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87—1988年主题索引
- 格式:pdf
- 大小:693.16 KB
- 文档页数:8
岑威威.等:2205双相不锈钢在含澳醋酸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腐蚀。
通过EDS 分析也可以对双相不锈钢的两相进 行区分。
虽然EDS 分析是一种半定量的元素分析 方法,但由于2205 DSS 两相的元素含量差别较大,铁素体相中高Cr 低Ni,而奥氏体相中低Cr 高Ni,只要对试样的不同区域进行Cr 和Ni 元素含量分析就可以区分该位置的物相。
图9中.EDS 点扫描结果显示:白色区域Cr 的质量分数(19. 76%)低于灰色区域的(22. 53%),白 色区域Ni 的质量分数(6. 4%)高于灰色区域的(4.28%)。
因此可以认为白色区域为奥氏体,灰色 区域为铁素体。
由图9还可见:被不连续铁素体包 围的奥氏体发生腐蚀,而被连续铁素体包围的奥氏体相则保留下来,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腐蚀沿厚度 方向继续进行,试样表面残留铁素体骨架。
(a)丫腐蚀 (b) a 保留图9 2205 DSS 选择性腐蚀的SEM 形貌Fig. 9 SEM morphology of selective corrosion of 2205 DSS : (a) corrosion of austenite ; (b) retaining of ferrite3结论(1) 在含漠醋酸环境中,2205 DSS 的腐蚀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随Br-含量的上升而增加,随 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2) 在含漠醋酸环境中,2205 DSS 发生选择性 腐蚀,且奥氏体被优先腐蚀,铁素体被保留。
参考文献:[1]BAUTISTA A, ALVAREZ S M, VELASCO F. Selec tive corrosion of duplex stainless steel bars in acid[J].Materials and Corrosion,2015,66(4) :347-356.[2] MOTESHAKKER A,DANAEE I. Microstructure andcorrosion resistance of dissimilar weld-joints betweenduplex stainless steel 2205 and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316L[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6,32(3):282-290.[3] 宋以垒.FV520B 不锈钢在漠醋酸溶液中高温电化学腐蚀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4] FENG M,GC)NG M,ZHANG Y,et al. Effect of tem perature on cathodic reaction of 2205 duplex stainlesssteel corrosion in brine [J]. Corrosion & Protection, 2011.[5] JIN S, LIU C, LIN X» et al. Effect of inorganic anions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UNS S32750 duplex stain less steel in chloride solution]J]. Materials Corro sion,2015,66(10) : 1077-1083.[6]付燕,林昌健•蔡文达•微电化学技术研究双相不锈钢优选腐蚀行为[J].金属学报,2005,41(3):302-306.[7] FOURIE J W.ROBINSON F P A. Evaluation of selec tive corrosion in UNS S31803 duplex stainless steelwith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J ]. Elec trochimica Acta,2006,51(8): 1842-1846.M 付燕,林昌健,罗亦旋,等.双相不锈钢在含硝酸体系中的优先腐蚀行为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24(5):272-275.[9] MERELLO R,BOTANA F J ,BOTELLA J , et al. De termination of the weaker phase in the pitting corrosionof non-standard low-Ni high-Mn-N duplex stainlesssteels [J]. Materials & Corrosion, 2004, 55 ( 2) : 95-101.[10] 贾书玉,郑继功.0Crl8Ni9钢乙酸罐选择性腐蚀原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6):33-34.[11]李雪峰,杨之勇.双相不锈钢彩色显微组织的显现方 法[J]・热处理,2009,24(4):67-69.《腐蚀与防护》征订启事《腐蚀与防护》杂志创刊于1980年,为上海市腐 蚀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也是国内创办最早的腐蚀专业杂志之一,由上海材料研究所主办。
腐蚀与防护期刊引言:腐蚀是指金属或其他材料在一定环境中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其性能逐渐降低或完全失效的过程。
腐蚀是一种令人头痛的问题,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建筑、航空、能源还是化工等领域,防止腐蚀的影响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本期刊旨在探讨腐蚀及其防护的相关问题,包括腐蚀的成因、腐蚀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防护腐蚀的方法和方式等。
希望通过本期刊的内容,能提高读者对腐蚀及其防护的认识,为各行各业提供腐蚀防护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腐蚀的成因腐蚀的成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材料直接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导致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材料与外界的电化学体系相互作用,形成电化学腐蚀反应。
腐蚀过程中,还存在着腐蚀介质、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等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腐蚀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腐蚀对材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腐蚀会减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导致其在承受力和使用寿命方面降低。
其次,腐蚀还会导致材料表面的光洁度下降,影响美观度和表面质量。
此外,腐蚀还会引起材料的变形、断裂和脆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性能。
第三部分:腐蚀防护的方法和方式腐蚀防护是指预防或延缓物体受到腐蚀的过程。
腐蚀防护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腐蚀环境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防护。
常见的腐蚀防护方法包括表面处理、阻隔保护和外部防护等。
其中包括使用涂层、涂覆膜、防蚀助剂、防腐剂、阴极保护和电化学防护等方法。
第四部分:腐蚀防护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不仅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还受到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在追求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腐蚀防护技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环境因素、新材料的应用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等。
因此,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防护效果和降低成本。
结论:腐蚀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对于各行各业的材料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腐蚀的成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防护腐蚀的方法和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升对腐蚀的认识,更好地解决腐蚀问题。
定稿日期:2005-04-2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G1*******)作者简介:陈群志,1963年生,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飞机结构寿命及腐蚀防护研究SEBF /SLF 重腐蚀防护涂层应用于典型飞机结构中防腐性能综合评定陈群志1,2 孙祚东3 陆维忠1 韩恩厚1 常铁军3 李 京1(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110016;2.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76;3.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摘要:针对典型飞机结构的局部腐蚀环境开展了加速腐蚀环境谱及加速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为了综合评定SEBF /S LF 重腐蚀防护涂层涂装在典型飞机结构中的防腐性能,对该涂层与现役飞机典型涂层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现役飞机典型涂层相比,SEBF /SLF 重腐蚀防护涂层的抗环境腐蚀性有明显改进.关键词:飞机结构 SEBF /S LF 重腐蚀防护涂层 腐蚀环境谱 加速腐蚀试验中图分类号:T G17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37(2005)06-0365-041前言涂层对抵抗环境的腐蚀非常重要,飞机结构因腐蚀损伤所造成的失效或事故,主要是由涂层防腐功能失效引起的.目前沿海和内陆湿热地区服役的主要机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涂层老化失效及由此引起的基体结构腐蚀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飞机的正常使用与合理维修.