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高架道路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8
#1 软弱地基的松木桩处理摘要: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
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
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目前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对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地基处理桩基施工一、软弱地基的种类及常见的处理方法软弱地基的种类很多,按成因一般可分为人工填土类地基;海相、河流相和湖相沉积而成的含淤质粘土类地基;各种山前冲积、洪积相所形成的夹卵石、漂石的粘土类地基。
复杂的成因造成了它们在物理力学性能上的复杂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
目前对厚度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各类钢筋混凝土桩进行处理,对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采用砂桩、石灰桩,化学灌浆或堆载预压等方法处理。
各种处理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是否安全和节约。
在实际工程中,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问题较少提及,笔者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短木桩处理某些软弱地基不仅施工较为便捷,而且费用也较为经济合理。
二、用松木桩处理地基的实例在实际工程中软弱地基普遍存在,对于一些层数较低、荷载较轻的建筑物地基或遇局部暗塘的情况,大多是采用松木桩处理地基的。
下面就110KV鹿山变电所主控楼的地基处理作一简要介绍。
(1)工程的地质概况该工程位于鹿山附近,建筑面积650m2,两层全框架结构。
地质剖面自上而下由杂填土、淤质粘土、含淤质砾砂卵石、粉质粘土及粘土构成。
淤质粘土呈软塑状,下部的含淤质砾砂卵石呈中密状,是较为理想的持力层。
持力层的实际埋深约4米。
当时曾考虑用砼短桩或换土垫层法处理,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松木桩的处理方案。
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 (2010年1月19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2010年2月1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5号公布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特区内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未作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驾驶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公安、司法等机关的特种车辆违反本条例的,按照本条例规定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车辆所有人、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第四条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遵循合法、公正、文明、公开、及时的原则。
对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违法行为,经交通警察指出后,行为人能及时纠正的,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对严重妨碍道路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对多次实施严重妨碍道路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的,加重处罚。
第五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第六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八条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罚款;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一百元罚款: (一)翻越机动车道隔离设施的; (二)违反规定进入高速公路的; (三)在机动车道内兜售物品或者散发广告的。
第九条驾驶非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两百元罚款: (一)驾驶改装、加装动力装置非机动车的; (二)违反规定载人、载物的; (三)违反禁行、限行规定的; (四)在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的; (五)违反规定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的。
