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养护理论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药品的养护措施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正确的养护措施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药品的养护措施,帮助大家保护好自己的药品。
1. 储存环境药品的储存环境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温度:药品的储存温度应根据药品的要求进行调整。
大部分药品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高温或阳光直射下。
部分特殊药品如冷藏疫苗则需要储存在冰箱中。
•湿度:湿度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
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药品变质、失去效用,因此应尽量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
可以考虑使用干燥剂来吸湿。
•通风:通风是保持药品新鲜度的重要因素。
存放药品的地方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气味交叉和细菌滋生。
2. 包装保护药品的包装是保护药品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第一道防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包装保护措施:•密封性:药品的包装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避免空气、水分或细菌进入。
开封后的药品,如果包装密封性受损,应尽快使用或妥善保管。
•光线屏蔽:光线可能对某些药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药品的包装应具备屏蔽光线的功能。
一些药物容易受到阳光直射而降低效果,应尽量选择不透明的包装。
•防潮措施:药品的包装应具备一定的防潮功能,避免湿气进入。
可以考虑使用除湿剂或密封袋进行二次包装。
3. 使用方法正确的使用方法也是保护药品的重要一环,以下是一些建议:•保存说明:药品的包装上通常会标注保存说明,包括温度、湿度、使用期限等。
在使用药品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并遵循这些说明。
•适宜环境:药品在使用时应选择适宜的环境,避免暴露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另外,药品应远离火源、化学品等有害物质。
•规定剂量:使用药品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建议剂量进行。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4. 过期药品处理过期药品是需要特殊处理的物品,以下是处理过期药品的建议:•不要使用:过期药品的有效期已过,其药效可能会降低或完全失效,因此不要使用过期药品。
第六章药品的保管和养护一、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内在因素:(一)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质量的关系易水解的药品:含酯键、酰胺键等如青霉素、阿司匹林易被氧化的药品:还原性基团如肾上腺素、Vc、乙醚、过氧化氢、呋喃西林易被还原的药品:苯酚、吗啡易被碳酸化的药品:苯妥因钠易被聚合的药品:甲醛(卤肉、鸡爪等用福尔马林浸泡,过氧化氢漂白)易被霉蛀的药品:胃蛋白酶(二) 药物的物理性质与质量的关系色臭味、挥发性、吸湿性、吸附性、冻结性、风化性等药物的吸湿性:阿司匹林、青霉素药物的风化性:咖啡因、硫酸钠药物的挥发性:麻醉乙醚、乙醇药物的升华性:薄荷脑、碘药物的熔化性:栓剂药物冻结性:水剂药物吸附性:药性炭外在因素:空气、光线、温度、湿度、时间、微生物和昆虫(1)空气:O2、 CO2(2)温度:温度过高:促进变质、挥发减量、破坏剂型温度过低:遇冷变质、冻破容器(3)湿度:〖解释〗湿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称为湿度,湿度过大能使药品吸湿而发生潮解、稀释、水解、变形、发霉;湿度太小又会使药品风化。
A、潮解:将易溶于水的药物,露臵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部分呈现液状的现象B、变形:药品吸潮后引起的物理形态改变。
C、稀释:D、水解:E、风化:(4)日光(光线)光线对药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变色、分解、氧化(5)时间〖解释〗时间是影响药品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
由于药品本身以及储存环境的变化,各种药品如:抗生素、生物制品、脏器制剂和某些化学药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期限,即使储存条件适宜,但时间过久、过期后也往往有销价降低甚至毒性增强的现象。
(6)昆虫和微生物〖解释〗药品露臵在空气中,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昆虫,螨等极易侵入。