现役飞机的防腐技术比较落后,尤其是结构防腐涂层抗环境腐蚀(或老化)品质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是导致飞机结构产生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1~5].在目前条件下提高防腐涂层的使用寿命和抗环境腐蚀品质,是抑制或延缓飞机结构发生重大腐蚀故障最为有效的措施.现役飞机铝合金结构(尤其是高强度铝合金结构)对环境腐蚀比较敏感,与其它材料的结构相比,铝合金结构的腐蚀情况比较严重,腐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一些半封闭式或密封较差的结构部位[5].由于含氯离子和硫化物等腐蚀介质的潮湿空气或雨水很容易渗入到这些结构内部,但往往因不通风或排水不畅,易使水分或潮气等腐蚀介质长时间滞留,导致局部环境比外界大气环境更加恶劣[5].但目前飞机常用的典型涂层难以抵抗硫化物和氯化物含量较高的湿热环境的腐蚀作用,因而防腐效果较差,涂层失效后基体金属结构将很快出现严重的腐蚀.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了将SEBF /S LF 重腐蚀防护涂层应用于局部环境恶劣的飞机典型结构的想法,并对涂装该涂层的典型模拟件的防腐性能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能否提高飞机结构的抗腐蚀品质,从而为将其应用于实际飞机结构中提供依据.SEBF /SLF 重腐蚀防护涂料是由中科院金属所研发的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防腐涂料,主要体现在涂层本身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与金属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和抗渗透能力,在恶劣的腐蚀环境下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2试验方法2.1试验件试件基体材料选用飞机结构常用的两种典型铝合金板材LY12CZ 和LC4CS ,试件尺寸为150m m ×75mm .涂层体系选用2种:现役飞机内部结构常用的典型涂层体系,即阳极化+H 06-2锌黄底漆(与实际结构涂装工艺相同,以下简称H 06-2涂层);阳极化+SEBF /SLF 重防腐涂层(以下简称SEBF /SLF 涂层),涂层厚度分别为100μm 、150μm 和200μm .2.2加速腐蚀环境谱及试验方法实际服役环境与载荷对涂层的作用是长期、缓慢、十分复杂的过程,军用飞机的日历年限一般都超过20年,大修的周期在5~10年以上,若进行与飞机日历寿命等时间的环境模拟试验,所需时间、经费和人力都难以实现.可见,采用实验室条件下加速环境试验方法及对应的分析是十分必要.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1,5],这是有效可行的技术途径.但加速环境试验必须能够再现飞机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损伤形式及特征,需要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盐雾、酸雨等.第25卷第6期2005年12月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ournalof C 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Vol .25No .6Dec .200参照国内外同类试验方法及涂层评估试验标准[1,2],并在加速环境谱及加速试验方法进行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如图1所示的加速环境谱.湿热暴露试验采用H1200C 温湿交变试验箱,其温度误差±1℃,相对湿度误差±3%.盐雾腐蚀试验采用DCTC1200P 盐雾试验箱,其温度误差±0.5℃.盐雾溶液的配制:先用蒸馏水配置浓度为50g /L ±5g /L NaCl 溶液,然后加入CuCl 2,使其浓度为0.26g /L ±0.02g /L ,最后加入适量的醋酸,使pH =3.1~3.3.溶液pH 值可用醋酸和NaOH 调整.周期浸润试验采用ZJF -75周期浸润腐蚀试验箱,其温度误差±2℃,相对湿度误差5%.浸润周期为30min ,其中试件浸没在溶液中7.5min ,试件在溶液外用远红外灯烘烤22.5min .周期浸润试验Fig .1A ccelerated cor ro sion environmentspectrumFig .2Specimen coated H06-2after 6testing periods(a )microscopic picture ,(b )coating local swelling ,(c )alloy co rrosion on coating溶液采用改进后的EXCO 溶液:NaCl 234g /L ,KNO 350g /L ,98%的浓H 2SO 43ml /L ,溶液pH =0.4.试件腐蚀损伤检测采用SZX12显微镜及M CS -7200图像分析系统.3结果与分析3.1H06-2涂层试件的腐蚀情况经过6个周期(共42d )加速环境试验后,涂层表面光泽度明显降低并出现粉化现象.6件H06-2涂层试件(试验区总面积450cm 2)共观察到126个腐蚀点,包括起泡、涂层剥落、金属基体中出现的碟型腐蚀坑(图2).用MCS -7200图像分析系统测得最大腐蚀坑面积为28.7mm 2,金属基体腐蚀深度达到2.2mm ,呈现出明显的剥落腐蚀特征.主要是因为腐蚀性离子透过涂层到达基体与涂层的界面,使铝合金基体发生了腐蚀(图3),生成的腐蚀产物体积膨胀导致涂层鼓起,腐蚀严重处涂层破裂,同时向横向、纵深发展,逐渐形成碟型腐蚀坑.将试件与飞机典型内部结构件进行对比观察表明,H06-2涂层在加速环境试验后出现的老化失效现象与现役飞机内部结构涂层的失效特征基本一致,涂层失效部位下面的金属基体也呈现出与实际机体结构相同的剥落腐蚀特征.这说明图1所示的环境谱可较好地评定飞机典型内部结构防护涂层的Fig .3A luminium alloy LC4cor ro ded locally SEM mo rphology366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25卷Fig.4Specimen coated SEBF/SLF after6testing periods(a)microscopic picture,(b)micrograph抗腐蚀性能.3.2SEBF/SLF涂层试件的腐蚀状况经过6个周期加速环境试验后,涂层表面光泽度略有降低.未发现SEBF/SLF涂层试件有明显的失效现象(图4),可以看出该涂层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3.3腐蚀点密度3.3.1腐蚀点密度的分析方法 试件表面出现腐蚀点(含起泡点)是涂层体系薄弱环节和腐蚀敏感区.因此,腐蚀点的密度是定量评定涂层抗腐蚀性能的重要指标.若用K表示试件上腐蚀点数的观察值,用X表示腐蚀点数的真实值,研究表明[4],当K较小时,X服从Poisson分布;当K较大时,X服从正态分布.若用X1和X2分别表示腐蚀点数置信下限和上限,α表示显著水准,当K=0时,依据Poisson分布规律可推导出:X1=0(1)X2=-2.3lgα(2)当K较大时,依据正态分布规律可推导出X1=K+1.5+uα-K(3)X2=K+1.5+uα+K(4)式中uα可查正态分布表得到.若用n表示腐蚀点的平均密度,A s表示该组试件的总面积,则n的置信范围为:X1 A s ≤n≤X2A s(5)3.3.2SEBF/SLF涂层试件的腐蚀点密度 对于SEBF/SLF涂层试件,经过6个试验周期后还没有观测到腐蚀点,即K=0.依据式(1)、式(2)、式(5),取α=0.05(即95%的置信度).可计算出腐蚀点平均密度置信范围为:0≤n1≤30(个/m2)3.3.3H06-2涂层试件的腐蚀点密度 对于H06-2涂层试件,经过6个试验周期后观测到126腐蚀点,即K=126.依据式(3)、式(4)、式(5),取α=0.05(即95%的置信度).可计算出腐蚀点平均密度置信范围为:2611≤n2≤3055(个/m2)由此可见,H06-2涂层试件的腐蚀点密度远大于SEBF/SLF涂层试件的腐蚀点密度.4结论(1)H06-2涂层试件出现的涂层鼓泡、剥落、粉化等老化失效现象与现役飞机内部结构涂层的失效特征基本一致,涂层失效部位下面的金属基体的腐蚀坑呈现出剥落腐蚀特征,与实际机体结构的腐蚀特征相同.(2)在相同的腐蚀环境下,H06-2涂层试件腐蚀点的平均密度远大于SEBF/SLF涂层试件,这表明SEBF/SLF涂层的抗腐蚀品质明显优于H06-2涂层.(3)SEBF/SLF涂层涂装在局部环境恶劣的飞机典型结构后,能够明显提高飞机结构的抗腐蚀性能.本文研究结果为SEBF/SLF应用于实际飞机结构中提供了重要依据.参考文献:[1]C hen Q Z.A technique system research on the calendar life of air-craft structure under corrosive environments[D].Beijing:Beijing U-niv.Aeron.Astron.,1999:10-25(陈群志.腐蚀环境下飞机结构日历寿命技术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10-25)[2]LI X H.Studies of nano-composite coatings system to be appl iedon typical military aircraft structures for corrosion protection[J].Haerbin:Haerbi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2003:11-35(李祥海.纳米复合涂层在军用飞机结构防腐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11-35)[3]Hu F Y,Wang M C,W en J L.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alumini-um alloy applied on aircraft structu re serving al ong the coast[J].3676期陈群志等:SEBF/S LF重腐蚀防护涂层应用于典型飞机结构中防腐性能综合评定 Corros.Sci.Prot.Technol.,2003,15(2):97-100 (胡芳友,王茂才,温景林.沿海飞机铝合金结构件腐蚀与防腐 [J].腐蚀科学与防腐技术,2003,15(2):97-100)[4]Cao C N.Statistics Analysis on Corrosion Testing Data[M].Bei-j 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1988:75-88(曹楚南.腐蚀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75-88)[5]Chen Q Z,Liu W T,Chen Z W,et al.Current status and key tech-niques of calendar life of aircraft structure under corrosive environ-ment[J].China Safety S cience Journal,2000,10(3):43-47(陈群志,陈志伟,刘文王廷等.腐蚀环境下飞机结构日历寿命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3):43 -47)C OMPREHENSIVE EVALUATI ON FOR ANTIC ORR OSIVEPR OPERTIES OF HEAVY-DUTY C OATING SEBF/S LFAPPLIED TO TYPIC AL AIRCRAFT STRUC TURESCHEN Qunzhi1,2,SUN Zuodong3,LU Weizhong1,HAN Enhou1,CHANG Tiejun3,LI Jing1(1.