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1.辐射的发射:指物质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
2.俄歇电子:X 射线或电子束激发固体中原子内层电子使原子电离,此时原子(实际是离子)处于激发态,将发生较外层电子向空位跃迁以降低原子能量的过程,此过程发射的电子。
3、背散射电子:入射电子被样品原子散射回来的部分;它包括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部分;背散射电子的作用深度大,产额大小取决于样品原子种类和样品形状。
4.溅射:入射离子轰击固体时,当表面原子获得足够的动量和能量背离表面运动时,就引起表面粒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的发射,这种现象称为溅射。
5.物相鉴定:指确定材料(样品)由哪些相组成。
6.电子透镜:能使电子束聚焦的装置。
7.质厚衬度:样品上的不同微区无论是质量还是厚度的差别,均可引起相应区域透射电子强度的改变,从而在图像上形成亮暗不同的区域,这一现象称为质厚衬度。
8.蓝移: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或位置(最大)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蓝移(或紫移,或“向蓝” )。
9.伸缩振动:键长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
10.差热分析:指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的技术。
11、球差:即球面像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同造成的。
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经电子光学系统以后,与光轴成不同角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因此,在像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弥散斑,这就是球差。
12、明场像:用另外的装置来移动物镜光阑,使得只有未散射的透射电子束通过他,其他衍射的电子束被光阑挡掉,由此得到的图像13、暗场像:或是只有衍射电子束通过物镜光阑,投射电子束被光阑挡掉,由此得到的图像14、X射线的强度:是指行垂直X射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光子数目的能量总和。
常用的单位是J/ 。
15、衍射衬度:主要是由于晶体试样满足布拉格条件程度差异以及结构振幅不同而形成电子图像反差。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1.独占许可协议:指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受让方对受让的技术拥有独占的使用权,许可方不能在该技术使用权另行转让给第三方,同时许可方也不能在该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自行使用该项出让的技术。
2.CAATT国民待遇原则:一缔约方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方时,进口方不得对进口产品征收高于本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国内税和国内费用,在关于产品销售的法律实施方面,不得用来歧视外国产品,保护本国产品。
3.贸易术语: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标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责任与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惯例的一种,带有很大随意性。
4.约定事项条款:是国际融资中普度采用的一系列旨在限制借款人行为的共同条款的总称。
5.代位求偿权:当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有权获得保险人所支付的保险金。
保险人在支付保险金后,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基于保险事故对东道国所享有的索赔权及其它权益,向东道国索赔。
6.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一国在经济关系中给予另一国国民的优惠待遇不应低于该国现在和未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7.根本违反合同:是指一方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8.版权:也称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作品(《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包括:文字的、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作品以及绘画、雕刻盒雕塑。
)享有的权利。
9.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是指仲裁协议(包括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书)应视为与合同的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地存在的条款或部分,国际商事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无效或失效以及存在与否,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一方当事人仍可依据仲裁协议提交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
10.商标:是用于区别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服务提供者的标志,通常有文字、图形或其结合组成。
11.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指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人向借款人以贷款协议方式提供的优惠性国际贷款。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
《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天下)。
《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3、目前所见最早的列国故事通俗小说是余邵鱼编写的___《列国志传》______。
乾隆年间蔡元放将其删改润色,更名为____《东周列国志》___________,成为最通行的本子。
清代褚人获编缀的____《隋唐演义》___一书是隋唐系统小说中最流行的历史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一、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71)回、(100)回、(120 )回三种。
(明末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繁本系统中今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百回本是汪道昆所序的(《忠义水浒传》)。
5、在《水浒传》的影响下,___《杨家府演义》_____描述了杨业一门的报国精神,塑造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性英雄群像。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ben))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高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散文。
第四章明代中期诗文二、填空1、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
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
填空及名词解释一、诗经P4填空:1、《诗经》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2、《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它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开创了中国诗歌关怀现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现普通民众思想情感的现实主义传统;它的赋、比、兴手法更成为后世诗歌艺术表现的基本法则。
3、现存的《诗经》又称“毛诗”。
名词解释:1、“诗经的六义”:源之于毛诗《诗大序》,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各国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王都流行的歌谣;颂是庙堂祭祀之歌。
这是诗歌的三种体制(即体裁)。
赋是叙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
这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文章《氓》二、先秦历史散文左传P19填空: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2、《左传》的文学价值:《左传》叙事详细完整,富于完整性、戏剧性,又紧张动人的情节,注意文章的结构与布局,以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
擅长于描写历史人物和战争,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与内心活动,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捕捉战争的性质、特点,也是历代军事家所喜欢读的著作。
名词解释:6`1、“春秋书法”:《史记〃孔子世家》云:“以一字含褒贬,内藏微言大义。
