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 红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97.50 KB
- 文档页数:9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4课红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4课红井》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红井为主题,通过描绘红井的景象,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红井的图片、文字介绍和绘画步骤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红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此外,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红井的景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学生通过绘画表现红井的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准确表现红井的特色,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描绘红井的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营造红井文化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欣赏评价法:学生展示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红井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绘画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红井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红井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红井的图片和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4课红井》教案1一. 教材分析《红井》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革命题材为主题,通过介绍红井的历史背景、井泉的形态特征以及相关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附有红井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对人物神态、表情的刻画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红井图片,帮助他们掌握描绘人物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掌握红井的形态特征及人物刻画方法。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掌握红井的形态特征及人物刻画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红井图片,帮助他们掌握描绘人物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红井的历史故事,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红井图片,分析红井的形态特征及人物刻画方法。
3.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绘画,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红井的图片、相关历史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红井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红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红井的形态特征,如井泉的形状、水质的颜色等。
同时,分析图片中的人物形象,如人物的衣着、表情、姿态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红井形态特征和人物形象,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第1课儿童读物插图儿童读物插图是供零到十二三岁的孩子阅读的书籍、期刊、报纸等用来补充说明文字内容,增加文字的视觉感和读物艺术氛围的图画。
它通常是指儿童读物中的绘画作品,是艺术家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适合儿童欣赏的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教学用具:故事书、连环画等。
教学课时:1课时2 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一定是看着动画片、看着故事书长大的吧!你们知道哪些有趣故事?(问题导入)一、学习新知识1、请同学们简单讲述自己记得的有趣的故事。
2、老师出示一幅插图《大战孙悟空》。
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画面上画了什么,你能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孙悟空的师父被红孩儿施计抓走了,孙悟空急了,去找红孩儿要人。
红孩儿软硬不吃,不肯放人。
于是,两人大战起来••••••将收集的带图画的故事书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对比一下,文字与文字搭配图片哪种表现形式更生动,为什么?插图:是指附在书籍中的图画。
有的用插页方式,有的插在文中,用来帮助说明内容或加强文字的感染力,也可以透过图画来了解书籍的内容。
特点:童心童趣童真(以对比的形式导入,让孩子们感受文字搭配图片的魅力,引起插图的含义以及对插图类绘画形式的兴趣)2、欣赏《哪吒闹海》、《西游记》、《丑小鸭》、《外国儿童读物》《哆啦A梦》、《葫芦兄弟》。
(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 3 达自己的感受。
)3、交流评述选一幅你喜欢的故事插图说一说。
4、讲故事,编故事你们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请你们自由地编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综合·探索内容提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2儿童的世界第1课 儿童读物插图神奇的笔第2课 流动的笔触第3课 色彩的变化第4课 色彩的应用第5课 趣味水墨第6课 神奇的大树有趣的生活第7课 辣椒真辣第8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9课 秋冬的色彩巧手创新第10课 我的宝盒第11课 活动课表第12课 个性小印章4681012141618202224同学们好,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套崭新的美术教科书将带领你们踏上探寻美的历程。
这套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所编课程内容注重对同学们的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科书关注文化与生活,介绍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
在跟随这套教科书探寻美的历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德育与美术学习融合。
红色革命经典能让同学们在美术学习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既适合城市又兼顾农村,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注重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同学们能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特色浓厚。
教科书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同学们得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感悟祖国灿烂而伟大的文明。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美术学习与语文、音乐、数学以及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带给大家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本套教科书结构体系按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划分为四个学段。
每一学段均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围绕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教科书又设立了相应的单元,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玩一玩”,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方式,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的能力。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二、发展阶段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调出三个间色,并说出是由哪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让学生用这些颜色来涂抹一幅绘画作品。
教师展示范作,并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变化。
让学生欣赏其它绘画作品,了解色彩的变化和运用。
三、收拾与整理四、课后拓展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尝试调出不同的间色,并用它们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第一课色彩的基础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颜色的基本概念和颜色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如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教学手段: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亲身感受颜色的不同特性。
课前准备:彩色笔、色卡、彩色布料、彩色玻璃等。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互动。
师生互动过程及效果: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颜色吗?有哪些颜色?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颜色的基础知识。
生:老师,颜色是红、黄、蓝、绿、紫等等。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怎么分类的吗?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颜色的基本属性师:首先,我们要了解颜色的基本属性。
颜色有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色相、亮度和饱和度。
你们知道这三个属性分别是什么意思吗?生:不知道。
师: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颜色的不同属性。
教师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亲身感受颜色的不同特性)三、颜色的分类方法师:接下来,我们要研究颜色的分类方法。
颜色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按照色相、亮度、饱和度等。
你们知道其他的分类方法吗?生:不知道。
师:除了按照色相、亮度、饱和度等分类方法外,颜色还可以按照暖色和冷色进行分类。
暖色有红、黄、橙等,冷色有蓝、绿、紫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颜色的不同分类方法。
教师用色卡、彩色布料、彩色玻璃等进行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分类方法的颜色特性)四、总结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还了解了颜色的基本属性。
你们觉得今天研究的内容有什么收获?生:我觉得颜色的分类方法很有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颜色的特性。
红井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室内照明设计所起的艺术效果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创造气氛光的亮度和色彩是决定气氛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光的刺激能影响人的情绪,一般说来,亮的房间比暗的房间更为刺激,但是这种刺激必须和空间所应具有的气氛相适应。
极度的光和噪声一样都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荧屏和歌舞厅中不断闪烁的光线使体内维生素A遭到破坏,导致视力下降。
适度愉悦的光能激发和鼓舞人心,而柔弱的光令人轻松而心旷神怡。
光的亮度也会对人心理产生影响,有人认为对于加强私密PPP的谈话区照明可以将亮度减少到功能强度1\/5。
光线弱的灯和位置布置得较低的灯,使周围造成较暗的阴影,天棚显得较低,使房间似乎更亲切。
室内的气氛也由于不同的光色而变化。
许多餐厅、咖啡馆和娱乐场所,常常用加重暖色如粉红色、浅紫色,使整个空间具有温暖、欢乐、活跃的气氛,暖色光使人的皮肤、面容显得更健康、美丽动人。
由于光色的加强,光的相对亮度相应减弱,使空间感觉亲切。
家庭的卧室也常常因采用暖色光而显得更加温暖和睦。
但是冷色光也有许多用处,特别在夏季,青、绿色的光就使人感觉凉爽。
应根据不同气候、环境和建筑的PPP格要求来确定。
强烈的多彩照明,如霓虹灯、各色聚光灯,可以把室内的气氛活跃生动起来,增加繁华热闹的节日气氛,现代家庭也常用一些红绿的装饰灯来点缀起居室、餐厅,以增加欢乐的气氛。
不同色彩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在增加室内光色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国外某些餐厅既无整体照明,也无桌上吊灯,只用柔弱的星星点点的烛光照明来渲染气氛。
由于色彩随着光源的变化而不同,许多色调在白天阳光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但日暮以后,如果没有适当的照明,就可能变得暗淡无光。
因此,德国巴斯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思?露西雅谈到利用照明时说:“与其利用色彩来创造气氛,不如利用不同程度的照明,效果会更理想。
二、加强空间感和立体感空间的不同效果,可以通过光的作用充分表现出来。
实验证明,室内空间的开敞PPP与光的亮度成正比,亮的房间感觉要大一点,暗的房间感觉要小一点,充满房间的无形的漫射光,也使空间有无限的感觉,而直接光能加强物体的阴影,光影相对比,能加强空间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