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内饰件轻量化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高铁列车的材料与轻量化技术研究一、引言高铁列车是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高铁列车的材料和轻量化技术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高列车性能、减轻列车重量、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铁列车的材料与轻量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铁列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高铁列车材料的研究现状1. 钢铁材料目前,高铁列车的车体主要采用优质钢材制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列车运行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钢铁材料重量较大,影响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能效。
2. 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轻量化特性,逐渐成为高铁列车车体的重要材料。
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列车重量,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能效。
3. 其他轻量化材料除了钢铁和铝合金,高铁列车还可以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进一步降低列车的重量,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
三、高铁列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1. 结构设计优化高铁列车的结构设计对于轻量化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优化车体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列车重量。
2. 热平衡技术高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利用热平衡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列车的热负荷,降低列车能耗。
3. 节能减阻技术通过减小列车的阻力,可以减少列车的能耗。
采用空气动力学设计、轮轨摩擦减少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列车的能耗。
四、高铁列车材料与轻量化技术的应用案例1. 北京至上海高铁北京至上海高铁是目前中国运营最为出色的高铁线路之一,该线路列车采用了先进的轻量化材料和技术,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能效。
2. 日本新干线日本新干线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高速列车系统之一,其中的列车采用了大量的轻量化材料和技术,保证了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3. 欧洲高铁欧洲高铁系统是全球高铁系统中较为成熟的系统之一,其中的列车在材料和轻量化技术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应用,促进了欧洲高铁系统的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高铁列车的材料与轻量化技术研究是高铁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推动高铁行业的发展,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安全性和能效。
基于用户体验的高速列车内部空间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需求逐渐增加。
高速列车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在保障人民出行安全快捷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舒适、便捷、个性化等多样化需求。
因此,在高速列车内部空间设计方面,如何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质量,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高速列车内部空间设计研究中,主要探讨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优化内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以达到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的目的。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如下:1.系统调查用户对高速列车内部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总结各种用户类型的特点和需求。
2.分析目前高速列车内部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布局设计不合理、功能设置单一、舒适性不足等。
3.通过对高速列车内部空间的功能分配、空间构成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优化调整,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4.加强高速列车内部空间设计的创新性,提高其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列车内部空间的需求和期望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探讨用户需求和期望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2.高速列车内部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标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专家访谈,分析内部空间功能分配、布局构造、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3.高速列车内部空间的优化设计,结合用户需求和设计原则,对内部空间布局、功能设置、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质量。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访谈法,通过与用户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同时获取专家对内部空间设计的建设性意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已有的高速列车内部空间设计案例,总结出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4.实验法,通过设计和制作样品和模型,模拟高速列车内部空间的功能布局和空间构造,以验证设计方案的优劣,提高研究可行性。
⾼速铁路设备系列介绍之⼆⼗⼀——动车组轻量化技术介绍⾼速铁路设备系列介绍之⼆⼗⼀——动车组轻量化技术介绍:⾼速铁路列车重要技术之⼀是要运⽤车辆轻量化技术。
传统的车体材料是碳素钢,其份量重,再考虑腐蚀的预留量较⼤,因此车辆⾃重⼤和寿命短。
另外,随着车辆的速度的提⾼,轨道承受的负荷及能耗将随之增⼤,如列车以时速200公⾥运⾏的时候,每牵引⼀吨重的重量,⼤约要消耗电⼒12千⽡,到时速300公⾥的时候,每牵引⼀吨要消耗16⾄17千⽡,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轻量化的技术上进⾏研究。
要实现车辆的⾼速化,⼀定要使车辆轻量化。
其主要途径是采⽤⾼性能的新材料和改进车辆结构、缩⼩尺⼨等优化构设计。
同时,采⽤了车辆轻型化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地基振动的增加,降低噪声,减少因速度的提⾼⽽带来的空⽓动⼒声的显著增加。
在近代,⾼速车辆的车体材料主要有不锈钢、⾼强度耐候钢和铝合⾦。
⽤铝合⾦制造车体的尝试早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经开始,最早⽤于地铁和市郊列车,后来应⽤于普通列车上。
⾃进⼊上世纪90年代,与车体等长的多品种⼤型中空挤压型材的出现,使铝合⾦成为⽣产⾼速列车的主导材料,由于铝合⾦的重量⼤⼤低于碳素钢,有利于⾼速列车减重提速。
