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病例分析——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格式:doc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7
营养性维死素D缺累性佝偻病之阳早格格创做病例:患女,女,10个月,果“哭闹、多汗1个月,于今没有克没有及扶站”进院.进院前1个月家少创造患女时常无诱果的出现哭闹,夜间尤为明隐,易以抚慰.于今没有克没有及扶站.体格查看:T36.5℃,P110次/分,R32次/分,W9kg,H70cm.收育营养尚可,前囟2cm×1.5cm,枕秃,已出牙,肋缘中翻,左肝肋下1cm,脾(-),沉度“O”形腿.肌弛力仄常,神经系统已睹非常十分.辅帮查看:血惯例示Hb115g/L,RBC4.3×10^12/L,WBC10×10^9/L.大便及尿惯例已睹非常十分.血浑钙、磷仄常,血碱性磷酸酶降下.腕部正位片示骨垢段钙化戴朦胧没有浑,呈杯心状改变.临床表示:1、早期常急躁没有安,爱哭闹,睡眠易惊醉,汗多,特地是进睡背面部多汗,由于汗的刺激没有惬意,故头常正在枕头上摩揩,使脑后枕部半圈秃收,医教上称“枕秃”.2、以去渐渐出现骨骼改变,如前囟门关合延缓(仄常应正在1.5岁前关合),出牙早,可早至1岁才出牙,头较大呈圆形,帮骨下缘中翻,鸡胸、“O”形腿等3、到医院搞血液化验可创造钙、磷含量偏偏矮.病果:正在人体骨骼的收育历程中,维死素D起着格中要害的效率,婴幼女期死少收育旺衰,骨骼的死少收育赶快,果此需要脚量的维死素D才搞保护仄常的骨骼收育,当维死素D缺累时,即可引起原病.照顾护士诊疗:(1)营养缺累(维死素D缺累)取日光映照缺累及维死素D摄进罕见关.(2)死少死少改变取维死素D缺累引导骨骼战神经、粗神收育早慢有关.(3)有熏染的伤害取胸廓畸形、免疫功能矮下有关.(4)潜正在并收症维死素D中毒.(5)知识缺累家少缺累对于佝偻病的防行战照顾护士知识.照顾护士步伐:1. 减少户中活动,补充维死素D及钙剂2. 加强照顾护士对于急躁、睡眠没有安、多汗的患女要耐性照顾护士,每日浑净皮肤,勤洗头,勤换内衣战枕套.3. 防行维死素D中毒庄重按医嘱应用维死素D造剂,没有得专断加量,防行维死素D中毒.4. 防行熏染脆持室内气氛新陈,防行接叉熏染.健壮培养:1、饱励母乳喂养,脆持母乳喂养8个月.2、自出死后2周起,每日应给宝宝心服维死素D防行量400单位.3、多吃富含VD战钙的食物,如蛋黄,肝类,鱼类,奶类,豆类、虾皮等,没有要吃过多的油脂类战盐,免得效率钙正在体内的吸支.4、多戴宝宝到户中活动.担当阳光映照,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映照转形成VD,那是最廉价仄安的VD根源,每1仄圆厘米皮肤经映照半小时即可爆收20ug VD,每日晒1-2小时即可谦脚需要.。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症。
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知识。
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障碍。
4.其它,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等。
病理改变
以骨质软化(正常小儿骨骼内2/3为无机物,1/3为有机物,佝偻病儿骨骼内二者比例恰相反)、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增殖代替正常的临时钙化线,使骨的长度发育受到显著障碍为主要变化,形成侏儒状态。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当Vit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特别是在吃奶和哭闹时,汗味异臭;易激惹,夜惊、夜啼。
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但在好发地区,参考有关条件,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2.骨骼病变体征。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篇一: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
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
查体:t37℃(r) p150次/分 r461.急性重症肠炎伴中度等渗脱水(1分),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0.5分)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0.5分) 2.轮状病毒(1分) 3.1)补充累积损失 2∶3∶1 含钠液(2/3—1/2张含钠液) 50-第1页/共2页6. 患儿,男,6个月,因吐泻伴发热3天入院。
3天前出现呕吐、腹泻伴发热,体温为38℃,呕吐频繁,10次/日,下午起腹泻,大便6-7次/日,黄色,蛋花汤样,无腥臭。
尿量明显减少。
体检:t38.5℃,p120次/min,bp90/60mmhg,1)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肺水肿。
依据:患儿,8岁;浮肿少尿4天;前驱皮肤感染史,尿常规rbc+++/hp;高血压;气急,呼吸心跳明显增快,双肺可及湿罗音。
2)抗o、esr,泌尿系b超,胸片,心超,血气,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肝炎系列,补体c3 3)治疗休息:急性期须卧床休息2-3周。
(0.5分)饮食:水肿高血压限制盐和水,氮质血症应限蛋白。
(0.5分)感染:青霉素用10-14天,清除病灶。
(1分)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1分):a利尿:用速尿利尿 b降压:必要时用硝普钠 c 必要时透析治疗第2页/共2页【篇二:儿科病例分析】支气管炎2 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发热3 应采取的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2)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
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3)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或药物降温。
二、患儿,女,8个月,因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就诊,患儿为人工喂养,至今未加辅食,体检:可见方颅,手镯,足镯。
维生素D缺乏症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
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时间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主诉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
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
诊断(一)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常有多汗、易惊、夜啼等表现,并致枕部脱发形成枕秃。
2.骨骼病变体征(1)头部:因颅骨外层变薄而见颅骨软化,用手压枕部或顶骨后方有乒乓球感。
囟门较大且关闭晚,顶骨与额骨可隆起成方颅、臀形颅。
乳牙萌出迟。
(2)胸部:肋骨与软骨交接处膨大成串珠肋,重者向内可压迫肺脏。
因肋骨变软,膈肌附着处牵引致成肋软沟或郝式沟及肋下缘外翻;胸骨及相邻软骨向前突出成鸡胸畸形,或胸骨下缘内陷成漏斗胸。
(3)脊柱:重症可有脊柱后弯或侧弯。
(4)骨盆:脊柱弯曲可伴骨盆畸形,入口变窄,前后径缩短,女孩成人后可致难产。
(5)四肢:各骨构膨大,腕、踝部最明显,成“手镯暠及“脚镯暠。
因骨质软化,开始行走后,下肢骨不能支撑体重而变弯,成“O暠型腿或“X暠型腿。
(二)辅助检查初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激期血钙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治疗要点治疗应以口服药物为主。
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1.基本治疗提倡母乳喂养或应用加入维生素D的婴儿配方奶粉,婴儿及时添加蛋黄、肝泥等,多晒太阳。