城市桥梁养护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桥梁的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确保城市桥梁的完好、安全和通畅,充分发挥城市桥梁的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桥梁,是指城市范围内连接或者跨越城市道路的,供车辆、行人通行的桥梁以及高架道路(包括轻轨高架部分)。
第三条____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桥梁产权人或者委托管理人,负责对其所有的或者受托管理的城市桥梁进行检测和养护维修。
第五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档案。
第二章养护维修第六条城市桥梁竣工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以及未设置、施划有效交通标志的桥梁,不得交付使用。
第七条城市桥梁质量保修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政府投资(含贷款)建设的城市桥梁,其养护维修由城市人民政府委托的管理人负责。
由政府投资建设但已经出让经营权的城市桥梁,或者由企业投资建设的城市桥梁,在经营期限内,养护维修由获得经营权的企业负责养护维修。
经营期满后,按照设计荷载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经检测评估确认合格后,方可交还城市人民政府管理。
社会力量投资修建的公益性城市桥梁,其养护维修由城市人民政府委托的管理人负责。
第九条单位自建的用于专业用途的桥梁,由自建单位负责养护维修。
第十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城市桥梁养护维修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桥梁产权人或者委托管理人应当编制城市桥梁养护维修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主要内容修订背景修订概况主要内容主要条文解说.修订背景《规范》的历程修订的原因工程建设的需要快速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连续流交通、主辅路系统、高架道路、地下道路城市立交设计理念的完善……主辅分流、机非分行、互通、连通、畅通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多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理念的创新……公交优先、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环境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强调“道路总体空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再生沥青、透水、降噪、彩色路面技术类问题道路分类分级——是类型还是等级?城市规模在分级中如何考虑?设计车辆——是否增加新类型?设计速度——增加100km/h 、120km/h?道路净高——5m、4.5m、3.5m、3m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道路能力的指标?机动车单车道宽度——3.75m、3.5m、3.25m、3m……?路面结构设计荷载标准——是否考虑增加新的荷载标准?道路交叉口类型——分类原则、设计标准?…………标准体系的调整《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根据新的体系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将一本通用规范和若干专用标准代替。
.修订概况编制过程目的和原则(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公里,公路为每小时公里;(二)同方向只有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公里,公里为每小时公里。
第七十八条高速公里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公里。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
同方向有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公里;同方向有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公里。
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
设计速度与管理速度的关系?车道数和车道位置?各省市实施情况最高时速70km/h?《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6.2.2条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第9章高架道路§9-1 高架道路的特点和设置原则现代化的大城市中,随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有街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难以满足交通需求,交通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
解决问题的途径有:(1)开拓地下空间——地铁;(2)加强地面交通——旧路改造,实行现代化交通管理;(3)向地上空间发展——高架道路。
