时存在。
2. 髁下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骨折线在肱骨髁的下方,通常是肱骨髁梗塞骨折(T-condylar fracture)的一种类型。
3. 横行骨折(Transverse fracture):骨折线横向穿过髁部,分
离髁的两个部分。
4. 螺旋骨折(Spiral fracture):骨折线呈螺旋状穿过髁部,通
常伴有扭转力导致的损伤。
5. 斜行骨折(Oblique fracture):骨折线以一定角度斜向穿过
髁部。
6. 粉碎骨折(Comminuted fracture):髁部骨折呈多个碎片状,通常伴有较严重的组织损伤。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对于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肱骨髁上骨折检查方法1.引言1.1 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肱骨(上臂骨)的髁上部分,也被称为肱骨髁上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在肱骨上引起,例如跌倒、运动伤害或意外事故等。
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率在各个年龄段都较高,尤其在老年人以及运动员中更为常见。
肱骨髁上骨折可以造成严重的疼痛、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
因此,及早确诊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为了准确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检查的方法,包括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位置、类型和程度。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肱骨髁上骨折的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这一常见的骨折类型。
最终,我们希望本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便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叙述:引言部分将对肱骨髁上骨折的问题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常见症状等内容。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的定义和常见症状。
而在结论部分,我们将介绍目前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检查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逐步了解肱骨髁上骨折的问题,从其定义到常见症状的介绍,再到目前可用的检查方法的详细介绍。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将分析这些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肱骨髁上骨折的检查方法的全面信息,使读者对该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对检查方法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肱骨髁上骨折的检查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肘关节区域,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肱骨髁上骨折的肌力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的肌力标准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一般来说,在肱骨髁上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患者的肌肉力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评估患者的肌力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康复情况等。
一般来说,肱骨髁上骨折后,患者的肌力可能会减弱,但随着治疗的进行和康复的进展,患者的肌力会逐渐恢复。
在治疗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关节活动度练习等,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肱骨髁上骨折的肌力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
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以促进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肱骨髁上骨折吗?这可不是一般的小伤小病啊!肱骨髁
上骨折,就好比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重要“零件”出了问题。
比如说,
咱家里的椅子吧,那椅子腿要是断了,椅子不就不稳当了嘛,这肱骨
髁上骨折就类似这样。
肱骨,那可是上肢的大骨头啊,而髁上呢,就是在肱骨靠近肘关节
的那个部位。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一条坚固的桥梁,突然有一处断了,那得多严重啊!这要是不小心发生了骨折,那可不得了。
你想想看,
平时我们的胳膊能做那么多事情,拿东西、写字、打球,要是肱骨髁
上骨折了,这些事情不都没法好好干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邻居家的小孩调皮,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就肱
骨髁上骨折了。
那小孩疼得哇哇大哭,他爸妈心疼得不行。
这就像是
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轮子出问题了,车还怎么跑呀?医生说这
种骨折要是处理不好,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呢,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肱骨髁上骨折呢?一般会有肘部疼痛、肿胀,胳膊活动受限这些表现。
哎呀,这就像是一个机器出故障了,会发出
各种警报信号一样。
而且有时候还可能会出现畸形呢,多吓人呀!
所以啊,我们平时可得小心点,别做那些危险的动作,保护好我们
的胳膊。
要是真不小心受伤了,一定要赶紧去看医生,可不能耽误了
治疗啊!总之,肱骨髁上骨折可不是小事,我们都得重视起来呀!。
1.体位、切口:麻醉生效后,患儿平卧于手术台上,左肱骨上段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加压止血带0.06Pa,将左上肢屈肘置于胸前。
以左肱骨内上髁部位为中心,作纵行切口,长约6cm。
2.显露: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见肱骨内上髁部位有粗糙骨折面。
探查位于其后内侧尺神经沟内的尺神经呈中度水肿,并予以分离后拉开保护。
3.复位:用弯止血钳将肌肉及骨折块挑出,屈肘关节,使前臂屈肌松弛,将骨折块完全复位。
4.内固定:将骨折块复位并用髌骨钳保持对位后,用1.5¢的克氏针分别从骨折块中心向上、向对侧斜行钻入肱骨下端松质骨内固定,远端均折弯防止移位。
为防止骨折愈合后使尺神经沟变狭窄,故骨折块固定稳定后,作尺神经前移术。
5.缝合:查术野无活动性出血后,清点纱布及器械无误后,用生理盐水、奥硝唑冲洗术野防止引流片,3号可吸收线缝合筋膜层,5号可吸收线作皮内缝合,缓慢放止血带,无菌纱布包扎,术毕。
术后将左肘关节屈曲至90°,作石膏托外固定术。
术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术中出血量约50ml。
术后安返病房,术后治疗详见术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