早产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天出生的婴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U。
2.药物治疗激期根据病情轻重,口服维生素D胶丸,连用2~4周后根据临床和X线表现改为预防量,重症佝偻病患者或不能坚持口服者可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20万~30万U,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维生素D,同时每日口服元素钙200~500mg。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或婴儿手足搐搦症。
因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导致血清钙离子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摘要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生长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骨骼畸形,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是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病也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于生长板同时受损。
关键字佝偻病;维生素D一般资料与方法1.病因分析: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1.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母亲患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使婴儿的体内储存不足。
其次是日光照射不足,使人体内源性维生素减少,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如:室外活动过少;冬、春季节紫外线照射不足,尤其是我国北方,冬季时间较长,更较明显。
1.2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而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剂或鱼肝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
1.3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少或比例不当,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合适或肠内容物过于碱性,影响钙、磷的吸收。
牛乳的钙、磷含量虽较人乳高,但钙、磷比例不适宜,钙的吸收率较低,而淀粉类食物含钙少,含磷多,比例更不适宜,钙的吸收尤少。
故人工喂养儿,尤其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者更易患佝偻病,患病程度也较重。
1.4需要量增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所需维生素D和钙量相对较多,尤其是早产儿体内钙、磷及维生素D储存较少,生长发育又快,故最易患佝偻病。
1.5其它疾病影响如: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或肝、胆疾病等都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2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发育快,户外活动少,日光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故患病多见于婴幼儿。
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第三章病例分析——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概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或骨组织矿化不全,或骨质软化症,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维生素D的来源及代谢1,25-(OH)2D3的生理功能病因(1)日照不足(2)维生素D摄入不足(3)生长过速(4)疾病因素(5)药物影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本病最常见于3个月至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兴奋性改变。
因此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
佝偻病在临床上分期如下:(1)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闹、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可出现枕秃。
骨骼改变不明显,血清25-(OH)D3下降,血清PTH升高。
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
(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头部: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主要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称“乒乓头”。
8~9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出现方颅。
也可以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或乳牙萌出延迟。
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可表现为肋骨串珠、鸡胸及漏斗胸、肋膈沟。
四肢:6个月以上患儿可有佝偻病手、足镯。
下肢畸形见于能站立或行走的1岁左右的患儿,形成严重膝内翻(“0”型)或膝外翻(“X”型腿)。
此外,可有脊柱后凸畸形,严重者甚至骨盆畸形等。
2)肌肉改变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呈蛙腹。
3)其他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条件反射形成慢;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和贫血。
4)血生化及骨X线改变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畸形与好发年龄部位名称好发年龄头部颅骨软化方颅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出牙迟3~6月8~9月迟于1.5岁1岁出牙,2.5岁仍未出齐胸部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1岁左右四肢手镯、脚镯O形腿或X形腿>6个月>1岁脊柱后突侧突学坐后骨盆扁平(3)恢复期经足量维生素D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
概念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或骨组织矿化不全,或骨质软化症,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维生素D的来源及代谢
1,25-(OH)2D3的生理功能
病因
(1)日照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生长过速
(4)疾病因素
(5)药物影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本病最常见于3个月至2岁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及神经兴奋性改变。
因此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
佝偻病在临床上分期如下:(1)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闹、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可出现枕秃。