高架道路是用高出地面6m以上(净高加桥梁结构高度)的系列桥梁组成的城市空间道路。
一、高架道路的优越性相对于其他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来说,高架道路具备下列优点。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空间,增加路网容量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现有道路的中央部分筑起桥墩(或立柱),在其上空修建道路,使原来4车道的地面道路,增至8车道或10车道。
按标准设计时,高架路的占用地面的情况:4车道高架道路占用地面约6m宽,6车道高架道路占用地面约7m宽。
而6车道高架路起到地面上12条车道的作用。
(二)强化快速干线的交通功能,实现交通分流高架道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主要承担穿越市区的中、长距离过境性客、货交通。
它从空间上分隔交通流,可以避免地面道路由于车速差异和转向、变换车道而形成的相互干扰,高架不受红绿灯信号限制(仅在匝道出入地面道路时有红绿灯控制 ), 与其它行驶方向的车辆无干扰、无冲突,是实现连续运行的封闭式汽车专用道。
(三)提高车速、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由于实行快、慢分流,无交叉口横向车流的干扰,设计车速为(6O~8O)km/h的高架路行程速度至少可达 50km/h, 符合快速交通的要求,从而缩短交通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四)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二、对环境的负面影晌(一)景观影响高架主线犹如一条灰色的混凝土“长龙” , 纵贯在十分拥挤的交通道路上空。
(1)对于其下的行人和车辆而言,将产生一种压抑感;(2)粗短的墩柱体系令城市空间变得更为狭窄,破坏了城市干道在空间上的流畅性,虽经绿化和美化,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建造高架道路对不同城市应有区别,慎重而行,即使需修建也要规划好位置,对于闹市区、商业中心等人流繁忙的路段则不宜建造。
(二)交通污染由于交通量剧增,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机动车行驶所造成的尾气、噪声急剧增加。
高架道路下的地面通风不良,废气不易扩散;地面车辆受高架道路的遮盖,声波折射音量加大;高架道路上由于标高的提高,噪音源与高层建筑的距离近,噪声污染变大。
此外,高架道路对路边建筑的采光、通风均有一定的影响。
三、高架道路的设置条件和原则通常情况下,高架道路沿着原地面道路的中线设置,并设于原路幅宽度范围内,只是在匝道处,需要对原路进行适当的拓宽。
作为桥下部分,一般中央为桥墩(或立柱),两侧可供地面道路车辆行驶。
(一)设置条件1.凡设置高架干道的道路,其原有等级应属快速路或主干路。
注:高架道路网宜呈十字形或环状,但不强求一定建成高架路网,也并非在所有快速干道均需要设置高架路。
2.交通量较大。
交通量是设置高架道路的定量指标,具有一定数量的交通流量方可使高架道路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全线交通条件低劣,采用其它工程设施或交通管理措施又得不到根本改善的主要干道,可以设置高架道路。
3.交叉口上直行车辆占路口总交通量的比重较大 (85%~95%), 沿线交叉口均属交通状况较差的一般干道。
注:这种情况在必要时也可设置短程高架连续立交,以改善交叉口的交通,使直行车通行无阻。
4.在跨越河流或铁路的桥梁两端,当交叉口距桥台的距离短、车辆多时,宜将引道建成高架桥的形式,以便使引桥连续跨过多个交叉口。
(二)选线原则由于高架桥沿街道轴线建造,终究有碍城市景观和环境保护,所以选线应服从整个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快速干道的布局要求,并且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方案比选。
1.为了保证高架道路交通的快速与通畅,不宜选择在线形标准过低的道路(或过于曲折的河道)上修建高架路。
路线评价指标中,直线段应占全线长度比例的60%以上, 或者平曲线半径大于相应设计车速所对应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为减少高架道路对沿街建筑通风、采光、噪声等的不利影响,高架道路的边缘距离房屋至少应有7m的距离,故高架道路不宜选择在沿街多为住宅建筑的道路上。
3.为了充分发挥因提高车速而获得的运输经济效益,高架干道全程不宜太短。
但也不必盲目求长,因为过长的干道势必增加出入口,而设置匝道又将导致较多的房屋拆迁。
(三)高架桥结构设计遵循的几个主要原则1.为保证高架桥下的通车净空高度和减少匝道桥及引道的长度,要求高架桥的结构高度尽可能减小;2.由于高架结构的工程量大、造价高,故应选用经济、实用的结构形式;3.由于高架桥的工期紧,为了便于快速施工,标准跨结构应尽可能地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4.高架道路作为城市的一道景观,应注意使外形线条流畅、跨高比例协调,在重要的景观路段上,应考虑高架结构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并适当采用新颖的结构形式。
高架桥上部结构采用空心板梁、预制工字梁、预制单箱梁结构或多室箱梁等,交叉路口跨度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T 梁,特殊路段采用钢梁,在重要景观路段采用新颖结构,脊骨梁和低高度箱梁等。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双柱式、单柱式。
