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统一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统一中国统一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种种动荡和变革,但一个恒久不变的目标一直贯穿其中——中国统一。
中国统一不仅是国家的强盛和稳定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统一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中国统一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然而,这也导致了中国统一的挑战。
历史上的分裂和战乱,使得中国多次破碎为不同的王朝和政权。
而到了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殖民和内战等严重影响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事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统一铺平了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政府逐渐恢复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坚持统一、稳定和和平的发展理念,通过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中国统一的意义不仅仅是国家的一致性,更是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基础。
一个统一的国家可以形成强大的整体实力,促进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统一也能够减少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冲突,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中国统一还能够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影响力,增加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
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统一需要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一些地区相对较落后,缺乏发展机会和条件,这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统一进程。
其次,中国统一还需要解决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保护问题。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俗、语言和宗教信仰,如何平等对待并保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中国统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中国统一,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和发展。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和传统维护。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同时鼓励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和目标。
这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意味着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是我们党和人民追求的伟大目标,也是我国发展进步、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恢复传统的辉煌和尊严。
这是我们党和人民奋斗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早1.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1.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和目标,也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任务。
祖国统一对我们党和人民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祖国统一可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国家分裂和民族分离问题,保障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其次,祖国统一可以促进我国国内各民族和谐共处,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此外,祖国统一还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我国发展和进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因此,早日完成祖国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和目标,也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辉煌的历史。
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打击,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恢复传统的辉煌和尊严,摆脱贫穷3. 全民共建祖国统一大业3. 全民共建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和目标,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任务。
要想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就需要全民共建。
全民共建祖国统一大业,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觉践行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感。
同时,还要加强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和帮助,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为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推进祖国统一,青年大学生该何以作为1200字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推进祖国统一?青年大学生该何以作为?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历史上这片伟大的土地开始统一。
但是,自古以来,两岸关系一直极为复杂,统一的理想并未落实。
当今,为了推进祖国统一,新时代新征程正在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祖国统一之路1、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现实出路,是国家实现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
坚持“一国两制”,鼓励台湾政党就台海和平稳定进行磋商,共创和平祖国统一的局面。
2、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历史上最根本的方式是政治方式而不是军事手段,祖国统一建立在保证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发展。
3、加大台湾民意工作力度。
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台湾民意是和平统一必不可少的条件,应该诚恳发展两岸民间交往,集中力量传递和维护“一国两制”的有利政策,汇聚起实现和平统一的伟大力量。
三、青年大学生作为1、全心全意支持“一国两制”。
实践要超越言论,作为青年大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积极支持“一国两制”,自觉防止“台独”、“统独”等极端行为。
2、关注台湾同胞利益。
正确认识台湾问题,了解台湾同胞最深刻的利益,做到关心、参与,把台湾同胞的幸福感投射到共同的未来和想象,建立双方的合作共赢之路,两岸共同携手走向美好未来。
3、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参与“舌尖桥梁”活动,用心去发现台湾异彩,参加台湾文化文学活动,分享台湾美食美景,向台湾同胞真心表示友善,将两岸思想统一,搭建台海和谐的新平台。
综合以上,青年大学生作为,要自觉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自觉宣传传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支持祖国和平统一的宏伟目标。
青年大学生的未来,就是团结同意,共担责任,真正地把祖国统一好起来!最后友情提示:祖国统一是个历史性的大计划,广大青年大学生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团结同意,肩负责任,才能有力地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把祖国统一好起来!。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目标检测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A2.C 3.C4.B 5.D 6.D 7.D8.A 9.D 10.B11.(1)西周分封土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
周天子有巡视诸侯封疆的权力。
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并向其述职。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对周天子尽义务,始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
(2)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的层层相属的体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的西周的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的合一的特点。
(3)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发展。
随着诸侯与周王、卿大夫与诸侯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
12.(1)周公。
尊崇上天和先祖,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
(2)“礼”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
“乐”辅从于“礼”,“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礼和乐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3)维护西周的政治安定,社会和谐。
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当时文明创造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内容,因而值得珍视。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B 2.B 3.D4.C 5.A 6.B7.A 8.D 9.D 10.C11.(1)秦始皇;统治六国。
(2)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3)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4)焚书令或焚书坑儒。
