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14.17 KB
- 文档页数:8
城市 【文章编号】1006—3862(2010)02—0126—08
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
——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马学广
(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广东深圳,518055;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
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
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
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闻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
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
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治理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研究学者沃斯(Wirth,L.)认为,异质性是
城市性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变量之一,城市可以看作
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异质社会群体和空间“马赛克”
的拼贴¨ 。在我国近3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
“城中村”作为普遍存在于沿海、内陆大中城市的异
质空间形态受到学术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 。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城中村的研
究,可以大致归纳为强调制度变迁的结构化分
析 和强调社会集团互动的社会行动者分析¨
等两种研究取向,前者着重于探讨“城中村”这一特
殊空间形态形成的制度基础,认为城中村是中国城
市化过程中乡村一城市转型不完全的产物,其产生
的根源是土地制度。更确切地讲,城乡二元经济社
第11卷第3期 Vo1.11 NO.3 潍坊学院学报 Journal ofWeifang University 2011年6月 Jun.201 1
“城中村”改造的后续治理问题探讨
——以潍坊市高新区新城街办于家涝洼村为例
李慎恒 .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加快推进并不断完善城中村改造,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模
式,推动城市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
要求。日前,笔者通过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调查了解潍坊市高新区新城街办于家
涝洼村改造发展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制度建设;集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1)03—0007—04
一、于家涝洼村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效 于家涝洼村地处潍坊市区东部,隶属于高新
区新城街办。现有村民135户,人口430人。2006 年,村里最后一批村民告别平房,住进楼房,基本
上完成城中村改造工作。近年来,借助自身区位 优势,于家涝洼村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与解决农民
“三忧”问题(生活无着落,致富无门路,养老无保
障)有机结合起来,抓发展、促和谐。村民们都过上
了文明富裕的城市生活,充分享受到城市化发展 带来的成果。2010年,村集体年收人达到200余
万元,村民人均年收人达到1万元以上。2005年
开始,于家涝洼村已建立了村民退休制度和生活
补贴制度,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领取300元的养
老金,村民每人每年领取生活补助1400元,村民
的取暖费按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交纳,不足部分
由村集体补齐。 而城市化前,于家涝洼村与大多数城市的郊
区一样,主要是生产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经济
龙源期刊网
工业污水治理的常见问题探讨
作者:吴刚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2期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人们重视工业发展,制造出了大量的工业污水。这些工业污水如果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怎样合理地处置工业污水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针对工业污水处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
关键词:工业污水治理;问题
引言
工业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已经作为我国重点建设的方向进行大力发展。但是,近些年工业的发展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破坏。其中,工业污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扩散性以及造成的污染危害较大等特点在进行治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难。文章将就环境工程中工业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工业污水排放和资源化回收工程现状
1.1工业污水排放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也逐年增长。从我国相关部门统计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逐渐增多,占到22.62%,年增长率为1.25%,已超过美国、印度与日本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总和。可以说工业废水的排放直接影响到地下水、地表水,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在工业废水中含有很多污染物,危害性极大,如重金属、化学需氧量、氢氧化物等。工业污水主要有有机污水、无机污水与混合污水,具体的来划分可以分为化工企业废水、冶金企业废水、能源企业废水、造纸企业废水、食品生产企业废水、农药产品企业废水等。
1.2工业污水循环利用
在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后可以将其用于农业灌溉、养殖畜牧业发展、水产养殖以及农业产品清洗。还可以将其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园林绿化、园林浇灌、消防用水、建筑用水、日常非饮用水等。在工业中使用可以用于冷却、洗涤、锅炉用水以及产品生产等。生态治理方面,自然景观用水、湿地的恢复等。
治 理 城 中 村 六 乱 3
杨一鸣
r_▲一r▲名思义,“城中村”就是城市里面的村落。“六乱”是指 甜姗 …
近几年,市政建设与经济发展取得的可喜成效, 为广州的发展带来了良性循环,并传递到每一个区域。如天 河区提出的环境是效益、环境是形象、环境是生产力的“三 环”理念,给城市建设与管理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取得了 丰硕回报,大大巩固了作为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的地位。然 而,在此同时,几乎遍及全市的“城中村”落后灰暗的情况与 广州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格调极不协调,成了广州整体 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大患,其中“六乱”现象成了“城中