因此,各国⾼速列车在车体设计制造中已基本采⽤铝合⾦挤压型材或不锈钢材质,使车体结构具有⽆涂装,免维修或少维修特点。
尤其是铝合⾦挤压型材,包括异型或⼤截⾯空腹断⾯型材,其优势主要有:制造⼯艺简单,节省加⼯费⽤;减重效果好;有良好的运⾏品质;耐腐蚀,可降低维修费。
于当时,⽇本新⼲线⾼速电动车辆,法国TGV、德国ICE列车等采⽤不锈钢、铝合⾦、复合材料,使车体⼤幅度轻量化,取得了显著效益。
不锈钢车辆具有⾼耐蚀性、美观、强度⾼等特点。
60年代初,⽇本率先研制出不锈钢车辆,其外板:不需涂装,防腐性好,尤其是轻量、节能,可提⾼列车牵引能⼒。
前苏联也相继研制出含镍或⽆镍的不锈钢车辆;德国⽣产的不锈钢客车车体也成功地应⽤于⾼速电⽓化铁路。
高铁列车轻量化材料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铁列车的运输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高铁列车存在着重量过大、能耗高等问题,为了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节约能源,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通过对轻量化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轻量化材料在高铁列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高铁列车;轻量化材料;应用研究一、引言高铁列车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交通工具,具有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传统的高铁列车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着结构复杂、重量过大、能耗高等问题,制约了其运行速度和节能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节约能源,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轻量化材料是指在相同强度和刚度下,比传统材料更轻的一类材料。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优良的强度重量比和刚度重量比,可以有效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节约能源。
目前,轻量化材料在高铁列车的应用包括车体、悬挂系统、动力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然而,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加工难度大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本文主要通过对轻量化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轻量化材料在高铁列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推动高铁列车轻量化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轻量化材料在高铁列车中的应用现状1. 车体材料高铁列车的车体是保障列车行驶安全和乘客舒适的重要部分,其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列车的整体性能。
传统的高铁列车车体主要采用钢铝复合结构,重量较大,耗能较高。
近年来,随着新型轻量化材料的研发和成熟,轻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开始在高铁列车车体中得到应用,有效减轻了车体重量,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节能效果。
2. 悬挂系统材料高铁列车的悬挂系统是保证列车行驶平稳和安全的重要部分,其材料选择同样十分重要。
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研究一、引言高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交通行业的技术水平高速发展,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作为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对于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高铁技术研发的热点之一。
二、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概述车体轻量化是通过降低车体的自重和运行阻力以提高车辆的速度和能耗效率。
目前,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使用新型轻质材料、采用优化设计、研发新颖的车体结构等。
2.1 使用新型轻质材料为了降低高铁车体的重量,当前广泛采用的轻质材料有镁合金、铝合金等。
镁合金具有密度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而铝合金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可塑性,可适用于复杂的车体结构。
此外,现代合成塑料及碳纤维等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高铁车体的制作中,以实现更大限度的轻量化。
2.2 采用优化设计除了材料的选择外,优化设计也是实现高铁车体轻量化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对车体的结构、形状、交叉口的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负荷,进一步降低车体的自重和对空气的阻力。
2.3 研发新颖的车体结构要想实现更彻底的车体轻量化,需要进一步探求新颖的车体结构。
闸叶式、弧形屋面、阶梯式车厢等车体结构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铁产品。
这些新颖的设计结构可以减少车体质量,提高动力性和运行效率,同时又能满足高速平稳行驶的要求。
三、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与现状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也在不断拓展与完善。
在材料的应用上,除了轻质材料外,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设计优化的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仿真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等也在加速发展,为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的前景展望高铁车体轻量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高速铁路行业带来诸多优势,包括优化车辆性能、减少能耗和运营成本。
同时,它也将推动轻量化材料的研发和制造技术的发展。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与优化一、引言高速列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速度和乘坐体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其中,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是提高列车综合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与优化的相关问题,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目标和挑战1. 目标: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列车整体重量,从而降低能耗、提高运行速度和加强行车稳定性。
同时,轻量化还有助于减少材料成本和延长车体的使用寿命。
2. 挑战: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实现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轻量化设计需要在保证列车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实现,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车体的受力特点和结构的稳定性。
其次,车体的轻量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制造工艺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全面的优化。
