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几种重要的盐2(沪教版)2015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73
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学习目标】1.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2.认识盐的性质。
3.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4. 掌握鉴别矿石是不是碳酸盐的方法。
5.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物质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对盐的相关知识做进一步拓展: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酸、碱中和反应中提出,本课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和氯化钠四种盐出发。
可以将四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分为两类: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等;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经学的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总结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意在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分析】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错误地认为生活中的盐就是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
知识基础:知道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碳酸钙和酸反应)的事实。
学科能力:具备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知方式:由用途到性质,由性质到用途。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较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进行探究,渗透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达到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分析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和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设计思想】引入: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盐。
呈现盐类的用途。
介绍氯化钠。
碳酸钠和化工生产中的三酸两碱。
探究:碳酸氢钠。
碳酸钙的存在、转化与检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沪教版第7章7.3几种重要的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做面包时常用到一种既能减少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又能使面包松软的白色物质是()A.食醋B.苏打C.食盐D.蔗糖2.下列解释科学的是()A.在溶洞中,当溶有Ca(HCO3)2的水液发生分解,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的缘故C.“通风橱”是利用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它是种非常完善的防污设施D.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原因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的CO跟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CO2 3.某种物质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这种物质是()A.NaOH B.NaHCO3C.CaO D.NaCl4.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A.CaCO3B.Ca(OH)2C.CaO D.CaCl25.向盛有碳酸钠溶液(滴有少量无色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不同阶段测定所得溶液的pH和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反应后的溶液的ph≤7,蒸干后得到的白色固体只有氯化钠B.向白色固体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原反应后的溶液pH>7C.只要反应后的溶液显无色,说明稀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D.当没有气泡产生时,说明稀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6.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将CO2气体通入C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B.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C.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红色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7.小明课下在家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化学工业“三酸两碱”所指物质及应用;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了解有毒性的一些盐。
能力目标:课前走访调查、上网等方法收集资料。
情感目标:体验化学与工业、农业、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与操作。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与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展示:白醋、厨房清洁剂、厕所清洁剂、苏打(小苏打)、大理石、食盐、碳酸氢铵、胃舒平(斯达舒胶囊)等物品,提问:上述物品中所含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厨房里有哪些酸、碱、盐,说说有哪些用途?1.化工产品:“三酸两碱”阅读了解:(1)写出“三酸两碱”的化学式。
(2)用途。
讲解:纯碱不属于碱,而属于盐,一个国家酸、碱、盐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2.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及用途交流: 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及用途。
苏打或小苏打用来发面;食盐用作调味品、防腐剂;碳酸氢铵是一种氮肥;白醋、厕所清洁剂中含有酸,可以用来除垢;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可以清洗油污;大理石是一种建筑材料;胃舒平(斯达舒胶囊)含有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可以中和胃酸等。
拓展: 阅读教材、讨论我国哪位化工专家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点拨: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造了“联合制碱法”,于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红三角”牌纯碱,并于当年获得万国博览会金奖。
3.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演示实验:将浓硫酸装入锥形瓶,用分液漏斗向浓硫酸中滴加水,观察到水沸腾,液滴四溅。
问:如何正确稀释浓硫酸?小结:操作要领:酸入水,沿器壁,缓缓倒,轻轻搅。
4.酸、碱、盐溶液使用注意点讨论: (1)实验中取用药品应按规定定量取用,若没有规定你认为取多少为好?为什么?实验后的药品如何处置?(2)实验中,若不慎将稀酸或稀碱沾到手上或流到实验桌上,如何处理?点拨:(1)没有规定用量时应尽可能取少量,取用少,排放少,不仅节约药品而且污染小。
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响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响能否发生。
3.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响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响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过程1.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硫酸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学生活动】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①【实验1】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②NaHCO3+HCl===NaCl+ H2O+ CO2↑③【小结】含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响,生成CO2气体。
2. 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未知物,参加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2】Na2CO3 +Ca(OH)2 ==CaCO3↓+2NaOH ④【小结】分析①②③④四个反响,从物质种类的角度看: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响,我们叫做复分解反响。
3. 复分解反响: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响。
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当两种化合我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响才可以发生。
4.盐的化学性质〔1〕盐〔可溶〕+金属1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Fe + CuSO4 == FeSO4 +Cu〔2〕盐 + 酸→新盐 + 新酸〔反响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响的条件〕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HNO3〔3〕盐 + 碱→新盐 + 新碱〔反响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响的条件〕Na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Na2SO4〔4〕盐 + 盐→两种新盐〔反响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响的条件〕AgNO3+NaCl=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2NaCl5.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了解碳酸盐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有物质的性质对陌生物质进行探究;2、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去验证物之间的相互反应;3、根据物质的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回顾提问:常见的盐有哪些?学生回答2、引入新课:在这些常见的盐中,有一类盐的酸根是碳酸根或碳酸氢根,如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新课;并把常见的物质设计成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使学生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美丽的大自然。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课件展示,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学习新课】(一)介绍氯化钠的用途(二)、【物理性质】请大家试着从颜色、状态以及溶水性进行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物理性质。