一、广州“城中村”“六乱”基本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 有关部门的研究表明,2000年9月6日广州市政府公布 的…城中村’整治计划方案”所规定的行政村(即“城中村”) 共计138个,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到2010年村建设用地 将达到87.5平方公里,占城市规划区面积386平方公里的 22.67%。以天河区为例,天河区就有大大小小的自然村60 多个,在五山路以西约20平方公里的新区中,就有杨箕、冼 对 讨
村、石牌、猎德、林和等五个较大规模的“城中村”,其“六乱” 问题也无一例外,有的还十分严重。目前,“城中村”“六乱”以 乱摆乱卖、占道经营、不清理废弃垃圾等现象为突出。而且, 还不同程度地漫延到城村结合部,使周边环境卫生、公共绿 化设施受到严重损害,影响了市容与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危害性大 乱摆乱卖、占道经营是“六乱”中最乱的现象,其主要危 害是: 1、扰乱了市场秩序,给正常的、规范的市场管理带来很 大的困难; 2、使国家税收造成损失,也损害了依法经商者的合法权 益; 3、直接损害城市的形象与环境卫生: 4、由于其“无名性”与流动性,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 到有效保障; 5、为不法商品特别是偷、抢等恶性事件相关的物品提供 销赃渠道; 6、由于地点的不稳定性,常常发生为争抢地盘而吵架甚 至大打出手酿成恶性治安案件; 另外,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等其它案件。 人们常常可以在城村结合部看到这样的场面:流动商贩 在机动车道中随意穿行、叫卖,在人行道上摆摊设点,城管综
项目名称:番禺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的服务采购(洛浦街) 项目编号:GZBC17GG08001
1
广州市番禺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番禺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的服务采购项目(洛浦街)采购合同
(2017年)
采购单位(甲方): 广州市番禺污水治理有限公司
营运单位(乙方):
监督单位(丙方):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
项目名称:番禺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的服务采购招标(洛浦街) 项目编号:GZBC17GG08001 2
采购单位(甲方):广州市番禺污水治理有限公司
电 话: 传 真:
地 址: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南路151号
营运单位(乙方):
电 话: 传 真:
地 址:
监督单位(丙方): 广州市番禺区水务局
电 话: 传 真:
地 址: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景观大道南9号
为了提升洛浦街水环境,根据2017年6月29日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区水务局关于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水系一体化处理设施采用服务采购形式项目名称:番禺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的服务采购招标(洛浦街) 项目编号:GZBC17GG08001 3
实施方案请示的批复》(番府17届31次【2017】23号)、番禺区水务局相关协调会会议纪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经甲、乙、丙三方平等、友好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合同,共同恪守。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番禺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的服务采购(洛浦街)
1.2项目地点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
1.3项目背景
为尽快解决番禺区黑臭水体问题,维持河道正常的水生态和景观用水要求,在充分总结国内相关城市及广州本地的类似实践和番禺区河流域水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道自身特点,对番禺区排水口、闸前排水口污水进行旁路处理后放回河道。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及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不黑不臭评价指标的较严值的排放标准后回补下游河道。
第3期 2012年3月 广东水利水电 GUANGDONG WATER RES0URCES AND HYDROPOWER No.3 Mar.2012
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与实践
吴颖辉 夭狈弹
(广州市污水治理工程管理办公室,广东广州 510623)
摘要: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及处理的要求,对广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广g,i1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相 关类似农村生活污水系统的建设,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12(2012)03—0042—03
前言 为配合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变广州市农村污水无序排 放现状,提高农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水平,从2008年
开始,广州市由政府出资对各区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实施 生活污水治理。由此改变了农村环境面貌,改善了农村
牛产生活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污水治理的重点都在ff1心城市,农村地 区的污水治理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现阶段的广州农村
受地缘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与早期农村相比,生产、
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据统计,广州市有7 181 个自然村,约有301万农村人口,其中50%左右从事工 业和服务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村人口比例有逐渐
降低的趋势,且有部分农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
动..大多数农村人、畜粪便不经过处理排人水体,使得 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在生活设施上,早期农村 的房屋没有卫生设施,从20个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
农村住房,开始出现冲水厕所,并在小区内形成简易的
污水系统,同时出现了有规划的新农村居住小区,不仅 卫生设施较为齐全,而且排水设施也有所改善。 随着广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企业迁出中心城