§9-2 高架道路匝道匝道是保证高架道路与城市路网联系并按一定间隔设置的坡道,它与地面道路的连接点是高架道路系统的咽喉要塞之一。
匝道按照在其上行驶的车流方向的不同,分为上匝道( 即把地面道路车流引向高架主线的匝道) 和下匝道( 即把高架主线车流引向地面道路的匝道), 见图 1-9-1 。
匝道设置的总原则匝道的合理设置是有效使用城市高架道路的重要条件,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架道路系统在路网中担负的交通要求,扩大高架道路的利用率,使高架道路通行时间最短;充分发挥每一条匝道的功能,使高架与地面道路系统均能切实起到疏解市内交通,集散对外交通,分流过境交通的作用。
§9-3 高架道路横断面设计一、主线高架道路宽度1.四车道双向主线横断面通常采用 18m 宽,其组成为:0.5m 中央分隔墙+2⨯(0.5m 路缘带+3.5m+3.75m+0.5m 路缘带+0.5m 防撞墙)=18m2.六车道双向主线横断面常采用 26m 宽,其组成为:0.5m 中央分隔墙+2⨯(0.5m 路缘带+3.75 × 3+0.5m 路缘带 +0.5m 防撞墙)=26m双向分离式高架道路可分为 3 车道与 2 车道的高架道路。
3.三车道单向主线横断面常用 12.75~13m 宽,其组成为:0.5m 防撞墙 +0.5m 路缘带+ 3.75 + 3.5×2车道 +0.5m 路缘带 +0.5m 防撞墙=12.75m4.二车道单向主线横断面常用 9.5m 宽,其组成为:0.5m 防撞墙十 0.5m 路缘带十 3.75 × 2+0.5m 路缘带 +0.5m 防撞墙= 9.5m二、匝道宽度1.双车道匝道常采用 8.5~9m 宽。
交通量较大,并为避免匝道上因行驶车速不同,影响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可设置双车道,其布置为:0.5m 防撞墙十 0.25m 路缘带 +3.75m+3.5m 十 0.25m 路缘带十 0.5m 防撞墙,总宽为9m2.单车道匝道常采用 8m 宽。
单车道用于交通流量不大,或为避免并入主线时带来过多交通压力。
其布置为 :0.5m 防撞墙十 0.25m 路缘带十 3.75m 车道 +2.75m 停车带 +0.5m 防撞墙 =7.75m~8m 。
凡匝道平曲线半径 <250m 的应按规范要求增加宽值,验算路面宽度是否符合要求,规范规定直线段单车道匝道路面宽度最小为 7m 。
三、高架道路横坡高架道路采用 1.5%~2% 直线横坡,对于不需超高的主线,设置双向直线横坡,需设超高横坡的设单向直线横坡。
匝道一般采用 2% 单向直线横坡,需设超高路段的,设 4% 单向超高横坡,具体根据平曲线半径查表。
四、高架道路横断面形式高架道路横断面形式按桥墩布局的不同和交通组织方法的不同,分别有: 独柱墩 ( 用于匝道 ) 、双柱墩 ( 用于主线 ) 两者在一起的见单层高架有匝道的横断面图 ( 图 1-9-6a) 二层门架墩即复式门架墩又称椅式墩。
椅式墩应用于高低两层的并联桥上 ( 图 1-9-7) 。
双层式的高架在交通组织可有三种做法:(1)上、下双层各自单向行车 ( 图 1-9-7a)(2)上、下双层均是双向行车;(3) 上层双向是远距离交通,下层双向是近距离交通。
一般采用第一种较有利 ( 图1-9-7) 。
椅式墩双层高架见图 1-9-7 所示。
§9-4高架道路线形一、高架道路主要设计技术标准(一)计算行车速度1主线:60~80km/h。
2 地面道路:40 km/h。
3 匝道:35~40 km/h。
(二)荷载标准:1主线:汽车-20级,挂车-100验算。
2 地面桥涵:汽车超20级,特300平板车验算。
3 匝道:汽车超20级,挂车-120验算。
4 地面道路结构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
(三)建筑界限高架道路净空高度:5米。
地面道路净空高度:5.5米。
匝道净空高度:4.5米。
桥下铁道净空高度:6.5米、7.2米横向道路净空高度:5米、4.5米。
铁路每股道净宽不小于7米,双股道净宽不小于11米。
(四)抗震标准地震基本烈度70,重要修正系数1.3。
(五)车道宽度1小汽车3.5米。
2混合车道3.75米3 双车道匝道每车道3.5米。
4 地面道路交叉口车道,每车道不小于3.25米。
5 非机动车道,每车道1米。
二、总体设计原则1 在总体设计知道思想指导下,以所在道路规划为依据进行该路上面的高架道路工程设计。
2 合理解决工程两端的接口处理,并注意与横向道路的联系,发挥高架道路快速干道的功能。
3 满足沿线工厂、单位、住宅车辆出入要求,保持高架下地面道路的城市道路功能。
4 高架道路的线形与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考虑市景的需要,采用轻盈挺拔,外型和谐的结构线条谐的, 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的目的。
5 考虑近、远期结合 : 例如近期建设必要的上下匝道,预留立交匝道接口,沿线立交可分期建。
6 缩短施工期限,尽可能采用预制构件和能加速施工进度的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和组织交通。
7 结合工程建设特点,采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高架道路路线平面设计(一)定线1 高架道路中心线原则上与地面道路中心线合一,设计定线以规划红线为依据 ,并调整地面不符合规范之处。
2 高架干道的定线应尽量减少对沿线建筑通风、采光、噪声的不利影响,高架道路边缘距房屋至少应有 7m 的距离。
(二)高架道路紧急停车带设置和中央分隔带开口1.紧急停车带设置常用高架道路主线断面为双向四车道 18m 宽,如果一旦主线上发生车辆抛锚,或因交通事故占用一条车道,则主线通行能力将有所降低,并影响后续车辆行驶,故四车道高架道路两侧需设置紧急停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