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 《德育》 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册 3.2 增强自律能力

教案 《德育》 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册 3.2 增强自律能力

教案 《德育》  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册 3.2 增强自律能力
教案 《德育》  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册 3.2 增强自律能力

第二节增强自律能力

教学要求及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对成长的影响,从而掌握增强自制能力的方法。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抵制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自律能力

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及步骤:

一、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根据课本内容及生活中的实际,每位同学准备一则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小故事(情节要求完整);

2、成立班级调查组,调查组成员根据课本内容制定调查表并在学校展开“你最喜欢的课余生活”的调查;

3、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二、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课件“一个技校生的故事”(自画漫画)并提问:故事中的画面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样做妥当吗?为什么?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实践体验,掌握知识

(1)抵制成长过程中的诱惑(12分钟)

①播放课件“丰富的课余生活”(在校园内拍摄)并提问:这些课余生活哪些对你最具吸引力,为什么?

②班级调查组作调查报告,报告调查的结果。

③教师对比学生回答和调查结果小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最具吸引力的课余生活是:网络游戏、看电影、观看演唱会等。

④教师:这些活动是十分精彩诱人的,但如果抵制不住诱惑就有可能使我们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及心理健康,甚至会诱发犯罪。要求学生阅读课本80-85页的内容,归纳出

抵制成长中的诱惑的方法。⑤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1>拒绝网吧,防止迷恋电子游戏,<2>正确对待传媒文化,<3>理性面对偶像崇拜。

(2)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袭(30分钟)

①学生思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

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不良行为包括打架斗殴、偷窃、赌博、吸烟酗酒、早恋等。

③请四位平时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讲讲他准备的与此相关的小故事。(有因为抽烟引起火灾的;有因为早恋导致打架斗殴的;有因为赌博被学校处分的;有因为偷窃被警察带走的……)

④小组讨论:这些不良行为对成长有何影响

⑤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小结并板书不能自觉抵制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影响我们健康成长。

既然这样,同学们是不是就该远离网络,与异性同学老死不相往来,如果不是,那又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增强自律能力。

2、对比讨论,提高意识(25分钟)

①大脑风暴,出示《任务书》:假如你是他,你怎么办?

四组同学分别讨论四个问题:当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面对网络的诱惑,你如何克制自己?当你对异性同学发生好感的时候,你怎么办?你深深知道抽烟会影响健康,当有人给你递烟的时候,你怎么办?当好朋友被人欺负向你求救的时候,你怎么办?

①小组讨论并选择出最好的三种方法与同学分享(教师加入到讨论中去,让学生对比了解成年人的处理方法。)

②教师小结并板书增强自律能力的方法:

<1>自我管理:运用自我意识对自己进行制约和激励;

<2>自我教育:是一种自省、自励、自知、自强的行动;

<3>自我控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加强思想修养,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学会对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说“不”。

3、分析讨论,感悟升华(10分钟)

(1)设置问题:在没人监考的考场中,如果恰好有你不会做的题目答案;在你匆匆赶路遇到红灯亮时,如果恰好没有交警;在周围无垃圾桶的公共场所,如果恰好你要扔垃圾,你会怎么办?

(2)学生回答并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表现

(3)教师小结:《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万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同学们,真正自律的人就像杨震一样,不管有没有他人在场都会遵守一切规章制度,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也能做一个像杨震一样自律的人。

四、总结(8分钟)

①每组派代表总结对自律的认识;

②教师总结强调重难点。(背景音乐:三字经配乐朗诵)

五、布置作业(2分钟)

观察同学当中存在哪些不良习惯,你将准备如何劝说他(她)?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全劳动教案

《劳动技术》教案 (下学期) 科目劳动与技术 年级三年级 教师陈 .

第一单元植物栽培 第1课学会使用栽培工具教学目标: 1、懂得各种工具的用途,学会实际使用栽培工具。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安全使用栽培工具。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 教学难点:学会实际使用栽培工具。 教学准备: 锄头、铁铲和栽刀各一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谈话:春天到,百花开,大家都把树来栽。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劳动工具能不能栽树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栽培工具。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至5页。 二、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认识常用的栽培工具。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识的劳动工具。 (2)认识栽培工具锄、铲和栽刀。 .