12.(1)巩固统一的措施: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修建了“万里长城”;为加强境内的联系,拆除了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修建驰道和直道;统一货币、度量衡、使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注意整顿各地的风俗;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课标要求课标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规定: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课标解读: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在反封建和反殖民统治的革命过程中诞生的。
德国的特点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在普法战争的胜利中组建德意志帝国,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其政体虽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别,但毕竟也走上了立宪的道路。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引导和启发学生:第一,结合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其性质,归纳其特点;第二,结合各国的历史情况及其宪法的制定情况,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下的不同政治体制模式,用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个大问题,提纲如下: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㈠背景⒈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
拿破仑战争扫荡了德意志的封建体制,封建割据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拿破仑战败后,根据维也纳会议的“正统”原则,德意志恢复了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德意志地区继续维持着封建割据的状态。
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18世纪末以来,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启蒙思想在德意志传播,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要求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思想产生并发展,德国进步人士提出统一主张。
⒊封建割据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德意志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德意志的分裂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统一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分裂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封建割据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⒋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俾斯麦:(德意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
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
九一八事变中国的国家独立与统一之路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自晚清以来的半殖民地状态进一步加剧,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国家独立和统一之路。
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正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方面,国内分裂矛盾严重,北方政权割据,南方军阀割据;另一方面,列强侵略者搜刮资源,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列强觊觎。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二、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军队的一次小规模军事行动逐渐升级而成。
正当清晨的时候,日本守备军在南满铁路实施了一场炸弹爆炸,模拟袭击,并将罪责归咎于中国军队。
这成为他们入侵的借口。
接着,日本军队占领了沈阳,并迅速占领了大连、锦州等东北重要城市。
三、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家独立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打破了中国以往的任何幻想,昭示了列强入侵的残酷和中国半殖民地状态的现实。
这实际上使得中国国家独立的目标更加迫切。
中国人民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时,加深了对国家独立的渴望,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各方力量的对抗。
四、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家统一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东北地区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这使得中国的统一进程遭受了破坏。
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北地区的丢失使得国家统一的目标更加艰难。
同时,这也引发了民族觉醒的浪潮,更多的人民开始将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国家独立与统一之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中国人民认清了国家独立和国家统一的紧迫性。
随后,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彰显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独立与统一的坚定决心。
此战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与统一阔步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标志着中国国家独立与统一之路的转折点。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从港澳回归到两岸前途展望能动建环0902班田冰洋 20092606020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於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於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犹记得十年前,一首《七子之歌》曾让多少澳门同胞潸然泪下,在那个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谈判斗争,澳门终于解脱了殖民统治的束缚与羁绊,投入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时光流转,岁月匆匆,转眼香港、澳门回归已十余年。
她们的回归也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这十余年,是稳定发展繁荣的十年。
经济、文化、社会治安等等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提出的创造性构想。
他亲自领导制定对香港、澳门的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开辟了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切实可行性道路。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折不扣地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祖国和平统一道路,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统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历史上,中国长期存在着分裂和割据的现象,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然而,中国的统一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阐述中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历史维度1.1 古代中国统一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曾存在过多个朝代,但各个朝代的统一都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
统一后的中国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和集中,各地区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
当时的中国统一,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近代中国拧巴的教训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封建政权的割据和列强侵略的历史。
分裂和割据导致了中国内外困扰,各地区陷入混乱和贫困。
中国的发展和振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华民族的利益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现实维度2.1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统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一个统一的国家能够形成更大的市场和更完整的产业链,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
同时,统一国家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创造良好的环境。
2.2 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保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的重要基石。
只有实现统一,各个民族才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共同发展、相互交流。
统一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一个统一的中国,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国家的强大和稳定将赋予中国更大的国际发言权和影响力。
统一后的中国将更加自信和有力地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夏商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这就是说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权力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
