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概论(1)
- 格式:ppt
- 大小:698.50 KB
- 文档页数:71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学习要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1、税法的定义及特征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
税收主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那么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二、税收法律关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必须根据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税收法律事实。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上是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等的。
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当者的制约。
五、税法的作用税法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维护经济秩序、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根本法律标准。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那么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从实际出发的原那么2、公平原那么3、民主决策原那么4、原那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那么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一、税法的制定〔一〕税收立法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二〕税收立法程序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二、税法的实施它包括税收执法和税收守法两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按以下原那么处理: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税法练习题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单选题1. 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答案】A【解析】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2. 以下关于对税收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 税收是目前我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工具;B.国家征税的依据是财产权利;C. 国家征税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 收税“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答案】B【解析】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
3. 以下关于税法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 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就是税收制度;B.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C. 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权力性法规;D. 税法属于综合性法规【答案】C【解析】作为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就是税收制度;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税法属义务性法规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税法的另一特点是具有综合性。
4.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收的税种是()A.资源税B.土地增值税C.个人所得税D.企业所得税【答案】C【解析】选项A,资源税为定额税率;选项B,土地增值税为超率累进税率;选项D,企业所得税为比例税率。
5.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 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B. 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C. 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D. 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答案】B【解析】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税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纳税人在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
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进行纳税申报B.申请延期纳税C.申请税收复议D.进行税务检查2.下列税收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和管理的是()。
A.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B.契税C.城市维护建设税D.关税3.税法构成要素中,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科目B.征税对象C.纳税地点D.纳税义务人4.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地方税的立法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地方人民政府C.国务院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5.将税法分成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的依据是()。
A.职能作用B.征收对象C.基本内容和效力D.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6.关于税收执法权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B.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特区也可以享有一般地方税收管理权之外,拥有一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C.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D.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务院及税务主管部门管理,分别由中央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7.关于税法构成要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征税的依据B.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C.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D.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征税项目8.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的是()。
A.资源税B.印花税C.个人所得税D.房产税9.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形式是()。
A.全额累进税率B.定额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10.纳税义务人是指()。
A.负责将税款入库的单位和个人B.税款的实际负担人C.所有的单位和个人D.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11.课税对象是()。
A.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B.国家据以征税的法律依据C.具体征税的财和物D.所有的人和物12.纳税环节是指税法上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
第⼀章税法概论⼀、税收的特征税收是政府为了满⾜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强制、⽆偿地取得财政收⼊的⼀种形式。
其特征表现为三个⽅⾯:(1)强制性;(2)⽆偿性;(3)固定性。
税收三性是⼀个完整的统⼀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不可。
其中,⽆偿性是核⼼,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偿性的⼀种规范和约束。
【解释】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之于民”是针对⼈民群众整体利益⽽⾔具有整体返还性,但针对具体纳税⼈⽽⾔没有直接返还性,是⽆偿的。
⼆、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解释】这⼀部分考点明显,以往年份不⽌⼀次出过判断或选择题。
考⽣要注意掌握下表的内容和对应关系。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11个要素1.总则。