区搬往农村地带,再加上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畜禽养殖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科技・探索・争鸣 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 周嘉毅 (佛山市凯恩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污水治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对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一些研究与分析,本文提 出了新农村污水的治理模式、管网设计、处理技术、处理站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的一些总结与提示。 【关键词】新农村;污水治理;探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的污水处理是一 个大问题。污水会污染环境,而且也给村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还 可能就会导致疾病传染与扩散。在当前的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存 在着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等问题。 1污水的治理模式 1.1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农村污水 这种模式适用于靠近城镇或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将农村的 污水进行集中之后输送到城镇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相对来说,城 镇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方面比较规范、管理方面比较完善,能够保障污 水的处理效果并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与一些能够实现这种污水处理方 法的村庄.应该优先考虑这种模式 1.2村庄集中处理污水 如果离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比较远或者接入需要的投资比较大.那 么村庄可以采用单村或者附近几个村庄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方法. 通过在当地建立污水处理池来完成污水处理。这种污水处理模式较适 合在平原地区使用,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能够便于管理,也能够节约 处理的成本。 1.3村庄分散处理污水 如果村庄处在山区.那么村庄的地形就会呈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或者是村庄虽然处在平原地区但是中心高四周低,这些情况下污水的 集中处理很难实现 这时.就需要对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将污水 进行分区处理.实现污水的分散处理.这样能够降低处理成本。 2污水收集管网 2.1管材的选择 近年来.PVC—U排水管由于重量小、价格低、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等优势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因此在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应该选 择PVC—U排水管 但是目前市场上PVC—U排水管的种类与质量都没 有统一的标准.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在选择管材的时候不仅要考 虑价格.同样要重视质量。 2.2排水管的埋深 在农村污水管网的铺设中.埋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污水管网 的施工过程中.几乎都会对原本的设计进行修改,主要是因为设计时 没有考虑到时间及施工难度。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都不同,有些村庄 的道路特别窄.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塌方的出现。因此在管网 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降低污水管网深埋.实现施工的可操作性。 3污水处理技术 3.1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 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适用于农村较小型的污水处理. 主要指的是厌氧沼气池+接触氧化池+复合型人工湿地。主要的流程 包括:污水与接触氧化池中的回流水一同流人到厌氧沼气池中,一方 面.通过反应产生沼气,另一方面,通过反硝化脱氮进行污水处理;将 厌氧沼气池中的水通过泵提升到接触氧化池中.借助氧化池中的填料 进行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去除污水中的有机质,并将氨氮转化为硝氮, 在氧化池中的一部分回流水重新回到厌氧沼气池,另一部分进入人工 湿地:人工湿地中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净化完成 后将水排放到附近的水体。 3.2 A/O接触氧化法 A/O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流程大概为:污水经过调节池,通过 泵入的方式进入到A/O接触氧化法的设备中.经过一级接触氧化池与 二级接触氧化池.在这两个氧化池中要利用鼓风机进行氧气鼓人.还 需要加入营养液促进微生物生长:然后进入到沉淀池中.沉淀所得是 污泥排入污泥贮池中统一外运:经过处理后的水流人消毒池中进行消 毒.完成消毒后进人清水池。 3.3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 地下渗滤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地下散水管将污水散布到一定的人 工土中.污水在土壤中能够将污染物通过土壤的截留、吸附与微生物 的分解、转换而去除掉。整个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实现 了高负荷地下渗滤与地下湿地的结合,能够扩大地下渗滤的使用范 围.而且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来说.不需要占用地表面积.污水处理系统 上的土地依旧可以用来耕种等 这种方式体统投资不高、运行成本较 低.而且土地占用面积小.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4污水处理站设计 4.1处理站规模 在污水处理站的整个设计中规模的设计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 了处理的污水量.影响了成本与运行,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够实现 好的运行效果 有些村庄在设计污水处理池时没有经过详细的研究设 计.造成设计规模偏大.处理站建成之后由于污水过少而不能够运行。 4.2调节池 在原先的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很多污水处理站都没有调节 池 农村污水的水量的变化非常大.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时间点大都集 中在白天.晚上基本没有 调节池能够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都进行有 效的调节.是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水量基本一致.这样就能够实现 污水的完全处理.而且污水水量恒定的基础上也不需要对运行的参数 进行调节.这样就减少的管理的难度。 43污泥储存池 在农村.大部分的污水处理站的规模都不大.因此处理之后剩余 的污泥也比较少 如果对着少量的污泥进行单独的脱水或者压榨的话 不合理也比较浪费成本.针对这些污泥应该储存到一定时间之后集中 运走 通过污泥储存池的建立能够将污泥进行储存.不需要单独进行 处理与运输.这种集中运输的方式能够节约运输的成本 5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5.1加强污水处理的规划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制定综合性的规 划与专业性的规划.要根据农村实际的情况来进行污水处理工作规 划.依照规划实现污水处理工作的系统化.减少或者避免污水处理站 建成之后效率不高或不能使用。 5.2污水处理运行费用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市财政、区财政应该给予一定的运行费 用补贴 绝大部分的村委会都不愿意承受这些费用.很多区县的运行 费用并没有明确的来源。其次,市、区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排污收费 与污水处理补偿方面的政策.并对运行费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此 外还可以出台污水处理奖励政策。 6总结 作者简介:周嘉毅(1986~),男,广东佛山人,专科,环境科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水环境控制、农村污水治理、河涌整治。 (下转第304页) science&Techn。 。gy Visi。n科技视界I
