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渠道水量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49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近十几年来,随着水文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已成为水文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
而在水资源评价和论证工作中,往往要用到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使有关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现根据有关书籍及有关水资源评价细则中的规定,对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简介如下:1、渠系的组成完整的输配水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
其中,农渠以上输配水量称为渠系水,农渠以下输配水量称为田间水。
2、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出口流量(净流量)与入口流量(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道水利用系数。
换言之,某渠道下断面的流量与上断面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段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也就是说,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的是单一的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公式表示如下:η渠道=Q净/Q毛=Q下/Q上3、渠系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同时工作的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η渠系=η干渠×η支渠×η斗渠×η农渠4、田间水利用系数是指农渠以下(包括临时毛渠直至田间)的水的利用系数η田间。
若在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质量良好,灌水技术合理的情况下,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90,而水田可达到0.90~0.95。
5、灌溉水利用系数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溉水)为田间所需的净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公式表示如下:η灌溉水=Q田间净/Q渠首引=η渠系水×η田间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irrigative water utilization)灌溉期内,灌溉面积上不包括深层渗漏与田间流失的实际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道头进水总量之比,以η水表示。
它由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两部分组成。
灌溉渠道的流量计算是确定灌溉水流通过渠道的速度和量的过程。
这对于有效管理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水平和提高农作物产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概述及分类:
流量计算概述:
1. 基本公式:流量计算通常依据流量公式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流量公式为Q = A * V,其中Q 代表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A 代表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V 代表流速(单位为米/秒)。
2. 测量方法:流量计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流速仪、流量计、小堰等设备来测量水流速度和流量。
3. 因素考虑:在进行流量计算时,需要考虑渠道的横截面形状、坡度、摩擦阻力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流量计算分类:
1. 理论计算法:根据渠道的横截面形状、水流速度等参数,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出水流的流量。
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包括曼宁公式、切比雪夫公式等。
2. 实测法:利用流速仪、流量计等设备对实际渠道中的水流进行直接测量,从而得出准确的流量数据。
3. 水头法:利用水头差、水流速度等参数,通过水头法计算得出水流的流量,适用于有一定坡度的渠道。
4. 模型模拟法:基于流体力学原理,通过建立渠道水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出水流的流量情况。
5. 经验公式法: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的计算公式,快速估算水流量,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流量计算方法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渠道灌溉的顺利进行。
灌溉渠道设计摘要:在灌区工程中,灌溉渠道担负着全灌区的输配水任务。
