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格式:docx
- 大小:43.53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药方更年期综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药方更年期综合治疗方法更年期综合症一般指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药方当归桃仁治更年期综合症【功能主治】主治更年期综合症。
【偏方组成】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牛膝、甘草各9~12克,川芎、桔梗各6~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22例,总有效率为97%。
黄连麦冬治更年期综合症【功能主治】清心,平肝。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证见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口干、失眠、心悸心慌等。
【偏方组成】黄连3克,枣仁、麦冬、白芍、白薇、丹参各9克,龙骨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
连续服药1个月为1疗程。
【病例验证】佘某,女,57 岁。
绝经9年,病起8年。
烘热汗出,每日10余次,以上半身为主。
伴有心烦易怒、急躁、口苦、口干、心悸、舌淡脉弦。
曾在外院服中药2月无效。
治以清心平肝。
处方:黄连3克、麦冬9克、白芍9克、白薇9克、丹皮9克、山桅9克、生甘草9克。
服药7剂,心烦好转,烘热汗出由10余次/日减少到3次/日。
原方续进14剂,烘热汗出白天已除,夜问尚有3~4次。
再以原方更进7剂,烘热汗出偶见于晨间,其余诸症悉除。
生黄芪木香治更年期综合症【功能主治】养脾益奇,调神健脑。
主治更年期综合症。
【偏方组成】生黄芪15克,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茯苓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木香6克,生龙、牡各20克,磁石30克,鹿角胶或鹿角霜10克,龟甲胶或龟甲10克,甘草6克,八月札10克,茺蔚子10克,沙苑子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石唸力王旭**作者简介:石堆力(1995-),女.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在读硕十.研究方问: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通讯作者:壬旭(I960-),女.医学博七教授,主任医师.博I: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会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疗。
中医药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
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围绝经 期综合征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围绝经期综合征;综述中图分类号:R271.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21 )01-0151-03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SHI Yin-li WANG X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 Nan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At present , hormone re placement therapy (HRT ) is most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Thisaiticle summarizes , collates ,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reports on TCM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 improve the qual ity of life, and provide ideas for future treatment.[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review围绝经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 MPS)是指妇女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甚至丧失,出现性激素波动而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和精神心理改变的疾病叫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生育观念改变等原因,在中国受 其困扰的处在绝经过渡期女性人数已逾1.5亿,且有年轻化趋 势叫患者多有月经失调、烘热汗出、烦躁不安、眩晕耳鸣等临床表现,严重者随着病情进展或与其他器官功能疾病合并存在。
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及用药经验总结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及用药经验总结绝经期是每个女性都会面临的生理阶段,伴随着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女性身体发生了各种变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Pre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在绝经前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近年来,王小云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经验,并对常用的药物在不同辨证类型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王教授认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应该根据辨证论治的理念,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王教授的观察和经验,在临床上常见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类型包括肝阳上亢、心脾两虚、肾阴亏损等。
对于肝阳上亢型的患者,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怒、头痛、失眠多梦等。
王教授常用风热泻肝汤加减,其中包括柴胡、黄芩、白芍等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作用,有效缓解症状,并且不会引起副作用。
对于心脾两虚型的患者,表现为气短懒言、心悸乏力、失眠多梦等。
王教授通常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其中包括熟地、山药、枸杞子等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益气养阴、健脾养心,增强体质,改善心情,减轻症状。
对于肾阴亏损型的患者,表现为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王教授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其中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滋阴补肾、固精止渴,调整内分泌,改善症状。
当然,这些只是王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总结中的一部分,实际治疗中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处理。
另外,辅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等。
通过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经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在治疗绝经期的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是个体化疗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相对较为安全和有效。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绝经期女性提供更加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而言,中医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一、引言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而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传统医学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常被用于调理相关症状。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文献检索我们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在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了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观察性研究。
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
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或观察性研究;研究需有明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需报告足够的数据以进行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估。
排除标准:非中文文献、非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研究、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研究等。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估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提取的信息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量、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
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进行。
三、结果1. 研究概况共检索到相关文献XX篇,经过筛选和评估,最终纳入XX 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
其中,RCT研究XX篇,观察性研究XX 篇。
2. 治疗效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改善临床症状(如潮热、出汗、情绪不稳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P<0.05)。
