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学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74
文章编号:100628309(2007)0320047203作者简介:王松琴(1978- ),女,河南三门峡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电子信箱)wangsq@mail .sysu .edu .cn 。
感性工学:以用户为导向的工效学技术王松琴1,何灿群2(1.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 5102752.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摘要:感性工学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意象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素。
本文对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感性工学;感性工学系统;感性工学建模;虚拟感性工学;协同感性工学设计中国分类号:T B18;B849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感性(Kansei )是指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心理感觉与意象,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 )是把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感性转换为产品设计要素的一种技术、理论与方法[1~2]。
该领域把工程心理学与设计科学结合起来,在工程心理学的基础上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产品更加人性化。
Naga machi [2]认为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如何获得消费者在工效、心理方面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②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感性与意象来确定产品的设计要点;③如何建立一套人因技术的感性工学系统;④如何根据社会变化及人们的偏好趋势来修正已有的感性工学系统。
2 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2.1 范畴区分法(Category Classificati on )该方法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与意象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把其转化为设计要点。
Naga machi (1995)[2]把感性工学应用于汽车设计时,提出新车应达到“人车合一”的状态(零水平感性),为了实现这个总感性,又提出了“紧凑感性”、“速度感性”等子感性,而为了实现这些子感性,又提出了下一级的概念,……,直到获得设计的具体要求(如把“紧凑感性”转化为设计要素:3.8m 长、2个座位)[2]。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功能满足转变为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在这一转变中,感性工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设计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感性工学起源于日本广岛大学,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核心,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它通过探索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将这些情感反应转译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消费多样化格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需求转变为对个性化、情感化需求的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应用感性工学,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功能,还要符合消费者的情感期待。
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其目标是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使产品与用户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感性工学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产品、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
设计师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感性工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感性工学的概念与起源20世纪后半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
日本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视。
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来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
应用统计学和工程设计方法,将感性需求量化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穿着需求的满足,更多地是考虑到人们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求。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感性工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产品之间情感联系的学科,通过对情感和情感表达的研究,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灵感和设计思路。
在服装领域,感性工学的应用将不仅仅是产品实用性的考量,更是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的营造。
本文将探讨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对服装设计师的影响。
二、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具体应用1. 理解消费者情感需求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第一步就是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通过对消费者的情感反馈和情感体验进行研究,设计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们对服装的情感态度,包括喜好、情感诉求、审美追求等。
这有助于设计师在创意设计中更加贴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提高服装产品的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一些设计师可以通过观察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来获取更多的创意灵感,让服装产品更贴近人们的情感生活,产生共鸣,从而提高销售和口碑。
2. 融合情感元素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融合情感元素。
在创意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融合不同的情感元素,使服装产品更具情感共鸣力和审美感染力。
一些服装设计师可以通过利用特定的色彩、图案和面料,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让人们在穿着服装时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元素的融合,设计师可以使服装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实用品,而是更具艺术性和情感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提升审美体验感性工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师提升服装产品的审美体验。
在创意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情感工学的研究,结合审美心理学原理来设计服装产品,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追求,并产生更好的审美体验。