2、学习栽培工具的使用方法。 (1)锄的使用方法。 (2)铲的使用方法。 (3)栽刀的使用方法。 三、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四、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进行安全使用、爱惜工具的教育。 第2课栽葱 教学目标: 1、知道葱的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 2、初步学会栽葱的方法。 3、培养种植劳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葱数棵,适量的土、铲、花盆、喷壶及碎瓦片等。 教学重点: 掌握栽葱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

栽、管全过程的跟指导和踪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谈话:种植花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可以减 少水土流失。在花种草学问很多,我们就从栽葱学起。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0至12页 二、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土壤准备 2、种植 3、浇水 4、管理 三、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四、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在家中试着栽葱,坚持每天浇水、管理和观察。 第3课种向日葵 教学目标: 1、知道向日葵的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 .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推荐书目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一、一年级【专业知识引入】 1.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1 2.刘旭:《国际劳工标准概述》,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加)拉?米什拉:《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法律出版社2002 4.(英)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2002 5.(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法律出版社2001 6. (英)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事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7.世界银行:《防止老龄危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8.丁建宁:《从济贫到社会保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9.阎青青:《社会福利与弱势群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0.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二、二年级【专业知识基础】 11.张彦等:《劳动与就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人民出版社2008 13.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14.[美]约翰Boo威廉姆森、弗雷德C?帕姆佩尔:《养老保险比较分析》,法律出版社2001 15.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董保华:《劳动法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17.郑成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8.魏新武:《社会保障世纪回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9.李棕:《西欧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20.邹根宝:《社会保障制度——欧盟国家的经验与改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学问题探讨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教学问题探讨 Ξ 竹文君 (南京工业大学 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被教育部新增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夯实社会法理论基础,正确诠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制发展中的应然与实然;要理顺课程体系,处理好这两者内容上的衔接;根据课程特点,强化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该学科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 关键词: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社会法;案例教学 Abstract :The course “Labor and S ocial Security Law ”has been rank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m ong the 16core courses for law majors.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m ore attention to basic theories of s ocial law and correct 2ly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labor law and s ocial security law.The curriculum system must als o be im proved s o that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can be combined.Als o ,m ore case analysis must be provided in teaching ,s o that stu 2dents can obtain com 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K ey w ords :labor law ;s ocial security law ;s ocial law ;case method 【中图分类号】 D9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287(2007)04-0050-03 随着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社会正义进程的加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等社会法的立法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了推进,社会发展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部新调整的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被新增为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样的调整使该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保障,解决了原来课程设置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对该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对自身教学体会的总结,从“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课程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学科在高校法学教育中的具体教学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引起业内共鸣。 一、夯实社会法理论基础,诠释法的应然与实然 关于社会法的观点和理论,我国学术界尽管还存在着众多分歧,但对社会法的研究在当今中国已风生水起,作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教学者应使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这一背景并思考这些理论,而不是一味机械地解释具体的法律条文。自从古罗 马法学家提出公法和私法的两大法域分界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人类社会在不同地域先后面临了同样的问题: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面对这些危机,法律的调控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范围,社会法的产生与发展正是各国为追求社会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结果。由于社会发展还将面临各种新的问题与危机,社会法这一法域所涵盖的内容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正是这一法域中的重要学科代表。 在上述观点中,对于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法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于劳动法也属于社会法的认识或许会面临更多的不同意见,甚至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将后者作为了社会法,才使得现成的民法、合同法规则不能顺利用于解决劳动争议。其实相反,之前,因为我们没有从社会法视角来全面打造劳动法律制度,才使今天的劳动争议处理颇费周折,相关规则捉襟见肘。在劳动法的教学历史上,该学科从来是被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一门无足轻重的小课,不仅课时少,难以跻身必修课行列,而且往往是 5第6卷 第4期 2007年12月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Ξ 【收稿日期】2007-09-23【作者简介】竹文君(1967-),女,浙江绍兴人,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史学、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学。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17年来,我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大众、履行职责为质量方针,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宝人社〔2017〕56号)要求,并结合我乡2017年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圆满 了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由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整个民生工程中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重,工作对象数量多,工作难度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协理人员、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针对本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工作早谋划、早部署,计划合理,措施有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让此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二、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帮助1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完成全年目标100%。 2、技能培训。我乡2017年组织辖区内人员参加家政服务培训55人,合格发证人员55人,完成目标任务110%。 3、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对全乡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并录入系统的 2398人进行跟踪调查,劳动力转移输出1361人,完成劳务收入2000万元,完 成目标任务100%。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53人,完成全年目标122.6%,参保缴费人数1088人,完成全年目标103.32%。 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对全乡365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金领取资格进行了验证。