他们的侵入繁殖是药品腐败、发酵等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7)包装容器二、药品储存1、流通的环节:(1)生产厂家----仓库----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2)生产厂家----医药公司----药店----消费者(3)生产厂家-----药店----消费者2、药品储存定义:药品离开生产过程处于流通领域内所形成的一种暂时停留。
药品养护知识汇总药品的养护即根据药品的储存特性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控制调节药品的储存条件,对药品储存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达到有效防止药品质量变异、确保储存药品质量的目的。
1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1。
1 影响药品养护内在化学因素➢易水解的化学结构:当药品的化学结构中含有酯、酰胺、酰肼、醚、苷键时,易发生水解反应。
➢易被氧化的化学结构: 当药品的化学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巯基、香胺、不饱和碳键、醇、醚、醛、吡唑酮、吩噻嗪等基团时,易发生氧化反应。
1.2 影响药品养护内在物理因素➢挥发性系指液态药品能变为气态扩散到空气中的性质.具有挥发性的药品如果包装不严或贮存时的温度过高,可造成挥发减量➢吸湿性系指药品自外界空气中不同程度地吸附水蒸气的性质。
药品的吸湿性并不限于水溶性药品,某些高分子药品和水不溶性药品同样可以吸湿,但当含有少量的氯化镁等杂质时,则表现出显著的吸湿性.➢吸附性药品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或特殊臭气的性质被称为药品的吸附性。
例如淀粉、药用碳、滑石粉等因表面积大而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从而使本身具有被吸附气体的气味,亦称“串味"。
➢冻结性以水或乙醇作溶剂的一些液体药品遇冷可凝结成固体,这种固体会导致药品的体积膨胀而引起容器破裂➢风化性有些含结晶水的药品在干燥空气中易失去全部或部分结晶水,变成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或粉末,称为“风化”。
风化后的药品的药效虽然未变,但影响使用的准确性,尤其是一些毒性较大的药品可因此而超过剂量,造成医疗事故。
➢色、嗅、味药品色、嗅、味是药品重要的外观性状,也是药品的物理性质之一,当色、嗅、味发生变化时,经常意味着药品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们是保管人员实施感官检查的重要根据。
1.3 影响药品质量的外在因素➢空气对药品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参与到某些反应中,导致某些药品化学结构发生变化。
许多具有还原性药品,可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发生分解、变色、变质,甚至产生毒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使某些药品因发生碳酸化而变质。
药品的养护名词解释药品的养护是指对药品进行合理保存、保养和管理的过程,旨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以确保药品在使用时安全有效。
药品的养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温度控制:药品的存储温度是保证其质量和有效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药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分为常温、冷藏和冷冻三种。
合理控制药品的存储温度,避免高温、低温或温度波动对药品造成的质量损害,提高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期。
2. 湿度控制:药品在存储过程中也需注意湿度的控制。
过高的湿度容易使药品发生化学变化、酸碱性变化和菌落增殖,从而降低了药品的质量。
因此,药品的储存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药品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3. 光线遮蔽:某些药品对光线敏感,容易发生光解反应,导致药物活性的丧失。
因此,药品的存放位置应避免阳光直射,尽量放在遮光的地方,或使用遮光容器进行包装。
4. 干燥环境:某些药品容易受潮变质,如注射用水、葡萄糖注射液等,则要求存放在干燥环境中,避免被湿气侵蚀引起质量变化。
5. 定期检查:药品在存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药品的外观、颜色、气味等,以及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漏气、漏液等情况。
同时,药品的标签也需要进行检查,确保药品的标识清晰、准确。
6. 库存管理:药品的养护还包括对药品库存的管理。
库存管理涉及到物品采购、入库、出库、报废等一系列工作,通过科学的库存管理,可以避免库存过量、过期等问题,降低药品的损耗和浪费。