”是指《春秋左传》一书隐藏着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评判标准。
文章《郑伯克段于鄢》二、先秦诸子散文孔子P25填空: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兴办私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编纂“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p25页孔子解释第二段最后一句《论语》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基础护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基础护理学: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1.医院的物理环境包含(空间)(温度)(湿度)(通风)(音响)(通风)(装饰)。
患者床单位距离通常严禁多于(1)米。
适合的病室温度为(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以及在擦拭浴时,室温应属(22~24)℃。
适合的病室湿度为(50%~60%),我国医院环境理想的噪音标准为(35db)。
病室应当创建安静制度,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做到四重(重骂人)(走路重)(操作方式重)(关门重)。
2.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感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3.常用物理消毒杀菌法(自然净化)(机械除菌)(微波杀菌法)(热力杀菌)(紫外线杀菌法)(电离辐射杀菌)。
冷却法适应环境于某些(特定)病毒感染,例如(破伤风)(气性坏疽)(铜绿假单胞菌病毒感染)药剂的杀菌处置,适用于于不怕冷的(金属)器材和(搪瓷)物品的杀菌。
在应急情况下,也可以用作(手术)器械的杀菌,但(金属修长)器械不容用此法杀菌。
煮熟后经(5~10)min即可达至消毒效果,海拔每升高300m,煮熟消毒时间应当缩短(2)min。
煮熟消毒时在水中重新加入(碳酸氢钠)酿制成(1~2)%溶液时,其沸点可以提升105℃,既能够进一步增强(杀菌)促进作用又能够起著(隔热)和(杀菌)促进作用。
4.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
当压力为(103~137)kpa时,蒸汽温度可达到(121~126)℃,经(20~30)min后,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使用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时,灭菌包的一般尺寸应小于(30cm×30cm×25cm)cm,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时,灭菌包的一般尺寸应小于(30cm×30cm×30cm)cm。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常用灭菌效果检测法包括(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其中(微生物检测)法是监测灭菌效果最可靠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4,输导体系:从烃源xx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胶柱: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守株: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近事:当前的实际情况。
甚:过多。
穷:彻底。
送坚付濡:逐其坚实而补其濡弱,送,追逐;付,给予;坚,指邪气实;濡,正气虚。
消息:调整气血之意,消,消减;息,增长。
平旦:清晨。
随师而将息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摄;师,人也。
隔日一报:隔一天刺一次,报,复也。
以意商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灸柱大小。
丁壮:古男子少壮可任力役者;丁,男子成年;壮,男子30岁。
撙而节之:言应常依此法度不能乱灸,撙,抑制;节,法度。
与天同心:顺应自然规律。
九部:泛指全身各部。
疹(疢):疾,久病也。
王相:形色充实旺盛。
可得无佗:虽暂时失治,病尚可无其它变化。
淑慝:善恶,慝,奸邪,邪恶。
金兰之室:古帝王收藏珍贵文书的地方。
閞灸:即关灸,针灸。
粉墨易揉:粉墨,绘画所用的颜色,指绘有经络穴位的图像;揉,混杂。
豕亥多讹: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很多。
豕亥:因字形相近而出现的错误称之。
勤哀兆庶:怜悯百姓。
迪:继承。
祗:敬奉。
定偃侧于人形:在人体前后和两侧标定经络循行路线,偃,仰面,此指人体前后腹背。
封执多失:拘泥,固执。
多瘠咸诏:多病的人都得到教导。
景式万代:式,模式,模型。
做最好的模式,景,最大。
保我黎蒸,介乎寿考:黎蒸,黎民百姓,众多;介,佐助;寿考,长寿;考,老。
若得若失:实证,泻而祛之,使患者若有所失;虚证,补而实之,使患者若有所得。
内温:指气血蕴蓄于内。
经:指十二经脉的病候。
内府:指六腑病证。
身半已上者,邪之中也,声半已下者,湿在中也:风雨寒暑伤人体上部,水湿之邪伤人体下部。
盛经:指阳经。
刚柔之事:即阴阳相配,刚柔相济之意。
六变:脏腑病变反映在脉象上所出现的缓急大小滑涩的六种变化。
外针染于巷:指针刺中穴位,即沿着经脉循行路线出现针感如游于巷道中。
所谓平人者,不病。
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
名词解释: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2、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3、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4、篮球三分区:3分投篮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5、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6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作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相互交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7整理运动:是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8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9 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效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0手翻:用手或手头支撑地面或器械,经过头部的翻转的动作称为手翻。
11额状轴:通过身体重心左右的连线。
又叫横轴。
12矢状轴:通过身体重心上下的连线。
又叫纵轴。
13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为运动中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准备。
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14支撑:手、臂或身体其它部分撑在器械上,但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的一种姿势。
15倒立:在支撑中,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垂直静止姿势。
16悬垂:是手握器械时身体其他部分接触器械或地面,但肩轴低于器械轴的一种姿势.17田赛、径赛: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称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赛跑项目称径赛。
第一部分填空一、蛋白质化学1、天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
3、一般规律是在球蛋白质分子中()极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的内部,()性氨基酸侧链位于分子的表面,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最主要作用力是()。
5、α—螺旋中相邻螺圈之间形成链内氢键,氢键取向几乎与()平行,氢键是由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与前面第三个氨基酸残基的()形成的。
6、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
7、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有()、()、()、()和()。
答案:1 NH2—CHR—COOH2 两性(或兼性)负正3 非极4 氢键5 中心轴羰基—NH6 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7 氢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盐键二硫键二、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位置不带羟基。
2、DNA中的()嘧啶碱与RNA中的()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3、tRNA的二级结构呈()型,三级结构为()型。
4、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和()。
5、嘌呤环上的第()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位碳原子相连形成()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7、环状DNA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和()。
