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幻多彩的地球修改版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3
语文变换多彩的地球教案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认识地球上的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地图、运用地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2. 地球上的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3. 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4. 爱护地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球上的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
2. 教学难点: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介绍地球上的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地球的自然景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运用地图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地球自然景观分布图,并写一篇关于爱护地球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地球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对地球上主要自然景观的认识,以及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能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能够提出爱护地球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反思方法:课后与学生交流,自我总结教学过程,听取同事的建议。
3. 反思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变幻多彩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3个字;掌握两个多音字“泊”、“薄”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8个字,会3个字;掌握两个多音字“泊”、“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颜色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同时感受沙漠化的危害,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问难(15:30 -15:35)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不同材质的衣服,给我的温度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在寒冷的冬天穿上厚重的羽绒服,给我们的温度感觉是?(寒冷、凉爽、暖和、炎热)生:暖和师:再比如我们在夏天穿上轻薄的短袖,给我们的温度感觉是?生:凉爽师:是的。
地球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所以我们经常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的地球妈妈也有各式各样的衣服,那这些衣服给给她的温度感觉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变幻多彩的地球”(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9 变幻多彩的地球瞧,课题里告诉我们地球妈妈的衣服是——变幻多彩的同学们,结合课题以及大家预习的课文内容,你有哪些疑问?(预设)为什么说地球是变幻多彩的?地球的衣服有哪些颜色?这些衣服是什么?地球的衣服对气候和人类都有什么影响?师: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变幻多彩的地球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明确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变幻多彩的地球,用图表梳理课文介绍的有关知识。
借助框架图,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2.学做赏析式批注,欣赏课文有特色的说明方法及其精妙。
课前准备:1.学生根据学习单预学,教师借助预学单诊断学情,调整设计。
2.了解学生合作小组建立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要求今天我们学习——《变幻多彩的地球》。
这是一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我们把它当做略读课文来学习。
二、展示交流,把握知识要点1.集体交流提升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思考了“课文围绕变幻多彩的地球,介绍了哪些知识?”,列了一个表格来说明。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填写的表格。
2.学生修正自己的图表。
3.借助框架图,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看,这是课文的框架结构图。
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自然段。
(手指结构图介绍)这样的(1、2两个框)就表示后面的自然段是顺着前一自然段来写的;这样的(1、2和后面的3—11)就表示前面(1、2)是总起,后面是分述,从五个方面进行介绍;这样的表示前面的(3—11)是分述,后面(12)的是总结。
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把自然段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方框内,想想为什么这么填。
4.小组合作大家都填好了,下面四人小组合作。
请看学习小贴士——(下去巡视,发现:1.正确,2.有典型错误的。
拿上来展示,并叫汇报的同学上来。
)三、赏析批注,感悟写法精妙1.那么,课文是怎么进行具体说明的?我们先来欣赏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PPT 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个段落,想想作者是怎么进行具体说明的。
交流:a.列数字b.打比方(蓝色衣裳是海洋湖泊,文章把海洋湖泊比作了蓝色衣裳。
)(同时在大屏幕上点击出示相应的批注: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
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 打比方,生动形象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 .°C .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 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升高1 .°C .。
《变幻多彩的地球》语文教案《变化多彩的地球》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其次课时课题古诗诵读7 题西林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同学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索这些谚语的意思。
2、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3、同桌沟通,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巡察,了解同学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齐读,集体反馈。
同学汇报自己对这几条谚语的理解,老师可对谚语所表达的气象缘由稍作指导。
5、适当延长: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学问的谚语?说出来跟大家共同观赏吧。
二、读一读1、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地图,指导同学看图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2、同学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相对应的9个省市的全称。
4、齐读地名诗。
5、分组学习,了解简称相对应的省市全称。
6、集体沟通、信息反馈。
7、同学读读议议,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1、同学自读,边读边思,想一想这几条名言的字面意思。
2、抄写名言,写后再读深思,说说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小组沟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等等。
4、熟读,背诵三条名言。
5、启发同学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6、师生共同小结。
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同学自由读诗歌。
