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水筛法筛分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粗集料水洗法筛分试验结果引言粗集料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估粗集料的质量,需要进行筛分试验来确定其颗粒大小分布。
本文将介绍粗集料水洗法筛分试验的结果及其相关分析。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 - 粗集料样品:采用XX地区的自然石英砾石作为粗集料样品。
- 水:使用清洁无杂质的自来水。
2.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 - 筛网:采用符合标准GB/T6003.1-2017《金属丝网筛》规定的筛网。
- 水洗装置:采用符合标准GB/T14684-2011《水洗装置》规定的水洗装置。
- 秤:采用符合标准JJG2008-2015《电子秤》规定的电子秤。
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取出一定量的粗集料样品,将其清洁后放入水洗装置中。
2. 打开水洗装置,使水流通过粗集料样品,将其洗净。
3. 将洗净后的粗集料样品放入筛网上,进行筛分。
4. 使用电子秤称量筛网上每个筛孔中的粗集料质量。
5. 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筛孔编号孔径(mm)质量(g)1 25.0 1502 20.0 2003 16.0 3004 12.5 4005 10.0 6006 8.00 8007 6.30 1000总计- 3450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数据分析与讨论:筛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结果中的筛孔编号和质量数据,我们可以绘制粒径与累积质量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斜率变化,可以了解粗集料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筛分指标计算根据实验结果中的质量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筛分指标,如: - 累积通过百分比:根据每个筛孔的质量数据计算出累积通过百分比。
- 累积保留百分比:根据每个筛孔的质量数据计算出累积保留百分比。
- 有效筛孔数目:根据每个筛孔的质量数据判断其是否为有效筛孔,并统计有效筛孔的数量。
筛选效果评价通过对筛分指标的计算和对曲线形状的观察,我们可以评价粗集料水洗法筛分试验的效果。
实验三:集料的筛析和级配试验一、实验目的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矿粉的颗粒组成,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细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二、试验原理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称为级配,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筛分试验就是将集料通过一系列规定筛孔尺寸的标准筛,测定出存留在各个筛上的集料质量,根据集料试样的质量与存留在各筛孔尺寸的集料质量,就可求得一系列与集料级配有关的参数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
三、预习要求1、理解级配的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集料的筛分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粗集料要求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细集料要求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矿粉要求感量不大于0.1g。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搪瓷盘、橡皮头研杵等。
5、烘箱:能控温在105℃±5℃。
五、实验内容(1)粗集料筛分试验试验准备: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3-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
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表3-1筛分用的试样质量1、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水洗法试验步骤1.1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3),准确至0.1%。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取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
下同。
1.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但不得使用任何洗涤剂、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
1.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他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1.4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标准筛,上部为2.36㎜或4.75㎜筛。
新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水筛法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按照水筛法进行新粗集料筛分试验,以测试其粒度分布情况,并为混凝土配合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实验原理水筛法利用水的流动原理,将新粗集料按粒度从大到小筛分。
将一定量的新粗集料放入筛分器内,水通过筛孔排出。
细粒料被带走,大粒料在筛上留存。
经过一定时间后,将筛上的粗集料重量称量,得出筛余物的相对含量。
重复以上步骤,逐一测定每个筛孔的筛下物的重量,并记录在筛分记录表中,即可得出粒度分布。
实验仪器•Electronic Sample Scale(精密电子秤)•Standard Sieve(标准筛)•Sieve Shaker(筛分器)实验材料•新粗集料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安装好筛分器,将筛分器接入电源,开启筛分器使得其正常运转。
清洁并标记好各个筛子,为每一个筛孔准备好收集器。
使用精密电子秤对筛子进行称量和标定,确保准确度。
2.取样在搅拌均匀的新粗集料中随机取出一定量的试样。
应根据不同粒度级别的筛孔大小,合理确定粗集料试样的量,以确保试样在筛分器中形成薄层。
3.筛分将粗集料试样放入筛分器的最顶层大粒度筛孔上,并用盖板固定。
开启筛分器使其连续振动,知道试样经过每个筛孔,在下面的收集器中收集下筛下物。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试样完全筛分完毕。
4.筛下物称重用精密电子秤,分别称量每个收集器中的粗集料,并记录数据。
5.筛余物称重将每个筛孔中的筛上粗集料取出并用精密电子秤进行称量,并记录数据。
6.数据整理将测量数据整理到试验记录表格中,计算每个筛孔中的筛下物重量、相对含量和累积含量等值。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可画出新粗集料的筛分曲线图,并分析试验结果。
根据粒度曲线,可以进行混凝土的配合设计和工程的施工参考。
实验记录表格筛孔编号筛孔大小(mm)初筛重量(g)筛下物重量(g)筛下物相对含量(%)通过筛孔相对含量(%)累积通过筛孔相对含量(%)1x x x x x x 2x x x x x x 3x x x x x x 4x x x x x x 5x x x x x x 6x x x x x x 7x x x x x x 8x x x x x x 9x x x x x x 10x x x x x x 11x x x x x x筛孔编号筛孔大小(mm)初筛重量(g)筛下物重量(g)筛下物相对含量(%)通过筛孔相对含量(%)累积通过筛孔相对含量(%)12x x x x x x13x x x x x x14x x x x x x15x x x x x x 总结本试验采用水筛法对新粗集料进行粒度分析。
细集料筛分细集料包括:天然砂,人工砂,石屑。
目的: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方法:1水泥混凝土用可用干筛法,如需要也可用水洗法筛分。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2.对沥青混凝土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试验准备:水泥混凝土用砂用9.5mm筛,沥青混凝土及基层用细料用 4.75mm筛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充分搅拌,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0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干筛法步骤: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试样为特细砂时,质量可减少至100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筛上,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
