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笔记资料-考研真题-专业课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527.31 KB
- 文档页数:12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考研辅导-考研笔记资料六.弹性化组织类型。
1.委员会制:(1)含义:委员会制是一种有别于首长制的组织结构,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
(2)优点1)集思广益,避免偏执或失误。
2)相互牵制,不易营私舞弊。
3)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4)符合民主精神。
(3)缺点:1)责任不明,事权不一,容易争功诿过。
2)委员之间地位相同,易相互排挤,形成内耗。
3)参与讨论研究的人多,难以保守机密。
2.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与分离的结构自*(1)自*含义是指在正式层级之外,专门成立的为达成某种特别任务的分支部门,此部门拥有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资源与人才,且不受正式层级的约束。
其主要的焦点是将它置于哪一层级。
一般有三个层面:根据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
(2)优点:1)简化单位间协调整合2)明确划分不同的产品地区与服务对象3)目标明确的4)决策权下放,有利于正确决策等优点。
(3)缺点:1)导致部门间资源的重复2)技术专业化的降低3)恶性竞争等问题4)成员无法视需要而任意更动。
分*(1)含义:是从现有的层级分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单位,并由总部来进行协调与控制,每一个分离的部门皆有决策的权力与自主的专业能力,并由部门管理者全权负责此部门的财务、人事等事项。
总部也可以视需要给与实施的援助。
分离的部门通常是依据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而成立,且内部结构较为庞大。
(2)优点:1)责权明确2)免除上级运作细节的监督3)有助于训练通才管理者4)自主性高(3)缺点:1)易引起资源与活动的重复2)部门间容易起冲突3)容易造成协调上的困难3.矩阵式组织含义又称“专案组织”,是为达成某种特殊的工作而进行的团队组合。
(不同部门借调,任务完成后回自己原来部门,双重命令体系)优点:1)可以整合复杂和相互依赖的活动2)避免组织成员各行其是3)提升专业人员的有效分配4)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5)营造民主管理的环境与气氛。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介绍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1.简单的经济关系1)两部门经济的假设经济分析纳入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的两部门经济社会中。
2)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2.均衡产出的概念1)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2)均衡产出的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3)均衡收入的形成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反之,若产出小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就要扩大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均衡收入3.投资等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s表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1)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叫边际消费倾向,即:MPC=Δc/Δy或MPC=dc/dy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即:APC=c/y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
3)非线性消费曲线的特点第一,消费曲线与450线的交点上,c=y;在该交点左下方的消费曲线上,c >y;在该交点右上方的消费曲线上,c<y。
消费曲线第二,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都是相应的APC,消费曲线上任一点或任一段弧的斜率值都是相应的MPC,且同一收入水平上有APC>MPC。
第三,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曲线越来越平缓,表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4)线性消费曲线的特点第一,由于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故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或任何一段弧的斜率都相等,都等于不变的边际消费倾向。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大纲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罗宾斯《管理学》笔记第四章组织工作一、组织工作概述1、组织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共同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组织可实现个人力量所无法达到的目标特征:分工与合作,以获取专业化优势。
从本质上说,组织是一种工具或手段,用得好,有利于目标实现,反之,会阻碍目标实现。
2、组织结构即组织的框架体系,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
•复杂性:分工程度、对知识的依赖程度等。
•正规化: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
•集权化:决策权的分布。
3、组织工作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活动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确定并维护组织内部关系的过程。
•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⑴确定目标;⑵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各项活动、业务,并且分类、归并;⑶部门化;⑷确定层次结构;⑸确定职权关系;⑹维护、调整、变革。
•组织工作的最终成果:组织结构图职务说明书•组织工作是动态的:随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组织理论的发展4.1.古典组织理论:以韦伯的官僚组织为代表。
强调结构化、规则化、稳定性。
4.2.行为组织理论:以利克特(R•Likert)的参与型组织为代表。
强调组织设计应考虑人的因素,能力的发挥,建立一个符合人际关系原则的组织。
松散、分权、民主4.3.权变组织理论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理想组织结构是不存在的。
组织设计取决于各种权变因素:a.战略:A•Chandler:“结构跟战略走”低成本战略-----机械式结构多角化战略-----有机式结构b.规模:小规模-----集权化大规模-----分权化c.技术:佩罗(Charles Perrow):采用常规技术------机械式非常规技术------有机式c.环境:稳定-------机械式不稳定-------有机式机械结构与有机结构的比较特点机械结构有机结构外部环境稳定、简单、确定变动、复杂、不确定专业化程度高低职权集中程度集中于高层集中于每一层中有能力的人如何解决冲突由领导解决由相互作用解决信息沟通垂直沟通横向沟通忠诚的对象制度任务和群体影响力的基础建立在职权基础上建立在个人能力基础上规章制度多少二、组织结构设计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都必须解决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部门、层次、职权的划分。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笔记资料-考研真题-考研辅导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六.治理工具含义:治理工具又可以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七.政府治理工具有哪些【2种分类标准】(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1.耐德与英格的政策工具包括: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和服务。