2、读思结合:⑴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⑵它对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⑶根的珍贵之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3、同学自读自悟,然后同桌沟通学习体会。
4、全班沟通反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5、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探究与发觉1、同学自由读题。
2、读后思索:通过这种表格的设计,能很快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3、小组沟通:在平常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4、指名同学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同学评议。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变幻多彩的地球》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填前后反义的成语。
入死心非浅出阴违就轻无终2.(3分)缩写句子。
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
3.(3分)用关联词将两句并为一句。
地球的衣服和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要让它穿得合适。
4.(3分)改为肯定句。
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吗?5.(3分)看拼音写词语。
yán sèshāmògān zào tiáo jiéxīshǎo6.(3分)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举例子C打比方(1)地球上约有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服。
(2)植树造林,就是在制作绿色的衣服;修水库,扩大水田,就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服。
(3)地球也有各式各样的衣服,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着岁月的变化而变化。
7.(3分)给画线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其如诗如画的美。
、、、8.(3分)比一比,再组词。
漠淹燥霜摸掩澡雪9.(3分)修改病句。
(1)这场战争打得真猛烈。
(2)我心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参加作文比赛。
10.(3分)渴望盼望希望(1)爸爸妈妈我们长大能成为有用之才。
(2)我们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3)我多么能有一台电脑呀!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变幻多彩的地球》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出生;口是;深入;阳奉;避重;有始;2.大气是外衣。
;3.因为地球的衣服和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要让它穿得合适。
;4.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5.颜色;沙漠;干燥;调节;稀少;6.A;B C;C;7.欣赏;姿态万千;不由自主;赞赏;8.沙漠;淹没;干燥;霜叶;抚摸;掩护;洗澡;雪花;9.这场战争打得真激烈。
;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参加作文比赛。
变幻多彩的地球咱们聊聊这地球啊,真是个变幻多彩的家伙,简直就像个万花筒,转一圈儿,给你看个眼花缭乱。
你瞅瞅,这蓝色的大海,绿油油的森林,还有那白茫茫的雪山,金黄色的沙漠,五彩斑斓,美得让人心醉。
就说这大海吧,那可是个深藏不露的家伙。
有时候,它平静得跟镜子似的,阳光一照,波光粼粼,就像撒满了银子。
可有时候呢,它又发起脾气来,波涛汹涌,浪花飞溅,跟个猛兽似的,让人看着都害怕。
这大海里头,还藏着无数的秘密,各种海洋生物,还有那些沉睡的宝藏,等着人们去探索呢。
再看看这森林,简直就是个大氧吧,空气新鲜得跟滤过似的。
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走进去就像进了个迷宫。
各种鸟儿在里头叽叽喳喳地叫,小动物们跑来跑去,热闹得很。
这森林啊,还是地球的大肺,吸进去二氧化碳,呼出来氧气,让咱们这些人类能活得舒舒服服的。
说到雪山,那可是个神圣的地方。
那雪啊,白得跟棉花似的,一眼望去,就像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人们都说,雪山上住着神仙,还有那些传说中的雪怪,虽然没人见过,但想想就让人心里头痒痒的。
这雪山啊,还藏着不少宝贝,比如珍贵的药材,还有那些珍稀的动植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沙漠呢,虽然看起来荒凉,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那沙子啊,金灿灿的,像金子似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沙漠里头的生物,也都是些耐旱的能手,比如骆驼,能在里头走上好几天都不喝水。
这沙漠啊,还是个探险的好地方,吸引着无数的人前来挑战。
这地球啊,不光是这些自然景观,还有那些人文景观,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你看那长城,蜿蜒曲折,就像一条巨龙。
再看那金字塔,高耸入云,就像个神秘的外星建筑。
还有那各种古城遗址,都记录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让人心生敬畏。
这地球上的气候啊,也是变幻无常。
有时候晴空万里,有时候乌云密布,还有时候狂风暴雨,就像个爱变脸的小姑娘。
这气候啊,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所以咱们得好好保护环境,让这气候变得稳定点,让大家都能过得舒服点。
说到这地球啊,我就想起咱们人类。
科学小品文范文之变幻多彩的地球科学小品文范文之变幻多彩的地球人有各种料子做成的衣裳,穿起来有的凉爽,有的保暖。
地球也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变易。
地球特有的大气、水和生物,使它成为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色彩丰富的行星。
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起着冬天暖和、夏天凉爽的作用。
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温度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
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了,起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
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加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
在沙漠中,昼夜间温度的差别常常达到摄氏好几十度。
黄色衣裳的这种作用,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况。
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件外衣,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了,而晒不到太阳的地方又太冷了。
宇宙飞船便可经历这种奇妙的境界,飞船在阴影处的温度可低到接近-273℃。
在高空中,尽管还未飞出大气圈的外层,但那里空气已稀薄到接近地面上人工制造的真空,不能起到吸热保暖的作用了。
空气中含的水蒸气多,吸热能力就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得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
《变幻多彩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8个生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探索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对气候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设计理念:结合课文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及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依据课标“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的精神,采用“读——思——悟——议——说——写”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理解语言;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言,做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学习等学习实践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法,学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