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妇女缠足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妇女为什么裹脚,从什么时期出现裹脚这种现象?裹脚也叫做缠足,在女孩四五岁的时候,用布帛把女子的双脚缠裹起来,在女孩子双脚随着身体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为又尖又小畸形的脚,这种被裹过的脚称作“莲”。
据说根据脚的大小,也就是“莲”的大小分作大于四寸的叫“铁莲”,四寸的叫“银莲”,而三寸的就叫做“金莲”,可见在古代这“莲”以小为美,以小为最好。
那么这种国脚现象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呢?有人说是隋朝,有人说是唐朝,还有人说是在五代,现在普遍认为裹脚现象的出现是在北宋。
到南宋时期也只是盛行在上流社会,民间也并没有普及,而且在宋朝的时候裹脚长度也没有那么小,也没有那么尖。
裹脚这种现象在元明清三个时期得到了发展,在明末裹脚之风开始盛行,对裹脚的审美也达到极致,不仅要求脚小,还要小到三寸,而且还要有弓,还要有形状,可以说从小脚到三寸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裹脚是一步步完成的,分为试裹,试紧,裹尖,裹瘦,裹弯几个步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是一个被摧残的过程,一双好好地脚愣是被弄成了畸形,你说这得有多遭罪!!据说睡觉的时候,两脚痛得抽痉,或一夜频频痛醒,饮食无味。
解开裹布,往往溃烂的部位和裹布紧紧粘着,勉强撕下来,便是一片血肉模糊,差不多得用六个月的时间,强忍痛苦挨到脚趾头都抄到脚内侧边,由脚内缘能摸到脚趾头,这样才算是瘦到家。
溃烂的伤口,处理不当往往愈来愈严重,到最后甚至会导致小趾腐烂脱落形成慢性骨髓炎,多年不愈。
那么为什么古代妇女要裹脚呢,要遭受这份活人罪呢?一个原因是上层社会的示范带动效用。
裹脚最开始也只是在宫廷小范围内流行,后来传到民间富贵人家,最后才来到民间普通人家。
我觉得这就是跟风行为,上面的人觉得漂亮,下面的人也就似乎觉得漂亮,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就这么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来,后来再加上统治者的一些别有用心,一种习俗成为了明文规定,你再去想改那已经是不可能了。
本身女孩子都有爱美之心,觉得别人裹出来的脚漂亮,那自己也要这样做,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审美。
中国古代妇女的裹脚传统中国古代女性以小脚为美,所以中国古代妇女流行裹脚。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
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
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
只要皇帝喜欢什么,民间一定会流行什么,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号称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达到了发展的颠峰,乾隆皇帝酷爱书法,所有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李后主喜欢小足女人,所有就流行了裹脚。
关于裹脚的起源,还有几个说法,有说是起于南朝齐废帝妃潘玉奴,有说是起于唐末,有说是起于隋炀帝等等,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发生了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缠足这一陋习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缠足这样一个对女性身体残害的习俗,却能在中国延续近千年之久,有许多社会文化上的因素,包括:审美的理由:当时人不论男性或女性,都认为足小为美,尤其对男性来说,小脚具有性的吸引力。
例如「三寸金莲」一词代表掀美女性脚美的名词。
关於对小脚的审美,最著名的小脚审美著作,是清代李渔的《香莲品藻》,把女性的小脚,从形状、尺寸、装饰、气味等角度来作分类品评。
古代女人裹脚的相关知识古代中国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不仅在社会地位上受到限制,连身体也受到束缚。
裹脚是古代中国女性的一种特殊习俗,也是对女性身体的一种虐待。
本文将介绍古代女人裹脚的相关知识。
裹脚,又称为缠足,是一种将女性的脚部束缚起来,使其永久性地变小的行为。
这一习俗起源于10世纪的北宋时期,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消失。
裹脚的目的是追求小巧的脚型,被视为美丽和高贵的象征。
裹脚的过程需要从幼年开始,通常是在女孩子五岁左右开始进行。
首先,将女孩的脚浸泡在热水中,然后用一块细绳将脚趾和脚弓部分紧紧地绑起来。
绑好后,再用一块布或绷带将脚部包裹起来,使其紧密贴合。
每隔几天,需要重新调整绑带的紧度,以逐渐将脚部压缩变小。
裹脚的过程十分痛苦,被裹脚的女性常常会感到剧痛和不适。
长时间的束缚导致脚趾骨折、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
即使成年后脚足已经完全裹好,女性在行走时也只能小步慢行,因为双脚变得僵硬而无法自如地活动。
裹脚的习俗源于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控制。
男性认为小巧的脚部是女性的美丽象征,裹脚成为了一种标志地位和身份的符号。
女性被迫接受这种习俗,以显示自己的贞节和婚姻的忠诚。
