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 格式:pdf
- 大小:456.46 KB
- 文档页数: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四单元讲义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一种五行系统结构论的哲学范畴。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
是用以识别和归纳各类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则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木的特性:为“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为“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为“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金的特性:为“从革”,是指金属具有刚柔相济并能变革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为“润下”,是指水具有润泽、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现象,均归属于水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取象比类法: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进行类比而确定其五行归属。
中医学通常由以下九门主要课程组成: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人体脏腑学说、中医病机学说等,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学: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质量评价、配伍禁忌等。
3.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问诊、切诊、闻诊等,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情。
4. 中医内科学:研究内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等。
5. 中医外科学:研究外伤和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骨折、创伤、手术后恢复等。
6. 中医妇科学:研究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7. 中医儿科学:研究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小儿感冒、发热、腹泻等。
8. 中医针灸学:学习针灸和推拿等手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用于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功能。
9.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习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以及康复技术和康复疗法,用于促进健康和康复。
这些课程涵盖了中医学的不同领域和专业,以提供全面的中医医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因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学计划而有所不同。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行学说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
“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气有阴阳,一气分五行,故五行也含阴阳。
五行的运动也必然受阴阳的制约。
阴变阳合而生五行。
五行中木火属阳,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中每一行又各具阴阳。
五行的特性是:“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
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
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
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
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
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
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
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
五行以土为贵。
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
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
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
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
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
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
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总之,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