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日期: 2008-12-29
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我市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加大执法、宣传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2010年亚运会前完成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全局,以推进宜居城市和建设广东“首善之区”为目标,下定决心,迎难而上,统筹兼顾,通力合作,举全市之力系统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市水环境出现根本性好转。
二、整治目标
以污水治理为主、调水补水为辅,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城乡统筹,全市治污,实现中心城区全面截污,乡镇污水全面治理。
(一)污水治理。
建设并完善包括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等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2010年6月30日前,按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的目标要求,完善中心城区(包括越秀、荔湾、海珠、白云、天河、黄埔6个区,下同)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实现珠江广州市区段、中心城区主要河涌截污,主要污染源接入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地区中心镇按照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工作,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二)调水补水。
通过取水、引水、蓄水、提水,促使中心城区有关河涌水系的河道达到水体循环及水系联通,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同时补充河涌生态用水。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北部片区、西南部片区、中东部片区及南部片区4个片区调水补水系统工程建设。
(三)河涌综合整治。
建设内容包括堤岸整治、河道清淤、景观创建以及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2010年6月30日前,重点进行中心城区主要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
三、工作任务
至2010年,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各类工程估算总投资486.15亿元,其中包括污水治理184.73亿元(含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心城区调水补水27.59亿元、全市河涌综合整治119.33亿元、中心城区水浸街治理9亿元以及中心城区雨污分流145.5亿元。估算总投资额中,市本级投资362.36亿元(其中市水投集团融资216.86亿元,市城投集团融资145.5亿元),区一级(含县级市,下同)投资123.79亿元。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徐乐波
摘要:城中村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当中普遍存在,治理城中村也是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3前 实践经验而言,我国治理城中村长期依赖于拆迁式改造,其在城市社会正义、城市多元空间破坏以及城市公共效益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显而易见。城中村治理要反思粗暴的拆迁式改造,转变决策者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城中村的城市功能,并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推进。
关键词:城中村;治理;城市空间;城市功能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124—02
我国现有的研究而言,关于城中村的治安、环境、公共服务
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如汗牛充栋,城中村对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却
被忽视。当前改造方式衍生出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化的进
程。探讨城中村对于城市化的积极意义,或许能够给我国城中村
改造提供一个新的路径。
一、城中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独有现象。国外
并没有对城中村的研究,但是我国学界对城中村的研究在很大
程度上受了国外城市边缘带、贫民窟、都市村庄等类似理论的影
响,并且在改造城中村的实践上也学习了国外的一些经验。
国外最早的类似理论是对城市边缘带的研究。这一概念的
提出最早要追溯到由德国学者赫伯特・路易斯,他于1936年首
先提出“城乡过渡地带”,来概述德国柏林城市中某些原先靠近 城市的边缘地区,后来在城市化过程中变为市区的一部分。于
此同时,20世纪40年代初,芝加哥学派著名学者威廉・亨特・怀
特明确提出“贫民区”这一概念。在发展中国家,贫民窟指非正式 的居住地,城市贫困问题在这些区域及其严重。关于都市村庄的
研究,美国学者0・Sullivan在《城市经济学》一书中,将都市村庄
定义为“现代城市郊区的次中心”,是一种“在生活、工作、游乐
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地方”。
cheng
cheng 沙步社区城中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监理
招标公告
根据埔发改函[2017]202号批准,并且本工程具有资金证明,广州市黄埔区河涌管理所现对沙步社区城中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监理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
一、工程名称:沙步社区城中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监理
二、招标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河涌管理所
联系人:李工 联系电话:
招标代理机构:广州市东控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人:冷工 联系电话:
招标监督机构:广州市黄埔区水务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
投诉电话:
三、建设地点: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沙步社区
四、工程概算投资额:约512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672万元,其他费用1208万元,预备费244万元)。
五、招标控制价:80.76万元
六、资金来源:所需资金由市水投集团出资。