7. 临床监测: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临床监测,包括药效观察、不良反应监测等。
通过对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的问题,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总之,药品的养护是保证药品质量和有效期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的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控制,定期检查和管理药品库存,同时对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
简述药品养护的概念简述药品养护概念介绍药品养护是指对药品进行正确存储、使用和处理的过程,旨在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延长药品的有效期,并减少浪费和损失。
相关内容•存储药品–药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药品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部分药品需要储存在冰箱中,以延长其保质期,请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存储。
•正确使用药品–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药品。
–不要随意更改药品的用法和剂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对于口服药物,在服用前后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物残渣与药物相互影响。
•处理过期药品–不要使用过期药品,即使看似外观良好。
过期药品可能会失去药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不要随意丢弃过期药品,可以咨询当地医疗机构或药店以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药品养护的意义–药品养护有助于保持药品的有效性和质量,确保药品在使用时能够发挥最好的疗效。
–药品养护可以减少药品的浪费和损失,节约个人和社会资源。
–药品养护有助于减少药品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以上是关于药品养护的简要概念及相关内容介绍。
通过正确的存储、使用和处理药品,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延长其有效期,并减少浪费和损失。
•购买合法药品–购买药品时应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确保所购买的药品真实有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不要购买来路不明或过期的药品,避免使用低质量或伪劣药品对健康造成损害。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的效果可能会被其他药物影响或削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在使用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定期整理药品–定期检查药品柜或药品箱,清理过期或已损坏的药品,保持药品的整洁和有序。
–及时更换破损的药瓶或包装,避免药品受潮、暴露在光线下等影响药品质量的情况发生。
药品养护管理药品养护管理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对药品的有效期、库存和储存条件的管理。
以下是关于药品养护管理的详细内容:1.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的质量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药品养护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药品的质量。
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1严格把控药品的采购渠道,确保从合法、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药品。
1.2确保药品的储存和保管条件符合规定,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药品质量受损。
1.3定期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颜色、气味、标签等,确保药品符合质量标准。
1.4对于不合格或变质的药品,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流入市场。
2.管理药品有效期药品的有效期是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严格管理。
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2.1药品的有效期应清晰、准确地标注在药品包装上。
