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贞观之治”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参考答案)【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3)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共同探究】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 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话真不错啊。
“有道”:就是实行仁政,不大肆搜刮百姓。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隋朝正是由于实行暴政才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具体措施: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七历第2课“贞观之治” 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学习难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一、自读文本,预习交流(一)唐朝的建立___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_______进入长安,建立唐朝,_______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_______,他就是_________,年号 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________力量的伟大,吸取___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__________,__________;皇帝要_________,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____________。
他任命赋予谋略的_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做宰相,人称“_____________”。
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三、女皇武则天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_,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什么是“贞观之治”呢?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三、达标拓展:1.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于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史的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张玄素2.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被史学家评价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唐高宗B.唐中宗C.唐玄宗D.武则天3.武则天的统治被后人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能说明这一点的史实包括()①武则天改国号为周②由皇后成为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④继续推行唐太宗选贤才的政策⑤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4.以下史实不属于唐太宗的是()A.建立唐朝B.合并州县C.注意发展生产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能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了隋亡的原因C.认识到了水与舟的辩证关系D.认识到了统治者应采取的统治权术6.唐太宗患有气喘病,臣下因其居所潮湿而奏请在宫中为他建立一个暖阁。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温故知新】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2.隋炀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开通了3.隋朝时期,创立的某项制度,成为历朝历代的选官标准,这个制度是4.618年,在江都被杀死,标志着隋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自主学习】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____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他就是_____。
2、626年,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他就是________。
3、唐太宗吸取__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______,他被成为唐太宗的一面____。
任命善于谋略的_______,敢于决断的______,人称_______。
4、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1)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_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_____,减省刑罚;②增加_____,鼓励士人报考,______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③严格考查______。
(2)在经济上,减轻_____,鼓励_______。
(3)先后击败________,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二、女皇武则天1、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_______,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_______,选拔人才;继续推行贞观以______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她得统治被称为______,______。
三、开元盛世1、_____是武则天的孙子。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1)建立: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
(1)治国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广纳贤才,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政治上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之治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措施(1)重用贤能,任用、宋璟为相。
(2)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评价唐太宗?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第2课“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理解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3.正确评价太宗和武则天。
【预习检测】1. 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2.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是什么?他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叫什么?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有哪些功绩?【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唐朝的建立(读7-8页正文和小字,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1.隋朝的灭亡:(1)原因:。
(2)灭亡:年,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3.唐太宗的姓名是,年号。
合作探究一: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二、“贞观之治”(本课重点。
阅读7-8页相关课文、插图和文献资料,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1. 思考:唐太宗认为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2.动脑筋:第8页“文献资料”的意思是什么?3. 唐太宗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措施:(1)。
(2)。
(3)。
4. 根据第8页“动脑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5.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6.什么样的历史现象称作贞观之治?合作探究二: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三:你能够概括出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吗?三、女皇武则天(阅读8—9页有关的“阅读文字”,思考回答)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政绩主要体现两方面:(1)。
(2)。
3.人称她的统治“,”。
合作探究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治理国家期间,一方面纵容一些官吏以残忍方法强迫犯人认罪,杀害了很多反对自己的人;另一方面,武则天也任用了很多有才干的大臣,采纳他们的意见,又推行一些发展农业的措施,使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繁荣。
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武则天呢?请试着对她作一客观评价。
【知识梳理】【预习作业】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归纳唐朝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
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学习目标】课标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1、“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难点: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自主学习】一、玄武门之变__________年,__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不久,__________发动__________政变,做了皇帝,他就是我们古代杰出的政治家__________,其年号为_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薄,提倡;(2)、知人善任,重视;(任用、为相,人称“”,重用敢于直言的,和能征善战的、等)(3)、沿用朝的制,加强中央集权;(三省是、、,六部是、、、、、)(4)、完善制,笼络人才。
(常设科、科)2、意义(效果):唐在位期间,形成了政治,经济,国力的局面,史称“”。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思考唐太宗用人选官的标准是什么?在今天有何借鉴价值?2、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达标检测】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涂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2、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A.尚书省裁决B.门下省审议C.尚书省执行D.门下省执行3、“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C.轻徭薄赋D.任用姚崇为相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一、明确任务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预习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小组合作1、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和政策是什么?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是什么?3、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是什么?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四、展示交流小组合作的成果1、你怎么来评价唐太宗?2、武则天在历史的作用是什么?3、;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五、巩固拓展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第二课“贞观之治”班别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时间。
开国皇帝、都城。
2、解析“贞观之治”。
3、列举唐太宗治国的主要措施。
4、列举武则天治国的主要措施。
5、评价唐太宗、武则天。
拓展提升1、唐太宗具有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
2、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
她传奇的个人经历和所作所为于唐代社会的开放息息相关。
3、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统治促进了唐朝的繁荣,这说明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重点:1、贞观之治2、武则天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第7页在书本注明:朝代、皇帝、建立时间、年号。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第二代皇帝:()、年号:二、阅读课文第8页完成以下内容,并在书本注明:原因、措施、结果。
原因:。
措施:政治:;经济:;用人:。
结果:。
史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答:1、谁说的。
2、什么意思?3、为了避免水“覆舟”,此人是怎样做的?三、阅读课文9页完成以下内容,并在书本注明:人物、概况、措施、评价。
四、随堂小测1、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A.李世民B.李渊C.李白D.李密2、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 .轻徭薄赋B .重用人才C .减轻刑罚D .善于纳谏3历史上称唐太宗统治前期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4、人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此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第2课“贞观之治”学习目标1. 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3.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4. 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总结古代盛世的一般规律。
知识梳理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起义中,__________ 趁机起兵反隋。
________ 年,___________称帝,建立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
2、______年,__________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以史为鉴: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__________敢于直言,死后他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可知得失的“镜子”。
(2)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宰相__________善于谋略,______________敢于决断,历史上称为“房谋杜断”(3)勇于革新: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项目,____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________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_____________。
(4)巩固边疆:发兵击败_________________,加强了对_____________的统治。
4、“贞观之治”:______________统治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进一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
二、女皇帝武则天1、从皇后到皇帝:_________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朝政,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 。
2、武则天的统治: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之治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和措施,这是发展____________;文教方面,大力发展__________ ,创立______________ ,亲自面试考生。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知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探究唐朝统治者的治国措施与盛世局面的关系,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学习重点】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统治的措施。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思维导图】【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史实检测】简介以下人物的历史功绩。
三、【素养提升】结合材料,认识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及效果。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七下历史教材材料二“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材料三自贞观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丰收),米斗四五钱,马牛遍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