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设计合理、行水通畅的灌溉渠道系统,是灌区工程发挥正常效益的前提条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灌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共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600多处,拥有各类输水渠道310多处万公里,其中干、支级渠道占39.7%,斗、农渠占60.3%,灌溉渠道工程在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针对灌溉渠道设计的内容、步骤、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灌溉渠道设计;国内外成果;设计理论1.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渠道的工作制度不同,设计流量的推算方法也不同,下面以轮灌渠道为例予以介绍。
因为轮灌渠道的输水时间小于灌水延续时间,所以,不能直接根据设计灌水模数和灌溉面积自下而上的推算渠道设计流量。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轮灌组划分情况自上而下逐级分配末级续灌渠道(一般为支渠)的田间净流量,再自下而上逐级计入输水损失水量,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2.渠道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的计算(1)渠道最小流量的计算对于同一条渠道,其设计流量(q设)与最小流量(q最小)相差不要过大,否则在用水过程中,有可能因水位不够而造成引水困难。
为了保证对下级渠道正常供水,目前有些灌区规定渠道最小流量以不低于渠道设计流量的40%为宜;也有的灌区规定渠道最低水位等于或大于70%的设计水位,在实际灌水中,如某次灌水定额过小,可适当缩短供水时间,集中供水,使流量大于最小流量。
3.灌溉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确定以后,就可据此设计渠道的纵横断面。
设计流量是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渠道过水断面尺寸的主要依据。
最小流量主要用来校核对下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判断当上级渠道输送最小流量时,下级渠道能否引足相应的最少流量。
如果不能满足某条下级渠道的进水要求,就要在该分水口下游设节制闸,壅高水位,满足其取水要求。
加大流量是确定渠道断面深度和堤顶高程的依据。
1. 灌排渠道工程对项目区的灌溉渠道进行衬砌,并新建一部分梯形渠道。
其中干支渠采用梯形渠道,上宽分别为4.5m 和2.0m ;斗渠和农渠分别采用U80和U60现浇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6cm ,具体的梯形断面渠道典型设计和防渗U 型断面渠道典型设计如下。
(2) 防渗U 型渠道典型设计 ① 设计灌溉保证率的确定根据项目区水系状况、水资源和水文气象的实际情况,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次溧阳市高标农田建设工程规划采用的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
② 设计灌溉模数的确定项目区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蔬菜、特种经济作物为主,由于水稻的需水量比其它的农作物大的多,而且水稻灌溉用水时,其它作物的需水量较小,因此项目区的设计灌溉模数可以按水稻的需水量计算。
在水稻的泡田期和全生育区中,泡田区的为用水高峰,因此设计灌水模数按泡田定额计算。
溧阳市别桥镇的泡田定额取100 m 3/亩,水稻田种植比α为88%,水稻栽插期T=6d ,提水灌区机泵每天运行时间为20-22h,取t=20h ,则设计灌水模数为:1000.881001003636620m q Tt α⨯=⨯=⨯⨯⨯= 2.037 m 3/(s·万亩) ③ 渠系布置项目区规划在斗渠口修建提水泵站,灌溉渠道分斗、农二级固定渠道,田面灌水采用畦灌,斗、农渠均实行续灌。
项目区的各个提水泵站斗控制的灌溉面积大致相等,选择项目规划区北侧,红星河、兴隆河三排河之间的灌溉面积作为典型设计区。
典型设计区斗渠控制面积1100亩,农渠灌溉控制面积120亩。
④ 渠道设计流量的确定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渠道设计流量依据种植面积、灌水模数和渠系水利用系数确定。
渠道设计流量推算如下: 斗渠的设计流量:渠系水利用系数取斗η=0.85斗斗斗η=⨯=⨯=/ 2.0370.11/0.850.2636Q q A m 3/s农渠设计流量:农渠水利用系数.90=农η,田间水利用系数95.0=田η农农农田ηη=⨯=⨯⨯=Q q A /() 2.0370.012/(0.90.95)0.0286m 3/s⑤ U 渠道断面计算由斗、农渠的设计流量,设计斗、农渠U 砼渠道断面: 已知条件,渠道的设计流量农斗、Q Q ,渠道糙率系数013.0n =,斗、农渠纵坡比降为:000/31=斗i 、1000/1=农i 。
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一、概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灌溉水量的合理调度管理直接影响着灌溉效果和用水效率。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灌溉水量计算1.灌溉水需求确定灌溉水需求是决定灌溉水量的主要因素,其计算一般采用以下公式:$I_d = C \times A \times E$其中,$I_d$为灌溉水需求(立方米/公顷),$C$为作物系数,$A$为灌溉面积(公顷),$E$为蒸散量系数。
2.灌溉制度确定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水肥管理要求,确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频率、水量等。
