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体与车内设施
- 格式:pptx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8
动车组车体结构及车内设备简介
高速动车组具有什么特点?
速度快 安全可靠 舒适稳定 方便快捷 低噪音!
2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更喜欢哪个呢?
“强大的印度”
曾经的中国火车
现在的中国
以后会是什么样?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国内车辆的发展
第二章 动车组车体技术
第三章 各车型车体介绍 第四章 典型裂纹案例
第一章
国内车辆发展简介
以上都是哪种车型 呢?
第一章 国内车辆的发展概况
21型客车:是中国铁路第 一代主型客车,1953年开始生 产,1961年停止生产。
车长 21.9745 m,车宽3.0045 m, 车体为全钢铆接焊接组合结构 ,构造速度80~100km/h,车 辆自重降至43/39t。
21型客车 后来被22型客车替代。
10
止生产。
车体长23.6m,车宽3.105m,构造速度120 km/h。
车体为全金属焊接结构。
在钢骨架外焊有金属板,形成一个封闭壳体,俗称薄壁筒型结构车体;为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壳体内采用了墙板压筋方式,形成整体承载。
第一节流线形车体结构
第二节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第三节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完美的流线型设计,良
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CRH1型动车组
CRH380A
CRH2A型动车组
CRH3型动车组
采用大型中空挤压铝
型材焊接结构
德国ICE铝合金车体断面采用航空骨架式铝合。
动车组车辆构造与设计动车组车辆构造与设计是现代铁路运输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动车组是指由一组车辆组成的自行驶动的列车,可以根据需要拆分或连接车辆来适应不同的运输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车组车辆的构造和设计方面的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动车组车辆的构造通常包括车体、车内设施、车辆悬挂系统、车门和紧急逃生设备等。
车体是动车组车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来承受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振动。
车体的设计考虑了列车的运行安全性、乘客舒适性和运营效率等因素。
为了提高安全性,车体上通常设有防火、阻烟装置以及迫降装置等。
车内设施是动车组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座椅、空调系统、音视频设备、洗手间等。
座椅的设计要考虑到乘客的舒适感和支持性,通常采用可调节的座椅和柔软的填充物。
空调系统负责维持车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以提供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
音视频设备则为乘客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
车辆悬挂系统是动车组车辆的重要部分之一,用于支撑车体并减少车体对乘客的振动。
常见的悬挂系统包括钢板弹簧悬挂系统、空气弹簧悬挂系统和电磁悬挂系统等。
钢板弹簧悬挂系统具有简单可靠、造价低廉的特点,但对乘客的振动隔离效果相对较差。
空气弹簧悬挂系统则可以提供更好的振动隔离效果,但相应的成本较高。
电磁悬挂系统则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平衡性和乘坐舒适性。
车门是乘客进出车厢的通道,通常采用电动开关和传感器来实现自动开关。
为了方便乘客进出车辆,车门通常设有自动平台和滑道。
车门的设计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快速、平稳的开关操作。
紧急逃生设备是车辆上的重要安全装置,用于紧急情况下的乘客疏散。
常见的紧急逃生设备包括紧急门、紧急疏散滑道、逃生梯等。
这些设备必须保持畅通和易于操作,以确保乘客能够快速有效地疏散。
除了以上基本构造之外,动车组车辆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节能环保和运行安全等因素。
节能环保的设计包括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采用轻量化材料和使用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等。
学科: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对象: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动车组的构成任务3动车组车体及车内设备一、课程导入1、动车组的车头车体有什么特点?2、怎么保证动车组的轻量化?二、学习目标3、动车组的流线型车体结构4、动车组车体轻量化设计5、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三、学习进程设计(一)流线型车体结构1列车空气动力学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动车组运行中列车的外表压力(2)动车组会车时列车的外表压力(3)动车组通过隧道时列车的外表压力(4)列车风2动车组头型设计对于高速动车组来说,列车头型设计非常重要也很复杂、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其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行时空气阻力、列车交会压力波并解决好运行稳定性等问题。
〔二〕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1.轴重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1 轴重对轨道损伤的影响2 高速对轮轨间垂向动力作用的影响3 高速动车组对轴重及第下质量的要求2.车体结构的轻量化技术实现结构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采用新材料;二是合理优化结构设计。
〔1〕车体轻量化材料〔2〕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3〕转向架结构轻量化技术以及其他轻量化措施〔三〕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为了减少压力波的影响,保证旅客的舒适度,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车辆的密封性能。
1.车体的密封技术2车内噪声控制技术为了降低车内噪声,一方面要削弱噪声源发出噪声的强度,另一方面要提高车体的隔声性能。
(1)削弱噪声源发出噪声强度的措施(2)提高车体隔声性能的措施四、教学总结1 流线型车体结构〔列车空气动力学、动车组车头设计〕2 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3 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