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 ang110016;2.Beijing Aeronautical Research Center of Engineering&Technology,Beijing100076;3.Haerbin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erbin150001)A bstract:The accelerated corrosive environment spectrum and the 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 methods w ere stud-ied for evaluation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corrosion in the typical aircraft structures.The comparative tests fo r the heavy-duty coating SEBF/S LF and the ordinary coating on the active service aircraft structures w e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ticorrosive properties of the heavy-duty coating SEBF/SLF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coating on the active service aircraft structures.Key words:aircraft structures,heavy-duty coating SEBF/SLF,corrosion environment spectrum,accelerated corrosion test368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第25卷。
腐蚀与防护期刊腐蚀与防护是一个涉及材料、环境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腐蚀问题在许多行业中变得日益突出。
腐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腐蚀问题,许多研究机构和科学家致力于开展相关研究,并通过期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腐蚀与防护期刊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腐蚀与防护期刊是一个涉及腐蚀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性期刊。
它的目的是促进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
该期刊发表的文章涉及腐蚀机理、腐蚀测试方法、腐蚀预测与评估、防护措施和材料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在腐蚀与防护期刊中,研究人员可以发表自己的原创研究成果,如新材料的开发、腐蚀机理的研究、防护涂层的设计等。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实践中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腐蚀与防护期刊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研究人员可以与同行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腐蚀与防护期刊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领域。
首先是腐蚀机理的研究。
腐蚀机理是理解和预测材料在特定环境下腐蚀行为的关键。
通过对腐蚀机理的研究,可以为腐蚀预测和防护措施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是腐蚀测试方法的研究。
腐蚀测试是评估材料腐蚀性能的重要手段,不同材料和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腐蚀与防护期刊中的文章可以介绍不同的腐蚀测试方法,并评估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此外,防护措施的研究也是腐蚀与防护期刊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材料和涂层的开发为腐蚀防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腐蚀与防护期刊中,研究人员可以介绍新材料和涂层的设计原理和防腐效果。
腐蚀与防护期刊的重要性在于促进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腐蚀问题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的挑战,如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
通过发表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探索解决腐蚀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同时,腐蚀与防护期刊也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防腐措施和材料,降低腐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第42卷第4期2021年4月腐蚀与防护CORROSION 8>-PROTECTIONVol. 42 No. 4April 2021《腐蚀与防护》征稿格式要求《腐浊与防护》创刊于1980年,是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系上海材料研究所与上海市腐蚀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主办,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专业技术期刊,已有33年的出版史.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是腐蚀与防护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和必读刊物。
我刊报道范围包括:腐蚀与防护、电化学、电厂化学、电镀、化学镀、转化膜、涂料与涂装、表面改性、激光涂薄、电子电镀、电极材料等领域。
作者和读者主要来自于:大学及科研单位的科研、教学人员及研究生、防腐蚀工程技术人员、发电厂、油田、石油化工、化工厂、电镀厂、矿山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设备管理人员。
1来稿要求及说明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来稿请勿涉及保密内容,如造成泄密等问题,责任由作者自负。
要求通过材料与测试网(http://www.mat-test,com)注册后投稿,稿件保存类型为WORD文档,文档大小为40 kB〜10 MB。
编辑部严格按照稿件质量择优录用,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将赠送样刊,酌付稿酬;本刊未退稿前请勿一稿多投。
凡投稿本刊的文章,均视为同意本刊授权的合作媒体使用.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授权费用。
2稿件写作格式(1)题名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
中文题 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并尽量避免使用“试验、研究、探索”等词语作为结束用语。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英文题名要与中文题名相对应。
(2)作者姓名及单位作者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要有准确的作者单位名称及所在城市地名和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市名之间应用逗号“,”分隔。
第34卷第5期2014年10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V ol.34No.5Oct.2014Cu 及其合金的大气腐蚀研究现状齐东梅1成若义2杜小青1陈宇1张昭1张鉴清1,31.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7;2.海军工程大学武汉430033;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摘要:综述了Cu 及其合金的大气腐蚀机理,重点介绍了影响Cu 及其合金大气腐蚀的主要因素和几种常见的大气腐蚀研究方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Cu 铜合金大气腐蚀中图分类号:O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37(2014)05-0389-10Review on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Copper andCopper AlloysQI Dongmei 1,CHENG Ruoyi 2,DU Xiaoqing 1,CHEN Yu 1,ZHANG Zhao 1,ZHANG Jianqing 1,31.Department of Chemistr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2.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PLA,Wuhan 430033,China;3.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China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copper and its alloys andthe relevant corrosion mechanism were summarized.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several commonresearch methods of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copper and its alloys were reviewed.Meanwhile,pro-spective points in the future for the study in this field were brought forward.Key words:copper,copper alloy,atmospheric corrosion1前言Cu 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铜矿,并用其制造武器、饰品、器皿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第一篇: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填写说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设立的科学技术奖项。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是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须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A4幅面(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