(三)【俗名与用途】1、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73第二段内容,说说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设计意图:了解几种碳酸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俗名,感受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
(四)、化学性质1、回顾旧知学生活动:回顾实验室中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投影出示相关化学方程式【问题讨论】根据上述反应,请问Na2CO3和NaHCO3能否与稀盐酸反应?如果能反应,请问它们又会生成什么物质?如果将石灰石换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还会不会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呢?2、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进行P74实验11-1。
《几种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掌握碳酸盐的几点重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索法和知识整理归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药品展示、查看图片/资料、实验探究、讨论总结、讲授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几种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的俗名及用途
二、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的比较 (1) 纯碱 石灰石 小苏打
↑
++==+22232CO O H CaCl HCl CaCO
↑
+23CO CaO CaCO 高温。
第七单元广泛应用的酸、碱、盐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1.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是否与盐溶液反应。
2.知道几种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
3.了解化学肥料的用法,学会铵盐的检验。
1.铵盐的检验。
2.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是否与盐溶液反应。
【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在化学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比如道尔顿、居里夫人、门捷列夫等。
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1890年出生于福建省一个普通农家。
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美名。
192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1941年,和技术人员一起研发了“侯氏制碱法”,闻名于世界,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托起了祖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
侯德榜制得的碱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课堂探究】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HCl+ NaOH H2O+NaCl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是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成的。
【交流讨论】观察下列盐的组成,给它们分类。
NaCl、NaNO3、Na2SO4钠盐CuSO4、CuCl2、CuCO3铜盐NH4Cl、NH4NO3铵盐CaCO3、MgCO3碳酸盐KCl、AgCl、MgCl2盐酸盐KNO3、Zn(NO3)2硝酸盐【过渡】从组成上看,盐由哪两部分组成?探究二:盐的组成和性质问题1:氯化钠、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硝酸铵都是盐,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答案:都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
问题2:请查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Ag+—溶不微不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碳酸盐除钾、钠、铵外都不溶于水;钙盐中碳酸钙不溶于水;钡盐中碳酸钡、硫酸钡不溶;银盐中氯化银不溶、碳酸银不溶;硫酸钡不溶,硫酸钙微溶,硝酸钾易溶。
问题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的反应类型。
答案:铁与硫酸铜反应;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CuSO4 + 2NaOH Cu(OH)2↓ + Na2SO4复分解反应【交流讨论】在反应 Fe+CuSO4Cu+FeSO4中Fe和Cu在金属活动性表中的位置关系: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的活动性大于Cu,Fe是排在H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Cu,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钠”些盐一、教材分析氯化钠、纯碱、小苏打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课程标准中对它们的性质、用途及制法的学习要达到“理解”的层次。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的学习将更加全面、完善,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分解反应,为酸碱盐的综合应用储备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见一些“钠”盐,如食盐,纯碱,小苏打,谷氨酸钠等。
在新授课时,已经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实验等多种方式较为全面地认识了几种钠盐的性质和用途;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了基本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一方面由于知识点细碎、繁多,综合性强;另一方面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深度不够,系统化掌握知识能力较弱。
因而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部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建立联系。
通过采用新颖的复习模式,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将所学知识深化和内化,提升分析探究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化学视角看待厨房中常见调味品,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 利用物质差异性鉴别食盐和纯碱,苏打和小苏打,提升实际运用能力。
3. 建立几种钠盐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1.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2. 参与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培养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乐趣。
2. 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几种钠盐(NaCl、Na2CO3、NaHCO3)的性质和用途。
2. 合理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体会性质决定用途。
难点:1. 认识常见钠盐之间的差异性,共性及联系。
2. 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升华,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探究活动实验教学与思维导图串联六、教学过程图装置:(提问)1. 实验现象?2.将Na2CO3和NaHCO3调换位置是否更好,理由?3. 能否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理由?(过渡)我们将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称为碳酸盐,碳酸盐如何检验呢?(过渡)前面,我们利用物质之间的差异性,鉴别出了食盐和纯碱,苏打和小苏打。
7.3 几种重要的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的分类、溶解性、盐的性质。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活动。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课前准备:教师:查阅盐的用途的相关资料。
学生:查阅盐的用途的相关资料。
复习酸、碱与盐的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盐2.盐的组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A n B m==nA m+ + mB n-;根据盐的组成,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等,或硫酸盐、硝酸盐等。
3.盐的命名:酸根离子为无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CuS“硫化铜”等,酸根离子为含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酸某”,如:CuSO4“硫酸铜”,Fe(NO3)3“硝酸铁”等4.盐的溶解性(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2)碳酸盐除了K+、Na+、NH4+外,MgCO3微溶,其余都不溶,磷酸盐除了K+、Na+、NH4+外,其余都不溶;(3)盐酸盐除了AgCl不溶之外,其余都可溶的;(4)硫酸盐除了CaSO4、Ag2SO4微溶,BaSO4不溶,其余都可溶;(5)碱除了KOH、NaOH、NH3·H2O、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余都不溶。
5.盐的化学性质(1)盐+ 盐→两种新盐注: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2)金属+ 盐溶液→新金属+ 新盐溶液如:Fe + 2HCl == FeCl2 + H2↑;Cu + 2AgNO3 == Cu(NO3)2 + 2Ag;(3)盐+ 酸→新酸+ 新盐注: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4)盐+ 碱→新碱+ 新盐注: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