主要包括⽴法依据、⽴法⽬的、适⽤原则等。
各章开篇均有⽴法⽬的,可作⼀般了解。
2.纳税义务⼈。
⼜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解决的是对谁征税的问题。
纳税⼈有两种基本形式:⾃然⼈和法⼈。
⾃然⼈可划分为居民纳税⼈和⾮居民纳税⼈,个体经营者和其他个⼈等;法⼈可划分为居民企业和⾮居民企业,还可按企业的不同所有制性质来进⾏分类等。
与纳税⼈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是代扣代缴义务⼈和代收代缴义务⼈。
3.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种税与另⼀种税的重要标志。
税基⼜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4.税⽬。
指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
税⽬体现征税的⼴度。
不同税⽬往往对应着不同税率和不同的征免规定。
5.税率。
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例或征收额度。
6.纳税环节。
指征税对象在从⽣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要掌握⽣产、批发、零售、进出⼝、收⼊取得、费⽤⽀出等各个环节上的税种分布。
第1章税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对税法主体一方纳税人的确定采取的是()。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属人兼属地原则D.属人或属地原则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是由()来决定的。
A.税收法律事实B.权利主体C.权利客体D.税收法律关系内容3.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义务人B.征税对象C.税目D.纳税环节4.目前采用超率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A.个人所得税B.城市维护建设税C.土地增值税D.契税5.目前不采用比例税率的税种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B.企业所得税C.土地使用税D.营业税6.目前不采用定额税率的税种是()。
A.消费税B.车船税C.资源税D.营业税7.税法的主体和核心是()。
A.税收普通法B.税收程序法C.税收基本法D.税收实体法8.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不同,税法可分为()。
A.税收基本法与税收普通法B.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C.国际税法与国内税法D.中央税法与地方税法9.有权制定税收法律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C.国务院D.税务总局10.《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是由()制定颁布实施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人大授权国务院C.国务院D.财政部11.由海关负责征收的税收是()。
A.增值税B.消费税C.车船税D.关税12.下列完全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是()。
A.个人所得税B.城市建设维护税C.营业税D.房产税13.下列完全由国家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是()。
A.增值税B.车辆购置税C.营业税D.企业所得税14.某内资企业于2002年6月1日新注册成立的新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归()管理。
A.财政部B.国家税务局C.地方税务局D.海关15.某内资企业(原归地税管理企业所得税)于2002年6月1日在工商局办理变更手续,其企业所得税归()管理。
A.财政部B.国家税务局C.地方税务局D.海关16.在下列税种中,现行停征但保留的税种是()。
第1章税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税法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纳税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C.税法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D.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关于税法基本原理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
A.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征纳主体的权力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B.法律上的税收公平主义与经济上要求的税收公平是相同的,其基本思想也是一致的C.纳税人已经构成对税务机关表示的信赖,但没有据此作出某种纳税行为,或者这种信赖与其纳税行为没有因素关系,也是可以引用税收合作信赖主义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为了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不受侵犯3.某县人民政府2008年发文规定,凡是不种枣树的本县农民必须每年向政府缴纳土地管理费1000元,不再征收其他税。
这种做法违背了( A )。
A.税收法律主义B.税收公平主义C.实质课税原则D.法律优位原则4.某人和税务所在缴纳税款上存在争议,必须在缴纳税款后税务机关才能受理其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 C )。
A.新法优于旧法原同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C.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原则D.实体从旧原则5.可以作为法庭判案直接依据的税法解释是( B )。
A.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解释B.国务院对其制定税法所作的立法解释C.各级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D.各级检察院作出的检察解释6.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类型为( B )。
A.综合所得税制B.分类所得税制C.混合所得税制D.项目所得税制7.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从狭义税法角度看,有权的国家机关是指(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财政部D.国家税务总局8.可以完全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A.事权的划分B.税权的划分C.收入的划分D.财权的划分【答疑编号8454,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
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就是围绕税权划分展开的。
2.下列项目中,属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是()。
A.增值税的暂行条例实施细则B.个人所得税法C.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D.税收征收管理法【答疑编号8455,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我国的税收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的;税收规章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制定。
C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制定,它属于行政法规;B.D 属于法律,A是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它属于税收规章。
3.下列税种中,全部属于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B.资源税C.契税D.印花税【答疑编号8456,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有中央分享的,比如根据营业税征收的铁路、银行、保险公司的城建税归中央财政所有;海洋石油的资源税属于中央所有;证券业的股票印花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
4.属于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的税收是()。
A.资源税B.个税C.车辆购置税D.车船使用税【答疑编号8457,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国家税务总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管理征收海洋石油资源税,但其他的资源税属于地方税务局征收;个人所得税属于地方税务局征收;车船使用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
5.我国确定纳税人的采用的原则是()。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属地兼属人原则D.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答疑编号8458,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主权国家有权根据本国的意志按照属地原则或属人原则来确定自己的税收管辖权。
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对本国居民的境内所得,境外所得,以及外国居民的境内所得都行使征税权。
其中,对本国居民境外所得征税的依据的是属人管辖权;对外国居民在本国境内所得依据是是属地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