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4号字,申报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申报书一致。
装订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励申报书》不需另附加封面。
一、项目基本情况《奖种》填写科学技术奖。
《评审编号》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填写。
《项目名称》(中文)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项目名称》(英文)项目的英文名称应翻译准确,不超过200个字符。
《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项目的完成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主要科技人员,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者可作为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1)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并参加项目的实际研究工作;(2)在研制过程中直接参与并对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3)直接参与并解决在投产、应用或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难点或提出关键措施。
主要完成人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顺序排列。
《主要完成单位》指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并在该项目研制、投产、应用或推广的全过程中提供技术、经费和设备等条件,对该项目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主要完成单位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顺序排列。
《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在“可”或“否”上划“√”。
《密级、保密期限》应填写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准的密级、保密期限及批准号。
腐蚀与防护期刊【腐蚀与防护】第一篇引言:腐蚀是指金属及其构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由于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逐渐破坏的过程。
腐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对经济发展造成直接的损失,还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腐蚀的机理和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腐蚀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几种常用的腐蚀防护方法。
一、腐蚀机理腐蚀的机理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种类型。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金属表面发生的一种电化学反应。
当金属表面存在腐蚀性介质时,金属表面会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并形成氧化物或溶解于电解质中。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非电解质溶液或气体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例如金属与酸性物质或有机物质接触时的腐蚀。
二、腐蚀防护方法1. 金属涂层金属涂层是最常用的腐蚀防护方法之一。
涂层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了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
常见的涂层材料有金属涂层、塑料涂层和陶瓷涂层等。
金属涂层主要使用锌、镀铬、镍等金属,塑料涂层可以选择聚烯烃、聚酰胺等材料,陶瓷涂层一般使用氧化铝、氮化硅等材料。
2.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一种利用阳极金属的自身腐蚀来保护被保护金属的方法。
例如,在钢铁结构的防腐蚀中,常采用镀锌的方法,通过在钢铁表面镀上锌层,形成一个锌-钢的电偶,使锌作为阳极,钢作为阴极,在腐蚀环境中发生的阳极反应转移为锌的阳极溶解,从而保护了钢的表面。
3. 涂膜防护涂膜防护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无机或有机的涂膜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这种涂膜可以阻断氧、水和腐蚀性介质对金属的接触,从而保护金属的表面。
常见的涂膜防护方法有喷涂、涂覆和电镀等。
4. 硅藻泥防护硅藻泥是一种由硅藻化石制成的墙面涂料,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硅藻泥中的硅藻化石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能够吸附并固定腐蚀性气体和颗粒物质,从而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同时,硅藻泥还能调节室内湿度,减少金属表面的湿度,从而减少腐蚀的发生。
结论:腐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
新型防腐技术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表面工程资讯》
【年(卷),期】2009(9)2
【摘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奖2008年度评审结果不久前在北京公布,由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提交的“大水层难封固油水井套管新型防腐技术”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腐蚀与防护科技进步一等奖。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科技进步一等奖;防腐技术;防护;腐蚀;中国;学会;科技进步奖;油水井套管【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988.2;S634.1
【相关文献】
1.七万吨大型自卸船研究、开发获国务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七万吨大型自卸船获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J],
2.潮差区混凝土结构表面湿固化涂层体系及应用研究——获2008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J], 商汉章
3.百慕新材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J],
4.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成果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J], 本刊
5.百慕新材氟碳涂料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首次设立最高科技奖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期刊名称】《表面工程资讯》【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2页(P71-72)【作者】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为纪念我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肖纪美院士、师昌绪院士、张文奇教授和左景伊教授,继承、开拓和发展他们在腐蚀科技领域开创的事业,弘扬他们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热爱腐蚀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做出新贡献,根据他们的遗愿及广大腐蚀科技工作者的意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于2015年首次设立肖纪美奖、师昌绪奖、张文奇奖和左景伊奖。
“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术成就奖(肖纪美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颁发的最高学术奖励,奖励在腐蚀与防护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做出原创性成果,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科的学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腐蚀科学工作者。
“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师昌绪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颁发的最高学科建设成就奖励,奖励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重大贡献的腐蚀科技工作者。
“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张文奇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颁发的最高工程成就奖励,奖励在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做出原创性成果,并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或国防工程做出重大贡献的腐蚀科技工作者。
“中国腐蚀与防护杰出青年学术奖(左景伊奖)” 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为杰出青年学者(40岁以下,含40岁)颁发的最高学术奖励,奖励在腐蚀与防护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做出原创性成果,对中国腐与防护学科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腐蚀科学工作者。
肖纪美奖、师昌绪奖、张文奇奖和左景伊奖面向全国腐蚀科技工作者以及对中国腐蚀与防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专家,不奖励单位和项目集体,每两年评选和颁发一次。
奖励名额视实际情况可以空缺。
