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中华文化典籍》作业考核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6
华师19年9月课程考试《中华文化典籍》作业考核试题孔子教学有四大方面()A.仁、义、礼、智B.文、行、忠、信C.礼、义、道、德D.《诗》、《书》、《易》、《春秋》正确答案: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是()的基本思想。
A.庄子B.杨朱C.老子D.许行正确答案:C《孟子》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的时代是()。
A.先秦B.西汉中期C.唐代D.北宋末年正确答案:D孟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论。
A.性恶B.性善C.善恶D.唯物正确答案:B在人格上提出“舍生取义”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正确答案:B庄子名周,是()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
A.春秋B.战国初期C.战国中期D.战国末期正确答案:C《孟子》的第一个注本是东汉赵岐的()。
A.《孟子注疏》B.《孟子正义》C.《孟子集注》D.《孟子章句》正确答案:D孔子生活在()。
A.西周末期B.春秋末期C.战国末期D.先秦末期正确答案:B孔子教学有()四大方面;A.仁、义、礼、智B.文、行、忠、信C.礼、义、道、德D.《诗》、《书》、《易》、《春秋》正确答案:B《世说新语》一书产生于()时期。
A.魏(三国)B.晋C.北魏D.南北朝正确答案:D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的是()A.《尚书》B.《左传》C.《论语》D.《孟子》正确答案:AB《史记》三家注是指()。
A.《集解》B.《正义》C.《索隐》D.《考证》正确答案:ABC关于《世说新语》的基本性质的说法有()。
A.志怪小说B.轶事小说C.清谈之书D.风流宝鉴正确答案:BCD西汉时期流传的《论语》有()。
A.《齐论语》B.《鲁论语》C.《古论语》D.《张侯论语》正确答案:ABCD老子的著述被称为()。
A.《道经》B.《老子》C.《道德经》D.《南华经》正确答案:ABC先秦两汉史家著述的体例有()。
A.文诰体B.编年体C.国别体D.纪传体正确答案:ABCD先秦史家著述中不属于儒家经典的有()。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2017届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
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
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
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表玄,下裳黄”。
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
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
服饰作为社会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
汉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赞扬敬服。
隋唐服饰沿袭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士都分礼服与便服两种。
隋文帝扬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衮冕、通天冠、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
唐初高祖李渊制定《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教育名著选读》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学记》的成书年代通常认定是()。
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西汉正确答案:C2.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改良学校的基础是万物的严谨恰当的()A. 秩序B. 方法C. 作风D. 合作正确答案:A3. 《学记》中所记设于国都的大学名为()A. 国学B. 都学C. 郡学D. 府学正确答案:A4. 柏拉图提出的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理论等学科后来合称为()A. 四艺B. 四德C. 四学D. 四教正确答案:A5. 在卢梭看来,与儿童成长无关的制约因素是()A. 事物的教育B. 人的教育C. 自然的教育D. 主观能动性正确答案:D6. “学学半”中第一个“学”字的字义为()。
A. 学生B. 教师C. 学习D. 学校正确答案:B7. “外铄论”这一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宗师为()。
A. 夸美纽斯B. 杜威C. 福禄倍尔D. 洛克正确答案:D8. 西方最早论述优生问题的思想家是()。
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昆体良正确答案:A9. 《学记》是出自儒家“六经”中的()。
A. 《易经》B. 《书经》C. 《礼经》D. 《春秋经》正确答案:C10.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明确提出者是()。
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守仁正确答案:A11. 洛克详细论证了()。
A. “白板说”B. 内发论C. 泛智论D. “灵魂回忆说”正确答案:A12. “有教无类”中的“类”字通常认定是指()。
A. 族类B. 阶级C. 类别D. 类型正确答案:B13. 主张以“自然后果法”去教育儿童的代表人物是(A. 夸美纽斯B. 柏拉图C. 卢梭D. 裴斯泰洛齐正确答案:C14. 卢梭认为婴幼儿期的时间约为()。
A. 0~9岁B. 0~2岁C. 0~3岁D. 1~6岁正确答案:B15. 《教育与美好生活》的作者是()。