骨骼改变不明显,血清25-(OH)D3下降,血清PTH升高。
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
(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主要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称“乒乓头”。
8~9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出现方颅。
也可以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或乳牙萌出延迟。
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可表现为肋骨串珠、鸡胸及漏斗胸、肋膈沟。
四肢:6个月以上患儿可有佝偻病手、足镯。
下肢畸形见于能站立或行走的1岁左右的患儿,形成严重膝内翻(“0”型)或膝外翻(“X”型腿)。
此外,可有脊柱后凸畸形,严重者甚至骨盆畸形等。
2)肌肉改变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呈蛙腹。
3)其他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条件反射形成慢;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和贫血。
4)血生化及骨X线改变
营养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畸形与好发年龄部位名称好发年龄
头部颅骨软化
方颅
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
出牙迟
3~6月
8~9月
迟于1.5岁
1岁出牙,2.5岁仍未出齐
胸部肋骨串珠
肋膈沟
鸡胸、漏斗胸
1岁左右
四肢手镯、脚镯
O形腿或X形腿
>6个月
>1岁
脊柱后突侧突学坐后
骨盆扁平
(3)恢复期经足量维生素D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
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1~2个月降至正常,骨骼X线影像在治疗后2~3周后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宽,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少数重症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或运动功能障碍,多见于2岁以上儿童。
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正常,骨骼X线干骺端病变消失。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四期的特点
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发病年龄3月左右>3月
多>2
岁
诊断要点
根据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照缺乏史,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及骨骼X 线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生后2-3个月开始出现甲状腺功能不足现象,但患儿智能低下,有特殊面容,血清TSH、T4测定可资鉴别。
2.软骨营养不良本病头大,前额突出,长骨骺端膨出,胸部串珠,腹大等与佝偻病相似,但患儿四肢及手指短粗,腰椎前突、臀部后突。
骨骼X线可见特征性改变,如长骨粗短弯曲,干骺端变宽,呈喇叭口状,但轮廓完整。
3.其他病因所致的佝偻病
(1)家族性低磷血症佝偻病症状多发生在1岁以后,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
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
对常规治疗剂量维生素D无效。
(2)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儿骨骼畸形明显,身材矮小,代谢性酸中毒,多尿,碱性尿,血钙、磷、钾均低,血氯高,且伴有低钾症状。
(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临床上表现为重症佝偻病,血清钙、磷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并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肾性佝偻病慢性肾功能障碍会导致低血钙,高血磷,甲状旁腺功能继发性亢进可使骨质普遍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
体征多于幼儿后期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
进一步检查
1.血清钙磷血钙正常或降低,血磷<40mg/dl。
2.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儿童<200IU/dl,本病常>500IU/dl。
3.25-(OH)D3 正常值为10~50ng/ml,佝偻病早期即明显降低,<8ng/ml时可诊断本病,足可靠的诊断指标。
4.骨X线初期可有钙化带稍模糊,激期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2mm),骨质疏松,皮质变薄。
治疗原则
1.维生素D制剂
(1)口服法维生素D每日50~150μg,或1,25-(OH)2D3 0.5~2.0μg,视临床和X 线改善情况于2~4周后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每日10μg)。
(2)突击疗法重症佝偻病或无法口服者可一次肌注维生素D37500~15000μg,2~3个月后每日口服预防量。
2.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补充钙剂。
3.对已有严重骨骼畸形的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方法矫正。
严重者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治。
题例
病例摘要:患儿,女孩,11个月,因睡眠不安2个月就诊。
患儿约2个月前起出现睡眠不安,夜间为重,经常夜间醒来哭闹。
白天患儿烦躁、不易安慰。
爱出汗,夜间为重。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4月份出生),生后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未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查体:T 36.9℃,P 120次/分,R 35次/分,BP 80/50mmHG,体重9.2kg,身长73cm。
可见肋膈沟,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35次/分,律齐,腹膨隆呈蛙腹,肝脾未及。
下肢轻度“O”形腿。
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
诊断依据:
(1)11个月小儿,慢性病程。
(2)患儿睡眠不安2个月,夜间重,伴哭闹,烦躁,易出汗。
(3)4月份出生,生后未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4)查体可见肋膈沟,腹膨隆呈蛙腹,下肢轻度“O”形腿。
(5)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2.鉴别诊断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没有智力低下及生长发育迟缓,考虑可能性小,可查TSH,T4等以除外。
(2)软骨营养不良患儿无四肢及手指短粗,腰椎前突、臀部后突等,考虑可能性小,骨骼X线鉴别。
(3)其他病因所致的佝偻病查尿磷和观察维生素D治疗效果可与家族性低磷血症鉴别;患儿无代谢性酸中毒可与远端肾小管酸中毒鉴别;患儿肾功正常可与肾性佝偻病鉴别。
3.进一步检查
(1)血25-(OH)D3<8ng/ml时可诊断本病。
(2)X线检查可见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
4.治疗原则
(1)口服维生素D:每日50~150 μg,视临床和X线改善情况于2~4周后改为维生素D每日10μg。
(2)同时补充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