2.2定期检查库存药品的有效期,对于即将过期的药品,应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3严禁使用过期药品,对于过期药品应进行报废或销毁。
3.管理药品库存药品库存的管理是药品养护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药品的合理库存和避免积压,需要采取以下措施:3.1根据药品的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避免积压或短缺。
3.2对库存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药品的种类、用途、有效期等信息进行分类存放。
3.3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3.4对于不合格或变质的药品,应及时从库存中移除并进行处理。
4.确保药品储存和保管条件符合标准药品的储存和保管条件对药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4.1根据药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确保环境干燥、通风、阴凉、避光等符合规定。
4.2对储存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确保卫生环境符合要求。
4.3对储存的药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药品没有受到损坏或污染。
4.4对于具有特殊储存要求的药品,如冷藏、冷冻等,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保管。
药品养护管理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药品养护在当今社会,药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其疗效,而忽略了药品的养护。
药品的养护对于药品的保存和使用都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药品养护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药品养护药品是治疗疾病、保障健康的重要物品,不良的保存方式会影响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
药品养护能够延长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具有治疗作用,同时避免药品腐坏或受到外界污染。
药品养护的基本原则1.存放环境: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远离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的环境。
2.温度控制:大多数药品在15-25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效果最佳,应避免高温和低温环境。
3.湿度控制:药品容易受潮吸湿,因此应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接触水分。
4.密封保存:药品的密封度对于维持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后应及时将瓶盖或包装盖紧,避免外界空气进入。
5.避光:有些药物容易受到光线影响而失去疗效,应将药品放置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药品养护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潮湿:如果药品受潮,应及时更换密封瓶或包装袋,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潮湿。
2.高温:如果药品存放在高温环境中,应立即移至阴凉处,避免继续受高温影响。
3.失效:药品过期或失效后会影响治疗效果,应按照药品的有效期使用,并在失效后及时处理。
4.污染:药品应避免受到外界污染,应保持环境整洁,避免灰尘或其他杂质进入药品。
结语药品养护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重视药品的养护工作,合理保存药品,避免药品受损或失效,从而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药品保管养护知识原料药主要用于配制各种制剂,它是一切制剂的基础,其中呈固态者为固体原料药,呈液态者称为液体原料药。
由于大部分原料药用于配制各种制剂,因此做好它们的保管养护工作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一般原料药都应当密闭保存,在保管中要注意清洁卫生和包装完好,严防灰尘等异物的污染。
对于易受外界因素如光线、空气、湿气、温度、霉菌等影响的药品,或具有特殊性质的药品,除应密闭保持外,还要根据药品的不同特性考虑不同的保养方法。
现分别列举如下:(1)凡吸潮能发生变化的药品,贮存时应注意防潮。
如阿司匹林、碳酸氢钠能吸潮水解;葡萄糖吸潮易发霉;溴化钠、醋酸钾易吸湿潮解;甘油能吸收水分而被稀释;药用炭受潮后吸附力降低等。
这类药品要求包装密封,于干燥处保持。
(2)含有结晶水的药品,如硫酸镁、硼砂、咖啡因等均易风化。
贮藏时应注意包装严密,不要放在过于干燥或通风的地方。
