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细胞膜是细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细胞,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2)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3)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答案(1)×(2)√(3)×易错警示对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个认知误区(1)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是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而不是细胞内的信息交流。
(2)细胞间信息交流并非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如通过细胞通道的信息交流方式,而某些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和通过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1.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
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据此推测,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提示活细胞的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台盼蓝染料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活细胞不能被染色,死细胞的细胞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台盼蓝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死细胞能被染成蓝色。
据此推测: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请结合以下实例进行分析:(1)胰岛B细胞通过分泌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2)向某高等植物的一个细胞中注入荧光染料(能发出荧光的染料),染料迅速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内。
(3)海洋或河流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物种的精子和卵细胞,只有同一物种的精子与卵细胞才能发生结合。
上述实例说明细胞膜还具备什么功能?上述实例分别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完成这项功能的?提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间接传递信息;(2)通过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3)通过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规律方法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活性的方法及依据(1)判断方法: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链接】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它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2、脂质通常有、和三类,其中是构成细胞膜及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第一课时【基础知识导学】一、细胞膜的成分:(一) 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来源:]1、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是有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细胞由于吸水而__ __,除去细胞内其他物质,就可以得到细胞膜.2、材料选择: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制备细胞膜.思考:(1) 能否选植物细胞? 为什么?(2) 为什么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3、方法步骤:制备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状态。
(由到___ _ ______)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蒸馏水,在另一侧用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注意:吸蒸馏水时应小心操作,不要把________吸跑.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结果:近水部分的红细胞发生变化.思考:1、滴清水时应在哪里操作?2、观察到的红细胞有何变化?3、还需用什么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二) 细胞膜的成分:1、细胞膜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_________,蛋白质约占________,糖类占_______。
特别提醒:(1)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_________最丰富(占总脂量的55%—75%)。
(2) ______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是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_____和越______。
思考:1、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除了磷脂,还有什么脂质?2、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哪些?特别提醒:(1)_____ ___(也叫_ __ __)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2)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___ ______和___ _____等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但是这个细胞仍然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二、细胞膜的功能(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实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三、细胞壁成分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四、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细胞膜特性:结构特性: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胞器、其他物质→匀浆→离心管→高速离心机不同转速离心→分开各种细胞x1000 细胞核 x10000叶绿体 x100000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⑴、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
《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高二生物24班授课时间2020.11.9教学目标1.描述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概念,简述种群数量特征的内在关系。
2.通过活动体验种群密度调查的过程。
3.养成主动关注生态环境的习惯,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2。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教学准备学案、课件、活动材料(蘑菇钉板、扭扭棒)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学案《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过程旁注【导入新课】引入种群及其动态新课,视频播放《藏羚羊》,视频最后藏羚羊的种群数量由100万只降到不足两万只,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希望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后,能从种群的数量特征角度去想一下提高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提问:种群的概念?(学生回答)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
(教师指导)判断种群的方法,掌握概念中的“三同一全”。
“三同”即同一区域、同种生物、同一时段;“一全”即全部个体。
回忆必修2生物进化中提到的“两单位”即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题目巩固)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3.求平均值计算种群密度活动时间:3分钟学生活动结束,教师展示学生选取样方的情况,并指出学生在统计样方中的个体数的错误行为。
写出种群密度。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矩形地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地形计数原则:样方内全部个体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样方法注意事项: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大小适合。
(深度学习)①.活动中的样方大小适应于调查灌木、乔木吗?②.样方法只能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吗?总结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学生阅读课本,播放动画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N:M=n:m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N:39=34:15思考:若标志物对动物产生伤害、过分醒目或易脱落,对统计结果有什么影响?3.调查种群密度的其他方法红外触发相机、鸣叫计数、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过渡: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第1课时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1.跨膜运输的形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形式。
2.细胞对小分子或离子等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3.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4.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5.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一、基本概念1.自由扩散是指参与的简单扩散。
不需要载体蛋白2.协助扩散是指参与的扩散。
需要载体蛋白进出逆浓度细胞,不仅需要膜上3.主动运输是指物质载体蛋白。
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参与,还需要4.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胞吞和胞吐作用进出细胞。
二、跨膜运输的结构基础[识图填空]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比较[填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是被动运输的唯一共同点(×)(3)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4)物质进出细胞时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5)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物质通过胞吞、胞吐作用出入细胞的过程仅穿过一层膜(×)2.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 )A.O2B.H2O C.Cl-解析:选C 图中物质的运输消耗能量且逆浓度梯度,所以是主动运输,O2、H2O的运输是自由扩散,Cl-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3.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
水分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解析:选B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4.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载体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载体C.乙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乙运出细胞一定需要能量解析:选C 图中膜外甲浓度高、乙浓度低,膜内甲浓度低、乙浓度高,所以甲进入细胞不需要能量,运出细胞需要能量;乙进入细胞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则必然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协助,运出细胞不一定需要能量。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
课堂练习:
1、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A、脂肪
B、固醇
C、磷脂
D、维生素D
2.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一组元素是:
A、C H O
B、 C H P
C、C H O P
D、 C H O N P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防止有用的物质流失
C、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绝对避免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靶细胞上的受体物质接受激素,完成信息交流。
B、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
C、白细胞完成对侵入人体病菌的吞噬。
D、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5.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
A.纤维素和果胶 B.纤维素和蛋白质
C.磷脂和蛋白质 D.核酸和果胶
6、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请回答:(共60分,每空10分)
(1)“血影”的化学组成是脂质、、;其中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的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中该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血影”中的脂质主要是。
(3)对红细胞所谓的特殊处理是。
(4)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做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破裂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7、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你能解释其原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