8、DNA二级结构的维持力有()、()和(),其中主要维持力是()。
9、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和()环,还有()臂。
答案:1 2 ′;2 胸腺尿;3 三叶草倒L ;4 碱基磷酸戊糖;5 9 1 糖苷糖苷嘌呤核苷;6 核苷酸7 松弛环超螺旋8 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9 D环反密码子环 TψC环可变环氨基酸臂三、酶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和()。
2、同工酶是指(),但()不同的一类酶。
3、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的结构类似物,()性的抑制()酶的活性。
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
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3.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包括生理唤醒、意识、潜意识、定势、注意等心理现象。
4.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5.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
6.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
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
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7.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8.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
8.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9.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10.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11.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社会性应激源:是指造成个体生活风格上变化或要求与之适应和应付的社会生活情境、生活事件12.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13.狭义的学校心理学: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名词解释:生物圈:生物的活动仅限于地球外圈,包括接近地表的大气圈、地壳表面薄层和水圈,合称为生物圈。
有机圈:生物及其产生的有机质分布的空间。
包括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沉积有机质:活体生物遗体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或经过生物降解作用和沉积埋藏作用被掩埋在沉积物中、或经过缩聚作用演化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可溶有机质:凡是被中性有机溶剂从沉积岩中溶解出来的有机质称为可溶有机质。
可溶有机质分类:沥青“A”:使用有机溶剂从沉积物或岩石中直接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沥青“B”:有机溶剂抽提后的残渣,经高温热解后在用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沥青“C”:已抽提出沥青“A”的沉积物或岩石用酸处理后再用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氯仿沥青A: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非烃(胶质和沥青)4个族组分。
干酪根: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有机溶剂和水的一切有机质。
烃源岩:已经生成或可能生成油气,或具有生成油气潜力的细粒岩石。
有效烃源岩:指已经生成并排出具有工业价值油气流的岩石。
分子离子峰:分子受到电子轰击后失去一个外层电子形成的正离子为分子离子或母体离子,质谱图中对应于分子离子的峰为母峰或分子离子峰。
特征碎片离子峰:各类化合物的分子离子裂解成不同碎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取决于化合物的结构和键的强度。
.手性碳原子:具有指向四面体角的4个键,且与其相连的abcd4个基团完全不同的碳原子轻烃:沸点小于200°c的烃类化合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结构特征、稳定的碳骨架,在成岩和深成热解作用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而基本保持能被识别和追踪其原始先质的碳骨架、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油气源对比:油气源对比是指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地选择对比参数(指标)来研究油、气、岩之间的相互关系。
立体异构: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相同的原子连接顺序,但是由于分子内的原子在空间排布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1)粮食安全应当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方面(2)农业的本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交织、不可分割(3)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
(4)从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总体判断,中国已进入以工促农的阶段。
(5)狭义的农业(种植业)习惯上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公平问题2.我国生态农业强调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
3.集约经营的核心是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投入临界点是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4.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土地农民所有制5.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形式主要是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6.从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看,改革开放之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制度是人民公社体制、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农产品统销制度。
7. 美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为目的,切入点是大规模的现代农场,适用的基本国情是人少地多自然资源优越;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目的,切入点是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小规模经营,适用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
8.大包干的基本含义用农民的话说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自己的。
1.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我国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在村民自治和保持土地公有制(集体所有)基本制度下的家庭经营。
3.按照物权法规定,农户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
4.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木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实行分类改革。
5.按照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成员不能低于成员总数的80% ;可分配盈余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额比例原则给社员返还,返还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
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一体化。
7.按照规定,目前我国行政村级组织主要是村委会、经济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
8.舒尔茨认为小农与资本家一样精明、理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最高。
填空的名词解释填空,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文本,在空白处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使得文意完整、通顺。
填空题一般包括短文填空和句子填空两种形式,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操练能力的有效方式。