硫酸钠除有风化性外,当温度较高时,即使在密封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溶化现象,所以还要在凉处保持。
(3)遇光易变质的药品,在保管养护中均应注意避光。
如磺胺类、甘汞、硝酸银、氨基比林、氨基盐酸普鲁卡因、苯酚等遇光易变色,甚至毒性增加。
这类药品都应放置避光容器内,密闭暗处保持。
(4)有挥发性的药品,如薄荷脑、樟脑以及挥发油类等,温度过高可加速挥发而减量。
这类药品在保管时,应密封于凉处保存。
(5)具有特殊臭味的药品,应与其它药品分开存放,尤其要与吸附力强的药品分开存放,以防串味。
如碘仿、樟脑、薄荷脑等有特殊气味,应与矽碳银、药用炭、淀粉、葡萄糖、乳糖、氢氧化铝等药品分开存放。
(6)露置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的药品,如氧化锌、氧化镁、茶碱和磺胺类钠盐等,保管时要注意密封,以避免与空气接触。
(7)抗菌素类药品,绝大部分都有效期规定,干燥品一般在室温下尚稳定,但吸潮受热后极易分解失效。
这类药品保管时应在干燥处保存,并注意期限,掌握〝先产先出,近期先出〞。
(8)生化制品,如胃蛋白酶、甲状腺粉等,大多含有蛋白质或多肽,易受温度、光线、水分和微生物等的影响,而引起腐败、霉变、生虫、有效成分破坏或发生异臭。
1.药品的养护都应按照质量标准“贮藏”项下规定的条件分类储存。
主管药师药学综合辅导精华对每一品种药品,应根据其贮藏温湿度要求,分别储存于冷库、阴凉库或常温库内。
各库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应保持库内的清洁卫生,采用有效措施,防止药品霉变、虫蛀、鼠咬。
针对大部分药品遇光易变质,应注意药库避光。
2.药品码垛应注意垛与垛之间、垛与墙之间、供暖管道与储存物品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垛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cm;库房内通道宽度不小于200cm照明灯具垂直下方不堆放药品,垂直下方与货垛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
3.药箱码放须平稳、整齐,不得倒置,对一些包装不坚固或过重药品,不宜码放过高,以防下层受压变形。
贮藏在药库的货物应便于搬运,对于质重、体积庞大的药品应堆离装卸地点较近的货区;码垛时应注意符合防火规定,要与防火门等电器装置保持一定距离,利于药库检查,搬运、消防工作。
4.药品入库后应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易变先出的原则,按生产批号堆码。
有效期药品应挂明显标记,对接近有效期限的药品,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汇总表,发至药房各部门,相互调剂使用,以免药品过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按药品性质分类时,应注意内服和外用药分别存放。
名称易混的药品分别存放。
性能相互影响的药品分别存放。
药品贮存应实行色标管理。
待验品一黄色;合格品一绿色;合格品一红色。
药库管理员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时,应按色标管理制度及时更换色标,如将合格的绿色标记更换为黄色标记,以示停止发货,待质量检验无质疑后再换上绿色标记。
对合格的药品应设有绿色标记.对有问题等待处理的药品存放在待验区,并设有黄色标记。
对过期及其他原因不合格的药品,存放在不合格区,并设红色标记以示区分。
对有条件的医院中药与西药分库贮存,没有条件的应做到分区贮存。
对中药材的贮存应做到分库贮存。
严禁药品库贮存非药用物品、混库(混区)储存。
6.药品养护应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制订管理计划,建立管理档案。
药品养护理论知识在医院药品管理中,药品养护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依据药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用维护药品质量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对药品质量进行科学保养的技术工作。
所以药品养护涉及到研究储存药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科学的养护方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对药品养护人员有很高的要求。
一人员素质药品养护人员应该是药学专业人员,或至少是经过正规的药学培训,掌握药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在药品的养护中发挥作用。
目前许多医院的药品养护人员是非药学专业人员,对药品性能和养护知识的不了解而造成药品霉烂变质,给医院带来损失,教训深刻。
二西药养护1.影响西药质量的因素影响西药的外界因索:日光:日光中的紫外线,对药品变化起着催化作用,能加速药品的氧化、分解等,储存药品的门窗应有避光措施。
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对药品质量影响较大。
许多具有还原性的药品如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发生分解、变色、变质,甚至产生毒性。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某些药品吸收,发生碳酸化而使药品变质。