三、灌溉水量调度1.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度根据天气情况、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等因素,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
在高温、干燥天气,适当增加灌溉水量和频率;在阴雨天气,减少灌溉水量和频率。
2.定时监测土壤湿度通过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定时监测土壤湿度,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灌溉水量和频率。
3.灌溉水量调度记录建立灌溉水量调度记录,记录每次灌溉水量、频率、调度原因等信息,便于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四、管理制度落实1.建立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组织专业团队编制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指标、责任人和执行程序。
2.加强技术培训对农田水利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意识。
3.落实奖惩机制建立灌溉水量合理调度的奖惩机制,对执行良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五、数据分析与改进1.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定期对灌溉水量调度管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科学研究和技术引进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技术和方法,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3.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提高农田节水效益。
六、总结灌溉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是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灌溉效果、节约用水资源、提高农田水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谷物种植中的灌溉水量计算方法谷物的种植对于灌溉水量的计算方法起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灌溉水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浪费水资源。
在谷物种植中,灌溉水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以及灌溉技术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灌溉水量计算方法,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更好地管理灌溉水资源。
一、潜水线法潜水线法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灌溉水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基于土壤的蓄水能力和作物的需水量,通过确定潜水线的位置来确定灌溉深度和灌溉间隔。
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水分蓄积试验,以了解土壤的蓄水能力。
然后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通过将作物根系和潜水线相交的距离确定灌溉深度。
灌溉间隔可以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和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潜水线法能够较好地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但对土壤水分的监测和灌溉管理要求较高。
二、蒸散发法蒸散发法是一种基于作物蒸散发量的灌溉水量计算方法。
蒸散发是指农田中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水分蒸发和蒸腾所消耗的量。
通过测定蒸散发量,可以准确估计作物的需水量,并据此确定灌溉水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蒸发皿法、蒸发站法和蒸发计法。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系数和生长周期,可以计算出每次灌溉的水量和灌溉间隔。
蒸散发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灌溉水量,但对蒸散发量的准确测定和作物的需水量系数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
三、水量平衡法水量平衡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农田水分收支的灌溉水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水量平衡方程,综合考虑农田的降雨入渗、土壤蓄水、作物需水和灌溉水量等因素,确定灌溉水量。
水量平衡方程可以表达为降雨量加上灌溉量减去产流和蒸发散发量等于土壤蓄水和作物的蒸散发量。
通过对农田水量平衡方程的动态调整和监测,可以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间隔。
水量平衡法需要准确收集和监测农田的水分数据,因此对设备和人力的要求较高。
四、计算机模型方法计算机模型方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灌溉水量计算方法。