由政府部门承担政策规划即执行责任,费用由政府税收支出或使用者付费。
如政府提供军队、警察、各种公共建设等。
2)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
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财税与劳务,但由政府机关间彼此签约并将其付诸执行。
3)签约外包。
此种方式指政府雇佣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费用则由政府编列预算支出。
如政府托私人公司清运垃圾。
4)经营特许权。
是指由政府核准私人部门提供服务,但政府则保留价格之核准权,费用则由使用者付费。
如高速公路出口的路线经营权。
5)补助。
即政府通过免税、低息贷款、直接补助等诱因来提供服务,其费用包括政府对业者的补助即使用者付费。
如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
6)抵用券。
是指政府赋予符合资格的人民自由选择去消费某种货品,而由政府付费,例如社会救济以及医疗服务的提供。
7)市场运作。
指政府对于市场运作不加干预,完全由市场之需求及供给自行调节,由费用者自行决定消费对象,政府仅维持市场秩序。
8)志愿服务。
指由非盈利组织提供服务,政府对此予以鼓励。
9)自我协助。
指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符合或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人们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社区内守望相助等。
10)政府贩售。
指消费者向政府购买特定服务,民众成为需求者而政府则为提供者。
2..学者林德和彼得斯政府治理工具主要有:1)命令条款2)财政补助3)管制规定4)税收5)劝诫6)权威7)契约等。
八.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政府可运用多元政策工具以实现自己的治理目标。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专业招生目录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以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尚不具备足够的市场赖以运行的机制中国至今还处于转轨时期,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机制赖以这行的制度框架尚不完善,在这些制度条件具备以前,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和范围就要受到限制。
2.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的人口的大国,人口压力也会使我国市场经济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受到限制在人口较少的国家,个体经济行为轻微变动的集合效应可能不甚显著,而在我国则可能形成巨大冲击。
比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失业量巨大、春运等,决定了我国不可能什么事都照市场原则去办。
3.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国情之一例如,我国“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依然存在,因此,在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尽管也要按市场化改革方向拉开差距,但差距要适当,高低不能过分悬殊,应当照顾左邻右舍关系,以构建一个有活力、又和谐的收入分配模式。
科学主义1.科学主义的含义科学主义系指一门学科中的成员虽然在表面上使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却未能得到科学的结果,使该学科成为科学,从而科学方法仅使该学科貌似科学,而在事实上却不是。
2.作为科学主义例子的数学的误用和滥用第一,经济学需要数学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不但要作定性分析,也要作定量分析,经济规律也需要统计数字和经验加以揭示和证明。
再说,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总要求优化其活动的决策,而优化在数字上就是求极大、极小问题。
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也需要运用数学工具。
这些都说明研究经济学需要运用数学作工具和方法,但这种运用应当是正确和恰当的,而不能误用和滥用。
第二,数学仅仅是一种科学方法,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无关数学可以对正确的内容进行论证,也可给错误的内容披上一层科学的外衣。
一门学科是否为科学取决于其内容,而不是它是否使用数学方法。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主要导师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这些影响可以在IS-LM图形中表示出来。
财政政策效果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含义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2)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斜率而异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3)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2.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的概念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凯恩斯极端2)形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的原因第一,LM为水平线,不同政策手段的效果不同①货币政策无效LM为水平线,表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人们持有货币而不买债券的利息损失是极小的,而买债券的资本损失风险极大,因此,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在手中。
这样,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没有效果的。
②财政政策有效若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则效果十分大。
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从而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第二,IS为垂直线时,货币政策无效IS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辅导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四:传统科层制组织含义。
特征。
困境。
失效原因。
(重点)1.含义:也称官僚制组织。
是指依据法律行使权力,有着严密分工和层级结构的专业人员履行各种公共职责的组织形态。
2.特征:1)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行使职权。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必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
4)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作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依法律明文规定,在注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5)职业化倾向。
人员的录用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一旦任用,除非犯错被依法加以免职,否则,行政机关不得随意解雇人员。
而人员则可随时脱离行政机关。
6)人员有明文规定的、固定的薪酬。
7)注重效率。
行政人员的工作要明确、具体、快速、准确,有充分的经验和知识,有档案文件等信息可供参考。
3.困境: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
权力集中化反映了主管对人员失控的忧虑和不信任,因此采取严密的监督方式,导致主管控制幅度缩小上下层级数增加。
这样使上下级沟通更加困难,相互更加无法了解,更加重了主管对人员失控的忧虑和不信任。
产生管理上的恶性循环。
也可能造成法规过量增长,导致人员放弃裁量权消极抵制或玩弄裁量权以图自保,直接影响服务品质。
2)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
