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中考化学总复习课时习题:专题一_坐标图像题练习_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5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1.以下图像不可以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化学反响中,原子B. 等质量的镁、铝分C. 向必定量pH=3 的D. 氢气复原必定量氧总数随时间的变化别与完整同样的足量稀盐酸中不停加水稀化铜稀硫酸反响释2.以下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切合的是()A. 向必定量稀盐酸中B. 甲烷在盛有足量空C. 向等质量的锌、铁D. 加热混有 MnO的2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不停加入碳酸钙粉末气的密闭容器内焚烧KMnO4制 O2稀硫酸3.以下图像中相关量的变化趋向与对应表达关系正确的选项是()B. 室温下,向必定量C. 向必定量 NaOH和D. 向必定量的二氧化A. 高温煅烧必定质量Ca(OH)2混淆溶液中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的石灰石加入 Na2 CO3溶液不停加入氯化钾晶体液4.以下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 将必定质量的硝酸B. 向必定量铜锌合金C. 少许的碳在盛有足D. 向等体积不一样质量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量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分数的NaOH溶液中发水分,直至有少许酸中完整焚烧滴加同样质量分数的晶体析出稀盐酸5.以下图像与相应操作过程不符合的是()A. 某温度下热的硝酸C. 向等质量的镁、氧D. 向部分变质的B. 将浓盐酸敞口搁置化镁固体中逐滴加入钾饱和溶液渐渐冷却NaOH溶液中滴加过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同样的至室温量稀盐酸稀硫酸6.以下图像不可以正确反应其变化过程的是()C. 硫在盛有足量氧气D. 向必定量硫酸和硫A. 密闭容器中镁和氧 B. 将必定量的NaOH的密闭集气瓶中完整酸镁混淆溶液中滴入气加热反响固体加入水中焚烧氢氧化钠溶液7.以下图像不可以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B. 向等质量、等质量C. 往 Na2 SO4和 HCl 的D. 向必定质量表面被A. 加热必定质量的高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混淆溶液中加入氧化的镁条中滴加盐锰酸钾固体Ba(OH)2溶液加入过度锌粉、铁粉酸至过度8.以下各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C. 等质量的锌粉和锌D. 等质量、等质量分A. 将浓硫酸敞口搁置 B. 向必定量的CaCl2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数的 H2SO4溶液与在空气中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响NaOH溶液混淆9.以下图像与对应的表达不相切合的是()B. 向必定质量表面生 D. 某温度时,向必定A.O2在水中的溶解性C. 铜片在酒精灯火焰锈的铁片中滴加稀硫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上充足灼烧酸至过度入少许生石灰10.已知: Na2CO3+ H2O+ CO2=== 2NaHCO3将二氧化碳气体迟缓通入到必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测得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向如下图。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B.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完全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C.向一定量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D.氢气还原一定量氧化铜2.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B.甲烷在盛有足量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D.加热混有MnO2的KMnO4制O2 3.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C.向一定量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B.向一定量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C.少量的碳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集气瓶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酸中完全燃烧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5.下列图像与相应操作过程不相符的是( )A.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等质量的镁、氧化镁固体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D.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反应B.将一定量的NaOH固体加入水中C.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完全燃烧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铁粉C.往Na2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D.向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8.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B.向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O2在水中的溶解性B.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C.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10.已知:Na2CO3+H2O+CO2=== 2NaHCO3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到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测得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将溶液升温3.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图像过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 NaO H 或浓硫酸等)向一定 量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铵等图像£(P〔丿E1竝叹分析物质溶解放热,则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升高,后恢复至室温物质溶解吸热,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 度先降低,后恢复至室温类型二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分类酸碱稀释过程的pH 变化图像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 pH 变化图像 酸性溶液稀释碱性溶液稀释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向碱溶液中加入 酸溶液图像-PH?kT ;过程 溶液稀释溶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的溶解度随温溶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不 饱和溶液)图像分析随着水的加入, 溶质的质量不 变,溶液的质量 不断增加,所以 溶质质量分数不 断减小,逐渐接 近于0,但不会温度升高,物质 的溶解度增大, 没有固体析出, 溶质质量及溶质 质量分数均不变温度升高,物质的 溶解度减小,固体 析出,溶质质量及 溶质质量分数均减 小温度升高,物质的 溶解度减小,在溶 液达到饱和之前无 固体析出,溶液达 到饱和后,有固体 析出,溶质质量及 溶质质量分数先不 变,后减小分析溶液pH 由小于7的某个数值开 始,逐渐增大, 但溶液始终显酸 性,溶液pH 只 能接近7,而不 能等于或大于7溶液pH 由大于 7的某个数值开 始,逐渐减小, 但溶液始终显碱 性,溶液pH 只 能接近7,而不 能等于或小于 7 起点时,pH<7, 随着碱溶液的加 入,pH 逐渐增 大,当二者恰好 完全反应时,pH =7,再继续加 入碱溶液,溶液 显碱性,pH>7起点时,pH>7, 随着酸溶液的加 入,pH 逐渐减 小,当二者恰好 完全反应时,pH =7,再继续加 入酸溶液,溶液显酸性,pH<7技巧点拨从反应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还是碱加入酸:首先要根据图像起点pH 的大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 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曲线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59。
类型一质量变化图像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变化曲线过程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溶剂(如水)中加入某种溶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图像分析溶质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不再增加起始时溶液未饱和,溶质继续溶解直至饱和,溶质质量先增大(起点时溶质质量大于零),后不变原溶液饱和,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变(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分类反应物的质量变化曲线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图像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①所示;若反应物完全反应,则图像如图②所示(1)图③,生成物(通常指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当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再随加入反应物的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2)图④,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或反应的总时间会发生变化,但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3)图⑤,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变化曲线酸、碱、盐溶液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的反应一般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
如:①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时,NaOH先和HCl发生中和反应,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