三年级下册劳动教案

《劳动技术》教案 (第二学期) 科目劳动与技术 年级三年级 教师 第一单元植物栽培 第1课学会使用栽培工具教学目标: 1、懂得各种工具得用途,学会实际使用栽培工具。 2、培养学生得安全意识,学会安全使用栽培工具.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工具得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工具得用途。 教学难点:学会实际使用栽培工具。 教学准备: 锄头、铁铲与栽刀各一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谈话:春天到,百花开,大家都把树来栽。俗话说:“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劳动工具能不能栽树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得栽培工具。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至5页。 二、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认识常用得栽培工具.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识得劳动工具。 (2)认识栽培工具锄、铲与栽刀。 2、学习栽培工具得使用方法。 (1)锄得使用方法. (2)铲得使用方法。 (3)栽刀得使用方法. 三、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得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四、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进行安全使用、爱惜工具得教育。 第2课栽葱 教学目标: 1、知道葱得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 2、初步学会栽葱得方法。 3、培养种植劳动得兴趣。 教学准备: 小葱数棵,适量得土、铲、花盆、喷壶及碎瓦片等。 教学重点: 掌握栽葱得有关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 栽、管全过程得跟指导与踪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谈话:种植花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可以减少 水土流失。在花种草学问很多,我们就从栽葱学起。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0至12页 二、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土壤准备 2、种植 3、浇水 4、管理 三、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得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四、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在家中试着栽葱,坚持每天浇水、管理与观察。 第3课种向日葵 教学目标: 1、知道向日葵得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 2、初步学会种向日葵得方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一1.-5 CCDDC 6-10D DC D D 二1劳动法律关系:劳方和资方的法律关系,理论上一般简称为“劳动关系”或“劳资关系”,是指雇员和雇主基于劳动合同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 2:又叫人才派遣,是一种新的用人或配置方式。有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得到所需要的工作人员。 3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或争议。 4社会医疗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在劳动者患病需要医疗费用或医疗服务时,山国家或单位提供医疗费用资助或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使患病劳动者的正常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5养老保险为国家或政府通过立法,以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为原则,保障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三 1.雇佣合同,指雇用人与受雇人约定,由受雇人为雇用人提供服务,雇用人向受雇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1) 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①二者都是兼具财产性和人身性的合同,即二者都是一方给付劳务,另一方给付报酬的合同;②二者都是诺成合同;③二者都是双务、有偿合同;④二者都是继续性合同。(2)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二者的历史发展不同。雇佣合同的历史久远;劳动合同是在雇佣合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才出现的。②二者的内容不同。雇佣合同的内容更多的是双方意思自治,协商的结果;而劳动合同里渗透了更多的国家干预的内容。③二者的主体及关系不同。雇佣合同,可能发生在自然人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单位之间,当事人之间具有平等性;而劳动合同,只能发生在自然人和单位之间,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即具有隶属性。④二者的形式不同。雇佣合同是不要式合同;而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属于要式合同。⑤二者发生争议的处理程序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直接到法院起诉;而劳动合同,当事人应该首先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⑥发生争议适用的诉讼时效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必须在6个月内申请劳动仲裁。⑦适用的法律不同。应从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和区别作答 2.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为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1、劳动合同内容的必备条款(1)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条款。(2)劳动合同期限。(3)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劳动报酬。(6)社会保险。(7)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2、劳动合同内容的约定条款(1)试用期。《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的约定作出了如下限制:①对试用期约定的时间与次数限制。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②对某些类型的劳动合同禁止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③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④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下册劳动教案的

