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6.44 KB
- 文档页数:2
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的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钝性外伤所致肠破裂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根据受伤距离确诊时间的早晚,将其分为早期组(时间<24 h)和延迟组(时间≥24 h),每组各22例,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延迟组相比,早期组的治愈率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腹部;钝性外伤;肠破裂;临床诊治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腹部脏器损伤类型之一,往往由于外伤原因、部位不明,以及是否存在合并伤等问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如果确诊延迟、治疗不及时,将会错过患者抢救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本研究中,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2例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在受伤24 h内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腹部钝性外伤致肠破裂患者,根据受伤距离确诊时间的早晚,将其分为早期组(时间<24 h)和延迟组(时间≥24 h),每组各22例。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及腹胀、恶心、呕吐等,或伴有腹膜炎体征,b超检查显示实质性脏器损伤,ct显示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腹部x线检查表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腹征。
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10~63.0岁;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2.0~64.0岁。
在性别、年龄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诊断方法对患者受伤部位,外伤作用力的方向、大小、速度,以及受伤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尤其注意询问腹痛是否存在进行性加重情况。
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
方法:采用多种手术方法,即单纯肠修补、肠切除吻合、结肠造瘘和放置腹腔引流。
结果:治愈62例,死亡1例。
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有效的手术方法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肠破裂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230资料与方法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外伤性肠破裂患者63例,男52例,女11例,年龄12~65岁,平均33岁。
其中,腹部闭合伤54例,开放伤9例;就诊时间1小时~3天。
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典型腹膜炎表现者46例;伴有呕吐者38例;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者26例;休克5例;诊断性腹腔穿刺63例,阳性者57例;腹部透视58例,膈下有游离气体30例;血常规:wbc>10×109/l 者60例。
术中情况:术中探查见十二指肠破裂2例,空肠破裂30例,回肠破裂26例,结肠破裂5例。
1处破裂51例,两处破裂8例,多处破裂4例,合并脾破裂4例,胰腺裂伤1例,肠系膜裂伤1例,腹膜后血肿4例。
手术方式:单纯缝合修补51例,肠切除吻合8例,十二指肠修补加胃造瘘2例,结肠造瘘2例。
全组腹腔均放置引流。
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4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治愈62例,死亡1例。
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
讨论诊断: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腹部开放性损伤者由于肠管或大网膜直接显露于创口外,诊断明确,手术与治疗均及时,效果满意。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如果肠管破口大,肠内容物迅速进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早期就能明确诊断。
受伤肠管裂口小、肠壁痉挛、食物残渣及血凝块填塞破口、大网膜覆盖或破口位于腹膜外,早期诊断则比较困难,笔者对肠破裂诊断有几点体会。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病史,此次受伤的时间、地点、暴力的性质、大小、方向、速度、作用部位以及伤后至就诊时的病情变化。
(2)全面仔细的查体:对受伤部位的皮肤色泽、压痛部位、范围、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的变化、肠鸣音的变化均应仔细检查,反复比较,要注意动态变化。
创伤性肠破裂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11-02T11:02:29.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翟瑞波翟俊波高玉堂[导读] 创伤性肠破裂是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
翟瑞波1 翟俊波1 高玉堂2(1河北省广平县人民医院 057650;2北京丰台怡康医院 100060)【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046-02 【摘要】目的提高对创伤性肠破裂的诊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间收治的162例创伤性肠破裂病因、伤情、诊治、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结果术后并发结肠瘘1例,肠粘连及肠梗阻6例,切口裂开3例,切口感染14例。
治愈158例,死亡4例。
结肠瘘原因为结肠破裂创口虽小,但创伤至手术时间超过8h,腹腔污染较重。
死亡原因为合并伤伴创伤失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结论防止漏、误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短期应用生长抑素、高营养支持等,是减少并发症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腹部创伤肠破裂引流创伤性肠破裂是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
我院外科在2002-2008年收治创伤性肠破裂162例,现将诊疗情况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性126例,女性36例。
年龄8-78岁。
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0.5h,最长4d。
致伤原因:车祸伤82例,坠落伤12例,撞击伤46例,火器伤2例,刀刺伤16例,其他伤4例。
肠管损伤情况:肠管1处破裂103例,2处破裂41例,2处以上破裂18例。
其中十二指肠破裂6例次,小肠破裂228例次,结肠破裂11例次。
合并腹内其他脏器伤64例次:其中肠系膜裂伤14例,肠系膜上动脉破裂1例,胃破裂7例,肝破裂6例,脾破裂23例,膈肌破裂3例,胰腺破裂3例,肾破裂3例,膀胱破裂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