2020中考热门专题图像图表类题函数图像型试题[核心解读]1.题型特点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借助数学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因素对体系的影响,用坐标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溶解时的质量或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溶液的pH的变化等是函数图像题的常考题目。
2.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1)识标: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明点: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表示了什么化学意义。
(3)析线: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要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结论或解题所用的数据信息等。
[例1](2019达州)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D.在密闭容器中,引燃镁条解析: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pH逐渐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为7,当酸过量时小于7,故A正确;氢氧化钠和盐酸先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盐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直至氯化铜消耗完毕,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开始时金属过量,产生氢气一样多,当稀硫酸过量时,铁比锌产生的氢气多,故C错误;在密闭容器中,引燃镁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答案:C[强化应用1](2019岳阳)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C )解析:向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A不正确;向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稀释,pH会逐渐增大,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B不正确;随着向锌粒中加入盐酸,不断产生氢气,当锌粒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氢气,C正确;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D不正确。
中考化学重难专题完全突破专题五坐标曲线题类型一pH变化曲线①酸碱中和;图1: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小,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图2:向酸性溶液加碱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大,,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②酸碱稀释图3:向碱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图4:向酸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增大(酸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类型二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曲线①反应物质量变化;图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不变,反应物有剩余。
(不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图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反应物没有剩余,完全反应,反应结束);②生成物质量变化: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有一种反应物质量为零,此后生成物的质量不再随加入的反应物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反应结束);图4:在反应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只影响反应的速率,由图像的斜率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生成物质量保持不变;图5: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有一个反应(O-A段)优先发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第二个反应(A-B段)的生成物质量曲线不从原点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即A点开始)。
(如将稀盐酸加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优先发生反应(0-A段),反应结束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从A点开始),产生气体,并且气体质量达到最大后(B 点),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
③反应后剩余物质量变化;图6:固体物质与溶液发生反应时,消耗的固体物质质量比生成的固体物质质量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江西真题精选1.(2019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2.(2017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3.(2013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B.t℃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C.镁在氧气中燃烧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4.(2018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B.通电分解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向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6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B.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强化训练6.(2019呼和浩特)如图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7.(2019齐齐哈尔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8.(2019南充改编)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的是()9.(2019重庆A卷)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在该过程中,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10.(2019广安)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①Na2CO3+HCl=== NaHCO3+NaCl;②NaHCO3+HCl=== NaCl+H2O+CO2↑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图像关系正确的是()11.(2019自贡改编)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水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
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2.溶液稀释或升高温度时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技巧点拨从反应曲线判断是酸加入碱还是碱加入酸:首先要根据图像起点pH的大小来判断起始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和pH的变化确定加入溶液的酸碱性。
类型三金属和酸、盐反应的相关变化图像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化图像(详见P56)类型四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图像知识拓展 (1)酸、碱、盐溶液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的反应一般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
如: ①向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 时,HCl 先和NaOH 发生中和反应,等NaOH 被反应完后,HCl 才能和Na 2CO 3反应放出CO 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图像如图D 所示。
②向稀盐酸和FeCl 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 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 才能与FeCl 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图D 所示。
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 3、BaCO 3、Cu(OH)2等沉淀。
③向一定量的NaOH 和Ba(NO 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图像如图C 所示。
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 2+和SO 2-4(或Ag +和Cl -),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生。
(2)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表示某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则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之比应符合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其他质量变化图像(1)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及密闭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某种元素的总质量、原子总数等不发生变化,其变化图像如图A所示。
(2)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图像①固体完全反应转化为气体,剩余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B所示。
如一定质量的碳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等。
②若反应除了生成固体,还生成气体,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生成的气体逸出);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如图C)。
如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H2(或CO、或C)还原CuO(或Fe2O3)、加热KMnO4或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等。