三、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设计方法1. 结构拓扑优化:结构拓扑优化是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数学优化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车体结构进行优化,找到最佳的结构布局和材料利用率,从而实现降低车体重量的目标。
2. 材料优化: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也是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的重要环节。
现代工程材料如复合材料、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车体的重量,同时保证结构的强度。
3. 结构优化: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布置和连接方式。
例如,在车体连接处采用铝合金焊接可以减少连接点的重量,提高整体刚度和力学性能。
四、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关键技术1.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具备轻质化的特点,是高速列车车体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复合材料制作车体结构零部件,可以明显减少车体重量。
2. 疲劳寿命评估技术:高速列车运行时会受到振动和冲击等复杂载荷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车体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
内燃动车组的新材料与轻量化设计研究摘要:内燃动车组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们出行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内燃动车组的运行效率和节能环保性能,研究新材料和轻量化设计成为当前的热点。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内燃动车组的运行特点和设计需求,探讨了新材料在车体结构和关键部件中的应用,以及轻量化设计的实现方法和优势。
通过新材料和轻量化设计的应用,内燃动车组在提高运行速度、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引言内燃动车组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中。
随着城市化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出行效率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内燃动车组的运行效率和节能环保性能得到了更加重视。
为了应对这一需求,提高内燃动车组的性能,研究新材料和轻量化设计已成为关键研究领域。
2. 新材料在内燃动车组中的应用2.1 车体结构的新材料应用内燃动车组的车体结构决定了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过去,传统的车体结构多采用钢材进行构造,但钢材的密度较高,不利于车体的轻量化设计。
现如今,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一些轻质高强度材料如高强度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开始应用于内燃动车组的车体结构中,以实现车体的轻量化设计。
这些新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具有较低的密度,能够满足内燃动车组的结构要求,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车体的自重,提高内燃动车组的运行速度和能耗效率。
2.2 关键部件的新材料应用除了车体结构外,内燃动车组的关键部件的性能对于车辆的运行和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的关键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等大多采用金属材料制造,但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惯性,导致车辆的自重增加和能耗的提高。
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这一问题。
例如,在发动机领域,针对内燃动车组的特性,可以采用高性能陶瓷材料代替传统的金属材料,使发动机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可靠的性能;在变速器领域,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等可以有效降低部件的质量和能耗。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能够提升内燃动车组的整体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能效和运行稳定性。
动车组轻量化内装设计探讨发布时间:2022-10-11T09:28:01.06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1期6月37卷作者:田久贤1谢瑞道2梁龙3 [导读] 随着铁路设备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升,田久贤1谢瑞道2梁龙3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111 摘要:随着铁路设备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升,而为了更好地提升内装的美观性和轻量化性,将需要将轻量化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本文从对典型动车组的内装设计思想和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铁路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动车组轻量化内装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深入开展轻量化内装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动车组;内装设计;轻量化 1 引言我国铁路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使铁路设备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起点。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高铁技术已跻身于国际前列。
与普通列车相比,高铁不仅在速度上得到提高,而且在车身结构和材料、牵引控制、制动系统、网络控制、内部装饰和材料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将轻量化理念融入到动车组的内装设计中将能够更好地减轻轨道重量,进而为促进高铁动车组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提高动车组轻量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2.1 车顶结构车顶结构主要采用的是一体化模块结构,在两侧顶板与中间面板之间安装照明条,二者平稳过渡,造型简洁、便捷。
设计时,将侧顶板下端用螺丝固定在行李架内部不显眼的地方,上端用螺栓固定于灯带背面的铝型材,中间的两侧也用螺栓固定在灯条后面的铝型材上,中间和侧面用灯条作为过渡,垂直部分由天然缝线连接。
中间的顶部采用高性能的玻璃纤维材料,并在侧面的顶部设置许多小孔。
这种小孔既可以作为装饰品,也可以作为空调出风口,将冷空气或热风均匀地从通风管道中排出。
与主风道连接的支风管与顶板预先形成一体,大大简化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和轻量化。
高速列车内饰件轻量化设计
摘要:高速列车内饰作为面向乘客的界面,在整车性能及乘客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理选用内饰材料,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实现最大程度的轻量化设计。
对提高高速列车的舒适性、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速列车轻量化复合材料
在当今中国高速列车发展的背景下,内饰产品作为列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满足在列车高速运行中的安全要求,还要最大限度的保证乘客的舒适度。