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A. 般若学B. 涅盘学C. 禅宗D. 密宗2. 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A. 《说文解字》B. "书同文"C. "文字神赐"D. "圣人造字"3. 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的表现有多种,下面哪一项不是表现之一?A. 铁器的出现B. 卜筮的方法C. 周人重“德”D. 周代的宗法制度4.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春秋左氏传》B. 《国语》C. 《资治通鉴》D. 《史记》5. 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下面哪一项不是其原因?A. 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 礼崩乐坏,使士重新寻找生活出路与人生价值定位C. 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 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6.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B. 无为C. 兼爱D. 法、术、势7. 关于八卦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A. 起源于结绳改书契之时B. 蓍草排列变化C. 对占卜龟兆模仿D. 代表原始文字8. 隐逸文化以()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 修身齐家治国B. 主体的个性消融C. 出污泥而不染D. 主体的个性自由9. 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A. 魏晋之后B. 宋元之后C. 元明之后D. 明清之间10. 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A. 两汉时期B. 魏晋南北朝C. 唐宋时期D. 元明清时期11. 从本源上讲,炼丹是()的思想。
A. 道家B. 道教C. 神仙家D. 佛教12.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A. 血缘B. 地缘C. 亲亲D. 同门13. 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A. 敦煌B. 洛阳C. 咸阳D. 长安14. 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什伍里甲制度B. 郡县制度C. 户籍制度D. 宗法制1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A. 《刑书》B. 《法经》C. 《秦律》D. 《汤刑》16. "以物比德"属于A. 整体思维B. 伦理思维C. 辨证思维D. 类比思维17. 佛教的创始人是A. 张道陵B. 葛洪C. 释迦牟尼D. 孔子18. 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A. 三纲B. 五常C. 五伦D. 十教19.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A. 24个B. 25个C. 26个D. 27个20.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 炎帝B. 黄帝C. 仓颉D. 孔子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大学语文》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写到“我的心灵的灯”象征着()A. 大家庭的没落B. 生活的悲剧C. 走向新生正确答案:C2. 《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 黄州B. 永州C. 沧州正确答案:A3.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A. 使动词B. 意动词C. 名词正确答案:B4. 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短歌行》B. 《月夜》C. 《逍遥游》正确答案:C5. 这篇小说中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精神。
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古典主义D. 现代主义正确答案:B6. 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 《神女峰》正确答案:B7. ()和元稹共同发起了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A. 韩愈B. 柳宗元C. 杜甫D. 白居易正确答案:D8. 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A. 《道士塔》B. 《蛇》C. 《乡愁》正确答案:A9. 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 白云一片去悠悠C.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正确答案:B10. 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正确答案:C11. 鲁迅评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正确答案:C12. 《道士塔》的作者是()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正确答案:A13. 下列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A. 《红楼梦》B. 《短歌行》C. 《西游记》正确答案:B14. 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短歌行》B. 《饮酒》C. 《蛇》正确答案:A15.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叙事人是()A. 王雄B. 丽儿C. 表少爷正确答案:C16. ()的著述有两大成就为海内外所瞩目:其一为翻译,穷半生之力译出了300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行世;其二为散文创作,尤其是他的小品文创作,别具特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1.孟子是( )中期的儒家代表。
A.春秋B.战国C.秦汉D.魏晋【参考答案】: B2.《世说新语》一书产生于()时期。
A.魏(三国)B.晋C.北魏D.南北朝【参考答案】: D3.孟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论。
A.性恶B.性善C.善恶D.唯物【参考答案】: B4.在人格上提出“舍生取义”的是 ( ) 。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 B5.下列不属于先秦史书的有()。
A.《尚书》B.《春秋》C.《左氏春秋》D.《汉书》【参考答案】: D6.《庄子》一书今存()篇。
A.52B.33C.7D.11【参考答案】: B7.《世说新语》一书产生于()时期。
A.魏(三国)B.晋C.北魏D.南北朝【参考答案】: D8.孟子是子思门人的学生,因而后人将儒家这一分支称为()学派。