2.商朝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神权色彩二、西周封建(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2.分封制的确立与作用3.以嫡长了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2)宗法制度作用4.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三、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东周大致分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其时间界线为前475年。
2.秦中央集权制度(1)其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有两个标志:①皇权至上;②“家天下”皇位继承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①皇帝和中央机构:皇权至高无上,中央三公九卿制度(三公的概念要清楚)。
②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
③官吏的选拔与考核。
④法律严苛。
(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意义:彻底打破了传统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西汉前期的分权集权(1)汉高祖巩固政权: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郡国并行)(2)汉景帝平息叛乱:①重要大臣:贾谊、《削藩策》的作者是晁错。
②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①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②历史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容易造成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政局动荡。
2.唐中叶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3.周世宗改革的意义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措施: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枢密院、三司、通判、文臣的作用)。
(2)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三冗”(官、兵、费)积重难返。
在新时代征程上推进祖国统一心得伟大的祖国统一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推进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瑰宝。
我们在推进祖国统一的过程中,应该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让世界看到,只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可以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基石。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只有当我们自己对中华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它。
这样,我们才能在推进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二、秉持和平发展,推动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是我们推进祖国统一的核心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只有通过和平、对话和协商,我们才能够实现祖国的统一。
我们相信,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在和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三、加强两岸交流,增进民间感情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我们应该加强两岸交流,增进民间感情。
只有通过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够了解彼此的文化和思想,才能够增进互相的了解和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青年交流,让两岸的年轻人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和思想,增强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珍惜现在。
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历史,勇敢面对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
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把握当下。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稳定的时代,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切,把握机遇,为推进祖国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进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加强两岸交流,增进民间感情,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才能够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
让我们一起携手,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
教师寄语:我爱我祖国的花,我更爱我如花的祖国。
——闻一多诸城一中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学案(005)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编写人:封磊做题人:彭逸雪审核人:牛焕礼使用时间:2014、9、12【复习目标】【宏观把握】统一问题由来呼唤一国两制构想运用港澳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背景)(理论)(实践)(展望)【自主学习】一、统一之因———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背景材料:材料1 香港问题1842 《中英南京条约》、1860《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材料2 澳门问题。
1553年,葡萄牙人以晾晒水浸货物为由,进入澳门,并贿赂当地官员,开始长期居住。
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正式强占澳门地区。
材料3 现代台湾问题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失败后,盘踞台湾,致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到了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根据材料概括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1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阅读教材P101第一子目,编写大事年记)酝酿: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1979年:萌芽:1981年:提出:80年代以后:宪法保证:1982年:成为国策:1984年:2 、“一国两制”的含义:前提:三、统一之路——---港澳回归1、回归的时间:2、港澳能够回归的条件有哪些?(多角度思考)3 、回归的意义:(你能根据下列提示的关键词,结合教材内容,把它还原成一段话吗?)耻辱新篇章统一范例四、统一之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停火:交流:对话:握手: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三通:2009年12月15日,两岸同胞期盼了60年的“大三通” (指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2、大陆立场八项主张:《反分裂国家法》:根据上述内容,概括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典题回顾1】一国两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1.(2014·上海单科·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第三章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和改革——民族国家统一之路柳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组宋芳芳一、学案前置二、教材分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进展。
实现统一,推翻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已刻不容缓。
六七十年代,两国资产阶级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先后实现统一。
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排除了障碍,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普鲁士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统一政策。
加里波第和他率领的红衫军在意大利统一中的作用。
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
通过对德意志、意大利统一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德意统一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通过引入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析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以俾斯麦生平经历为线索,用他撰写的回忆录作为材料支持与引子,培养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
并且设置德意志与意大利的对比,利用对比教学,解决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并突破难点。
(2)通过对德意志统一发生的历史条件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及其“铁血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4)引导学生观看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的必要条件;统一又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对学生进行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②恰当肯定俾斯麦和加富尔在统一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
③赞扬加里波第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情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德意志的统一难点:铁血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各国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