通过建立农田水文水资源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农田的水分收支和作物的需水量,从而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
田间水利用系数
1、渠道的组成
完整的输配水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
渠系水是农渠及以上输配水量
田间水是农渠以下(毛渠、输水垄沟、畦田、格田及小型量水设备)输配水量
2、渠道水利用系数
某渠道的出口流量(净流量)与入口流量(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道水利用系数。
也就是说,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的是单一的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公式表示如下:
η渠道=Q净/Q毛
3、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同时工作的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渠系=η干渠×η支渠×η斗系×η农系
4、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间有效利用的水量(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即净灌溉水量)与从渠系末端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田间工程质量和灌水技术水平的指标。
农田的水分主要消耗: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径流和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受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影响,降低深层渗漏损失和控制地表径流能显著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
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大小又和灌溉系统(灌溉方法、灌溉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管理系统(灌溉计划设计、灌溉系统的维修与保护)、土壤特性(入渗特性、空间变异性)、气象条件、作物种类、间距和密度、地形(沟畦规格、地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5、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溉水)为田间所需的净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公式表示如下:
η灌溉水=Q田间净/Q渠首引=η渠系水×η田间水。
5.8渠道工程5.8.1工程布置XX水库干渠灌区,位于XX河右岸,总灌溉面积6229亩。
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灌溉渠系分干、斗、农三级布置,干渠属盘山渠道,基本沿等高线布置,渠道底坡为i=1/1000。
斗渠从干渠中取水配给农渠,一般沿山脊布置,其走向基本垂直或平行于等高线。
灌区属山区河谷地带,天然山箐小河较为发育,田间的多余水量可由田间直接向两侧山箐中排泄或通过下级农渠向两侧山箐小河中排泄,因此可利用灌溉农渠作为排水农沟,利用山箐作为排水斗沟,再从山箐中排至小河中,从小河中把多余水量排出灌区以外。
灌溉干渠布设为右干渠,接于输水隧洞出口,右干渠沿XX河接南丙河右岸旁山布置,至小芒弄村边箐结束,总长11.72km。
渠首设计流量0.59 m3/s,渠首底板高程为1191.7m底坡i=1/1000,渠末底板高程为1179.98m。
5.8.2渠道设计干渠断面形式均为矩形,衬砌形式为M7.5浆砌石。
渠道矩形断面边墙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边墙顶宽均为0.40m,外边墙边坡均为1:0.3,底板厚度为0.4 m。
为避免不均匀沉降对渠道的影响,渠道上每隔15~20 m设置一道变形缝,采用114沥青砂浆止水。
渠道外侧留1.5m平台。
干渠渠道沿线不利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渠道稳定性较好。
经勘查在渠道沿线有小规模的塌滑体,属基本稳定塌滑体,在经过塌滑体段渠道用盖板涵形式;在经过小箐沟时,在渠道上设背水桥;经过较大箐沟时,在渠道下设过水涵洞;渠道过公路时,采用矩形加盖断面。
渠道纵坡为1/1000,断面尺寸为1.3×1.2 m~1.0×1.0m。
5.8.3渠道水力计算渠道断面浆砌石矩形断面,浆砌石渠道每50m设一伸缩缝,浆砌石衬砌伸缩缝处采用沥青砂浆止水。
渠道永久开挖边坡为1:0.75。
渠道糙率系数为n=0.025,底坡i=1/1000。
按明渠均匀流公式Q=AC Ri 进行渠道断面设计,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A——过水断面面积(m2);n——糙率系数;R ——水力半径(m ); i ——渠道底坡;C ——谢才系数。
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Q bfn〜q(ci)式中: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叫—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n==Q bf n/n・k・n f(C2)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农渠毛流量:Q LG=Q ln+S1/L1(C3)式中:Q LG农渠毛流量,m3/s;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Q L G+S a・L a(C4)式中: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 bG=mQ dG+S b・L b(C5)式中: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于渠各段设计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1. 简介灌溉渠道是农田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流量的准确计算对于保证农田正常灌溉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并详细解释计算方法。