科层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原是为发挥专才专用的效率效果,但也可能使垂直的权力斗争“水平化”,使组织内,组织间的网络联系更加困难。
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
制式化是指借工作内容、程序或法规的标准化,来确保人员行为的一致性。
它容易压制工作人员的创新动机,而且缺乏弹性,不能适应外在的环境变化。
4)遏制组织学习。
这主要表现在1)学习动机的钝化:传统组织习惯于例行公事,缺乏学习动机。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专业英语要求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1.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第二,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三,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就可以得到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4.产出总是等于收入,产出总是等于支出两种方法核算GDP1.用支出法核算GDP1)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含义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用支出法核算GDP所包含的内容第一,消费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第二,投资①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②用于投资的物品是最终产品资本物品(如厂房设备等)和中间物品是有重大区别的。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资料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略)没有谢明《公共政策导论》写的好,可以省略,以谢明的参考书为主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一:组织含义。
二:公共组织含义。
特征。
1.含义:从广义上而言,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狭义上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2.特征:1)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的目的在于追求公共利益,其动机在于使民众获得最好的福祉。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在宪法或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
而且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法律是带有权威性的,效力范围及于全国。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政治越民主的国家,越注重政治权威的分立与制衡。
行政部虽较注重层级节制的权威,但亦要接受立法和司法部门,辖区内人民和各种利益团体的监督。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公共组织的基本性质是政治性的组织,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舆论或人民大众的监督,所作所为必须公开透明。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公共组织中的各单位、各成员彼此是相互依存的,其运作必须要在各级政府间的网络中折中协调。
通力合作促进政策有效执行。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必定发生在具有政治意涵的环境中,其各种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的意义。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公共组织的目标就是要创造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抽象模糊,只作为行政人员提醒自己负有公共责任,需要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象征符号。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政府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大多属于公共财的性质,公共财的无排他性和无竞争性,很少有私人组织乐意提供,此外,一些庞大的公共工程,私人组织无力担负,只好由政府来承担。
9)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笔记资料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乘数论1.乘数的概念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2.乘数的公式:k=Δy/Δi或:k=1÷(1-β)=1÷MPS可见,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
3.乘数作用是两方面的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减少。
乘数效应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税收引起收入的反方向变动税收增加,收入增加;税收减少,收入减少。
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2.定量税变动会改变s+t曲线的截距,但该曲线的斜率不变定量税变动改变s+t的截距三部门各种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概念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公式kg=Δy/Δg=1÷(1-β)2.税收乘数1)税收乘数的概念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2)税收乘数的公式:K t=Δy/Δt=-β÷(1-β)第七节三部门各种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概念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2)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公式:K tr=Δy/Δtr=β÷(1-β)4.平衡预算乘数1)平衡预算乘数的概念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2)平衡预算乘数的公式:k b=Δy/Δg=Δy/Δt=(1-β)÷(1-β)=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y=(α+i+g-βt+βtr+x-m0)÷(1-β+γ)2.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对外贸易乘数:dy/dx=1÷(1-β+γ),显然,对外贸易乘数比封闭经济中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小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大专业考研必读信息(公共管理学院部分)一、人大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概况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科类专业见长的名校,公共管理大类更是其王牌专业,不论是在师资配置、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还是在学生素养、社会认可度等诸方面,都属国内一流水平。
整个人大,招收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院有五个,每一个学院都有其特色,人大公管考研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育明乔老师/扣扣:二零三二柒〇柒三玖玖。