七、标段划分及各标段招标内容、监理范围:
1、标段划分:本工程划为1个标段。
2、工程规模:沙步社区隶属黄埔区南岗街,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岗街西部,广深公路南北两侧,北抵笔岗村,南至广州保税区,西临开发大道,东依南岗社区。新建d300-d400污水管道5355m,挂管长度约3174m,新建d300-d1000雨水管道874m。具体工作内容详见施工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
3、招标内容:按招标文件、各项监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招标过程发出的文件承担合同范围为完成本工程等施工图纸所包含的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竣工结算期、质量保修期全过程监理服务及协调等相关工作。
4、监理范围:包括本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工程收尾阶段(包括但不限于竣工验收及竣工验收资料移交档案、整改、工程移交及实物移交、工cheng
cheng 程结算、竣工备案等)及工程质量保修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及组织协调等监理工作。
八、报名及发售招标文件时间、地址:
1、公告发布日期(含本日):2018年 3 月24 日至2018年 3 月 28 日
对农村污水治理中污水管网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04-07T10:35:07.8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作者: 张耀坤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华南地区农村污水排放现状,提出了农村污水处理中管网设计的注意事项,并对农村污水管网设计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我国华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建设中管网设计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分院 51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华南地区农村污水排放现状,提出了农村污水处理中管网设计的注意事项,并对农村污水管网设计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我国华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建设中管网设计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污水;排放现状;管网设计
一、农村污水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农村卫生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现有的污水直排或雨污合流排放体制已不能满足群众对生活卫生环境的要求。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相对落后,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并不适宜直接套用城市
污水治理模式[1]。我国华南地区农村的排水现状大致存在如下问题:
(1)排水体制多为雨污合流。现状排水管渠在旱季收集污水,在雨季兼顾收集雨水,直接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
(2)部分村内已建明渠、池塘等因未进行清疏管养,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水流动性差。当接纳一定生活污水后,易出现水体发黑发臭、富营养化等现象,且极易滋生蚊蝇,卫生条件差。
(3)村落周边多有灌溉管渠贯穿其中,卫生设施的污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其中,对农业灌溉水源造成一定污染。
(4)靠近中心城区的农村因周边工商业的发展,部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现状水体,造成水污染。
(5)部分农村地区的原有排水系统由于在城市或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中遭受破坏,而新的排水系统尚未形成,造成暴雨期间的水浸现象。
二、农村污水处理中管网设计注意事项
在农村污水治理中,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城镇污水治理模式,特别是农村污水治理中的管网建设更需精心设计。早期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如排水设施建设无规律、村居房屋建设过密、巷道狭窄,几乎没有空间新建雨污水管渠等,这给现在农村地区的排水设施建设留
35条黑臭河涌城中村污水治理及自来水改造工程
天河区渔沙坦村、龙洞村、岑村、沐陂村、
车陂村、柯木塱村、凌塘村、新塘村、
棠下村污水治理及自来水改造工程
柯木塱村试验段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35条黑臭河涌城中村污水治理及自来水改造工程项目部
2018年03月29日 1 目录
1 编制依据及说明........................................................................................................ 1
1.1 编制原则..........................................................................................................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2
1.4 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2
2 工程概况.................................................................................................................... 3
关于广州市河涌污水治理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城市河涌污染问题逐渐加剧,河涌中污染物的含量严重超标,影响了水体的质量,对城市河涌进行科学化的治理,成为相关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州河涌水质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河涌污水整治措施,可为河涌整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污水治理 河涌 污染
前言:我国城市的河涌水网结构错综复杂,水环境容量较小,当水体受到污染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河涌的水质。广州市的200多条河涌,从自然生态来看,是最大的自然净水系统,几千年一直在发挥作用,但近百年人类活动使这个净水系统超负荷运转。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日益大量排放,使河涌水环境受宛然问题日益严峻,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城市河涌治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城市河涌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广州市水质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
1、进村入户、应收尽收的原则。按照城中村污水“应收尽收、不留死角”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合理制定治理方案,原则上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收集处理污水。