一些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人们审美喜好和审美需求的研究,设计出更具有艺术感和审美性的服装产品,让消费者在穿着时享受到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感性工学是研究人类感知与情感、目的性行为、社会交互等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感性工学则是通过对人体感知、文化习惯、审美特点等方面的探究,为设计师提供准确、深入的设计思路与视角。
本文将简单探讨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一、理解身体感知身体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人们对外部环境、事物的感知、感受,往往会反映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上。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学习如何理解人类身体的感知,从而更好地设计服装。
例如,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可以考虑理解不同身体形态对服装的影响,进而设计出更加贴合人体的服装。
二、文化差异的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服装的审美、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服装创意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比如,在进行国际服装设计时,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审美特点,并在服装设计中进行差异性的考虑。
三、情感体验的营造感性工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营造出一种情感体验。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材料、色彩等来表现出特定的情感,进而让人们产生共鸣。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柔和的色彩、柔软的材质等元素来表现出温暖、柔和等情感,从而产生一种亲和感。
四、参照用户需求进行设计感性工学强调以人为中心,这也体现在服装创意设计中。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要注意参照用户需求进行设计。
设计师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然后在设计中加入用户的需求,让设计更符合用户的需求与习惯。
五、注重细节营造服装设计中的细节设计,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设计师通过运用特殊的纽扣、蕾丝等元素来营造出独特的细节效果,以此为整个服装增加一份生动的情感色彩。
设计师需要注重细节的营造,在细致的方面进行设计,从而让服装的整体效果更加出色。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深刻的设计思路与视角。
设计师可以通过理解身体感知、文化差异、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让服装更加符合人的需求与审美。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感性工学是人机交互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感受、需求和行为,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感性工学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其研究结合了心理学、人类学、工业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
本文将从感性工学的概念、应用领域和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感性工学的概念感性工学是一门改善人机交互的设计科学,它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感性工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也增强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和忠诚度。
感性工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感知、认知和情感。
其中感知是指人通过感官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认知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组织和理解的能力,如记忆、思维、判断等;情感是指人在使用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包括喜爱、厌恶、兴奋、平静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使设计过程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感性工学的应用还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
第三章感性工学的应用领域感性工学的应用涉及到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章节主要从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交通工具感性工学在交通工具领域应用广泛,既包括小型交通工具如电动自行车和汽车,也包括大型交通工具如客机和高铁。
对于汽车而言,感性工学考虑用户的乘车体验和驾驶体验,注重人机界面的设计和操作的便捷性,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和乘客舒适性。
此外,感性工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车身、座椅等零部件,为汽车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使用体验。
3.2 家用电器感性工学在家用电器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居电器的设计过程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确定用户对电器使用的需求、期望以及使用中产生的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感性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感性和情感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们对于环境和产品的感知与体验。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感性工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情感喜好和需求,帮助设计师打造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共鸣的时装作品。
本文将探讨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情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人们选择衣物和配饰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感性工学研究,设计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们对于颜色、质地、面料和剪裁等方面的感性偏好。
一款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可能能够激发女性消费者的快乐和活力,而一款柔软丝滑的质地可能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舒适和安心。
设计师可以根据这些感性需求来调整设计元素和材质,从而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期待。
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打造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共鸣的时装作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体验,设计师可以通过感性工学来创造与消费者个体化需求相符合的服装作品。
一位浪漫主义者可能更喜欢柔和的色调和蕾丝装饰,而一位时尚潮人可能更喜欢鲜艳的印花和前卫的剪裁。
设计师可以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不同消费者的感性偏好,并根据这些偏好来定制个性化的时装作品,从而使消费者在穿着时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感性工学还能够帮助设计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通过感性工学研究,设计师可以了解到消费者使用时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款设计精良的连衣裙不仅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还要舒适耐穿,具有良好的质感和使用寿命。
