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管理】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PPT 48页)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9
管理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赵建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行政决策能力属于治理能力的范畴,因此没有行政决策能力的现代化就没有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实现行政决策能力的现代化,就需要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决策是特定主体对信息的甄别、分析和选择的过程。
“行政”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主要指政府机关及其组成部门。
广义的行政是指行使公权力的相关部门,包括党委及其组成部门、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以及其他决定公共利益的部门。
因此行政决策中的“行政”应采用广义的行政,泛指行使公权力的部门。
而行政决策就是指行政主体依据一定法律规范和程序就特定事项,进行信息甄别、分析,从而就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
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必须厘清这“三化”之间的关系,确保综合施策,共同发力,将任务落到实处。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主要着眼于决策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是追求决策的正确性和利益的公共性,保证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未来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决策的科学化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决策的科学化,任何决策都属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决策就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终止将贻害无穷。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主要着眼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集群众之智,集群众之力,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进而推进决策的顺利推进与实施。
行政决策的法治化主要着眼于行政机关做出的决策既依法行政,又符合法定权限,不越权行政;决策程序符合法定程序,不能无序决策;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不能违法决策。
因此决策的法治化是底线,是红线,不能逾越。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基础,是前提;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程序,是根本;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是底线,是保障。
三者共同作用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决策符合科学,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的拥护,符合法治的精神,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水平
科学决策的能力水平指的是基于科学方法和精确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
它包括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收集和整理可靠数据、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制定明确的决策方案等。
科学决策的特点是客观、理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主观偏见和不确定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民主决策的能力水平指的是参与决策的公民或组织对民主决策原则和程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它包括对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观的认识、参与决策的平等机会、舆论自由和透明度、多元化和多元参与等。
民主决策的特点是平等、参与、公正和开放,能够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知情权,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依法决策的能力水平指的是基于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决策的能力。
它包括对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律程序的理解和运用、遵守法律规定和执法程序、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等。
依法决策的特点是合法、权威、公正和可执行,能够保障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维护社会的法治和公序良俗。
综上所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水平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决策者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它们相辅相成,既能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又能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促进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