第一单元:我是小主人 1、沏茶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沏茶的一般方法。1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掌握礼貌待客的沏茶技能。2教学过程:一、回忆父母或他人是怎样沏茶的。交流观察所获二、教师讲解茶文化的相关资料三、沏茶选具四、泡茶过程:1、小勺掏茶叶2、冲入开水、盖上盖子3 、把握等待时间4 、倒茶、喝茶5 五、冲泡绿茶的三种方法(不宜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六、茶叶的贮藏学习教材P3页“小知识” 七、了解福建名茶 2、削水果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水果刀和刨刀削梨或苹果的皮。 2、养成细心耐心的动手习惯。 教学准备:水果刀、刨刀、梨和苹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由实物导入 、回忆并说说怎样削水果。2. 二、学消水果。 1、认识为什么要削去果皮。 2、削水果时的手势和注意点(学习P7-8 学·做) 3、讨论并交流“实践创新”的第一题。 三、师生共同总结 四、清理现场。 3、冲泡食品 教学目标: 1、掌握冲泡食品的冲泡方法。 2、牢记冲泡食品的注意事项,学会当个生活小主人。 教学准备:方便面、三合面、等冲泡食品碗、开水、汤匙 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食品,并说说这些食品应该怎样食用。 2、教师讲解冲泡食品的方法 3、学习教材P11页中的“小知识” 4、学生冲泡方便面师边指导边指出注意事项。 5、分组冲泡藕粉或三合面等食品教师巡视指导。 6、思考:直接用开水冲泡藕粉会出现什么现象? 7、总结指出。 8、清理现场。 第二单元:我爱我的班级 1、布置教室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自己动手布置教室的本领。 .培养学生创造美和审美的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精神。2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布置节日或游园活动的教室。 2.难点:用彩色纸链布置教室。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新课。XX节日要到了,本班要举行一次游园活动,前两天老师已布置同学们设计布置教室的方案,要求教室要充满节日的气氛,现在就请各小组谈自己的设想。 (2)让四个小组谈他们各自的设想 (3)教学第二自然段 (4)布置教室要做好分工。 (5)教室布置最主要的部分是课桌椅的排列。 (6)布置好教室后要进行卫生大扫除。 (7)布置教室的彩条 (8)教师讲解 (9)总结:[实践·创新]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一次布置教室的演习,今后应学习其他班级的教室布置的长处,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把教室布置得更好! 2、班级大扫除 教学目标:

教案 《德育》 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册 3.2 增强自律能力

第二节增强自律能力 教学要求及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对成长的影响,从而掌握增强自制能力的方法。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抵制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自律能力 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及步骤: 一、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根据课本内容及生活中的实际,每位同学准备一则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小故事(情节要求完整); 2、成立班级调查组,调查组成员根据课本内容制定调查表并在学校展开“你最喜欢的课余生活”的调查; 3、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二、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课件“一个技校生的故事”(自画漫画)并提问:故事中的画面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样做妥当吗?为什么?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实践体验,掌握知识 (1)抵制成长过程中的诱惑(12分钟) ①播放课件“丰富的课余生活”(在校园内拍摄)并提问:这些课余生活哪些对你最具吸引力,为什么? ②班级调查组作调查报告,报告调查的结果。 ③教师对比学生回答和调查结果小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最具吸引力的课余生活是:网络游戏、看电影、观看演唱会等。 ④教师:这些活动是十分精彩诱人的,但如果抵制不住诱惑就有可能使我们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及心理健康,甚至会诱发犯罪。要求学生阅读课本80-85页的内容,归纳出