裹脚的女性在寻找配偶时往往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她们的裹脚脚型被认为是高贵和美丽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裹脚逐渐被认识到是一种对女性身体的虐待和剥夺。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行民主革命,倡导男女平等,裹脚逐渐被废除。
现代社会,女性不再接受裹脚的束缚,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益。
总结一下,古代女人裹脚是一种对女性身体的虐待和束缚。
这种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控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裹脚逐渐被废除。
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益,不再接受裹脚的束缚。
中国“三寸金莲”设计之我见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迫害的主要证据之一。
女性缠足作为一种在中国社会产生久远,流传广泛的恶劣习俗,是女性文化中的畸形产物。
本文将对“小脚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对女性和社会的危害作一考析,并谈谈自己对于“小脚文化”的思考。
一、起始及原因中国女人“小脚”的历史大约有千余年,据说始于南北朝、唐代,兴盛于宋代,延续至民国时期。
唐镐诗曰:‘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因官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
以此知札脚至五代以来皆为上。
札脚起源于宫廷,为了展示女人的轻盈,娇柔,起舞时有凌云之态,让皇宫大人们逍遥享乐,宫女们以帛绕脚,是为缠足的开始。
后来“缠足”由宫内传到宫外,直至民间。
到了宋朝末年,社会上还兴起了一股“以大足为耻”的风气,到了明代,女子缠足的风气更盛,后居然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男人们的审美情绪,一种精致文化,一个女人成长的必修课。
缠足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度,道德伦理密不可分的。
首先,缠足是阶级压迫的反映。
封建统治阶级是将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建立在对广大劳苦大众种种压迫之上的。
为了满足自己的欢娱和纵欲,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奴役,经济上剥削被统治者,而且还在精神和肉体上恣意折磨、摧残之。
其次,缠足是男女不平等观念的产物。
中国女性在封建社会中,不仅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男权的压迫。
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伦常决定了她们的一生只能是逆来顺受,遭压迫,受欺辱,而又不能有任何的不满和反抗。
如此命运,缠足也就成了她们必须严守的一项规矩,只有听命之理,哪有不从之由。
从以上两点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缠足的起源绝对不是哪个封建帝王的发明创造,而是与封建专制社会密切相关的,其实质是罪恶的等级制度歧视、欺辱、践踏女性的必然产物。
二、缠足的危害缠足,对女性来说,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是一种野蛮的摧残。
古代的时候女人没有社会地位,很多男性喜欢女人的小脚,因此就进行缠足,女性在缠足的时候痛苦是很大的,需要把骨骼和肉缠得变形才算到达要求,相当的痛苦,那么古代缠足的危害有哪些呢?⑴劳动力减半------加剧社会贫困人类社会男女各占其半,女子缠足,半为残废,缠足时代的女子多以“没脚”自比,脚小难行,行必扶墙,拄杖持杆,有条件则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仅能步中庭”,若逢兵荒马乱,只有坐以待毙。
中国女人裹脚的简介
中国女人裹脚的习俗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裹脚是指中国女性在过去几个世纪里通过束缚和限制脚部生长来达到一种审美标准的做法。
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10世纪,当时是贵族妇女为了追求小巧的脚部形状而进行的。
然而,裹脚逐渐成为广大中国女性的社会现象。
裹脚的目的是要使女性脚部看起来纤小、修长。
这一审美标准是基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即温柔、贤良和顺从。
裹脚过程中,女性的脚被捆绑成为形状独特的小脚,并长期受到束缚。
这种束缚不仅对脚的正常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还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尽管裹脚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一度被视为一种美丽和身份的象征,但这个传统在20世纪初被废除。
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最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废除裹脚的背后是对女性权益的重视和对人身自由的尊重。
如今,裹脚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其影响仍然存在。