A.儒家B.思孟C.孟家D.思家【参考答案】: B9.孟子治理国家的最高理想是()。
A.仁政B.性善C.礼仪D.唯物【参考答案】: A10.在人格提出“杀身成仁”的()。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 A11.首先发现《史记》写人叙事的“互见法”的是()。
A.苏洵B.苏轼C.司马贞D.司马光【参考答案】: A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是()的基本思想。
A.庄子B.杨朱C.老子D.许行【参考答案】: C13.庄子名周,是()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
A.春秋B.战国初期C.战国中期D.战国末期【参考答案】: C14.《孟子》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的时代是()。
A.先秦B.西汉中期C.唐代D.北宋末年【参考答案】: D15.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是指()之道。
A.礼义B.推恩C.忠恕D.仁爱【参考答案】: C16.《孟子》一书今存( )篇。
A.52B.33C.7D.11【参考答案】: C17.在人格上提出“舍生取义”的是( )。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 B18.《论语》的编纂者是()。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第二外语(1)(日语)》作业考核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病院( )行きましょう。
A. をB. のC. へD. で正确答案:C2. あなたの消しゴムは()ですか。
A. なにB. だれC. どれD. どの正确答案:C3. (講義)は何時からですか。
A. こぎB. こうぎC. ごぎD. ごうぎ正确答案:C4. それは(鉛筆)ですか。
A. えぴつB. えんぴつC. えびつD. えんびつ正确答案:B5. 公園は大使館の(みぎ)です。
A. 上B. 下C. 右D. 左正确答案:C6. わたしは(飛行機)で国へ帰ります。
A. くるまB. でんしゃC. ひこうきD. ちかてつ正确答案:C7. 田中さんは(何歳)ですか。
A. なんさいB. なんせいC. なにさいD. なにせい正确答案:A8. それは()のほんですか。
リーさんの本です。
A. リーさんB. だれC. 何D. おいくつ正确答案:B9. それはボールペンです()、シャープペンシルですか。
A. はB. かC. もD. の正确答案:B10. これはあなたの(てがみ)ですか。
A. 辞書B. 本C. 鉛筆D. 手紙正确答案:D11. きょうは()ですか。
A. いくつB. 何時C. いくらD. 何曜日正确答案:D12. ()昼ごはんを食べましたか。
A. まだB. またC. もD. もう正确答案:D13. 何()買いませんでした。
A. もB. でC. にD. と正确答案:A14. 家族()手紙を書きます。
A. をB. にC. のD. で正确答案:B15. (おとうと)に電話をかけます。
A. 妹B. 姉C. 弟D. 兄正确答案:C16. わたしは(こーひー)を飲みます。
A. コーヒーB. ジュースC. ビールD. ミルク正确答案:A17. 鈴木さんは()ですか。
いいえ、先生です。
A. 学生B. 先生C. だれD. 何正确答案:A18. 田中さんは()ですか。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25、金圣叹评点《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合称“”。
26、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
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篇中。
27、萧统的《文选序》揭示“”了是选文的标准。
28、《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29、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17春秋华师《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华师《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白话文的形成大概是在哪个朝代?A. 清朝B. 明朝C. 唐朝D. 宋朝正确答案:2. 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A. 黄河流域B. 西部地区C. 东北地区D. 长江流域正确答案:3. 首都一般设在什么样的地区?A. 人口密集地区B. 经济发达地区C. 军事要地D. 地形险要地区正确答案:4. 我们所说的“吃”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分为几个阶段呢?A. 四个B. 一个C. 两个D. 三个正确答案:5. 中国何时发明了造纸术?A. 宋朝B. 唐朝C. 东汉D. 西汉正确答案:6. 东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A. 咸B. 甜C. 辣D. 酸正确答案:7. 有位历史学家叫顾继刚,他写了一篇文章,解释一个学说----是什么学说呢?A. 递层演进说B. 历史进化说C. 帝皇演进说D. 传位演进说正确答案:8. 以下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A. 苏州园林B. 颐和园C. 圆明园D. 承德避暑山庄正确答案:9. 秦、汉、唐的首都都设立在?A. 西安B. 杭州C. 北京D. 南京正确答案:10. 中国历史的早期,现在称为先秦时期,可以划分为皇、帝、王、和哪个时代?A. 霸B. 君C. 主D. 诸侯正确答案:11. 越剧的发源地是?A. 上海B. 黄冈C. 绍兴附近D. 黄梅县正确答案:12. 丝绸之路种哪种商品所占的比重很大呢?A. 马匹B. 丝绸C. 茶叶D. 陶瓷正确答案:13. 哪一朝代以后,中国引进了棉花,长江三角洲一带成为了棉花的生产基地?A. 宋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正确答案:14. 西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A. 咸B. 甜C. 辣D. 酸15. 我国首都的区位,按时代来分,可以分成几个阶段?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正确答案:16. 中国的水稻一年产几次?A. 两次B. 一次C. 三次D. 两年三次正确答案:17. 中国人物画的鼻祖是?A. 顾恺之B. 齐白石C. 郑板桥D. 张大千正确答案:18. 人类最初开始选择的定居地是在?A. 平原之下B. 森林中C. 山洞之中D. 湖泊岸边正确答案:19. 汉语属于哪个语系?A. 阿拉伯语系B. 印欧语系C. 汉藏语系D. 阿尔泰语系20. 以下属于福建特色民居的是?A. 四合院B. 碉楼C. 一颗印D. 土楼正确答案:华师《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中华文化典籍》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