同类奖项一人只能获得一次。
获得青年学术奖者可再次参评其他奖项。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是科学技术奖励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全面负责科学技术奖励工作。
2019年10月田大鹏,等.变操作质量设备支撑方式的探讨■31-3对比分析通过以上两个装置不同工作情况下的应力分析对比,可见由于催化剂的特性以及工艺的要求,催化剂接受装置在设备固定的条件下,很难满足管系柔性要求,此时就需要考虑设备弹性支撑,并且需要控制催化剂接受装置中催化剂的含量。
4结论本文从催化剂收集问题出发,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及操作条件下催化剂接收装置的支撑问题,给出了催化剂接收罐在变操作质量下的支撑建议。
如果催化剂接收罐采用弹簧支撑,当催化剂含量较少,即设备最大操作质量和最小操作质量相差不大时,设备支撑可以选择变力弹簧或者恒力弹簧;当催化剂含量比较多时,即设备最大操作质量和最小操作重量相差较大时,只能选择恒力弹簧或修改管道走向。
参考文献[1]李进良,田大鹏,郭卫疆.石化设备特殊弹性支撑[J].化工机械,2017,44(5):537-540.[2]杨洋,李一曼,刘丹,等.化工设备弹性支撑设计[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6,53(5):39-42.[3]GB50316—2000(2008年版),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S],[4]GB/T20801—200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S].[5]ASME B31.3一2016>Process Piping[S].[6]潘建华,谢中友,艾志斌,等.压力管道与设备连接处管口推力计算的对比和讨论[J]化工机械,2015,42(6):802-806.[7]NB/T47039—2013,可变弹簧支吊架.Discussion of Support Structure for Equipment with changing Operating MassTian Dapeng,Li Jinliang,Guo Weijiang(Hualu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Xi'an710065,China)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mass changing procedure in bulk solid receiving equipment was described.The key points in layout of the equipment and piping were introduced.By using software CAESAR II,the stresse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form of support for bulk solid receiving equipment was discussed.And the proposals for the layout of equipment and piping were presented,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design of support of bulk solid receiving equipment with various mass.Keywords:various operating mass;bulk solid receiving equipment;support;CAESAR II欢迎订阅《腐蚀与防护》《腐蚀与防护》杂志属应用技术类期刊,创办于1980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技术发明奖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技术发明奖是中国腐蚀与防护领域的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腐蚀与防护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期刊目录总索引哲学A1、哲学研究2、世界宗教研究B1、哲学动态2、自然辩证法通讯3、自然辩证法法研究4、科学技术与辩证法5、孔子研究6、当代宗教研究7、中国哲学史8、道德与文明9、现代哲学10、中国宗教11、周易研究12、宗教学研究(四川大学)13、世界哲学14、伦理学研究15、世界宗教文化经济学A1、经济研究2、经济学动态3、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4、中国工业经济5、中国经济史研究B1、中国农村经济2、金融研究3、统计研究4、世界经济5、经济社会体制比较6、国际经济评论7、财政研究8、税务研究9、保险研究10、城市发展研究11、国际贸易问题1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3、经济地理14、当代经济研究15、经济学家16、中国流通经济17、工业技术经济18、技术经济19、外国经济与管理20、财贸经济21、国际贸易22、宏观经济研究23、价格理论与实践24、金融论坛25、数理统计与管理26、经济科学27、农村金融研究28、农业技术经济29、中国改革30、投资研究3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32、国际金融研究33、国际经济合作34、农业经济问题35、世界经济与政治36、中国房地产37、中国农村观察38、经济问题法学A1、法学研究2、中国法学B1、比较法研究2、环球法律评论3、中外法学4、法学家5、政法论坛6、行政法学研究7、法律科学8、现代法学9、法学评论10、知识产权11、著作权12、法律适用13、法学14、法商研究15、法制与社会发展16、政治与法律17、法学杂志18、中国公安大学学报19、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政治学A1、政治学研究2、国际问题研究3、求是4、马克思主义研究5、社会学研究6、民族研究B1、美国研究2、中共党史研究3、欧洲研究4、现代国际关系5、日本学刊5、日本学刊6、当代亚太7、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8、西亚非洲9、拉丁美洲研究10、台湾研究11、台湾研究集刊1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3、理论前沿14、新视野15、东南亚研究16、俄罗斯研究17、和平与发展18、今日东欧中亚19、南亚研究20、外交评论21、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2、当代思潮23、高校理论战线24、科学社会主义25、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7、毛泽东思想研究28、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9、思想政治教育研究30、党的文献31、社会主义研究3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3、中国人口科学34、人口研究35、人口学刊36、人口与经济37、市场与人口分析38、南方人口39、青年研究40、中国青年研究41、妇女研究论丛42、社会杂志43、农村观察44、中国社会导刊45、民俗研究4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47、广西民族研究48、贵州民族研究49、黑龙江民族丛刊50、民族研究51、世界民族52、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3、中国藏学54、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教育学A1、教育研究2、心理学报B1、高等教育研究2、比较教育研究3、课程教材教法4、中国教育学刊5、学前教育研究6、中国心理卫生杂志7、北京大学教育评论8、教育科学9、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0、江苏高教11、上海教育科研1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3、教育理论与实践14、中国高等教育15、中国特殊教育1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7、中国大学教学18、教育发展研究19、教师教育研究20、教育信息化21、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2、教育研究与实验23、外国教育研究24、教育与经济25、外国中小学教育26、高等理科教育27、教育评论28、全球教育展望29、心理科学30、心理发展与教育31、心理科学进展32、心理学动态33、心理学探新34、应用心理学35、人民教育36、电化教育研究37、中国电化教育38、中国远程教育(综合)39、现代教育技术体育A1、体育科学2、中国体育科技3、中国运动医学杂志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B1、体育文化导刊2、体育学刊3、上海体育学院学报4、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6、体育与科学文学A1、文学评论2、外国文学评论3、文学遗产4、新闻与传播研究5、当代语言学6、中国语文B1、文史2、文献3、民族文学研究4、文艺理论研究5、红楼梦学刊6、国外文学7、当代外国文学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9、当代作家评论10、鲁讯研究月刊11、明清小说研究12、外国文学13、文艺争鸣14、新文学史料15、中国比较文学16、编辑学报17、编辑学刊18、编辑之友19、国际新闻界20、科技与出版21、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2、新闻大学23、新闻记者24、新闻界25、中国出版26、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7、中国图书评论28、方言29、古汉语研究30、民族语文31、世界汉语教学32、语文建设33、中国语言学报34、语文研究35、语言教学与研究36、语言文字应用37、语言研究38、中国翻译39、外国语40、外语教学与研究41、外语学刊42、现代外语43、外语界艺术学A1、文艺研究2、美术研究3、美术观察4、新美术5、音乐研究6、中国音乐7、中央音乐学院学报8、中国音乐学9、音乐艺术B1、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当代电影3、电视研究4、电影艺术5、书法研究6、戏剧7、戏剧艺术8、中国书法9、中国摄影10、荣宝斋11、世界美术12、装饰13、美术14、舞蹈15、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6、人民音乐17、中国音乐教育18、钢琴艺术19、音乐探索20、黄钟21、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2、乐府新声2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4、交响25、西北艺术26、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7、当代美术家28、美术学报29、湖北美术学院学报30、美术与设计31、美苑理学A1、数学学报2、数学年刊3、计算数学4、遗传学报5、应用数学学报6、系统科学与数学7、数学物理学报8、物理学报9、中国物理(英文版)10、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