一些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机构致力于保留和展示与裹脚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裹脚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女性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角度之一。
总之,中国女人裹脚是一个曾经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独特习俗。
尽管其对女性脚部造成了损害,并且被废除,但其文化和历史价值依然存在,并为我们理解中国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女性缠足有感。
缠足的起源,年份酒有很多中说法就不在多做研究了。
南齐,南唐。
开始为舞者现舞,表演需要未变成病态,接着由宫女仿似。
后来到宋朝就开始有明确的记载,开始为妓女中流行。
可见这分析没错。
这也能说是一种市场经济。
市场视小脚为美,故在妓者这行业中流出,接下来就是攀比心理让它传承,只为小而美,对小脚的女性视为美,其中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一般男性或大部分女性都为正常脚位正常的大小,故一些天生脚比较小的女性就被视为稀者,即被人们视为美者。
又由于人性的一大典型心理,妒忌。
这是一种可怕又伟大的心理,可怕就是在于它一定不度人向善。
伟大就是能让缠足这种变态的行为俸行上千年之久。
最后也是这种心理将之恶化。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缠足逐渐走向中层阶级,这种变态之举居然变成了风俗,清朝建立以后,朝廷下令不准许明间缠足的行为,但还遏制不住,为了这种变态的行为人们连杀头的事也干啊,很明显妒忌心理是那样的可怕啊。
何况说前几年学生流行的裤脚也源于这种心理,只是违反中学生规章制度怎样也不用枪毙嘛,杜绝不了也是情有可原的说,对吧?缠足的法式看有多变态吧。
一般而言。
女生在5到8岁就要开始缠足了,看一下吧,我们在那个年龄在干嘛吧,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大哭鼻子了,缠足呢,居然要四指下屈,就剩大拇指,在用长布包裹,在用针线缝住。
就在抑制人体的正常伸长嘛,可想而知有多么的痛,所以说妒忌这种心理有多“伟大”。
说女人“伟大”的原因了。
开个玩笑!呵呵。
在说回缠脚,其实也有主观原因的清人入关以后,对汉族男性及女性的身体都视图加以控制,男性要剃发,女性要禁止缠足,前者在清政府的强力推行下达成成功,但禁缠足却未能奏效,因此在清代,缠足常被认为是对抗满人意识的一种表现。
华丽的被说成民族精神,其实真的有啦。
好啦,这变态的行为什么时候结束呢??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首先开始推行反缠足,但最后未能成功。
到了清朝末期,缠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徵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柔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
古代裹小脚的原因古代裹小脚是指中国古代女性为了追求美观而将自己的脚裹得非常紧,使其变得异常狭小的一种习俗。
这一习俗始于10世纪,盛行于明清时期,直到20世纪初才被废除。
那么,为什么古代女性要裹小脚呢?下面将从社会观念、审美标准和婚姻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裹小脚的原因之一是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她们的地位和权益受到严重限制。
而裹小脚被认为是一种符合这种社会观念的行为,因为只有裹小脚的女性才能展现出柔弱、纤细的形象,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期望。
审美标准也是古代女性裹小脚的原因之一。
在古代中国,纤细的脚被视为女性美的象征,而裹小脚则是实现这一审美标准的一种方式。
人们普遍认为,小脚的女性更加娇小玲珑,更具吸引力。
因此,为了追求美丽和被社会认可,许多女性愿意忍受裹小脚的痛苦。
婚姻制度也是古代女性裹小脚的原因之一。
在古代中国,婚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妇女的婚姻地位直接关系到她们一生的幸福与否。
裹小脚被认为是一个女性的婚姻资本,只有拥有小脚的女性才能吸引更多的婚姻对象。
因此,为了能够找到好的婚姻对象,许多女性选择裹小脚。
然而,裹小脚虽然在古代中国流行,但也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健康问题。
裹小脚会导致脚部畸形,引发脚部疼痛、感染和行走困难等问题。
而且,由于小脚无法正常支撑身体重量,裹小脚的女性常常需要依靠拐杖或他人的帮助才能行走,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反思裹小脚的习俗,并逐渐废除了这一做法。
现代社会,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女性也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益和地位。
裹小脚的习俗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铭记并警醒,不再重蹈覆辙。
古代女性裹小脚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观念、审美标准和婚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虽然裹小脚给女性带来了痛苦和健康问题,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为了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追求美丽,选择裹小脚。
