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课堂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 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 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论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 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
(1) 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 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2)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看待问题。
疏通字词
固定句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疏通字词
固定句式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样、对…怎么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课外补充: ①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②子贡曰:“见其礼 而知其政,闻其乐而 知其德。”(《孟 子·公孙丑上》)
疏通字词
状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①慎于言, 就有道而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要安贫乐道、重精神轻物质,谨言慎行、加强道德实践。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排除干扰) “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 → “好学” “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
疏通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