11、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12、地理学报13、地质学报14、旅游学刊15、环境科学学报16、微生物学报17、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8、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B1、数学进展2、数学研究与评论3、应用数学与力学4、东北数学5、数学杂志6、工程数学学报7、应用概率统计8、高校计算数学学报9、高校应用数学学报10、运筹学学报11、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2、生物数学学报13、数学季刊14、分析理论与应用15、应用数学16、光学学报17、声学学报18、光电子激光19、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中国激光21、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2、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23、物理学进展24、计算物理25、发光学报26、质谱学报27、原子核物理评论28、光子学报29、第四纪研究30、气象31、地理科学32、地理研究33、冰川冻土34、环境科学35、中国沙漠36、沉积学报37、地震地质38、地质科学39、地球科学40、地学前缘41、地学报42、资源科学43、人文地理44、城市规划45、地球学报46、古地理学报47、地层学杂志48、干旱区研究49、干旱区地理50、中国环境科学51、中国国家地理52、地球科学进展53、地理科学进展54、环境科学研究55、世界地理研究56、中国国情国力57、干旱区资源与环境58、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59、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60、植物保护61、植物研究62、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63、遗传64、生物物理学报65、微生物学通报66、真菌学报67、细胞生物学杂志工学A1、爆炸与冲击2、测绘学报3、地球化学4、地球物理学报5、地震学报6、地质地球化学7、地质论评8、复合材料学报9、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0、工程热物理学报11、工程图学学报12、固体力学学报13、航空学报14、核技术15、环境导报16、机械强度17、CADDM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制造18、计算力学学报19、建筑材料学报20、建筑结构学报21、空气动力学学报22、力学季刊23、力学进展24、力学学报25、力学与实践26、汽车工程27、实验力学28、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9、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30、水力发电学报31、水利学报32、水土保持通报33、水土保持研究34、土木工程学报35、系统仿真学报36、系统工程学报37、信息与控制38、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39、岩石学报40、岩土工程学报41、岩土力学42、遥感学报43、医用生物力学44、应用力学学报45、振动工程学报46、振动与冲击47、中国安全科学学报48、中国公路学报49、中国科学基金50、中国矿业大学学报51、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52、中国图象图形学报53、中国学术期刊文摘54、自然科学进展55、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56、振动、测试与诊断57、内燃机学报58、内燃机工程59、兵工学报60、农业机械学报61、金属学报62、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63、材料热处理学报64、中国稀土学报65、航空材料学报66、钢铁67、仪器仪表学报68、计量学报69、中国工程科学70、纺织学报71、中国科学72、机械设计73、机器人74、摩擦学学报75、中国机械工程76、制造技术与机床77、工业工程与管理78、人类工效学79、包装工程80、焊接学报81、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8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83、材料研究学报84、电子显微学报85、硅酸盐学报86、半导体学报87、催化学报88、分析测试学报89、高等学校化学学报90、高分子学报91、无机化学学报92、物理化学学报93、宇航学报94、化学物理学报95、煤炭学报96、人工晶体学报97、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98、新型炭材料99、ChineseChemicalletters100、Materialscienceandtechnology 101、材料科学与工艺102、材料与冶金学报103、钢铁研究学报104、ActaMechanicaSinica105、ActaMetallurgicaSinica 106、ChinPhysLett107、ActaPhysicaSinica108、ChineseJofPolymerScience 109、Trans.NonferrousMet.soc.china 110、J.Mater.Sci&Tech111、JournalofRareearths112、电路与系统学报113、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14、电信科学115、自动化学报116、电工技术学报117、微波学报11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19、电子学报120、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21、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22、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123、通信学报124、计算机学报125、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26、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27、电子与信息学报128、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29、计算机应用130、计算机科学131、中文信息学报132、电工电能新技术133、电网技术134、电力系统自动化135、太阳能学报136、动力工程137、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138、低温工程139、低温与超导140、电化学141、分析化学142、分析科学学报143、分子测试学报144、分子催化145、分子科学学报146、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147、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48、高分子科学(英)149、高分子通报150、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51、功能高分子学报15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53、化工学报154、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55、化学工程156、化学进展157、化学学报158、环境化学159、结构化学160、科学通报(中英)161、离子交换与吸附162、燃料化学学报163、色谱164、生物工程学报16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166、石油化工167、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68、石油学报169、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70、稀土171、稀有金属172、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稀有金属(英)173、现代化工174、应用化学175、在机化学176、制冷学报177、中国化学(英)178、中国化学工程(英)179、中国化学快报(英)180、工程力学181、建筑学报182、农业工程学报183、无机材料学报184、软件学报185、应用数学和力学186、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87、交通运输工程学报188、系统科学与数学(英文版)189、生物工程进展190、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1、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192、中国食品学报193、安全与环境学报194、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5、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6、环境科学动态197、矿物学报198、农业环境学学报199、生态学报200、应用气象学报201、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3、中国植物生态学报204、自然资源学报B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给水排水3、工程地质学报4、工程造价管理5、工业建筑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7、建筑结构8、建筑经济9、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0、建筑施工11、流体机械12、煤炭科学技术13、暖通空调14、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5、施工技术16、水科学进展17、特种结构18、中国航天机电集团19、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中国给水排水21、机械科学与技术22、工程设计学报23、机械设计与研究24、机械传动25、润滑与密封26、汽车技术27、车辆与动力技术28、天然气工业29、棉纺织技术30、印染31、合成纤维32、煤炭科学与技术33、焊接34、材料导报35、塑性工程学报36、中国表面工程37、粉末冶金技术38、量子电子学报39、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40、控制理论与应用41、计算机工程42、热力发电43、信号处理44、控制与决策45、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46、计算机工程与设计47、计算机应用与软件48、高电压技术49、电力电子技术50、中国电力51、继电器52、热能动力工程53、燃烧科学与技术54、电站系统工程55、弹道学报56、弹箭与制导学报57、火炸药学报58、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59、探测与控制学报60、火力与指挥控制61、中国药理学报(英)62、测绘科学63、农业环境科学学报64、湿地科学管理学A1、管理世界2、管理科学学报3、中国软科学4、中国图书馆学报5、情报学报6、管理学报B1、Jou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管理现代化3、宏观经济管理4、中国管理科学5、科研管理6、南开管理评论7、科学学研究8、企业管理9、中外管理10、审计研究11、中国注册会计师12、会计研究13、未来与发展14、预测15、战略与管理16、管理工程学报17、中国工程咨询18、环境保护19、中国行政管理20、中国质量21、研究与发展管理22、中国科技论坛23、中国劳动24、中国社会保障25、中国信息导报26、科技导报27、图书情报工作28、大学图书馆学报29、情报理论与实践30、情报科学31、档案学研究32、档案学通讯3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4、图书情报知识35、现代图书情报技术36、情报资料工作37、图书馆杂志。