中国女人裹脚,欧洲女人束腰,都不及日本的习俗,最让人受不了!在古代世界,审美观念因地区不同,会产生一些差异,由于思想的局限和习俗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陋习,比如中国古代妇女的缠足,严重影响了脚的发育。
欧洲束腰,易导致身体畸形,日本的黑牙更可怕。
首先聊聊缠足,中国古代女人的第二性器官不是胸,而是小脚。
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才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足者。
小脚是古代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古代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比如“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
而且女人这个最美的地方当然只有丈夫能看,被别的人看到是极大的罪过。
三寸金莲辜鸿铭有个妻子叫淑姑,她一双令“神气美妙”的三寸金莲征服了辜鸿铭。
辜鸿铭爱小足到了极致,他酷嗜嗅女人小脚,对小脚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
辜鸿铭称妻子的一双金莲是自己的兴奋剂,自己文思泉涌都归功于是妻子的金莲激发的灵感。
如今来看,女人裹小脚是对自己的一种摧残,走路颠颠拐拐,而且也不能劳动,从而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更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是古代男人欣赏的工具而已。
再聊聊古代欧洲女子的束腰,在世界人眼中,欧洲女人无疑是最美的,金色的长发,高挺的鼻梁,蓝色的眼睛,雪白的皮肤。
19世纪的欧洲,流行着女性以瘦为美,他们对细腰的追求更是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
束腰起源于宫廷,当时束腰在贵族女性中十分流行,后来大众也竞相模仿,逐渐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风气。
欧洲女性从11岁左右的开始束腰,一味的追求纤细的腰肢,往往需要节食,束腰胸衣也是她们的标准时装,往往衣服内都有钢丝做辅助,对女性的肋骨、五脏都是一种伤害,更有甚者,可能危及到生命。
其实中国的裹小脚、欧洲的束腰还不是最恐怖的,最吓人的是日本的黑牙。
在古代日本,染黑齿是一种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古代日本更是以黑齿为美。
将粥、黑茶、小麦、醋、酒等勾兑一起,发酵两个月。
之后加入“五倍子粉”,搅拌均匀之后,涂抹到牙齿上,每周两次。
浅谈中国妇女缠足
作者:徐益文
来源:《牡丹》2017年第15期
本文简单阐述了中国妇女缠足的大致过程,介绍了缠足盛行时期中国妇女缠足的方法。
笔者思辨地看待缠足问题,认为缠足现象代表了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再塑造,缠足的行为是因为男性对女子足部之美的迷恋,并对当今社会的恋足现象进行思考。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风俗,并不是舶来品。
缠足之风的发展是缓慢和变化的,中国妇女缠足的源头并不是为了残害女子身体,而是对足部之美的追求,这种追求越发疯狂才导致了残害女子足部,造成了脚骨变形、血肉模糊的局面。
缠足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凝视的一个缩影,缠足的疯狂是由于对女性足部之美的探索,现代社会同样存有恋足情结。
一、中国妇女缠足的缘起
缠足的源头有许多种说法,商、春秋、汉、六朝、唐都有,较为认可的是缠足兴起于五代。
据记载,五代后期,南唐李后主宫中有一位名叫窅娘的宫女,她善于跳舞,李后主特地命人为其制作了一朵高六尺的金莲花,让窅娘用帛缠脚,在莲花上跳舞,被缠的脚犹如新月一般,舞姿仿佛凌驾于云端。
自此以后,妇女纷纷效仿,将脚缠得小巧细直,以弓形足为美。
笔者认为,“新月状”十分类似于舞蹈之时用大脚趾之力支撑起身体时,脚部自然造成的弯曲状态。
由此看来,缠足兴起之初是为了舞姿优美飘逸,并非要残害女子身体。
后世之人越来越追求脚部的小巧和弓形,缠足才会愈加小和弯,以致后来出现四个小脚趾弯曲向后,仅留大脚趾在前的局面。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缠足并不是一直推崇的,也有人提出过反对的声音。
北宋聋人教官徐积在《节孝集》卷一四中写道:“何暇裹两足,但知勤四肢”,以此来称赞一名寡妇没有闲暇时间裹脚,辛勤劳作的坚韧品格。
缠足之风的兴起是自上而下的,起初兴起于以歌舞为生的宫女、娼优等,后来是鲜有出门、不干粗活的大家闺秀,最后才普及社会,成为大众妇女的风俗。
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关于缠足写道:“近年则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
”由此看来,元末时期不缠足的妇女已经十分稀少,如果不缠足就会糟到别人的耻笑,缠足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俗。
二、中国妇女缠足的方法
女子缠足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如今无论中外都不再有女子缠足了。
那么中国封建时期女子是怎么缠足的呢?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在中国封建时期缠足盛行的年代,女子四至八岁开始缠足。
相传在农历八月二十四日给女子吃糯米和赤豆做成的糍团,会使女子脚骨变软,更易于缠足。
在缠足已成为一种病态审美的
年代,缠足的方法是将女子脚尖向下,前脚掌向后脚跟方向挤弯成弓状,让脚心向内凹,留大脚趾在前,将四个小脚趾扳至脚底,再用布条第一层裹紧脚部,第二层用线密缝,最后套上尖头小鞋。
