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细研
12 《论语》十二章
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要有修养。“时习” 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 不愠”是为人态度。
2.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广泛。 坚定。
仁德。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的弟子。
恳切。
(《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 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 中了。”
第二课时
12 《论语》十二章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 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 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整体感知
12 《论语》十二章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 温习,复习。 新的理解和体会。
④子曰:“温 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为政》)
形容词用作名词, 凭借。 做。 学过的知识。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 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
知识备查
12 《论语》十二章
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 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 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 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