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周七年级语文双休日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0.93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周)一、基础知识1.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伏在窗口(fú)痴想(chī)B.隐秘(bì) 凝成(nínɡ)C.诱惑(xiù)漫湿(màn) D.枯干(ɡū) 一瞬间(shùn)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幻想凝成诱惑宣腾B.海潮攀登朦胧痴想C.隐秘清澈依然枯干D.漫湿一瞬间飘来深根3.填空(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对_______________和自信。
(2)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脸。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4.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B.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C.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
D.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二、课内阅读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1)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双休日作业命题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完成时间家长签字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13分)扬州西大门、仪征枣林湾度假区,敞开了一扇美轮美奂的“地球之窗”。
4月8日,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大开幕,来自全球的64个组织、城市和机构代表欢聚在此,共同演yì()“绿色城市,健康生活”的时代旋律;在这里,人们倾听地球家园“花开的声音”。
园艺,承载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的幸福追求。
千年yě()炼、守恒如一,经典薪火相传。
中国馆的“园萃芳华”集录着雨花玛瑙、奇峭崖柏【甲】双面刺绣、氤氲茶艺等经典非遗;碧云民俗文化村的“扬州慢生活主题展”,以活化的方式呈现了扬州漆器、谢馥春化妆品、广陵古琴、雕版印刷、扬州盆景以及扬州清曲表演、扬州早点、炒饭等传统技艺,将园艺生活赋予精致、典雅、怡情养性的品质,提醒着人们“保护文化责无旁贷”的责任。
这是一次世界园林园艺成果的集中展示。
假山亭廊、流水小桥,勾勒着中华20多座名城的东方神yùn();木作、橡胶、积木、方块、木舟、岩石等不同元素,展现着各大洲的异y ù()风情;长达217米、宽97米、最高18米、占地15838平米的梦幻叠瀑叹为观止……东方园林道法自然,注重感性【乙】西方园林更注重对称,强调理性。
一眼观中国、举目即世界。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逗号【乙】分号B.【甲】顿号【乙】句号C.【甲】顿号【乙】分号D.【甲】逗号【乙】句号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提醒着人们‘保护文化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句话有语病。
B.文中“园艺..,承载..理想生活的.幸福追求。
”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着人类对于动词、连词和助词。
C.文章中的“理想生活”“怡情养性”“责无旁贷”“强调理性”这些词组分别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初一语文双休日作业————————————————————————————————作者:————————————————————————————————日期:2初一语文双休日作业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在硕果累累、诗意(àng)然的九月,我们告别了幼(zhì),走向了成熟。
当走进初中的大门时,我们立下大志:“今天我为黄初而骄(ào),明天黄初为我而自(háo)。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农历七、八月的夜晚,幼时的我常坐在院子里,与外婆一起数星星。
B、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也只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C、我真的不知道他为什么没准时回来?D、“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 那人问道。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刚走进教室,同学们都一视同仁....地看着我;一张张微笑着的脸,让我安静下来。
B、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黄桥初中的第三个秋天了。
C、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
D、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
4、下列句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秋天的黄桥初中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通过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使我明白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
C、青年人不但喜欢打乒乓球,而且老年人也喜欢打乒乓球。
D、为了防止在校园内发生安全事故,我校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②海日生残夜,。
③,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门前流水尚能西,。
⑤在古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四季的风物,如描写春花的“”,如描写夏景的“”,如状写秋叶的“”,如状写冬雪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周末作业(十七周)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名著能让人永远喜爱,永远尊敬并永远怀想,是因为它们有如酱一般chún 香浓郁的味道,没有不负责任的轻浮,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人不也一样吗?端庄沉静、底蕴深厚总能让人sù然起敬,就是日后想起,也让人qīn 佩有加。
但举止轻浮、腹中空空则只会得到嘲笑、戏弄,不会有对他充满怀念之情的,做人就要做那种历经岁月磨shí仍能留在人们心中的高尚的人。
□□□□2、下列没有语句的一句是()A、最可信赖的马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B、一进入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里光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地忘乎所以跳入水中营救。
4、默写:①《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写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遹中学第17周七年级语文双休日作业
姓名:成绩:家长签字: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拼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科学和文学应该开出并dì(▲)之花。
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
在这里你可以倾.(▲)听科学家shǐ(▲)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wèi(▲)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到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单元主题语)
2 阅读《梵天寺木塔》回答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方.两三级()(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但.逐层布板讫()(4)人履.其板()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以虫治虫》回答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狗蝎.()②其喙.有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喙.有钳 ( ) (2)岁.以大穰 ( ) (3)悉.为两段( ) (4)旬日
..子方皆尽( ) (5)方为.秋田之害( ) (6)千万蔽.地( ) (7)悉为.两段 ( ) (8)其虫旧.曾有之( )
4.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1)其虫旧曾有之( )(2)土人谓之“傍不肯” ( )
5.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
6.《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消灭“”,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情况
7.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说明为数众多,用“”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
最后用“”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8.用原文回答“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害虫方面的其他例子吗?
答:。
9.“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
10.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答:。
11.请用一句话概述《以虫治虫》的内容。
答: 。
12.你认为《以虫治虫》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13.文段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14.翻译下列句子。
(1)方为秋田之害。
译: 。
(2)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译: 。
(3)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译: 。
(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 。
(5)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 。
答案:
16.(1)才、刚刚(2)叫、派(3)只、只要(4)踩、踏(2分。
答对2-3个得1分。
意对即可)
17.(1)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2)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共4分。
每句2分,两处译错扣1分,每句扣满2分为止)
18.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而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
(4分。
原因2分,启示分析2分)
19.匠师的虚心好学是值得肯定的。
但他要面子,不敢(不愿)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
(3分。
答到1点得1分,答到2点得3分。
意对即可)
1.《梦溪笔谈》、沈括、存中、北宋
2.①xiē②huì
3.(1) 嘴(2)年成(3)都、全(4)十天(5)成为(6)遮盖(7)成为(8)过去、先前
4.(1)语气助词,可不译。
(2)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
5.C、E
6.傍不肯、方子虫
7.方、千万蔽地、悉为两段、岁以大穰。
8.(1)形状:“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
”(2)办法:“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举例:青蛙吞食害虫,猫头鹰捕食田鼠,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
9.①子方皆尽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10.围绕子方虫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1.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迅速消灭了它,保证农业取得丰收。
12.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由此看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比较简略。
这样安排详略,是为了突出"以虫治虫"这一中心,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14.(1)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
(3)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4)十天后,子方虫全部被杀尽,年成因此获得大丰收。
(5)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