在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方面,实验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
3. 安全性评价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纳入的研究未报告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并发症。
4. 发表偏倚及其它影响因素通过漏斗图分析,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
此外,我们还对研究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发现大多数研究在设计和方法上较为科学,但样本量偏小,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2021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诊疗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归纳及总结, 以期给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提供更有效, 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方法在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5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论文, 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并含中医药为主题检索相关文献。
结果在阅读了诸多目标文献后, 发现中医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其独到之处, 而且不良反应轻微甚至无。
结论中医药疗法通过整体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 综述;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 treatment for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atients. Methods The articles about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ere retrieved in the last 5 years by CNKI and related search engin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was retrieved from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or menopause syndrom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subject. Results After reading a lot of target lit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TCM therapy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nd its adverse reactions are mild or even absent.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has a good effect on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by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Zang Fu organs and regulating qi, blood, yin and yang balance. Keyword: Perimenopausalsyndrome; TCM treatment; Review; 0、引言 女性在45~55岁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潮热盗汗、心烦易怒、情绪急躁、心悸失眠或抑郁健忘、浮肿便溏、皮肤感觉异常、头晕、腰酸等[1], 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作者:杨乾方潘立民叶婷刘继虹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8期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以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腰酸耳鸣等为主要证候特点,或伴有经停的一组证候群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
治疗上,目前西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药物多为雌孕激素类,因其见效快的特点,故被广泛使用,但通过调查发现使用激素类药物后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如:多毛、乳房触痛、胃肠道反应等。
中医通过整体观察,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多样,如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耳针等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8-0098-04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腰酸耳鸣等为主要证候特点(又名更年期综合征)[1]。
研究发现PMS与人体自身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是一系列综合系统病变的产物,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2]。
据有关资料报道大多数女性在围绝经期都会出现PMS的各种症状,发病率约为68%[3-4]。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压力也随之而来,导致我国PMS患者逐年增加,治疗上刻不容缓。
西医治疗PMS主要是使用激素类(雌、孕激素等),虽然在短期内疗效显著,但从长远来看,后期不良反应较多,安全性低[5-6]。
中医治疗PMS与西医相比优势显著且方法多样,如:中药、针灸、耳穴等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
本文通过查询近10年来资料库(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就中西医对PMS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具体综述如下。
1 传统医学对PMS的认识传统医学对于PMS的认识更加丰富,虽在中医古籍中未找到相同的病名记载,但根据PMS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现代医家普遍认为PMS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的“经断前后诸证”、“郁证”、“百合病”、“脏燥”类似。
围绝经期综合征一、概述围绝经期指卵巢功能开始减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一段时期。
妇女在此期内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叫围绝经期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范畴。
二、西医诊断(一)临床症状1、月经紊乱:月经频发、月经稀发、不规则子宫出血、闭经等改变。
2、激素下降相关症状:(1)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是雌激素下降的特征性症状。
(2)精神神经症状:①情绪症状: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
②记忆力改变: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
③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老年痴呆、记忆力丧失、失语失认等。
(3)性欲改变:性欲下降。
但有学者认为人类的性行为完全可以不与性激素水平相平行。
(二)体征1、泌尿生殖道检查: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器官萎缩、干燥、阴道炎、张力性尿失禁等。
2、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和脑出血。
3、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约25%妇女患有骨质疏松。
4、其他:皮肤萎缩,视力欠佳,眼干、红等。
(三)实验室检查1、FSH测定:FSH>10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2、氯米芬兴奋试验:月经第5日起每日服用氯米芬50mg,共5日,停1日测定血FSH,若FSH>12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3、性激素改变:雌酮(E1)高于雌二醇(E2),形成E1/E2>1;孕酮减低或无孕酮;雌激素-睾酮升高。
(四)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评分标准为了对围绝经期临床病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国际、国内广泛采用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3]。
三、辨证分型中医认为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肾阳肾阴易于失衡。
部分妇女因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营阴暗耗,真阴亏损,阳失潜藏,阴阳严重失调,不能通过自身脏腑之间的调节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因而出现一系列因阴阳二气不平衡而导致的脏腑功能紊乱证候。
知柏地黄汤加味联合芬吗通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味联合芬吗通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导言: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激素水平的波动所致。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潮热、心悸、失眠、情绪波动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和芬马通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
因此,本文通过对知柏地黄汤加味联合芬马通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一、研究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味联合芬马通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二、方法2.1 选取研究对象选取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肾阴虚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2.2 治疗方法治疗组进行中药治疗,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味联合芬马通治疗,每日口服一剂;对照组采用西药芬马通治疗,每日口服一剂。
