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20201121154640)
- 格式:pdf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31
《元素周期表》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
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
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学习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与结构关系2、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3.是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过程与方法: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因为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习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理解,所以本书内容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依据。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六、教具准备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元素周期表》网页式课件。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碱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要点提示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
生:练习。
(实物投影:两份同学的作业)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
生1:未标主、副族。
生2:未把过渡元素位置留出。
师:看似简单,要正确画出,必须做有意识的记忆。
推进新课师:在必修1中我们已经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画出Cl 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并在周期表中找到氯元素所在的位置,说出卤族元素包含哪几种元素。
生:看书。
翻阅周期表。
师: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根据教材提供的卤素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推测氟、溴、碘的可能性质,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板书:一卤族元素1.结构2.性质生1: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e-而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Cl2很活泼,是典型的强氧化剂,可以和金属、H2、H2O等反应,我认为F、Br、I原子结构与Cl原子相似,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F2、Br2、I2也应该是较强的氧化剂,也可以和金属、H2、H2O等发生反应。
板书:3.性质变化规律生2:碱金属元素中,Li、K与Na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的原子结构相似。
但它们的原子结构也有不同之处:原子序数不等,原子半径不等,因此导致了性质上的不同。
F、Br、I原子结构也有与Cl原子结构不同地方,因此,F2、Br2、I2的性质与Cl2也有不同的地方。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探究ⅠA族元素和ⅦA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
2、自主探究:探究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结构决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知道在表中有些族的元素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碱金属元素和卤素,首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元素周期表,找出碱金属元素及卤素包含那些元素?[板书]: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设问]:碱金属元素包含那些元素?[学生回答]:碱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科学探究][思考与教流]:通过观察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小结]:1、结构异同: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
异:核电荷数由小→大;电子层数由少→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大[思考与教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学生回答]: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过 渡]: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 验1] 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板 书]:2、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思考与交流]: 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设 问]:从钾、钠与氧气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归纳小结]:相似性: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5.3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学习重难点:1、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地递变性具体学习过程:预习内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填写下表(2)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填写下表思考与交流:通过以上比较,思考并讨论钠和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归纳于小结:1、相似性原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__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
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显___价,它们都能跟氧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水发生反应。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Li + O2 2Na+O2 = Na2O2Li + H2O =2、差异性原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_________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__________,所以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也有差异。
从锂到铯,原子的失电子能力__________,元素的金属性__________,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问题:(1)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填写下表(2)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填写下表课堂测评: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B.都是强还原剂C.都能在O2里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2、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A. 钾的密度比钠的小B. 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一层C.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D. 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汽化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大B、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C、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D、碱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4、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错误的是()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强的金属性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合作讨论: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纵行,是第_____族,包括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要求: 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实验、归纳 。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入】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归纳与整理]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Li +O 2 Na +O 2 K+O 2 K 、Rb 等碱金属与O 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 、Cs 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K +H 2O Rb +H 2O除Na 、K 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 2。
[小结]2M +2H 2O == 2MOH +H 2↑ 碱性: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钠 钾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课堂练习1: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C .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 2O 的氧化物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阅读教材]第7、8页 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归纳与整理](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2)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二、能力目标:1)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教学重难点一、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四、学情分析因为必修一咱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五、教学方式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讨等六、课前准备一、学生的学习准备: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二、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讨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进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碱金属是指哪一族?卤族是指哪一族?教师: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讨问题,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咱们已经布置了同窗们课前预习这部份,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进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用意: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化学学案5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2.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判断【复习】1、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原子电子的能力。
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逐渐。
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一、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探究一】同周期元素金属性是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递变规律?【实验1】镁与冷水和沸水的反应。
【实验2】镁带、铝条分别与盐酸反应。
【探究二】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是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递变规律?【结论】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小结】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二、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个→个(除H,He)随着原子序数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的递增3.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正价:→(除O、F)负价:→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非金属: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位构性【练习1】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2、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练习2】Ra(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B、遇冷水能剧烈反应C、位于第七周期D、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3、寻找所需物质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