抵制成长中的诱惑的方法。⑤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1>拒绝网吧,防止迷恋电子游戏,<2>正确对待传媒文化,<3>理性面对偶像崇拜。 (2)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袭(30分钟) ①学生思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 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不良行为包括打架斗殴、偷窃、赌博、吸烟酗酒、早恋等。 ③请四位平时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讲讲他准备的与此相关的小故事。(有因为抽烟引起火灾的;有因为早恋导致打架斗殴的;有因为赌博被学校处分的;有因为偷窃被警察带走的……) ④小组讨论:这些不良行为对成长有何影响 ⑤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小结并板书不能自觉抵制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影响我们健康成长。 既然这样,同学们是不是就该远离网络,与异性同学老死不相往来,如果不是,那又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增强自律能力。 2、对比讨论,提高意识(25分钟) ①大脑风暴,出示《任务书》:假如你是他,你怎么办? 四组同学分别讨论四个问题:当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面对网络的诱惑,你如何克制自己?当你对异性同学发生好感的时候,你怎么办?你深深知道抽烟会影响健康,当有人给你递烟的时候,你怎么办?当好朋友被人欺负向你求救的时候,你怎么办? ①小组讨论并选择出最好的三种方法与同学分享(教师加入到讨论中去,让学生对比了解成年人的处理方法。) ②教师小结并板书增强自律能力的方法: <1>自我管理:运用自我意识对自己进行制约和激励; <2>自我教育:是一种自省、自励、自知、自强的行动;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考任务三答案教学教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形考任务三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40分) 题目1.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主要包括(ABCD)。 A. 五保供养制度 B. 灾害救助制度、扶贫政策 C. 特困户救济制度 D.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案是:五保供养制度, 特困户救济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灾害救助制度、扶贫政策 题目2.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类型有(ABCD)。 A. 国家保障型 B. 福利型 C. 传统型 D. 储蓄型 答案是:传统型, 福利型, 国家保障型, 储蓄型 题目3.社会救助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ABCD)。 A. 临时救助 B. 国家确定的其他救助 C. 专项救助 D. 自然灾害救助 答案是:专项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临时救助, 国家确定的其他救助 题目4.特殊形式的教育福利包括(ABCD)。 A. 奖学金 B. 助学金 C. 特殊教育制度。 D. 贷学金 答案是:助学金, 贷学金, 奖学金, 特殊教育制度。 题目5.我国生育保险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ABD)。 A. 检查费 B. 接生费 C. 特护费用 D. 手术费 答案是:检查费, 接生费, 手术费 题目6.以社会保障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社会保障关系分为(ABC)。 A. 社会福利关系 B. 社会保险关系 C. 社会救助关系 D. 社会保障管理关系 答案是:社会保险关系, 社会救助关系, 社会福利关系 题目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遭遇下列社会风险的社会成员或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帮助(ABC)。 A. 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B. 失业 C. 年老或患病