温度:温度在药品保管养护中是重要条件之一,它又与湿度密切相关,干燥环境下的固体药品受温度影响的程度要比吸潮或液体状态的药品小得多。
温度过高可加快药品的挥发,加速药品的变质。
因此需低温保存。
温度过低, 可使乳剂、胶体制剂变性分层,可使许多液体制剂析出结晶,温度过低时液体制剂会冻裂。
湿度:湿度过高,大多数药品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其结果使药品稀释、潮解、变形、发霉等现象。
一些具有吸水性的液体如甘油、乳酸等在温度高时会吸收水分而被稀释,使浓度降低,影响药效。
某些药品吸潮而水解变质,如阿斯匹林吸潮而分解生成乙酸和水杨酸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胃蛋白酶、胰酶等吸潮会结块、发霉。
湿度过低,空气中湿度过低时对含有结晶水的药品在干燥空气中会逐渐失去所含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以至变成不透明结晶体或粉末。
微生物与昆虫: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和昆虫,很容易进入包装不严的药品,生长、繁殖造成药品腐败、发霉、发酵而变质,尤其是一些含有营养物质(糖、淀粉、蛋白质等)制剂,如糖浆制剂、中草药制剂易霉变、虫蛀。
时间:药品贮存一定时间后会变质,尤其是一些药品即使贮存条件适宜,久存效价也会降低,如抗生索、生物制品、水剂、乳剂等一些性质不稳定的药品,时间长了也会变质。
影响药品质量的内在因索:药品的理化性质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内在因索,有些药品有强烈的挥发性,如乙醇、薄荷。
有些药品有吸湿性吸湿后会变性,如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酵母片等。
有的吸湿后会变质,如阿斯匹林、硫酸亚铁。
有的药品有吸附性能吸收空气中的特殊气体,发生“串味”,如淀粉、滑石粉。
有些药物易风化、水解、氧化变质,如磷酸可待因、青霉索类、鱼肝油等。
2. 一些主要剂型的保管养护方法注射剂温度:注射剂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变化,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注射剂的质量,注射剂中的水针剂在储存中要注意防冻在温度低于0℃以下时则易冻裂受损。
注射剂中有许多药品是生物制品、酶制剂、抗生素也受温度影响。
温度过高易失效、变质最适合的保管温度是2—8℃。
防潮,注射剂中的粉针剂由于压盖、储存、运输等原因造成密封不严,因此在储存保管中要注意防潮。
严格控制空气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
避光,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加速药品的氧化分解,因此储存注射剂的仓库、门窗应采取避光措施。
加强澄明度检查,注射剂在储存过程中澄明度会起变化如中草药注射剂久储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逐渐变混浊或产生沉淀,西药制剂中的某些盐类注射剂久储会侵蚀玻璃造成脱片影响澄明度因此储存中应加强澄明度检查。
片剂防潮湿,片剂的保管主要是防潮,因片剂中含有淀粉等辅料在湿度较大时淀粉等辅料吸湿而使片剂发生质量变化产生碎片、潮解、粘连等现象。
糖衣片吸潮后产生花斑花色无光泽严重的产生粘连、膨胀、霉变等现象,因此一般片剂可储存于常温库。
糖衣片最好储存于阴凉库。
库房的相对湿度保持45%—75%。
避光,某些片剂的活性成份对光线敏感受光照而变质应采取避光保存。
胶囊剂控制温度和湿度,胶囊在受热、吸潮以后容易粘连变形或破裂。
有色胶囊会出现变色色泽不均等现象,所以胶囊剂应存放于阴凉库,保持适宜温度也不要过于干燥否则会因过于失水而脆裂。
水溶液剂、糖浆剂水溶液剂:应存放在常温库。
温度过高含乙醇挥发性物质的制剂及芳香水剂会挥发。
乳剂温度过高会凝结,过低会冻结分层,所以水剂应存放于凉暗处,冬季应有防冻措。
糖浆剂:受热、光照等因素易产生霉变和沉淀,因此应存放于阴凉库,避免阳光直射。
软膏剂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制成的软膏在冬季应注意防冻,以免水分和基质分离一般在常温库保存。
防止重压以免锡管变形。
栓剂若储存温度过高会熔化变形影响质量,温度过低也会干裂栓剂。
一般储存在常温库密闭保存并控制好相对湿度。
太干燥时栓剂也会开裂。
三中药养护1影响中药变质的自然因素(1)空气:成分复杂主要因素有,水分(受潮、返潮)、氧气(氧化、分解)、灰尘(污染)、微生物(生虫、霉变)。
在保管中需根据季节和药品的性质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2)温度:温度在16 ~35℃时一般害虫容易生长繁殖;在25 ~28℃时最适合霉菌的生长;温度在35℃以上时,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会加速挥发,花、叶之类容易香气走失与变色,含油脂的药物易出现走油,树脂类药品易出现软化与熔化而发生粘连现象。
(3)湿度:湿度与温度是影响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两方面。
一般在30℃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4)日光:对于中药有干燥、防霉和杀虫杀菌作用。
但其中的紫外线会加速药物成分的氧化、还原、分解以及促使药物挥发、变色失性等。