2.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潮热、心悸、失眠、情绪波动等。
疗效按照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
2.4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三、结果3.1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潮热、心悸、失眠、情绪波动等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85%。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
3.2 疗效评价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安全性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四、讨论4.1 知柏地黄汤加味的作用机制知柏地黄汤具有滋阴清热、益肾生津的作用,可以调节肾阴虚症状,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而芬马通具有调节激素水平的作用,可以缓解潮热、心悸等症状。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传统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优势在于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而西药芬马通则有较好的快速缓解症状的效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如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激素水平波动,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症状。
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往往因人而异,一般发生在45~55岁之间。
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自然阶段,是伴随年龄的增长所必然会出现的一种自然变化。
通常来说,只要做好护理措施就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但如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则就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以缓解不适。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围绝经期综合征具体应该如何治疗?1.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怎么发生的?有哪些症状?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理阶段,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生理性卵巢功能衰退,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逐渐失去排卵能力,雌激素分泌量也大大减少,导致身体和精神上出现多种变化。
其发生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有过早绝经家族史的女性可能会更早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
而其严重程度则会一定程度上受到高级神经活动影响,也就是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调节、生活压力等有关,性格开朗、神经稳定、生活满足的女性可能会更好地应对这一阶段的变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则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月经改变,这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月经突然停止的较少见。
其次是血管收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可反复、短暂地在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出现,伴有皮肤潮红、灼热感、心悸和严重的身体不适感,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再次,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阴道组织可能会失去润滑和弹性,使性交变得痛苦。
雌激素水平较低也可能使女性更容易出现泌尿或阴道感染。
丧失组织张力可能导致尿失禁。
除此之外,围绝经期综合征还会引发一系列精神和神经症状,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和耳鸣等。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
合征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着,方法独特。
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2],现将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或气滞或火旺为标。
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
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血为主,随证加减。
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
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各30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20g,山茱萸、白芍各15g,乌梅、郁金各10g。
治疗80例,总有效率%。
黄英[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10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g,白术、牡丹皮、五味子各12g,甘草6g。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疗效满意。
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
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
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健脾。
右归丸[5]加减。
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
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川椒、鹿角片,以增补肾扶阳,温补督脉之效;若胸闷痰多,加瓜蒌、丹参、半夏以化痰祛瘀;肌肤面目浮肿,酌加茯苓、泽泻、冬瓜皮。
肾阴阳两虚型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亏虚,不能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呈肾阴阳俱虚之证。
皮精英[6]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78例,基本方:仙茅15g,淫羊藿15g,当归12g,巴戟天15g,黄柏10g,知母
9g。
加减:阴虚肝郁型加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郁金;脾肾阳虚型加附子、肉桂等,减黄柏、知母用量;心脾两虚型加麦冬、龙眼肉、茯神、远志、五味子等;肝郁脾虚型加柴胡、郁金、白芍、白术等;肾阴阳两虚型加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生龟板、杜仲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马珊[7]对肾阴阳两虚型,治宜温阳益肾,药物: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淫羊藿各10g,菟丝子、山茱萸、百合各12g,牡丹皮、补骨脂各6g。
心肾不交型妇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之前,肾气渐衰,阴精亏少,阴阳失衡,肾阴虚水不涵木。
肝火偏旺,水不制火,心火上炎,心肾不交。
常见烘热汗出,心慌心悸,躁扰不宁,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黄淑琼等[8]以自拟滋肾宁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药:百合30g,熟地黄20g,生地黄20g,山茱萸12g,黄精15g,丹参15g,龙骨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浮小麦30g,大枣15g(去核),炙甘草5g。
达滋肾养阴、宁心安神之效,疗效满意。
刘金淑[9]对心肾不交型,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玄参各15g,女贞子、山茱萸、麦冬、百合、茯神各10g,莲子心、远志各6g,紫贝齿
30g(先煎),交泰丸10g(吞)。
2单方治疗胡蔚洁[10]采用平更汤治疗54例,药用: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钩藤、酸枣仁、茯苓、紫草、浮小麦、百合、柴胡、郁金,总有效率为%。
李艺[11]用柴胡甘麦汤治疗23例,药用:柴胡、党参、白芍各15g,炒黄芩、半夏、炙甘草各10g,龙骨、牡蛎、浮小麦各30g,大枣5枚。
治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闫冬梅[12]用滋清安神饮治疗275例,总有效率%。
王纪云[13]以五子衍宗丸为主治疗42例,偏肾阴虚加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偏肾阳虚加肉桂、附片,偏心脾两虚加黄芪、当归、党参;偏肝郁加香附、栀子,治愈15例,好转26例,无效1例。
3中成药治疗金真等[14]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66例以月经周期改变和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及精神情志改变为主症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为94%。
梁文珍等[15]观察紫参颗粒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用紫参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每组30例。
观察临床总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检测性激素水平。
结果:紫参颗粒对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着疗效,对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尼尔雌醇。
郝玉芳[16]应用妇复春胶囊口服治疗118例,结果显效9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