D. 无业并没有就业愿望 答案是:年老或患病, 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失业 题目8.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ABCD)。 A. 特定的技术性 B. 广泛的社会性 C.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 D. 严格的强制性 答案是:广泛的社会性, 严格的强制性,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性, 特定的技术性 题目9.我国当前社会保险制度涵盖的领域有(ABCD )。 A. 工伤保险 B. 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C. 医疗保险 D. 养老保险 答案是: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题目10.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 A.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B. 普遍性原则 C. 社会化原则 D. 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答案是:普遍性原则,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社会化原则 题目11.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其他项目相比较其特征有(ACD)。 A. 社会福利的范围具有普遍性 B. 社会福利的形式具有特殊型 C. 社会福利的目的具有公平性 D. 社会福利具有政府主导性 答案是:社会福利的范围具有普遍性, 社会福利的目的具有公平性, 社会福利具有政府主导性 题目12.我国的公共教育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 普及义务教育 B. 实行学生假期购票优惠制度 C. 实行助学金、奖学金制度 D. 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 答案是:普及义务教育, 实行助学金、奖学金制度, 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 实行学生假期购票优惠制度 题目13.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原则是(ABCD)。 A. 灾民自救 B. 以人为本 C. 社会互助 D. 政府主导、分级管理 答案是:以人为本, 政府主导、分级管理, 社会互助, 灾民自救 题目14.社会保障包括(ABCD)。 A. 社会福利 B. 社会救助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的研究摘要: 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他们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两者却处于相互分割状态,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两大宏观政策体系的综合效能。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割裂两大密切相关的政策体系的误区,应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协同考虑。中国的未来发展既需要长期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亦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健康与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保障制度虽经过多年改革, 取得较大效果, 但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衔接配套不够, 效果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影响就业的弊端亟待解决。 关键词:灵活就业; 社会保障; 劳动力市场 与人民生计密切相关的问题莫过于获得生活所需的收入和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因此,就业与社会保障便构成了人们生存、生活的两个基本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则是民生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政府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把就业纳入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不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此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加快医疗改革、扩大工伤保险范围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从重视经济增长的时代向重视民生的时代转变,当然,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新的。 (一)就业方面 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截止到现在,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3亿人,劳动力供给岗位有5, 000万,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提供4, 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我国城乡失业登记率为4. 3%,失业人数达到915万,是历年新高。 2.劳动力结构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工人,而一些新兴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根据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3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4.05、2.02、1.86。与全国供大于求(求人倍率0.97)的状况形成反差。据广东省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数据,珠三角地区缺工现象依然存在:一名求职者有1.16个岗位可选,最短缺的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工、机械冷加工工和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虽然目前是总体就业需求明显减少,但仍未改变一直以来存在

三年级下册劳动教案

《劳动技术》教案(第二学期) 科目劳动与技术年级三年级 教师

第一单元植物栽培 第1课学会使用栽培工具教学目标: 1、懂得各种工具的用途,学会实际使用栽培工具。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安全使用栽培工具。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 教学难点:学会实际使用栽培工具。 教学准备: 锄头、铁铲和栽刀各一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谈话:春天到,百花开,大家都把树来栽。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劳动工具能不能栽树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栽培工具。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至5页。 二、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认识常用的栽培工具。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识的劳动工具。

(2)认识栽培工具锄、铲和栽刀。 2、学习栽培工具的使用方法。 (1)锄的使用方法。 (2)铲的使用方法。 (3)栽刀的使用方法。 三、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四、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进行安全使用、爱惜工具的教育。 第2课栽葱 教学目标: 1、知道葱的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 2、初步学会栽葱的方法。 3、培养种植劳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葱数棵,适量的土、铲、花盆、喷壶及碎瓦片等。 教学重点: 掌握栽葱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栽、管全过程的跟指导和踪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谈话:种植花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还可以减 少水土流失。在花种草学问很多,我们就从栽葱学起。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0至12页 二、引导示范动手实践 1、土壤准备 2、种植 3、浇水 4、管理 三、展示评比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四、拓展延伸实践创新 在家中试着栽葱,坚持每天浇水、管理和观察。 第3课种向日葵 教学目标: 1、知道向日葵的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 2、初步学会种向日葵的方法。

专业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非师范本科)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 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习课程: 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社会学、法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逻辑学、社会统计学、会计学、公共管理学、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研究方法、管理心理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实务 2.专业方向课(必修或限选):社会政策分析、公共关系实务、风险管理、公文写作、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关系实务(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实务、绩效与薪酬管理、专业论文写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实务、统计分析与实务、就业指导课 专业特色与优势: 长期与武汉大学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实操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企业建有实践基地,专注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口就业方向: 1.政府、事业单位、参公单位举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与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城镇社区、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工会及其它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的基层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工作;政府各部门人力资源工作者;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劳动纠纷执法工作者;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教师等。 2.企业举例:各类企业行政工作者(秘书、助理、办公室行政、后勤等);各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劳动关系、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HR或HRBP);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者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要考那些科目