首先,填空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一个知识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科目中,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填空题可以针对学生所学到的具体知识点进行考查,帮助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通过填空题,学生可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并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其次,填空题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要求。
填空题的答案需要符合语境,不仅要正确地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还要确保整个文段的语言流畅、完整。
因此,填空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
学生在解答填空题时,需要综合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积累和语境推理等能力,以达到准确表达和通顺连贯的目的。
第三,填空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填空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推断。
通过填空题的解答,学生需要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整体的认知框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最后,填空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和答题技巧。
填空题在考试中往往占据较大的题量,时间紧迫。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来应对考试的要求。
适当的训练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题目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提升答题效率和把握题目的能力。
综上所述,填空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语言运用、综合思考和答题技巧有一定要求。
通过填空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巩固和强化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填空题的训练和应试技巧的掌握,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进行实践和积累,才能在填空题中更加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名词解释(20)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方法,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分生组织、花药组织、韧皮部、皮层等)和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培养技术的总称。
2、细胞全能型:离体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的遗传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按其母株的表型完整地加以表达。
在形态建成上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潜势,在代谢上具有合成原植物体所含有的代谢产物的能力。
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土壤”。
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营养元素、水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培养基的支持体等。
4、母液(贮备液):在组织培养工作中,配制培养基是日常工作,为简便起见,将配方中的药品一次称量供一段时间使用,即配一些浓溶液,用时稀释,这种浓溶液就是贮备液或母液5、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6、快速繁殖: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为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植物的方法。
7、顶芽萌发:又称器官型再生,是指由培养的顶芽或腋芽直接萌发形成小茎后,再诱导小茎生根而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8、胚状体发生型:是指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结构的胚状体或体细胞胚。
体细胞胚与合子胚一样具有胚根和胚芽两极性。
成熟的胚状体可以像合子胚一样长出根、芽,萌发再生植株。
9、不定器官发生型: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定器官的发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由外植体表面分化出不定芽或不定根等器官,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10、原球茎形成型:原球茎形成型是兰属植物特有的再生植株途径。
兰属植物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能形成原球茎,然后每一个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且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增殖。
11、玻璃化:是指无菌苗生长异常,茎叶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状,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的现象。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的母岩应该是岩浆岩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对地表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按其性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
元素的风化分异: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表现为某些元素的淋滤分散和另外一些元素的残积富集两个方面。
各种元素在特定的风化条件下迁移能力不一样,因而造成各种元素按一定顺序从母岩中分离出来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在非粘性的砂质沉积物表面运动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雷诺数= 惯性力/ 粘滞力= V2d2ρ/Vdμ= Vdρ/μ(V—水的流速d—颗粒直径ρ—水的密度μ—动力粘滞系数雷诺数)当Re=1时,流动呈层流型;当Re=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当Re>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
佛罗德数Fr = 惯性力/ 重力= V2 / Lg根据佛罗德数数,明渠水流可分为: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Fr=1,临界流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缓流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紊流: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作为碎屑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流体,自然界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牵引流(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浪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填空题+名词解释文献最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1983年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其定义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物质载体是文献的躯壳,记录符号是文献的骨骼,知识信息则是文献的灵魂,三者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文献。
古典文献学主要包括目录、版本与校勘三方面内容。
其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文字材料,一般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
《尚书》、《周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传世文献。
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竹木(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纸质)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在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_(展堂)、___(观堂)、___和___。
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___的《铁云藏龟》。