设计师可以通过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到消费者对于材质、剪裁和细节等方面的感受,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感性工学对于品牌推广和受众维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竞争激烈的时尚市场中,品牌要想吸引和留住消费者,就需要与他们建立情感共鸣和情感联系。
通过感性工学的研究,品牌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和情感偏好,从而在产品设计和品牌传播中加入相应的情感元素,以增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感性工学”(Kansei Engineering)是界于设计学、工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生院感性认知与神经科学部主席、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原田昭认为,这种综合与交叉涉及艺术科学、心理学、残疾研究、基础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
1广岛大学的长田丁三生教授认为感性工学主要是“一种以顾客定位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
2 “感性工学”是日本设计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所致力开拓的设计新方向、新学科之一。
它将过去定为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以量化,籍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
感性工学的形成与发展感性工学是在以下几个背景作用下开始形成的:一是工程学的发展:二是工业时代生产理念的转向。
20世纪,人类在工程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发展迅速,在世纪末,其研究与发展开始面临发展方向上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由生产者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和生产产品,即以制造为导向的理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动摇,向着市场导向的理念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的。
现在,顾客已开始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和喜好来挑选产品,真正形成了所谓的“买方市场”,生产者迎合顾客的需要改变自己的生产策略和态度。
三是心理学、脑科学等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人类精神活动学与大脑科学交叉融合的趋势。
这些学科的发展,实际上还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适应和关注:在当代,人类健康包括心理、生理健康、衰老、智力发育和衰弱、精神疾病、环境建设和改良、改育、艺术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存在,已不能依靠单一学科来研究和解决,而必须建立一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制和各学科相通的平台,形成一个系统,为全面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提供有益和有效的路径。
感性工学应是从设计的角度,联合相关学科建立研究共同体平台的一种尝试。
关于感性工学的几点认识--石磊范健勇近来注意到国内工业设计界开始关注感性工学的研究内容,笔者在此想就感性工学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以同业内同行商榷。
文中提到的一些专业词汇,直接采用英语,以便各位进行信息的检索。
感性,从专业术语的来源看纯粹是个日语词汇(其汉字与中文一致),与感性相对应的英语专业词汇kansei,也是直接借用该词的日语发音。
而日常表达“感性”的英语词汇是sensibility, feeling等。
关于日本方面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感性”这个概念,笔者未能考证。
英文Kansei Engineering 起源自1986年日本马自达株市会社的山本健一社长在美国自动车产业经营国际研讨会的一次演讲,在该次演讲中,山本健一先生第一次提出“Kansei Engineering”的概念,即感性工学,并引起汽车界的普遍重视。
以此为契机,日本学界和研究机构也逐渐开始了对感性工学的关注和研究。
从目前来看,20年前提出的“感性工学”,是旨在通过产品对使用者感官(五感:形,色,味,音,触等)影响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使产品满足使用者对快感和舒适性的需要,从而激发消费者的使用欲和购买欲。
既然是工学,就是要把产品中可以激发消费者快感的不确定的因素和形态用工学的方法提炼和具体化,并加以应用。
在日本的产品设计中,企业和研究者很擅长用统计和解析的方法把产品中影响用户五感的要素提炼出来。
随着日本感性工学的发展,近年来其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
不仅从有形产品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人机交互界面,机器人工学的研究,也从工学应用的层面扩展到从人的脑机能,知觉认知等方面研究使人产生直觉感受(包括快感,感情等)的生理机能。
这样的发展趋势,就必然造就了感性科学和认知科学不可分割的联姻。
“Kansei”这个词必竟是个日语词汇,在亚洲的汉字文化圈中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日本和韩国都设有“感性工学学会”这样的研究组织。
但在与欧美的交流中势必存在对词义和内涵的理解障碍。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服装创意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与此同时,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感性工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心理学、人类学、工程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多个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感受和情感反应。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感性工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感性工学对服装面料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料的质感、手感、色彩等对人的感受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面料时,设计师需要考虑面料的感性特征。
比如,设计师可以选择柔软、舒适的面料来增强服装的亲和力和舒适性;也可以选择高档奢华的面料来突出服装的高贵、典雅的感觉;还可以选择富有冲击力和活力的面料来表达年轻、时尚的气息。
通过合理的面料选择,设计师可以把服装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人们,从而让服装更具感染力和美感。
其次,感性工学对服装设计中的细节处理同样重要。
服装的细节处理直接关系到服装的整体效果和品质感。
感性工学认为,细节在装饰美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细节越精致、越独特,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产生美的享受。
因此,在服装细节处理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细节所体现出的感性效果。
比如,在服装的领口或袖口处做一些小巧精致的装饰,可以增添服装的美感和品质感;在服装的某个部位使用一些流线型的式样,可以增加服装的动感和活力;在服装上加入一些有趣的装饰细节,可以让服装更富有趣味性和时尚感。
再次,感性工学对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色彩是人们感受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服装设计中最为直观的感性因素。
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人们对色彩的感性认知。
比如,使用暖色调的颜色可以让服装更具热情、活力;使用冷色调的颜色可以让服装更显高贵、典雅;也可以选择一些大众喜爱的色彩来增强服装的亲和力和接受度。
通过合理的色彩运用,设计师可以让服装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感性工学方法之考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升级,尤其是在汽车、手机、家居等行业。
在这些领域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外观、触感、使用体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成为各大厂商面临的难题。