部分有社会保障硕士点的高校 社会保障硕士点(120404)一览表 2、中国人民大学 设在劳动人事学院,2000年设立。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2、劳动经济与社会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商务印书馆 2、《劳动经济学》赵履宽中国劳动出版社 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近两年)报刊复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山东大学 设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03年获得。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200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保障概论》,张克非,高等教育出版社 3、《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袁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华中科技大学 设在社会学系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2、公共管理学或宏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 初试: 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或《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复试: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外语。形式为口试。 9、南开大学 设在法政学院,2003年新增。 考试科目:1、社会学理论或西方经济学流派2、社会保障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版 2、《社会学概论》杨心恒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3、《社会学概论教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4、《社会学》(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人民大学出版社 5、《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册)魏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11、厦门大学 设在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考试科目:1、政治学与行政学2、综合考试: 参考书目: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代码:05151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代码:0515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保障》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在整个劳动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完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进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哲学、伦理学等诸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宏观大环境,重点阐释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突出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以及管理方法论,并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角度,融进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社会保障》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管理方法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考试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相关知识体系,认识社会保障在国家社会制度中的定位和作用,为社会保障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立足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理解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通过社会保障学的独特视角,分析和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和专业训练。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公共管理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宏观管理的知识基础,《财政学》为学习本课程中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路线、社会保障与税收的关系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理解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主体及其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理解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及其适度性,了解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位及其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重点) 1.识记:(1)社会保障的概念;(2)风险与保险的联系。

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中级高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服装设计定制工 (初级中级高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服装设计定制工: 初级中级高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ISBN7-5045-4028-5 Ⅰ. 服?Ⅱ. 劳?Ⅲ. ①服装-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自学参考资料②服装裁缝-职业技能鉴定-自学参考资料Ⅳ. TS94 1. 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 第055458 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 北京市惠新东街1 号邮政编码: 100029 ) 出版人: 张梦欣 * 新华书店经销 厂印刷装订厂装订 787 毫米×1092 毫米16 开本8. 25 印张201 千字 2004 年10 月第1 版2004 年10 月第1 次印刷 印数: 册 定价: 12. 00 元 读者服务部电话: 0 发行部电话: 0 出版社网址: / / www.c lass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 0

前言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在服装设计定制从业人员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贯彻《标准》、服务培训为目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根据《标准》的要求, 组织编写了专用于职业资格培训、社会力量办学培训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以下简称《教材》)。 《教材》的出版引起了社会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 特别受到职业培训机构和参加培训人员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满足培训单位和参加培训人员的需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依据《标准》和《教材》内容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服装设计定制工( 初级、中级、高级)》(以下简称《指导》) 作为该职业《教材》的配套用书, 推荐使用。《指导》遵循“考什么、编什么”的原则编写,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细化和完善, 力求达到联系培训与考核,为培训教学提供训练素材,为应试者提供检验标准的目的。依据《教材》的内容,《指导》按照初级、中级、高级3 部分设置了学习要点、知识试题、技能试题及参考答案等内容,并配有知识和技能考核模拟试卷, 以方便应试人员了解鉴定的形式和难度要求。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中级、高级)》由孙兆全、 姜蕾编写, 孙兆全主编。 编写《指导》有相当的难度,是一项探索性工作。由于时间仓促, 缺乏经验,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恳切欢迎各使用单位和个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 l a w2300 2.课程名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3.课程英文名称:Labou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 7.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训8学时) 8.学分:3 二、课程概述 本课程由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与范围、功能与类型、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制度、法律责任等。要求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本章难点为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讲授学时:3 实验(实训学时):0 主要教学内容: 一、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1.劳动法的概念

