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2)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课题 16 短文两篇课型新授第(2 )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展示台板书设计家乡的哈密瓜品种繁多形状椭圆颜色淡绿味道甜、香、脆学习过程学习环节媒体运用学习活动修改意见入文一、复习旧知听写生字新词。
二、课前探究,课题质疑。
1.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待产,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有椰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哈密瓜和棱。
2.出示实物,简介。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知名读课文。
学文课件学习《家乡的哈密瓜》(一)听整体感知,初始解疑。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学生自主学文,设计问题并回答问题。
(二)品创设情境,品读文本,突破难点(1)感受哈密瓜,学习两个自然段。
整体感知哈密瓜的等点。
哈密瓜是一种十分好的水果,你想知道哈密瓜是什么样的吗?它是什么味呀?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哈密瓜的什么。
说说看后的感受。
作者是怎样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的?他是怎么1、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回答问题。
格式要求:填写内容用五号宋体,行距标准1.0,标题加粗,新课时另起一页。
写?让我们一段一段来看。
(2)学习第1自然段。
读、思: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读、思:脑海里勾画出哈密瓜的样子。
(3)学习第2自然段。
谁能来描述自己脑海里的哈密瓜?这么漂亮的水果放在你眼前,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可是现在你是吃不到,但是作者吃到了,他把哈密瓜的味道写出来了,咱们为了解馋就先去看看吧。
自由读。
看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三)悟畅谈收获,发表见解,开阔眼界。
1.看了作者的描述,你啊想说的是什么?2.齐读,我们来品尝这新鲜的哈密瓜。
学习《菱》(一)听整体感知,初始解疑。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学生自主学文,设计问题并回答问题。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陋室铭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 。
水不在深,有龙則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皆綠,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鴻()儒(),往來无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经。
无絲竹()之亂()耳,无案牘()之()劳形()。
南阳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翻译下列句子l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l 苔痕上皆綠,草色入帘青。
l 无絲竹之亂耳,无案牘之劳形。
l 孔子云:“何陋之有。
”l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l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l 莲,花之君子者也。
l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⒊填空《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的。
铭是.《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朝代)的,说是。
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四、默写填空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4、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面山而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短文两篇于园园林景色与一般的自然山水不同,它们在较为有限的空间中,以人工创造出一个可居可游可赏的生活空间环境,其本身也就是一件体现古典人文理想的艺术小品。
张岱的《于园》,意境悠远,给人以宛若置身山林之感。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于园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了自己得以游园的缘由。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
瓜州:镇名。
步:水边停船之处。
所园:所建筑的园林。
园:动词,建筑园子。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
刺:名帖。
这里做动词用,投名帖。
钥:钥匙。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款:殷勤招待。
之:人称代词,我们。
这一段首先交代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这从侧面告诉我们,建这座园子耗资巨大:“非显者刺,门钥不得出”一句告诉人们,只有那些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子,一般人则不能。
这也从侧面强调这座园子不同寻常,主人不肯轻意示人。
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
文中交代了“携余往”的人的身份,这既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
又说明了这次游园机会的难得。
第二部分(第2段),写游于园所见所感。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园中无他奇”至“以幽阴深邃奇”),写于园奇在磊石。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奇:特殊的,罕见的。
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
磊,垒,堆砌。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植:栽种。
短文两篇《蝉》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准备:提前出示学习目标,幻灯出示本课生字词及合作探究题目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由蝉的生命历程引入。
板书:蝉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理解学习。
2、学习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
著作有《承教小记》。
3、听读课文,出示字词,给括号里的字注音。
收(敛)(聒)聒宽(恕)(颤)动学生注音,齐读,识记
三、合作探究: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写了蝉生活的那些方面?“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中,“那”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
学生自己思考3分钟后,小组合作交流(要求在纸上做记录)。
师生共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欲扬先抑的作用:写出感情变化,突出主题。
文中其他方面的对比:蝉在地下时间长,享受生活时间短。
作者对蝉前后的态度对比。
不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过。
点明哲理散文,板书。
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总结: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我们只有好好地活,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四、理解重点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先理解内容,在理解语言特色:这句话除了有听觉感受之外,还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富有新意,言简意丰。
五、拓展延伸:1、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人具有这样“好好地活”的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
举例:史铁生、最美老师张丽莉等。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好好地活”?引导学生回答,认真学习,孝敬父母等。
2、仿写句子。
大自然中,许多事物让我们感动,一支从泥土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白的花;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入水中似的自由遨游,蜘蛛结网的坚持不懈,蜜蜂采蜜的不辞辛苦,都留给我们深深地感动。
选取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出对他们的评价或感想。
示例:蜡烛:生命在于奉献枫叶:绽放生命的绚丽溪流:生命在于运动五、作业预习《贝壳》,比较两课在内容和写作上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蝉小思烦抑惊对比叹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