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盘底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水筛法试验步骤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细粉悬浮摘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3.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损坏筛面)。
重复这一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0.075mm的颗粒全部倒出。
4.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粘附的集料全部进入盘中。
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水将筛上集料冲入盘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5.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式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
m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筛部分。
6.一下步骤与干筛法一样。
结果整理: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即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重量(m1)的百分率,精确至0.1%。
細集料筛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0㎜。
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0的方孔筛,计算筛余。
称取经缩分的样品不少于550克两份,装入浅盘烘干至恒重冷却备用。
实验步骤;1称取试样500克,置于大小顺序排列的筛上(最上应是5.00㎜)筛分10分钟;在逐一手筛(1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水洗,在烘干至恒重再筛分)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克)所有各筛的分计剩余量和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大于1﹪。
筛分结果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大于该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3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为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细度模数=(2.50+1.25+630+315+160筛的累计筛余)—5×(5.00筛的累计筛余)之差/100-(5.00的累计筛余)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表观密度:试样制备,经缩分后不少于650克的样品放入浅盘,烘干冷却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1称取烘干试样300克,装入盛有半瓶凉开水的容量瓶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放置24小时;在用滴管加水至瓶颈刻度线平齐,筛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的水分,称其质量。
3倒出容量瓶中水和试样,将瓶内外壁洗净,在向瓶内加入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凉开水至瓶颈刻度线。
擦干容量瓶外壁水分,称其质量。
表观密度计算,精确至10㎏/m³;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m³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表观密度=【试样烘干质量÷(试样烘干质量+水及容量瓶总质量-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1000仪器:天平—称量1000克,感量1克;容量瓶—容量500毫升;烤箱;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细集料筛分试验方法(1)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2)试验步骤2.1干筛法试验步骤2.1.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l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2.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余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2.2水洗法试验步骤2.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L),准确至0.5g。
2.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2.2.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2.2.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
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2.2.5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0.075mm的颗粒全部倒出。
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筛分方法与标准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而混凝土中的粗集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粗集料进行筛分是混凝土生产和检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筛分方法与标准。
二、筛分方法1. 筛分设备筛分设备一般由筛网、筛架、筛底、筛盖组成。
筛网是筛分设备的核心,一般采用金属丝网或塑料筛网,其筛孔大小应根据粗集料的粒径大小确定。
筛架是支撑筛网的框架,一般为木质或铝合金材料。
筛底是放置于筛架下方的容器,用于接收落下的材料。
筛盖是盖在筛架上部的盖子,用于防止杂物进入筛分过程中。
2. 筛分步骤(1)准备工作:将粗集料样品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其表面干燥,避免在筛分过程中出现黏附现象。
(2)将筛底放置于筛架下方,将第一层筛网放于筛架上方,然后将待筛样品放入筛网中。
(3)将筛架轻轻晃动,使样品在筛网上均匀分布,然后用手轻压样品,使其紧密贴合于筛网上。
(4)将筛架放在振动筛分机上,开启振动设备,使筛架开始振动。
(5)根据需要,逐层更换筛网,直到所有筛网都筛过一遍。
(6)关闭振动设备,取下筛架,将每层筛网上剩余的材料与筛底上的材料分别称重,计算每层筛网上的材料百分比。
三、筛分标准1. 筛分粒径混凝土中的粗集料一般按照其最大粒径进行分类。
我国根据不同用途和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规定了不同的粗集料最大粒径。
例如,C30混凝土中的粗集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C50混凝土中的粗集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5mm。
2. 筛分标准我国采用GB/T 14685-2011《混凝土用骨料筛分试验方法》作为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筛分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筛分试验的设备、程序、精度、计算方法等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筛分试验应采用标准筛分设备,筛孔大小应根据粗集料的最大粒径确定。
(2)粗集料样品应在室内环境下进行干燥处理,并应在筛分前进行筛选、清洗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粉状材料。
筛分效率是指筛子在筛分过程中能够筛出粗料和细料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分效率是按照质量计算的,即筛分效率= 细料质量/ (细料质量+ 粗料质量)。
筛分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筛分效率= (筛出的细料质量/ 筛子负载质量)* 100%
其中,筛出的细料质量是指筛子通过筛孔将细料筛出的质量,筛子负载质量是指将筛子放入筛分机中进行筛分时所承受的质量。
根据筛分原理,筛分效率与筛孔尺寸、筛料物料性质以及筛分机的工作条件有关。
因此,在计算筛分效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筛分效率进行测量和评估,以便了解筛分机的性能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
筛分效率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
1 直接观察法:将筛分机进行筛分操作,通过人眼观察筛孔口的筛
料分布情况,从而推测筛分效率。
2 手动计数法:将筛分机进行筛分操作,手动计算筛孔口的细料和
粗料数量,从而计算筛分效率。
3 自动计数法:使用自动计数装置,将筛分机进行筛分操作,自动
计算筛孔口的细料和粗料数量,从而计算筛分效率。
4 质量法:将筛分机进行筛分操作,测量筛孔口的细料和粗料的质
量,从而计算筛分效率。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筛分效率的测量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