在此前提下,轻量化设计及制造是高速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必要性在于:轻量化对降低动力耗能成本费用有显著地作用;降低地基震动,提高减震降噪的性能;有利于提高舒适度,提高车辆的行走性能,特别是减轻簧下重量,减少车辆高速运行时轮轨冲击载荷;轻量化能减轻轨道载荷,减小钢轨的磨耗及轨道变形,可显著降低线路建设及铁路维护的费用。
复合材料已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基础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作为内部设备和装饰材料外,在承载结构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高速列车内饰结构件应用的是三明治结构的铝蜂窝、泡沫芯材等芯材。
复合材料做成的构件,有重量轻、强度高、刚性大等特点。
1 瓦楞板在高速列车内饰中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速列车内饰中大量使用的复合结构为铝蜂窝、PVC 塑料泡沫作为芯材复合铝板制作而成,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表现出很好的性能,但是和瓦楞板相比无论实在减轻重量,还是在设计、制作等环节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以新一代8编组动车组端部平顶板为例,瓦楞板重量为407?kg/列,而铝蜂窝、PVC塑料泡沫作为芯材的复合结构重量为560?kg/列。
相比之下瓦楞板结构重量减少153?kg/列,重量减轻了27%,可见瓦楞板对于减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铝蜂窝、PVC塑料泡沫作为芯材的结构设计者不但需要内饰件的功能和结构,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考虑内饰件补强预埋、开孔预埋等以保证安装强度。
由于大量预埋件的存在,不但增加了内饰件的加工难度,降低了表面质量,也增加了内饰件的重量。
而瓦楞板本身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机械性能,设计者可以将精力更多的集中在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上。
1.1 机械性能对比
在制造过程中,铝蜂窝、PVC塑料泡沫芯材复合铝合金面板、背板、预埋件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一旦涂胶开始复合,操作者对于产品外观质量的控制难以进行控制,偶然性因素较多。
相比之下,瓦楞板对于内饰件来说已经属于半成品,制造过程中只需要加工产品外形、安装配件。
整个过程工序少、省去了复合的时间、产品的尺寸及外观要求能够得到很好保证。
为了验证铝蜂窝、PVC塑料泡
沫芯材复合铝板是否满足高速列车对内饰件的性能要求,对这三种材料进行了试验测试。
数据表明瓦楞板在机械性能方面除拉伸强度低于于PVC塑料泡沫芯材外,抗压强度、弯曲强度、剥离强度均高于铝蜂窝、PVC塑料泡沫芯材复结构(表1)。
1.2 动力学特性对比
对比使用三种材料制成的内饰件模态试验和振动放大系数测试实验的数据,铝蜂窝、PVC塑料泡沫芯、瓦楞板的结构固有频率为:43?Hz、45.5?Hz和44.9?Hz,使用同一种传感器实验测得的三种结构在各自固有频率附近的放大系数分别为6.5、10.5、13.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瓦楞板结构振动最小,其次为PVC塑料泡沫芯和铝蜂窝结构。
鉴于瓦楞板结构在振动放大系数实验中的优异性能,进一步对瓦楞板结构进行了疲劳强度测试、三点弯曲测试、高低温干湿度实验、振动实验等。
疲劳实验方面对实验样件施加10?Hz,大小为170N±10N的交变载荷500000次。
通过500000次交变载荷测试之后,实验样件没有发生可见的损
坏。
根据瓦楞板结构本身的特点,分别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对实验样件进行了三点弯曲实验。
测试结果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弯曲强度分别达到346?MPa和164?MPa。
为了验证瓦楞板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对瓦楞板样件进行了高低温干湿度测试,实验结束后瓦楞板没有出现起泡、起皱、变色、发霉等现象。
振动实验方面,将样件按实车形式安装在垂直振动台上,设定振动台的振动条件为0.4?g振动加速度、5~60?Hz频率范围内以5?Hz频率间隔输入对实验样件进行单频振动实验,每次振动实验时间为10?min。
实验结束后样件无可见损坏,样件的附件为发生松动、脱落等。
1.3 结语
通过以上对比,使用瓦楞板结构制作高速列车内饰件比传统的铝蜂窝、PVC塑料泡沫芯复合结构更容易实现轻量化设计,而且在制作工艺、机械性能方面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能够满足高速列车内饰件的使用要求。
2 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内饰中的应用
2.1 优异的机械性能
纤维预浸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支撑增强材料,并以剪应力形式将外载传递给增强材料)、夹心材料(结构泡沫、铝蜂窝、聚合物材
料等)和纤维增强体(承载作用,主要有碳纤维、芳纶、硼纤维、碳化硅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是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材料。
纤维预浸复合材料可以根据需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基体夹心材料进行复合,充分发挥复合材料性能优势。
纤维预浸复合材料具有单一材料(金属、陶瓷等)难以达到的综合性能,如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比模量、结构稳定、抗疲劳、耐腐蚀、结构易设计、低裂纹扩展速率、较好的结构阻尼、隔热、耐磨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成型工艺等。
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产品制造工艺多数是近终形成型,制造出的产品,不需进行机械加工,成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
目前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在高速轨道列车的结构中还应用较少,且纤维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主要靠进口。
随着国产纤维技术的成熟应用及市场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国内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发展。
纤维复合材料在高速轨道列车轻量化、降低成本方面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
2.2 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在国外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已在轨道交通中广泛应用,随着轨道车辆综合性能的提高,
其使用材料也逐渐发生变化。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对未来的TVG高速列车,考虑到
迫切需要进行进一步减轻车体重量,认为只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
料,并进行了进行线路运营试验,对其防火性能、抗冲击强度等进行测试,证实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的制造工艺是有效的,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车体比铝合金重量减少25%。
同时也证实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在振动性能、透声性能和隔热性能方面等也有优势,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可避免的将取代铝合金。
3 结语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迅速的发展,无论是车辆内饰件还是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更多新型的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将在高速铁路中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高速铁路也朝着更安全、更环保、更安全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