育明教育独家为大家整理出了具体的学院和专业分布情况:二、人大各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及各方向考研招生实际录取人数序号院系招考专业1公共管理学院①12040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②120404社会保障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④1204Z1公共财政与政策⑤1204J1城乡发展与规划⑥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⑦1204Z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2教育学院①120401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专业②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3社会与人口学院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4劳动人事学院120404社会保障5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1204J2可持续发展管理序号院系招考专业2015年2014年2013年1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行管理论与实践方向)10人10人11人社会保障3人2人4人三、人大管理学专业近五年分数线土地资源管理6人4人5人公财政与政策14人8人10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人1人2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4人4人4人城乡发展与规划2人5人7人2教育学院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11人2人11人教育经济与管理3人0人8人3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5人5人5人4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17人19人24人5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可持续发展管理4人7人8人四、人大近三年报考内地学术性研究生的报录统计序号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12015505090903502201450509090350320135555909035542012606090903605201160609090360五、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类专业初试科目、参考书及解析(一)初试专业科目年份学院报名总人数录取人数统考推免合计2014年公共管理学院9206141102教育学院358232346社会与人口学院297393675劳动人事学院8394090130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704126672013年公共管理学院853*******教育学院73221436社会与人口学院283354176劳动人事学院7697851129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482939682012年公共管理学院8815668135教育学院53211839社会与人口学院292344190劳动人事学院8345264116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50353671(二)初试参考书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院系招考专业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科目备注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行管理论与实践方向)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中国政府与政治,外语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社会学120404社会保障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外语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社会学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综合(含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法学、土地估价),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Z1公财政与政策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J1城乡发展与规划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城乡发展与规划,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卫生经济学,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社会学1204Z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620-学科基础(管理学)《管理学基础》(主要)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20-学科基础(管理学)《管理学》(第七或第九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20-学科基础(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20-学科基础(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20-学科基础(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概论》朱立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三)参考书目育明解析专业课一: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管理学——A《管理学---罗宾斯》07版09年都行,分别就是09版是19章,把07版的19-20章合并了,同时09版的没有小测验。
B《管理学——方振邦》这个书是人大老师的,很好,和罗宾斯的有60页左右不同,稍微对照下就行。
两个都要背。
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这个的话,两个版本最好一起看,从2011年真题看,两本书一起参考更有必要。
经济学——高鸿业的经济学即可,再买本宏微观的课后习题详解。
专业课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A《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挺难背的。
B《公共管理概论——朱立言、谢明》这本书很好背,书写的很清楚,很易懂,所以很好背。
公共政策——A《公共政策概论—谢明》、B《公共政策导论——谢明》、C 《政策分析概论——谢明》。
三本书,大体一样。
D《政策分析导论——邓恩》这本书,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育明教育人大公管辅导老师建议可以略作参考。
此外,从2011年考研真题来看,谢明老师2010年出版的《公共政策概论》非常重要。
六、中国人民大学公管类专业2016年考研全年复习规划立足近4000余位成功考研学子的辅导,育明教育将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阶段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六部曲”。
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能让考研“更容易”,才能做到“不走弯路,一次成功。
”(一)择校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
育明教育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
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育明教育认为,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育明教育咨询部免费为广大考生提供择校、择专业的专业性建议以及全国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考研内部信息,欢迎广大考生垂询。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
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
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
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
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育明教育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1月上旬):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