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
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___的《通典》、___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总集和别集两大类。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昭明文选》,而《诗经》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叙》都认为别集始于东汉。
北宋初年___宗命___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___组织人编纂的《皇览》,而唐代___的《政典》则是最早的政书。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永乐大典。
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而词典则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
《国际法》名词解释填空简答汇总一、名词解释:l.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它表明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之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
国籍是一个国家确定某人为其国民或公民的根据,也是确定一个人的法律地位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国家行使管辖权具有重要意义。
2.情势变迁原则是指缔结条约时存在一个假设,即以缔约国缔约时所能预见到的情况不变为条约有效的前提,一旦情势发生变化,缔约国便有权终止条约.适用情势变迁原则有两个例外广是不得援引该原则作为终止或退出边界条约的理由;二是仅因当事国自己违反条约义务而引起情势变迁者,不得援引这一原则退出或终止条约。
3.永久中立国是根据国际承认或国际条约,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永久中立国除自卫外,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战争,不得缔结与中立地位相抵触的条约,不得采取任何可能使自己卷入战争的行动或承担这方面的义务。
4.领海是沿着国家的海岸或内水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受国家主权的支配。
5.先占,亦称“占领”,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取得无主地的领土主权。
先占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先占的对象必需是无主地;在无主地上实行有效的占领。
6.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
7.引渡是指一国应某外国的请求,把在其境内被该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外国人,移交给该外国审理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8.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或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9.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也称为国际责任,主要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国家责任是体现国际强制法的行为,其主体主要星国家。
主要是由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犯罪行为引起的。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产生损害的国际责任,是国际责任的新发展。
名词解释:1.热效应:变形过程中的金属发热现象。
2.塑脆转变现象:材料由于温度降低等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变化,塑性急剧下降的现象。
3.动态再结晶:在热变形过程中,在应力状态下所发生的再结晶。
[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4.冷变形:回复温度以下发生的变形。
5.附加应力:在物体中,由于其各部分的不均匀变形受到物体整体性的限制而引起的相互平衡的应力。
6.热变形:在金属再结晶条件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7.弹塑性共存定律:.在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存在弹性变形。
8.动态再结晶:在热变形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的再结晶。
9.热效应:.金属在塑性变形时的发热现象。
10.最小阻力定律:在变形过程中,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功,走最短的路。
11.温度效应:塑性变形过程中因金属发热而促使金属的变形温度升高的效果。
12.加工硬化:金属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累积,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
13.形变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有效地综合利用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将塑性加工与热处理操作相结合,使成形工艺同获得最终发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工艺方法。
14.外端:变形体处于变形区以外的那一部分坯料。
15.塑性-脆性转变:金属塑性随温度下降等内外因素变化而明显转变为脆性的现象。
16.干摩擦:不存在任何外来介质时金属与工具的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
17.塑性状态图:表示金属指标与变形温度及加载方式的关系曲线图形。
18.金属塑性加工的热力学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
19.多晶体的晶向变形机构:晶粒的转动与移动、溶解-沉淀机构、非晶结构。
填空题:1.主变形图取决于_偏应力_,与静水压力_无关。
2.第二类再结晶图是_变形温度____,变形程度__与__晶粒大小_的关系图。
3.第二类硬化曲线是金属变形过程中___真应力___与__断面收缩率__之间的关系曲线。
4.保证液体润滑剂良好润滑性能的条件是__适当粘度。
-良好活性。
5.出现细晶超塑性的条件是_稳定细晶(5μm以下)__一定的温度区间()____,____一定的变形速度_)_。
填空题
1.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审计(税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税务部门组织税收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
2.税务审计的常用方法:审阅法、核对法、对比分析法、延伸法。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组织方式: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项目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4.审计机关一般在招标投标工作完成之后进行事后审计。
招标投标审计应采用跟踪审计的方法。
5.招标投标的审计范围应界定为招标投标的全部工作内容。
(1)审计招标投标条件是否具备,(2)审计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有关要求是否合规,(3)审计标底与投标报价是否真实、准确,(4)审计招标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是否规范
6.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7.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离任后审计、暂缓审计的,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意见。
8.目前,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解决审计力量不足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和达到先审后离的要求,许多地方开始开展任中审计,即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有计划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9.审计机关组成检查组,并在实施检查3日前,向被检查的社会审计组织送达审计业务检查通知书。
名词解释
1.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国家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的审计监督。
2.部门决算审计:实质上是审计机关依法对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延续。
【主要是对各部门编制的年度决算草案进行审计,确保部门年度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合规性】
3.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
4.调查取证权,是指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依法享有的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