河海大学图书馆The Library of H ohai University河海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编目录写在前面 (3)中文期刊 (4)中文图书 (50)外文期刊 (67)外文图书 (76)写在前面河海大学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是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战略研究水平。
为此,图书馆也将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工作,继续加强各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同时通过我们的资源推介工作,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将继续不断推出各学科专辑,以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本辑为河海大学重点学科之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集,内容包括我馆馆藏中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中文期刊、中文图书和外文期刊、外文图书四个部分。
每部分内容是按分类编排的。
每一种推介的文献都注明了馆藏地,读者可以方便的到相关部室借阅所揭示的馆藏资源。
为使服务更具个性化,我们竭诚欢迎各学院提前预约相关学科专集,我们会根据学院的需求,及时提供定制的专集服务。
希望我们的专集能为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的联系方式是:读者服务部(西康校区):电话:83787308、83787307E-mail:tsgxp@ tsgcbb@读者服务部(江宁校区):电话:83787648E-mail:tsgcm@ tsgwp@本期编审组:1、组长(主审):符晓陵2、副组长(主编):余清芬蔡明许平王鹏田剑君3、组员:(1)责任编辑:周冰苏慧敏吴立志杨露曦陆艳胡晓辉王勋施亮郭晶(2)扫描:李昱王勋施亮郭晶河海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2010.5.6中文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月刊]=POL YMER MA 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26卷,第2期,2010年2月.—成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辑部,(610065).25.00元ISSN1000-7555 CN51-1293/O6索书号:O6/12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合成实验·工艺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周华,曹瑞军,刘力行(1) 赖氨酸改性壳聚糖亲核NO供体的合成………………………………高群,王国建,李文涛(4) 微波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熊圣东,郭小丽,张凌飞等(8)含氟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张震乾,吴海银(12)细乳液法制备有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张胜文,刘仁,张永兴等(15) 高邻位可发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刘威,刘强,周春华等(19)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光辅助引发聚合…刘福胜,李志文,于世涛(22) 瓜尔胶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法合成…………………………万小芳,李友明,周雪松等(26) 水相ATRP法合成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成立强,王丈平(29) 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余洁意,宋建华,许家友(33)悬浮聚合法制备相变材料微/纳胶囊………………………………李伟,张兴祥,由明(36) 结构·性能聚醚砜埽贞化聚醚砜共混膜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张立忠,杨力芳,王海涛等(40) 丝素蛋白/聚乳酸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张显华,左保齐(47) 含不同离子的液晶离聚物对P B T/P 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徐新宇,张宝砚,顾卫敏等(50) PET光散射薄膜的微观形态调控与光学性能………………………郭梅,熊英,徐鹏等(54) 木粉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苏琳,邹嘉佳,游峰等(58) 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与聚乳酸性能的相关性……………郭文静,鲍甫成,王正(62) 热处理对电纺聚己内酯超细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唐圣奎,谢军军,熊杰(66) 氨基酸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影响………………………梁升,纪欢欢,李露等(70) PA6/PTT共混物的吸水性和力学性能……………………………许福,张平,丁燕怀等(73)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性能………………………………………………………………………王兴元,罗运军,夏敏等(77) 不同添加剂对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李倩,许振良,俞丽芸等(80) CAP-PCL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金立维,王春鹏,许玉芝等(84) 热空气老化对L D P E/F'O E共混物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新鹏,陈双俊,张军(87) 分析测试·加工·应用轮胎胶应力诱导脱硫及对聚丙烯的增韧作…………………………陈显旺,许治昕,张云灿(91) 剑麻纤维处理方法对S F/P F共混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杨香莲,韦春,吕建等(95)氯磺化聚乙烯的降解动力学………………………………………王哲,边玉玲,倪宏哲等(99) 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白露,李艳梅,杨伟等(103) 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溶液的高压静电场纺丝………马刚,邵自强,王文俊等(107) 导电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的有机液体响应特性…………………郜菁,许向彬,高杰峰等(111) PTFE/SGM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王志超,寇开昌,毕辉等(114) 微波辐照对废地膜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柴希娟,廖亚龙,孙可伟(118) 新技术·产品开发纳米CaGO3/PET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江兴文,殷年伟,吉继亮等(121) 壳聚糖金属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丁利斌,王艺峰(125) AM-DMMC双水相共聚体系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刘月涛,武玉民,许军等(128)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硅-氧化铝共掺杂聚酰亚胺薄膜及其性能………………………………………………………………………刘立柱,翁凌,崔巍巍等(131) 双马来酰亚胺交联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张光华,刘林涛,朱雪丹等(135) β—环糊精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张恺,张敏,丁芳芳等(139) 全降解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陈卫丰,肖敏,王拴紧等(142) 炭纤维原丝用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陈桂莲,巨安奇,徐洪耀等(146) 一种高分子相变发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西鹏,顾晓华,刘剑虹等(149) ATRP可控接枝制备pH敏感性微滤膜…………………………张晓玮,曹兵,刘雷等(153) 接枝α环糊精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对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胡智文,王秉,郑海玲等(156) 专论·综述高压环境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叶树明,蒋凯,蒋春跃等(160) 环氧树脂作为相容剂的研究进展…………………………………于杰,刘珊,秦舒浩等(163) 半结晶聚合物流动诱导结晶动力学模型…………………………张晓黎,陈静波,邱碧薇等(167) 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研究进展……………………………………邓芳,何伟,姜莹莹等(171)复合材料学报[双月刊]=ACTA MATERIAL COMPOSITAE SINIC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7卷,第1期,2010年2月.