2.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参数:•渠道形状:包括宽度和深度。
•渠道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圆形等。
•渠道坡度:即单位长度内的高度变化。
•渠道粗糙度:用于衡量渠道内壁的光滑程度。
2.1 定义流量公式我们首先需要定义计算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公式。
一般来说,根据渠道横截面形状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灌溉渠道设计流量公式:•矩形渠道流量公式:$Q = \\frac{1.49}{n} \\cdot A \\cdot R^{\\frac{2}{3}} \\cdot S^{\\frac{1}{2}}$其中,Q为设计流量,A为渠道横截面积,R为液体流动的湿周,S为渠道坡度,n为Manning粗糙度系数。
•梯形渠道流量公式:$Q = \\frac{1.67}{n} \\cdot A \\cdot R^{\\frac{2}{3}} \\cdot S^{\\frac{1}{2}}$其中,Q为设计流量,A为渠道横截面积,R为液体流动的湿周,S为渠道坡度,n为Manning粗糙度系数。
•圆形渠道流量公式:$Q = \\frac{1}{n} \\cdot A \\cdot R^{\\frac{2}{3}} \\cdot S^{\\frac{1}{2}}$其中,Q为设计流量,A为渠道横截面积,R为液体流动的湿周,S为渠道坡度,n为Manning粗糙度系数。
2.2 流量计算步骤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1.确定渠道形状、渠道横截面形状、渠道坡度和渠道粗糙度系数。
2.根据渠道形状和渠道横截面形状计算渠道横截面积A。
3.根据渠道横截面形状计算液体流动的湿周R。
灌区水量管理制度一、引言灌区水量管理制度是指对灌区内各种灌溉用水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灌区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农田,需要通过渠道、管道等方式进行灌溉。
在灌区内,合理、有效地管理水量是保证农田正常生产的重要前提。
因此,建立健全的灌区水量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农田灌溉供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灌区水量管理现状灌区水量管理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目前,我国许多灌区的水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浪费严重:由于管理不善,存在大量浪费用水现象。
例如,部分灌区存在节水设施缺失、管道老化等问题,造成大量用水损失。
2. 水量不均衡:灌区内由于地势、土地利用等原因,水量分配不均衡,导致一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剩,另一部分地区则面临用水困难。
3. 管理混乱:一些灌区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导致用水随意浪费、滥用等问题。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的正常灌溉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因此,加强灌区水量管理是当务之急。
三、灌区水量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农田正常生产。
良好的水量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源,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制度化管理,可以减少用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合理分配水资源。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健全的灌区水量管理制度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值。
4. 维护生态环境。
合理用水可以减少过度抽取地下水和自然水源,保护生态环境。
基于以上原因,建立健全的灌区水量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四、灌区水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水量测算与分配(1)定期对灌区内的水资源进行测算,统计各地区的水资源储备情况。
(2)根据测算结果,合理分配水资源到不同地区,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得到足够的灌溉水源。
2. 灌溉用水管理(1)建立健全的用水登记制度,明确登记用水的农田面积、作物品种等基本情况。
(2)对每个农田的用水量进行限定,以确保用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3)加强用水监测,定期检查各农田的用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灌区田间工程设计水工专家意见
1.渠道引水流量的确定
渠道引水流量是灌区农田灌溉净流量和渠道损失流量的总和。
它与河源水量大小、灌区内部的水源条件、灌区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农田土质、灌水定献、灌区气疑,渠道长短等因索有关。