(5)时间:一般储存5年以上,“先进先出,陈货先出”原则。
2中药储存的变质与防治(1)虫蛀害虫侵入药物内部引起组织破坏的现象。
A、害虫的种类常见的害虫有:谷象、米象、大谷盗、药谷盗、锯谷盗、日本标本虫、印度谷螟、粉满等。
B、害虫的来源1)从产地采收时受到污染;饮片加工未彻底杀灭害虫及卵。
2)由运输工具、包装材料或仓储容器和用具等潜伏的害虫。
3)害虫本能的传播(成虫传播)4)空仓未经彻底灭虫5)较小的虫害和满类(随动物、风力传播)C、药的性质与虫蛀的关系1)药物的成分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元、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的药物易虫蛀。
而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一般不易虫蛀。
2)药物的质地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湿状况容易生虫。
而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明)。
3)药物的完整度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木栓、角质、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
4)药物的加工炮制D、害虫的危害a 消耗药品,造成浪费b 污染药品,传播疾病害虫食害药品时,积聚大量的粪便、虫蜕、虫尸、微生物并排泄大量的水分,可导致药品在短期内发热、发霉变质。
人们服用这些被污染的药品后会生病。
如螨类能引起皮炎、皮疹;若随药品内服后,螨能穿过胃壁进入内部器官,当进入泌尿道时可产生血尿;进入呼吸系统可引起哮喘;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可引起发烧、水肿、等全身症状。
鼠类传播的疾病更多。
E、中药虫蛀的防治a 预防在先室内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温度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在70%以下),药物进仓前将容器、货位、打扫干净,消除死角隐患。
来货严格接收凡有灰屑、虫迹、潮软或质量低劣的药品拒收。
平时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勤查勤晒勤里,防患于未然。
克服“蛀药不蛀性,生虫难免”等错误观念。
b 暴晒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软组织及生活机能,使虫死亡。
时间与温度杀虫温度应45~52℃,时间4~6小时。
薄摊勤翻一般摊3~5cm为宜,每小时翻动一次。
晒后先将药聚堆,保持堆内高温,达到杀虫目的。
c 经验储藏对抗法人参与细辛、冰片与灯心草、泽泻与牡丹皮、土元与大蒜、三七与樟脑。
用酒白酒或95%的酒精撒在药物的表面,然后密闭。
(栝楼、当归、紫河车、大枣、枸杞、黄精等不宜暴晒烘烤的药物)。
e 熏蒸法用磷化铝熏蒸与其他(2)发霉A、原因a .在采收、加工、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污染。
在条件适宜时发霉。
b.药物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c.仓库或药店内环境不清洁或因生虫引起。
B、危害 a.药物变质失效b.产生有毒致癌物质C、防治 a.加强来货的验收检查(水分)b.经常对库存饮片的检查,常通风。
(3)泛油:中药泛油是指中药材所含的油分在一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溢出表面,呈油润状态或质地发生变化,或色泽加深,或有哈喇味等现象A、原因a.中药的性质含脂肪油(杏仁、桃仁、柏子仁、郁李仁),含挥发油(当归、木香、独活、桂皮、),含糖分和粘液质多的(天冬、怀牛膝、党参),药物易走油。
b.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药物呼吸作用增强,使药物发热引起走油。
c.压力的影响在夏季,若库内温度过高,通风差,存量大,容器过于封闭,使药遭挤压和闷热而发生走油。
d库存过久有些中药久储后所含成分自然变色走油,此类药品不宜久储,最好不使此类药物过第二个夏天。
B、判定眼看:主要是观察药材内外色泽的变化,表面是否有油质物溢出,有无干枯、粘连等情况。
手摸:主要用于感觉药材的松软程度,有无油腻感等。
如蛤蚧,如果其尾部松软,色泽变黄,即可确定已经泛油;肉桂质地变糠也是泛油的征兆等等鼻闻:如嗅到药材有哈喇味或其它不正常的刺激性气味时,也可断定中药材已经泛油。
对于表面有壳的药材如使君子、巴豆,或直接观察有困难的药材如胡黄连、木香等,可采用折断、剖开、去壳等机械手段暴露药材的内视C、防治a降温将易走油的药物选择阴凉干燥、通风条件好的仓位。
b防潮c加快周转d明矾储藏法D、处理方法a.晾晒。
常用于植物类药材,如柏子仁,泛油不甚严重,可曝晒几小时,待凉后再装包储藏;如较严重则采用冷藏处理b.烘烤。
此法根据药材自身性质,分别采用。
对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则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对于昆虫类药材更要注意火力不能过猛,操作仔细小心,以防虫体残损、焦碎等;对于含脂肪油多的药材如刺猬皮等则不宜用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