女子缠足后白天由人夹扶着练习走路,晚上用药水泡洗,再缠紧缝好。
长此以往,日复一日,使得女子脚骨变形,脚型变得弓、短、尖。
等到女子成年后,脚长大约三寸,若脚长超过五寸,便会惹得笑话。
女子缠足的过程是极为疼痛的,甚至会使女子的双脚不易于行走,脚部腐烂,鲜血淋漓。
由此来看,中国妇女缠足的过程犹如酷刑般残忍,女子自小就要忍受这种痛楚,令人无法想象。
三、关于妇女缠足引发的思考
“缠足”一词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反映了中国封建时期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为何“缠足”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十分盛行,如今却被认为是错误的,“缠足”本身是一种恶意的行为吗?当今社会“足控”一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对足控群体十分排斥,若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人们还会持有同样的态度吗?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一)女性是被男性凝视的对象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长期以来都是男性凝视的对象。
这里凝视的意思不仅仅指女性被看、被欣赏,还指由于生理性别不同,男性社会对女性文化习俗、制度规范和思想观念的塑造。
中国封建社会男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成为第一性,通过各种方式享受观看女性产生的愉悦,女性则是被看的第二性,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后现代主义学者米歇尔·福柯在《临床医学的诞生》《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三本著作中,都阐述了“凝视”的概念,指出“凝视”是主体凭借某种权势对客体进行操控的行为,这是一种权利的“凝视”,表现着权力,更产生着权力。
女子缠足的现象是男权社会对女子凝视的典型案例,是男性對女性足部形态乃至身材体态的重新塑造,展现了男性审美主导下对女性社会观、价值观的控制。
(二)缠足是对女性之美的探索
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之美有诸多探索,对女子的眉眼、面容、肌肤、腰身都有许多著述。
例如,《诗经》的《国风·卫风·硕人》就赞美女子“手如柔胰,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还常用明眸善睐、山眉水眼、蛾眉皓齿、楚腰蛴领等词汇来称赞女子之美。
笔者认为,缠足展现了封建社会男子对女子足部的深深迷恋,是对女性之美的探索。
清代方绚著述了《香莲品藻》一书,以女性的小脚为对象,进行品赏。
书中著述了“香莲五式”“香莲三贵”“香莲九品”“香莲三十六格”等,对女子小脚的赏玩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著述,包括在何地赏足最为惬意,缠足、洗足的注意事项、与小脚搭配的器物等,“品足”在他眼里成为一种趣味,展现了他对女子足部的痴迷。
缠足本身是对女性足部之美的一次探索与尝试,但是给女性带来的是疼痛不堪和难以忍受的煎熬。
如今,缠足的癖好已经不复存在,成为封建时代的印记。
今天,人们认为缠足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缠足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女子揪心的疼痛与臭气熏天的裹脚布。
同样是对女性之
美的探索,当今社会整容行业大行其道,如若古人能与今人对话的话,古人会不会也觉得整容是匪夷所思,并不可取的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缠足无疑是对女性之美的一次探索,尽管这一行为无益于女子的身心发展,更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标准,但是在中国封建时期能令人为之疯狂。
(三)正视现代社会“足控”现象
当今社会“足控”一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足控”指的是对大腿根部以下有强烈好感的人,普遍是指男性对女性有这一喜好。
“足控”群体分为很多类,如“恋丝”“恋足”等。
“恋丝”是指足控爱好者对丝袜的狂热喜好,“恋足”是指足控爱好者对脚部的狂热喜好。
“足控”这种癖好在当今社会不被普遍认可,这一群体经常会被认为是“变态”,被人嗤之以鼻。
但是,笔者认为“足控”群体的行为癖好与中国古代男性喜爱品玩女性脚部的行为十分相似,甚至是一脉相承的。
若将当代“足控”群体置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社会或许对这一群体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认知,衍生出的不仅仅是缠足这一习好。
“缠足”在当今社会已被定义为一大陋习,残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类似于“足控”的恋足情结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是从古至今都有的一种情怀。
笔者用封建时期的视角思考现当代的社会问题,并不是要为“足控”群体进行辩护,也不是倡导“足控”行为,而是认为“足控”现象是从古至今都有的,在当今社会应当得到正视,就像“同性恋”问题逐渐被正视一样,对“足控”群体不产生偏见,宽容地看待这一群体,“足控”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恋物情结。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