2、近远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污染源特点、水系分布以及排水现状和实施条件等,立足现状,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合理制定城中村治污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
3、全面摸查,不留死角的原则。污染源及现状排水设施摸查应细化到户(楼),整治存在污染的小作坊、小工业等各种小散乱作业,将每一个污染源进行收集、处理。
4、统筹兼顾,经济管用的原则。治污工程应与其他工程协调统一,原则上现状排水设施保留作为雨水设施,新建污水收集设施接驳各建筑物的污染源(包括厕所、厨房等),实现污水不进入雨水管,雨水尽量不进入污水管,做到雨污分流。
5、建管并举,长效管理的原则。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应充分考虑运行维护的需求,本着“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过程的监督管理。
广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探讨
口张耀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广州市市区污泥的产量将快速增长,对于如何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及
资源化,已经成为制约污水处理厂发挥环境效益的瓶颈,本文结合国内外污泥
处理、处置发展现状及趋势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处置方式。
关键词:污泥处置分析效益
1广州市污水厂污泥产量
广州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废弃污泥的构成见下表。大坦
沙和猎德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废弃污泥大部分是剩余活性
污泥,少部分是初沉污泥。
广州市污水处理厂现状污泥产量
l矾疆鲫旺-¨iM粥嘲圈_瞄瞄蔼哥棚圈圈嘶啊E圈盈胃口唧
一期
大坦沙污水厂二期WIO法带式压滤机185.8380.7
三期
一期A-B法猎德污水厂离,bllrc,'k96.1574.4二期UNITA瞰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大坦沙、猎德、西
朗、沥洛现状四大污水处理系统,在番禺地区已建设津生
污泥处置厂,处理近期内已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
处理污泥总量为180t/d(干污泥),该处置厂位于番禺区
狮子洋附近,已开始运营。
从目前广州市污泥处置的现状看,已运行的污水处理
厂的污泥运至番禺津生污泥处置厂进行处理,但随着广州
市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新建,污泥总量增加,而现有污泥
处置厂容量有限,因此,在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新建的同
时,应同时考虑其污泥的出路。
2大坦沙厂实测数据统计
大坦沙污水厂一、二期工程运行以来,干污泥产量
为32~40t/d。表11-8为2001~2003年该厂污泥产量的
统计值。
3污泥成分分析
从表1卜16、表11-17中可看出,广州市大坦沙污水
日5ENVIRONMENT表lll8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泥产量
2001.2747.7745明83777.71.04
2001.3830.∞6796801362.61.64
2001.4872.246127781352.01.55
2001.5951.616537811248.61.31
2001.6993.84454380904.40.91
2013年11月 第5O卷第6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Nov.2013 Vo1.5O NO.6
从“乡政村治”到“双轨政治":
城中村社区治理转型
——基于广州市一个城中村的研究
卢俊秀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 200062)
[摘要]长期以来,城中村社区的治理秉承“乡政村治”的规则,不过这种“村治”呈现出与社区集体经济高度粘 合的特征,但是在“撤制”后,城中村被纳入城市范围,城中村治理呈现“双轨政治”的特征。作为基层政府代表的 社区自治组织居委会和作为村集体经济代表的社区经济组织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权力协作和让渡,其实质是以国家为代 表的全民所有制与以村集体为代表的集体所有制分享城中村社区公共权力的治理过程,这种治理过程凸现了城中村被 纳入城市后社区治理的微观逻辑。 [关键词]城中村;社区治理;乡政村治;双轨政治 [中图分类号]c 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1 62(2013)06—0026—07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乡村治理的基本格局是“乡政村治”,
即乡镇成为基层政权组织,依法行政;乡镇以下的
村实行村民自治,通过村民委员会这一自治组织,
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越
来越多的乡村被纳入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
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过渡性,兼具乡村社会和城
市社会双重特质,使得城中村的社区治理呈现出复 杂性、敏感性和探索性。
与乡村社会“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不同,城市 社区自治是在改革后城市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发
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在全能型政府“失效”和
“单位制”解体基础上发生的,在发展过程中政府
的主导作用往往更加明显。对于城中村社区的发展
来说,资源配置和管理形态的变化不是简单的政策
变化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在价值、制度和治理这三
环保与节能 建材发展导向2012年8月
_.. L— C=, 同 氨氮污水的治理措施探讨
强文社
(宝鸡环保技术公司)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选用以(ABr'f) 物曝气流化池为核心技术、以化学物理为辅助方法的工业化技术,对高氨氮污水进
行有效处理。经过处理显示结果:在废水外排项目监测中其BOD、挥发酚、氰化物、悬浮物、硫化物、氨氮、pH值、石油类、COD的平均浓度 含量均低于综合排放污水标准,即(GB7889-1996)规范规定的一级标准,在规范中:氨氮含量为0.52mg/L,COD含量为82.78mg几。对氨 氮、硫化物、悬浮物、COD、挥发酚等的消除率高达95%以上,BOD与石油类的消除率也能达到70% ̄-,因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高氨氮;污水治理;治理措施
引言
由于治理环保技术与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高浓度氨氨废水污水处
理的未达标问题一直存在,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该污水具有以下特征:
再生性极差;硫化物与挥发酚的浓度已达到普通微生物的极限抑制;该 污水中氨氮含量已高达生物传统法处理值(生化处理氨氮最高值为
200rag/L)的三倍;pH值幅度变化较大;悬浮物的含量较高。单独处理污 水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因此要结合污水的自身特点,选用在去除N、H含
量方面有其特殊效果的生物曝气流化床技术(ABFT)进行最终的生化污
水处理。经过调试、整改、处理后污染物的氨、氮的浓度含量达到 GB8978—1996规定的一级标准。
1系统简介
该治理综合项目包括如下系统:
混合调节系统由预曝调节池、均质调节池和酸碱中和设施构成。根 据ABFT工艺特点,污水处理的关键是对DH值的控制。ABFT的生化系
统对pH值要求控制为7.5~8.5,因此处理污水在进入生化系统ABFT之 前要对pH值进行有效调节。含催化剂污水和硫污水的pH值变化较大,
经过混合一定比例污水后,其水质的DH值超过8;在进入沉淀池之前进
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探讨