渠道引水量的计算:应根据作物的灌溉制度及所控制的灌溉面积,按照同一时期不问作物问时用水量最多的情况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渠道引水流量是灌区农田灌溉净流量和渠道损失流量的总和。
它与河源水量大小、灌区内部的水源条件、灌区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农田土质、灌水定额、灌区气蜈、渠道长短等因素有关。
果道引水量的计算:应根据作物的灌溉制度及所控制的灌溉面积,按照同一时期不问作物问时用水量最多的情况计算。
专家意见其计算公式如下:
Q=灌水定额(立方米/由)x由数灌混天数x一好夜的秒数(86400)x渠有效利用系数渠系有效利用系数,是考虑渠道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等因数的一个系数。
一般干渠可采用0.5至0.7:支果采用0.6至0.8:果道村砌时可提高到0,8~0,9。
2.集道设计
(1)渠道水位高程的确定采道的水位高程,是根据灌区内地面参考点的高程和各级渠道的沿渠水头损失确定的,沿渠水头报失钒括渠道比降损失和通过渠道建筑物的水头损失。
(2)渠道横断面设计渠道引水策确定后,即可进行渠道所面设计。
渠道所面采用的尺寸在流量一定时,它与流速、比降等因素有关。
(modulus of irrigation water)又称灌水率。
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水模数的单位为m3/(s·100hm2),用于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
不计入渠道输水、配水和田间损失的灌水模数称为净灌水模数。
可根据各种作物的每次灌定额逐一计算。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一种作物一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的计算式为:q=am/(86.4T)式中, q为某种作物某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m3/(s·100hm2); m 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m3/hm2; T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 a为某种作物种植面积与总灌溉面积之比;86.4为单位换算系数。
编辑本段应用灌水延续时间的长短,对于灌水模数的计算值有很大影响,应审慎选定。
灌水延续时间越长,灌水模数越小,渠道设计流量也小,相应的工程费用也较低。
但作物的生长可能由千灌水不及时而受到影响。
将灌区内同时灌水的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叠加,即得某时段的灌区净灌水模数。
以时段为横坐标、以灌区净灌水模数为纵坐标所点绘成的柱状图称为灌水模数图。
为了使渠道供水均匀,减少水量损失和便于管理,往往要对初步绘制的变化幅度很大的灌水模数图进行调整。
调整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主要是调整灌水延续时间)和在允许范围内前后移动灌水日期,这可部分消除净灌水模数的高峰、低谷及间断现象。
最小灌水模数一般不应低于设计灌水模数的30%,渠道供水间断时间不宜少干2~3d。
选取出现时间较长(一般为20d以上)的最大净灌水模数作为计算渠道设计流量的设计灌水模数,中国北方旱作物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一般约为0.45 m3/(s·100hm2),南方水稻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约为0.67~0.9m3/(s·100hm2)。
对于大型灌区,由于各分区的作物种植比例及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应分区计算净灌水模数,推算各分区所属渠道的设计流量。
(1) hm2这是指公顷,一般用于土地面积的计算。
渠道计量的四种⽅式对⽐平升公司经⼿的灌区项⽬,⼤⼤⼩⼩有三⼗多个,现在把⽬前遇到的⼏种渠道的测量⽅式和⼤家做⼀下分享,⽅便⼤家在后期做项⽬中选型.⽬前所做项⽬中遇到的测量明渠流量的⽅法⼀共有4种:①、采⽤巴歇尔槽测量渠道流量②、采⽤流速⾯积法测量渠道流量③、采⽤多普勒明渠流量计④、采⽤⽔位流速曲线法测量明渠流量第⼀种采⽤巴歇尔槽监测明确流量:槽体⼀般是不锈钢或者玻璃钢材质,⼀般流量较⼩,安装明渠流量计采集⽔位换算流量数据,明渠流量计要安装在进⽔⼝三分之⼀的位置。
有些项⽬客户不安装巴歇尔槽,⽽是通过⽔泥浇筑成量⽔槽。
应⽤场合:⼀般污⽔排放⼝或者灌区⼩渠道⽤的较多;仪表费⽤低,精度⾼,有部分⼟建施⼯,⼤型渠道不适合。
⽬前⼤型灌区渠道末梢⽤⽔量计量采⽤此种⽅式较多,⼀般直接修建⽔泥量⽔槽模式,安装明渠流量计得出流量数据。
第⼆种采⽤流速⾯积法测量渠道流量:要求渠道的形状必须是规则的形体:矩形、长⽅形、三⾓形、梯形等,在渠道底部加装流速仪测量流速,在渠道顶部安装⽔位监测仪(⼀般雷达、超声波、投⼊式均可),依据是流量等于某⼀过⽔横断⾯上流速的积分,换算瞬时流量数据,测量范围流量计测量范围⼤ (0.01-50m/s)。
应⽤场合:⼤型灌区渠道主⼲渠或者主要⽀渠,造价中等,精度⼀般,安装过程简单,基本⽆⼟建施⼯,渠道必须是⼈⼯⽔泥渠道。
第三种⽅法采⽤多普勒明渠流量计,其中⽔温测量使⽤温度探头,⽔深测量使⽤进⼝⾼精度压⼒传感器,流速的测量是通过超声波探头(换能器)发射与接受超⽣波信号并做相应的计算处理⽽获得。
应⽤场合:适合较规则河道或者渠道,对⽔质有⼀定要求,安装过程简单,基本⽆⼟建施⼯,进⼝产品造价较⾼,精度较⾼,国产已经有类似产品,效果也不错。
第四种⽅法⽔位流速曲线法测量明渠流量,需要现场测量⽔位对应流量的关系,要有专业勘测队伍测量才⾏,测量后勘测⼈员会提供10组左右的⽔位对应流量的关系换算表,RTU把这些数据写⼊到内存⼨器中,按照前后2组数据接近直线的⽅式通过计算机换算瞬时流量,从⽽得到累计流量,对于现场传感器只要测量⽔位数据就可以了,⽔库库容算法与这个测量⽅式基本⼀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