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变幻多彩的地球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变幻多彩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3个字;掌握两个多音字“泊”、“薄”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8个字,会3个字;掌握两个多音字“泊”、“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同时感受沙漠化的危害,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问难(15:30 -15:35)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不同材质的衣服,给我的温度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在寒冷的冬天穿上厚重的羽绒服,给我们的温度感觉是?(寒冷、凉爽、暖和、炎热)生:暖和师:再比如我们在夏天穿上轻薄的短袖,给我们的温度感觉是?生:凉爽师:是的。
地球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所以我们经常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的地球妈妈也有各式各样的衣服,那这些衣服给给她的温度感觉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变幻多彩的地球”(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9 变幻多彩的地球瞧,课题里告诉我们地球妈妈的衣服是——变幻多彩的同学们,结合课题以及大家预习的课文内容,你有哪些疑问?(预设)为什么说地球是变幻多彩的?地球的衣服有哪些颜色?这些衣服是什么?地球的衣服对气候和人类都有什么影响?师: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19课变幻多彩的地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两类生字,分辨两个多音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4、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蓝衣服、黄衣服,这两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蓝衣服、黄衣服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这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家园——地球,你看她有这么多不同的颜色,可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课文。
2、(板书读题)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特别注意这个“幻”字。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地球有这么多颜色,就像穿了一件件五颜六色的衣服。
咱们走进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再想想:地球有哪些衣服?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1)稀薄薄饼(2)湖泊停泊3、下面谁来说说地球有哪些衣服呢?请学生反馈。
(师板书,并板贴)4、同学们真会读书,抓住了每段话的关键句子把握了段落内容,再看看,文中有没有关键的段落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呢?指名答,齐读。
三、学习1-2段。
(1)地球的衣服和我们平时穿的衣服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颜色丰富,衣料多样,各式各样,富于变化)(2)小结:作者把地球各种不同的颜色当成人的衣服来写,这样打个比方,文章就更有趣了。
男、女生配合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我们先去看看海洋湖泊这件蓝色的衣服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蓝色的衣服有什么作用?在关键词下面做记号。
2、海洋湖泊能让气候冬暖夏凉,这是为什么呢?指导朗读3、作者还举了个例子来介绍海洋湖泊的作用。
谁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评价。
同座位配合读一读这个句子。
再请一组同座读。
4、师小结:这一段中,作者写作方法。
来,跟老师配合着读一读吧!四、学习第4自然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变幻多彩的地球》教案教案:《变幻多彩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是多彩的。
2.了解地球的颜色多样。
3.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颜色。
2.地球的形状和自转。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会分析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变幻多彩的地球》。
2.课件、PPT等多媒体教具。
3.地球仪、图片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通过地球仪或图片展示地球的全貌,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地球的形状是这样的?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正确答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步骤二:呈现1.通过PPT或图片等多媒体教具展示地球上不同的颜色,并让学生观察、回答。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颜色,并提问:地球的颜色有哪些?为什么地球的颜色会不同?3.让学生展开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的形状和颜色。
2.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步骤四:拓展延伸1.通过地球仪或图片展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地球自转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日出、日落等)。
六、板书设计:《变幻多彩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圆球形2.地球的颜色:多彩3.地球的自转七、布置作业: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描述你对地球形状和颜色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颜色多样、形状圆球形和自转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变幻多彩的地球》读书笔记
读了《变幻多彩的地球》让我感觉到地球的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
地球穿的衣服对地球的气候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然
而每当我看到高大的烟囱里冒着滚滚黑烟、河流里流着浑浊的污
水时,我深感地球的衣服又是那么的脆弱。
作为一名小学生,应
该从我做起,为
读了《变幻多彩的地球》让我感觉到地球的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
地球穿的“衣服”对地球的气候起到了很好的调节
作用,然而每当我看到高大的烟囱里冒着滚滚黑烟、河流里流着浑
浊的污水时,我深感地球的“衣服”又是那么的脆弱。
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贡献
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说,每天要是看到路边有丢弃的易拉罐时,我们应该把它拾起,送给那些收废品的人,这样也减少了地球白
色污染。
在家里时把不用的电器要全部关掉,不能让其处于待机
状态,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电。
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发电厂
基本是火电厂,是用煤炭发电的,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去郊区植树……
总之,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我做起,从小事
做起。
只要我们处处爱护地球、处处保护地球,我想我们的家园
将会越来越美好。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变幻多彩的地球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
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变幻多彩的地球》阅读答案及评分细则《变幻多彩的地球》阅读答案及评分细则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
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
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
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
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
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
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挡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又太冷了。
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
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
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
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
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
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19 变幻多彩的地球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
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独特的地球》精品教案【最新】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独特之处。
2. 能力目标: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研究地球的独特之处。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意识。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 多媒体设备。
3. 地球模型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地球的独特之处。
2. 情景呈现: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独特景观、气候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地球的奇妙之处。
3. 研究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独特之处,并记录下来,学生可以选择用语言、图片或其他方式进行表达。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多元思维。
4. 研究总结: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收集各组的讨论结果,
展示给全班,让学生互相研究、交流。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提醒他们环保的重
要性,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6. 课堂检测:设计小组或个人任务,让学生展示对地球的独特
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环保行动方案。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地球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态度。
同时,通过
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
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研究和探索地球的兴趣。
《变幻多彩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的颜色,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
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第二课时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