【摘要】
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然后探讨了城中村污水治理面临的挑战以及改善对策。接着分析了加强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监管和管理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最后探讨了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技术与设施建设,并提出了加大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倡导社会共治共同推进污水治理的结论。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的对策,可以为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重要性、现状分析、挑战、对策、监管、管理、可行性研究、技术、设施建设、投入、可持续发展、社会共治。
1. 引言
1.1 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广州市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相当数量的人口和生活。由于城中村的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以及管理难度大,污水治理问题日益严重。城中村中存在大量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的现象,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加强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良好的污水治理是关乎居民生活品质和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保障污水的有效处理,才能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城中村污水治理的不良现象也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和环境形象。加强城中村污水治理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从根源上解决城中村污水治理问题,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亟待进行有效的改善和完善。
1.2 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城中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污水无法有效收集和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这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可能引发疾病传播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城中村居民的意识普遍较低,存在乱倒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的情况,加剧了污水治理的难度。部分城中村地块被私搭乱建,使得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受到了阻碍。城中村污水治理领域的技术和设施也相对滞后,需要加大研发和投入,才能更好地解决城中村污水治理难题。
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现状虽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加强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管理和监管、推动科技创新和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意识和参与度等方面的努力,可以逐步改善城中村污水治理现状,实现城中村污水治理水平的提升。 2. 正文
2.1 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挑战
城中村污水治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城中村规划混乱,道路狭窄,导致污水管网建设困难,给污水收集和处理带来很大阻碍。其次是资金不足。大部分城中村居民收入较低,无法承担污水治理的高昂成本,缺乏资金支持也是限制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关键问题。居民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也是一大挑战。部分居民缺乏环保意识,随意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了治理难度。城中村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高效、节能、环保的处理设施,也是制约城中村污水治理的重要因素。在面临这些挑战的应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社会共治,促进居民环境意识提升,推动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2.2 改善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对策
要加强城中村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目前城中村存在着许多污水直排或者零散排放的情况,应该建立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将所有污水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要推动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技术升级。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膜法、膜分离技术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达标率,保障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水质安全。 要加强城中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污水排放量,共同维护好居住环境。
要加强城中村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财政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改善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对策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监管和管理
加强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监管和管理是确保治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的城中村污水治理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对城中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污水治理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治理工作。可以建立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监测系统,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保证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监管和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治理工作的最终目标。 2.4 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可行性研究