而感性工学方法的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感性工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它将人的感觉、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因素纳入设计过程中,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在感性工学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对用户进行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和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融入到设计之中。
具体而言,感性工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设计目标:设计师需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
2、收集用户感受:设计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受和意见,并进行分析和整理。
3、建立感觉数据库:设计师需要建立起感觉数据库,将用户对于产品的不同感受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感性分析:设计师需要对收集到的感觉数据进行感性分析,将用户的感受与产品设计要素相匹配,找到影响用户感觉的关键因素。
5、设计优化:根据感性分析的结果,设计师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改进产品的外观、功能、材质等方面,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感性工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感受,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感性工学方法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然而,感性工学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比如对于感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产品的感受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设计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感性工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总之感性工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设计工具它通过考虑用户的感受和需求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在汽车手机家居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感性工学:连接感性与理性的桥梁在当今高度发达的技术与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产品、服务和环境的期望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2006年拾月 总第162期AR T&D E S I G N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化,同时,随着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的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人类精神活动与脑科学日益交融的趋势。
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彼此交融,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这实质上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适应和关注。
①感性工学的目的是根据消费者或用户的感受和需求来设计和开发产品,以往的设计和开发也关注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但更多地局限在对产品的功能和形式的关注方面,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和需求。
而感性工学则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技术,它可将人们模糊不清的感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要素,它所关注的是真正来自于消费者或用户本身的需求和感受。
一、感性工学的研究流程通常,感性工学的研究流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⑴ 根据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的评估方法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⑵ 在得到消费者的感性描述之后,采用调查或者实验法来确定产品的设计特性;⑶ 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通用算法、模糊逻辑等,来构建作为工效学技术的感性工学系统;⑷ 感性工学系统建立起来后,根据当前社会潮流或个人的偏好倾向来调整该系统,要求每隔几年就对感性数据库进行更新。
二、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构建产品的感性工学系统:⑴ 范畴区分法(CategoryClassification):根据新产品的感性层面来进行分类,以建立产品的感性结构来获取设计细节。
常用的手段是把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识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采用层次递推的方法,把用户这一感性工学计算机的期望转化为设计细节。
②⑵ 感性工学计算机):这是一种计算、知识库、设计与系统,如为了提高彩色智能打印机的图像质量,先采用语义差异量表来评价女孩的脸部肤色,然后根据色调、饱和度、明度等进行归类,并通过三角形模糊隶属函数表示出来,应用于彩色智能打印机。
③⑷ 虚拟感性工学(Virtual KE):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基于感性工学的设计构想应用于仿真装置,在多媒体虚拟空间中对设计进行评价与验证。
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感性工学是一门涉及人类感知、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学科,其能够深入揭示人类行为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从而拓展设计的视角,使得设计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在服装创意设计中,感性工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设计的美感和实用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感性工学的基本原则是尊重个体差异。
在服装设计中,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千差万别,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身材等特征的消费者量身定制服装设计,并对不同族裔及文化背景的消费者进行文化差异适应。
例如,针对上班族消费者的服装设计,需要注重舒适度、简约、大方、灵活等特点,而对于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服装设计则需要有时尚性、个性化、优雅、前卫等特点。
其次,感性工学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人的行为和情感是在环境作用下产生的。
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应该考虑服装的场景与情境,使服装更贴近现实需求。
例如,在设计旅游户外服装时,应该考虑户外环境的天气和光照,设计可以具有抗冻、保暖、防潮、透气等功能,同时也要符合户外追求协调美观和自然的审美意识;而在办公室正式场合,对于服装的创意设计应该注重对职业人士品位的提升和尊重,考虑到职业场合的习惯和规范,并在设计中融入符合职业编码的元素。
再次,感性工学要求设计与感官之间的交互,设计不仅仅是制造出视觉上的美感还包括其他感官的刺激,如触觉,声音等。
服装设计也不例外。
比如在设计功能鞋时,可以从内部鞋垫到鞋底的轻重量、柔软度、鞋底的弯曲度和软性程度等细节的设计都会影响穿着的舒适性;而在面料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款式和颜色,还要考虑面料的手感、柔软度、磨损性、透气性能等多方面因素,这些细节都直接影响着穿者的身体感受。
最后,感性工学在服装创意设计中强调人类对美的需求,美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们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
因此,设计需要在满足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注重时尚性和审美意识,让消费者感到自己的品味和风格都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