1. 《孟子》一书今存()篇。
A. 52
B. 33
C. 7
D. 11
正确答案:C
2. 鲁迅先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的中肯评价。
A. 《左传》
B. 《史记》
C. 《汉书》
D. 《世说新语》
正确答案:B
3. 《世说新语》是()时期的文化代表作
A. 春秋
B. 战国
C. 曹魏
D. 南北朝
正确答案:D
4.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A. 《左传》
B. 《战国策》
C. 《史记》
D. 《汉书》
正确答案:D
5. 《孟子》被正式列为儒家经典的时代是()。
A. 先秦
B. 西汉中期
C. 唐代
D. 北宋末年
正确答案:D
6. 孔子生活在()。
A. 西周末期
B. 春秋末期
C. 战国末期
D. 先秦末期
正确答案:B
7.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A. 刘勰
B. 刘义庆
C. 刘庆义
D. 刘孝标
正确答案:B
8. 《孟子》的第一个注本是东汉赵岐的()。
A. 《孟子注疏》
B. 《孟子正义》
C. 《孟子集注》
D. 《孟子章句》
正确答案:D
9. 《庄子》一书今存()篇。
A. 52
B. 33
C. 7
D. 11
正确答案:B
10. 首先发现《史记》写人叙事的“互见法”的是()。
A. 苏洵
B. 苏轼
C. 司马贞
D. 司马光
正确答案:A
1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是()的基本思想。
A. 庄子
B. 杨朱
C. 老子
D. 许行
正确答案:C
12.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是指()之道。
A. 礼义
B. 推恩
C. 忠恕
D. 仁爱
正确答案:C
1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A. 编年体
B. 纪传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纪事本末体
正确答案:B
14. 通常认为《庄子》中庄子本人所著的有()。
A. 内篇7篇
B. 外篇15篇
C. 杂篇11篇
D. 全书33篇
正确答案:A
15. 在人格提出“杀身成仁”的()。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A
16. 下列不属于先秦史书的有()。
A. 《尚书》
B. 《春秋》
C. 《左氏春秋》
D. 《汉书》
正确答案:D
17.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左传》
B. 《战国策》
C. 《史记》
D. 《汉书》
正确答案:C
18. 《孟子》一书现存的最早注解者是()。
A. 东汉赵岐
B. 宋朱熹
C. 清焦循
D. 今杨伯峻
正确答案:A
19. 《论语》的编纂者是()。
A. 孔子
B. 孔子弟子
C. 孟子
D.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正确答案:D
20. 孔子教学有()四大方面;
A. 仁、义、礼、智
B. 文、行、忠、信
C. 礼、义、道、德
D. 《诗》、《书》、《易》、《春秋》
正确答案:B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中华文化典籍》作业考核试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
1. 属于先秦史书的有()。
A. 《尚书》
B. 《春秋》
C. 《左氏春秋》
D. 《汉书》
正确答案:ABC
2. 《汉书》与《史记》体例的主要区别有()。
A. 断代记史
B. 改书为志
C. 废去世家
D. 儒家正统
正确答案:ABC
3. 先秦史家著述中成为儒家经典的有()。
A. 《尚书》
B. 《左传》
C. 《国语》
D. 《战国策》
正确答案:AB
4. 西汉时期流传的《论语》有()。
A. 《齐论语》
B. 《鲁论语》
C. 《古论语》
D. 《张侯论语》
正确答案:ABCD
5.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除老、庄外,还有()。
A. 关尹
B. 杨朱
C. 许行
D. 列子
正确答案:ABD
6. 《周易》卦爻基本符号来源的说法有()。
A. 结绳说
B. 日月说
C. 占具说
D. 生殖崇拜说
正确答案:ABCD
7.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 仁
B. 义
C. 礼
D. 纳仁入礼(或纳礼入仁)
正确答案:ACD
8. 关于《世说新语》的基本性质的说法有()。
A. 志怪小说
B. 轶事小说
C. 清谈之书
D. 风流宝鉴
正确答案:BCD
9. 《世说新语》描写人物最为注重的是()。
A. 世间的真实人物
B. 作家虚构的历史人物
C. 人物的特定风度
D. 人物的历史评价
正确答案:AC
10. 《史记》和司马迁的思想主要是的互补和融洽。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正确答案:AC
11. 今存《孟子》七篇中包括()。
A. 《梁惠王》
B. 《公孙丑》
C. 《滕文公》
D. 《性善辨》
正确答案:ABC
12. 《史记》“五体”中属于人物传记的有()。
A. 十二本纪
B. 八书
C. 三十世家
D. 七十列传
正确答案:ACD
13. 先秦两汉史家著述的体例有()。
A. 文诰体
B. 编年体
C. 国别体
D. 纪传体
正确答案:ABCD
14. 《史记》三家注是指()。
A. 《集解》
B. 《正义》
C. 《索隐》
D. 《考证》
正确答案:ABC
15.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孟子》
正确答案:ABCD
华师17年9月课程考试《中华文化典籍》作业考核试题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
1. 《世说新语》在虚构的基础上刻画出了一系列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在文艺上,孔子追求的境界是真善美。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3. 《四书集注》是唐代经学的代表作。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4. 老子把“道”界定为先天而产生的“物”,以寂寥、独行为基本形态,以产生天下万物为基本功能。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5. 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门人的学生,因而这一分支被称为“思孟学派”。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