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到城中村污水治理方案的实施和效果。需要对城中村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不同城中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评估城中村污水治理项目的投资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包括设施建设、人员培训、运行管理等费用。还需要考虑到城中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避免因治理费用过高而影响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在进行城中村污水治理可行性研究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评估治理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等方面。还要考虑到治理项目的社会效益,如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健康风险等。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确保城中村污水治理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通过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为城中村污水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中村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2.5 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技术与设施建设
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技术与设施建设是确保治理效果的关键。要建设合理的下水管网系统,将城中村内的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需要对城中村的地形、建筑布局等因素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确保下水管网的连通性和通畅性。需要建设污水处理厂,选择适合城中村规模和污水特性的处理工艺,比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以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考虑设施的容量、运行成本和维护技术等方面,确保长期稳定运行。还需要配套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实现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处置。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技术与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实施。只有不断完善技术和设施建设,才能有效改善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情况,提升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
3. 结论
3.1 加大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投入
加大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投入是解决城中村污水问题的关键。当前,广州市城中村污水治理缺乏资金支持,导致设施建设和技术更新滞后,影响了治理效果和效率。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投入,优化治理设施,提升治理效果。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城中村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入民间资金,共同推动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向前发展。加大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投入还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升治理水平和效率。只有加大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投入,才能真正解决污水问题,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3.2 促进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城中村污水治理的投入,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企业应当发挥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城中村污水治理项目,推动治理工作的实施。企业还应加强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城中村污水治理做出贡献。
社会应当倡导共治理念,推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共同维护城中村的环境卫生。社会组织也应发挥作用,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城中村污水治理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格局。
促进城中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才能取得长久的成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3 倡导社会共治,共同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
倡导社会共治,共同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是当前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和协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城中村污水治理难题。
倡导社会共治可以有效提升污水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政府作为主体负责污水治理的监管和管理,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居民则可以积极配合并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共同推动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倡导社会共治也可以促进城中村居民的参与和责任感。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居民认识到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城中村污水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责任主体,从而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居民参与污水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倡导社会共治也可以促进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治理体系和合作机制,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各方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形成合力,确保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长期稳定地开展,并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