③若固体与气体反应生成固体,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即剩余固体的质量=反应前容器内固体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其变化图像如图D所示。
如Mg、P等在氧气中燃烧,Fe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加热铜粉等。
例1 (2017青岛)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A .①表示将一定量的60 ℃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B .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 和CuO 固体C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D .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例2 (2017湘潭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B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C .用适量KClO 3和MnO 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 2D .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別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例3 (2017达州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D .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例4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 .NH 4NO 3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B .加热KNO 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C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D .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例5 (2017福建)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 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 物质并充分搅拌,如图横坐标x 表示N 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 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表)。
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例6 已知:CO 2+H 2O +CaCO 3=== Ca(HCO 3)2,下列图像表示将CO 2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CO 2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例1 D 【解析】A 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但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 项,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 Cu(OH)2和CuO 固体,稀盐酸反应完全,最终生成氯化铜的质量相等,但生成相同质量的氯化铜时,消耗Cu(OH)2的质量大,故正确。
C 项,氢氧化钾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与氯化钾不反应,因此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沉淀质量应逐渐增加,氯化铁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
D 项,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镁粉、铝粉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故选D 。
例2 C 【解析】A 项,向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氯化钠的质量由0逐渐增大,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氢氧化钠被完全中和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也达到了最大值,但是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会继续增大,而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错误;B 项,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开始时,氯化钾固体溶解,溶液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故氯化钾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能是0,故错误;C 项,KClO 3和MnO 2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才开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开始时,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随着氯酸钾的分解,固体质量减少,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再增大,故正确;D 项,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別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但是由于颗粒状的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反应速率快,故错误。
故选C 。
例3 D 【解析】A 项,Ba 2+和SO 2-4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质量应该从零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 项,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Zn +H 2SO 4=== ZnSO 4+H 2↑,Fe +H 2SO 4=== FeSO 4+H 2↑, 65 2 56 2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加入的锌和铁的质量相等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 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有催化剂时分解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得到的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 项,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 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 =7,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不变,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 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
例 4 B 【解析】A 项,NH 4NO 3溶于水吸收热量,会使温度降低,直至达到饱和后溶液的温度不再改变,故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 项,加热KNO 3、Ca(OH)2的饱和溶液时,KNO 3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a(OH)2溶液仍然饱和,但是析出部分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 项,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变为0,继续加氢氧化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开始增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 项,在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CuO +C =====高温2Cu +CO 2↑ 160 12 128 44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知道随着氧化铜的消耗,铜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直至氧化铜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增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
例5 D 【解析】A 项,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不合题意;B 项,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大,则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强,pH 逐渐增大,不合题意;C 项,在温度不变的情况,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合题意;D 项,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会发生如下反应:CuSO 4+Fe=== Cu +FeSO 4,每56份质量的铁粉参与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可见随着铁粉的加入,溶液的质量减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
故选D 。
例 6 D 【解析】将CO 2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先发生反应CO 2+Ca(OH)2=== CaCO 3↓+H 2O ,待Ca(OH)2完全反应转化为CaCO 3沉淀后,再发生反应CO 2+H 2O +CaCO 3=== Ca(HCO 3)2。
A 项,随着CO 2的通入,Ca(OH)2逐步转化为CaCO 3沉淀,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当CO 2和Ca(O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aCO3沉淀时,溶质质量减小到0,继续通入CO2,CO2、H2O与CaCO3反应生成Ca(HCO3)2,溶质质量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每74份质量的Ca(OH)2转化为162份质量的Ca(HCO3)2,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正确;B项,随着CO2的通入先生成CaCO3沉淀,CO2和Ca(OH)2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继续通入CO2,沉淀逐渐溶解,直至溶解完全,正确;C项,开始通入CO2时,不产生Ca(HCO3)2,CO2和Ca(OH)2完全反应后,继续通入CO2才开始生成Ca(HCO3)2,故正确;D项,开始通入CO2时,发生反应CO2+Ca(OH)2=== CaCO3↓+H2O,每通入44份质量的CO2,生成100份质量的CaCO3沉淀,溶液质量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没有溶液;继续通入CO2,发生反应CO2+H2O+CaCO3=== Ca(HCO3)2,产生新的溶质Ca(HCO3)2,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