2. 劳动关系 3.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1. 劳动法的地位 2. 劳动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探讨 3. 劳动法的作用 三、劳动法的形式、体系和适用范围 1. 劳动法的形式 2. 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 3. 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中外劳动法、国际劳动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动态。 重点和难点: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影响 讲授学时:2 实验(实训学时):0 主要教学内容: 一、劳动法的起源 1. 劳动法产生前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 2. 劳动法的产生及其社会基础 二、外国劳动立法简况 1.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1.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2.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四、国际劳动立法 1.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28T09:29:50.17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9期供稿作者:赵维胜[导读] 尤其是农村转移输出培训人员,有的输出不满两个月就返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赵维胜/青海省格尔木市就业服务局 【摘要】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中国当前社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他们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一个整体,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21世纪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辨证统一的关系,其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有反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以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和谐。【关键词】人力资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实施对策 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意义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加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社会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加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由此引发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己成为各级政府不可忽视的问题。就业和保障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体现,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是任何社会关系良好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解决就业是最根本保障,是解决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 二、当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一)市场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一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人群和领域受限。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及其惯性作用,导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单位和垄断行业的用人、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市场调节就业的人群十分有限。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作用力度有限。劳动力市场因信息不对称,市场体制不能统一运行,存在分割状态。作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工资,不能完全体现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供求关系;非公经济的社会保障等政策福利优势比公有制经济部门少,导致非公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吸引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劳动合同形式主义成分较大,存在订立不公平合同、欺诈性合同与违反合同等问题。 (二)政府促进就业的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滞后。例如促进特困人群就业的扶持性政策缺乏延续性。另外,失业保险除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外,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发挥不够。就业培训中引导性培训多、技能培训少,导致求职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用工单位岗位需求差距大。技能培训是就业培训的重点,但培训时间短,多为1至2个月,职业培训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导致求职者的技能和愿望与岗位的技能要求差距较大,用工双方都不满意,用工不稳定。尤其是农村转移输出培训人员,有的输出不满两个月就返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三)农民失地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滞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失地人员,都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现在缴费难度大,绝大多数无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劳动年龄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处境更加艰难,面临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双重问题。他们除了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外,还担负着赡养老人、扶养子女的家庭重任。 三、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一)劳动就业方面。(1)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截止到现在,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 3亿人,劳动力供给岗位有5, 000万,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提供4, 000万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我国城乡失业登记率为4. 3%,失业人数达到915万,是历年新高。(2)劳动力结构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工人,而一些新兴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又供不应求;同时,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条件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培训显得十分迫切。(3)目前返乡农民工中有一部分是暂时返乡,"自动流失"的人员。因为企业不景气,但又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裁员的经济补偿负担而采取了停薪留职放长假的方式。这部分人成为名义上有归属、实际上失业的潜在的或隐性的失业人员。 (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1)城镇社会保险覆盖不全。医疗、养老的参保率相对较高,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仍在80%以下;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非就业人口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部分人群,尚未进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之内。(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近些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继建立,农村社保体系正在愈益完善之中。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刚起步,保障水平仍然偏低。(3)部分流动就业人员的保险关系难以转续。由于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使得地区间的利益分割严重,造成社保地区间转移的障碍,统筹部分无法带出,流入地也不愿承受新增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和人才的自由流动。(4)相关立法建设缺失。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适用范围比较大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不规范。 四、针对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措施建议 (一)加快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在就业人员日益增加、工作岗位变换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尽快研制和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其次,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管理中心等措施,简化参保程序,改进服务手段。最后,实施“一人一卡一号”制。不仅为城市各单位人员,而且也要为每个就业人员设立社会保障卡,尽管他们劳动关系不确定、工作岗位不确定、工作时间不确定、工作地点不确定,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并且这笔保障金可以随人而流动。 (二)完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能否顺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是就业人员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要建立灵活多样、选择性强、简便易行的社会保险接续办法。从推动就业人员参保的角度来看,一个办法是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统筹层次,可以在更大统筹区域内实现制度运行的统一和基金的统筹安排使用,可以较好的解决因较低统筹层次之间标准、管理不统一,基金承受能力低而造成的转移接续困难,有利于消除就业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可以说统筹层次越高,问题就越少。 (三)加大对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建议国家逐步提高对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同时,大力发展就业和社会服务业等措施,创造条件提高和稳定就业人员的就业率。如果可以形成财政积极主导和尽可能地动员社会资源的多元投入机制,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事业就能够获得较快的发展。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