—北京:《复合材料学报》编辑部,(100191).40.00元ISSN1000-3851 CN11-1801/TB索书号:TB/16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利用时温等效原理修正的VA R T M用双酚P型环氧树脂体系化学流变模型………………………………………………………………………………刘相,谢凯,洪晓斌(1)超声波法表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行为…………………………………陶博然,李建新,吴晓青,何本桥,杨涛,刘秀军,胡子军(7) 溶液共混法制备碳纳米管/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王志苗,白世河,张兴祥,王学晨(12)新型RTM预成型体用定位胶黏剂的研制………………………蔡吉喆,肇研,刘慧,段跃新(18)复合材料网格结构软模共固化成型工艺数值仿真…………………黄其忠,任明法,陈浩然(25)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陈明,刘浪,周超,刘哲,张会轩(32)有机蒙脱土对A B S-P A6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严伟,秦舒浩,于杰,郭建兵,薛斌(37)盐酸西替利嗪/蒙脱土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陈有梅,刘博,周安宁,梁俊(43)A L72N i12C o16/A365准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关明,樊建锋(51)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高导热S i C p/A l电子封装材料……………………………………………………尹法辛,郭宏,贾成长,张习敏,张永忠(57)40v o l%S i C p/2024A1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朱耀,庞宝君,石家仪,杨震琦,玉立闻,盖秉政(62) 原位T i C p对近液相线铸造7075铝合金二次加热组织的影响…………………………………………………………………张复懿,刘慧敏,刘丽,李志芳(68) 热压烧结一步法制备Cf/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刘桂香,黄向东,郑振环,李强(73) 铜基复合材料干湿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符蓉,高飞,牟超,宋宝韫,韩晓明(79) A12O3p/A1—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刘丽,刘慧敏,张复懿,郭远河(86)F e78S i9B13/N 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李细锋,孔啸,陈军,张凯锋(91) 气氛与应力对3DC/SiC复合材料热震行为的影响………栾新刚,成来飞,张钧,梅辉(98) 反应熔渗S i C/M o S i z和S i C/M o(S i,A1)2复相材料抗氧化行为………………………………………………………………张小立,金志浩,张振国,王志新(104)超重力下燃烧合成TiB,—TiC共晶复合陶瓷………潘传增,张龙,赵忠民,曲振生,杨权(109)金属Mo对A1N基复相材料性能的影响……………………………郜玉含,李晓云,丘泰(118)大丝束碳纤维薄层化技术…………………………………罗云烽,孙水眷,段跃新,肇研(123) 微结构对碳/碳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孟松鹤,阚晋,许承海,韦利明(129)碳纤维增强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的抗压缩性能……王兵,吴林志,杜善义,孙雨果,马力(133) FeCoZrNbB合金的晶化过程及磁性能………………………王志英,孙亚明,华中,于万秋(139) 新型纳米结构颗粒增强无铅复合钎料性能…………………邰枫,郭福,刘彬,申灏,史耀武(144) 玄武岩纤维耐碱性及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黄凯健,邓敏(150) FRP-混凝土界面疲劳性能分析………………………………………邓江东,宗周红,黄培彦(155) 含周期性裂纹正交各向异性板平面问题的应力场分析……………………郭俊宏,卢子兴(162) 含界面相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应力场的二重双尺度方法…唐绍锋,梁军,杜善义(167) 考虑三维应力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寿命分析……………………黄志远,李亚智,郭晓波(173) 纤维束交叉起伏对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影响……………郭章新,韩小平,朱西平,支希哲(179)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分析……………………………周光明,薄晓莉,匡宁(185) 层压复合材料分层扩展分析的虚拟裂纹闭合技术及其应用………………孟令兵,陈普会(190) 四边简支压电层合板灵敏度分析的精确解…………………………张宏伟,武锋锋,卿光辉(196)材料工程[月刊]=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0,第2期,2010年2月.—北京:《材料工程》杂志社,(100095).15.00元ISSN1001-4381 CN11-1800/TB索书号:TB/43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热处理对不同基体表面镀铝相结构的影响…………………………李岩,凌国平,刘柯钊等(1) 9Ni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规律的研究……………………严春妍,李午申,白世武等(6) 测试与表征超声无损检测减压炉加热管内表面结焦层…………………………李萍,谭家隆,郝静燕等(10) 未焊透缺陷深度对L Y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电导率的影响……………………………………………………………………张小帆,邢丽,杨成刚等(13) 含芴共聚聚酰亚胺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安颢瑗,詹茂盛,王凯(17) MK101催化剂受热结构及活性变化………………………………………………何刚(21) 含Sc超高强铝合金热压缩时的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李文斌,潘清林,刘俊生等(25) 多聚磷酸钠改性水基Fe3磁流体的制备与表征……………………初立秋,陈煜,苏温娟等(29)7B04铝合金应力腐蚀敏感性研究……………………………刘远勇,张晓云,裴和中等(33)表面工程激光熔覆—活化屏等离子体复合处理层耐磨性能研究……………………………………………………………………徐滨士,张晓东,董世运等(37) A12O3/CrN x复合膜的摩擦磨损特性………………………………王远,周飞,张庆文(42) 退火对Y2O3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王耀华,陈广超,贺琦等(47) A1含量对Cu基Ni镀层表面渗Si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红星,李迎光(52) 湿热贮存环境下电子器件表面镀层的腐蚀研究………………刘慧丛,邢阳,李卫平,等(58) T i-N b-S i基超高温合金S i-C r共渗涂层在1250℃的氧化行为…………………………………………………………………………乔彦强,郭喜平,任家松(64) 工艺工艺参数对热冲压成型钢组织性能及硼偏聚的影响………………………………………………………………………江诲涛,唐荻,米振莉等(69) 均匀化处理对新型A1—Z n—M g—C u铝合金组织及锻造性能的影响……………………………………………………………………龚澎,张坤,戴圣龙等(74) 辅助电磁场作用下的铝基复合材料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及其分析…………………………………………………………………………于治水,李瑞峰,祁凯(78) 预处理对2124铝合金板材蠕变时效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周亮,邓运来,晋坤等(81) 综述微弧氧化电源特性和参数对膜层性能及电能消耗的影响…………………………………………………………………………杨威,赵玉峰,杨世彦(86) 电弧喷涂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现状……………………………陈永雄,梁秀兵,刘燕等(91) 信息华东理工大学成功研制大型风机叶片用复合材料 (57)装甲兵工程学院开发出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料 (63)功能材料[月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MA TERIALS/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320056).12.00《功能材料》期刊社,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第41卷,第2期,2010年2月.—重庆:元ISSN1001-9731 CN50-1099/TH索书号:TB/44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研究与开发WO3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电致变色机制研究……………………杨海刚,王聪,宋桂林等(181) 可降解手术缝合线复合多孔玻璃基生物骨水泥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王慧宇,周萘,姚维芳等(185) 用于复合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赵兴,黄英,仇怀利等(189) 低温共熔盐法制备LiNi0.8Co0.2O2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汤宏伟,魏文强,常照荣等(189)TiO2/竹炭复合材料研究(Ⅱ)光催化降解性能………………周云龙,胡志彪,陈武华等(193)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谱学特性研究……………………………蒋文俊,方劲,李哲虫等(200) 烟煤制备成型活性炭及其P S A浓缩C H4/N2中C H4的性能研究……………………………………………………………………辜敏,刘克力,鲜字倔等(20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 i F e l,M n,M g、P O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康彩荣,莫祥银,丁毅等(208) 非化学计量比巨介电CaCu3Ti2o19陶瓷研究……………………梁桃华,胡永达,杨邦朝等(211) Ce掺杂对TiOz晶型转变的影响………………………………朱振峰,张建权,李军奇等(214) 无水溶胶—凝胶法合成Li4Ti5O12纳米晶及性能研究………王瑾,成雪莲,王子港等(218) 末端带叶酸的星形聚己内酯的合成及表征……………………李文龙,吴瑶,陈元维等(222) 填充炭黑对柔性触觉传感器用导电硅橡胶性能的影响………黄英,黄钰,高峰等(225) Ag+掺杂FeV0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王敏,上里奥,储刚等(228) 升温速率对Y—wZalon陶瓷致密化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早英存,徐久军,关春龙等(232 Cd:,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