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29.79 KB
- 文档页数:13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1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共12个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分子、电子这类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B.物体能否视作质点,不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大小,而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程度,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运动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这个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C.一辆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经过长春市十一高中,这个速度是指瞬时速度;D.物体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35米/秒,这个速度是指平均速度;2.下列有关物体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速率不变的运动加速度一定为零;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为零;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D.匀加速运动是速度变化快慢不变且速度不断增加的运动;3.如图一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图一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4.以下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是()A.力的单位:NB.质量的单位:kgC.长度的单位:mD.时间的单位:s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一个物体静止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它们之间一定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C.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弹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摩擦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弹力的作用6.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 物体惯性大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定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故物体静止时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7.如图二所示,质量为m 的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拉质量为M 的物体。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试卷说明:1.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1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2.请将第Ⅰ卷的客观试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H:1 O:16 N:14 C:12 Al:27 S:32 Fe:56I 卷选择题(共55分)1-20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两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1-25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5 分。
1.嫦娥一号”探月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伟大成就,卫星正常工作的能源有的来自于太阳能,为了顺利完成能量转化需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该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则这种半导体材料是A.铝B.硅C.金刚石D.硫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A.无水硫酸铜、蔗糖B.食盐、硫酸亚铁C.生石灰、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五水硫酸铜②液溴③干冰④漂白粉⑤氯水⑥小苏打⑦洁净的矿泉水A.①②⑤⑦ B.⑤⑥⑦C.③④⑥D.④⑤⑦4.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D.国际上规定,0.012kg12C碳-12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的物质的量为1摩5.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A.自来水中通入少量Cl2进行消毒杀菌B.用三聚氰胺添加到牛奶中,增加其含氮量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D.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A.在蒸发皿中放入NaCl溶液,加热、蒸发制取NaCl晶体B.用100mL的量筒量取5.2mL的盐酸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gNaClD.用100mL容量瓶配制50mL0.1mol/L的盐酸7.将氯气分别通入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其中的离子不发生变化的是A.SO42-B.Fe2+ C. S2-D.OH-8.在反应3Cl2+6KOH(浓) △ KClO3+5KCl+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A. 1:5B. 4:1C. 5:1D. 1:49.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 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减速下降时,人处于超重状态C. 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惯性是由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的【答案】B【解析】A. 到达最高点时,小球只受到重力一个力的作用,所以它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它处于非平衡状态,故A错误;B. 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减速下降时,人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故人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C. 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运动员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C错误;D.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2. 一水平固定的水管,水从管口以不变的速度源源不断地喷出,水管距地面高h=1.8m,水落地的位置到管口的水平距离x=1.2 m,不计空气及摩擦阻力,水从管口喷出的初速度大小是A. 1.2 m/sB. 2.0 m/sC. 3.0 m/sD. 4.9 m/s【答案】B则,故B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3. 如图所示,歼-15沿曲线MN向上爬升,速度逐渐增大,图中画出表示歼-15在P点受到合力的四种方向,其中可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故③④错误,因为飞机的速度增大,故合力应与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所以①错误②正确,B正确.4. 重型自卸车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在石块下滑前后自卸车与石块整体的重心位置不变B. 自卸车车厢倾角越大,石块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越小C. 自卸车车厢倾角变大,车厢与石块间的正压力减小D. 石块开始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答案】C【解析】物体的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还有质量分布有关,石块下滑前后,质量分布变化,形状变化,所以重心改变,选项A错;动摩擦因数与倾角无关,选项B错误.石块静止时对石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N=mg cos θ,F f=mg sin θ,倾角变大,所以正压力随角度的变大而减小,所以C正确;石块下滑时,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于石块受到的摩擦力,所以D错误.故选C.5. 图为喜庆节日里挂的灯笼,由于天气刮风,重量为G的灯笼向右飘起,设风对灯笼的作用力F恒定,灯笼看成质点。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1.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C【解析】,故选2.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1)若都是单位向量,则(2)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共线向量(3)方向为南偏西的向量与北偏东的向量是共线向量(4)直角坐标平面上的轴、轴都是向量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若,都是单位向量,则,故不正确;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因而它们是一对共线向量,故正确;方向为南偏西的向量与北偏东的向量在一条直线上,是共线向量,故正确;直角坐标平面上的轴、轴只有方向,但没有长度,故它们不是向量,故错误;故选3.函数的定义域为()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到:,解得故故选4.如图,点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中,中,中,故选5.已知,则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为()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由可知:则的终边所在的象限为第四象限故选6.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正切值为,则这个三角形顶角的正弦值为()A. B. C. D.【答案】D【解析】令底角为,则顶角为,则故选7.若方程的实根在区间上,则()A. B. C. 或 D.【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则原方程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与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原方程有两个根,一个在区间上,一个在区间上,所以或故选8.已知函数在单调递减,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D【解析】令,函数是关于的减函数,结合题意,得是区间上的增函数又在上总成立,,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9.若当时,函数始终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B【解析】由函数f(x)=a|x|满足0<|f(x)|≤1,得0<a<1,当x>0时,y=log a=-log a x.又因为y=log a为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所以选B.10.已知函数,点和是其相邻的两个对称中心,且在区间内单调递减,则()A. B. C. D.【答案】A【解析】由题意点和是其相邻的两个对称中心得,又因为在区间内单调递减,所以,则,当时,=0,只有当时符合题意,故选点睛:本题考查正切函数的对称性及单调性,首先要明确正切函数的对称中心是又因为存在单调递减区间,故可以计算出的值,结合函数自身特点代入点坐标,即可算出的值。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2.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皇帝制3.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交给A.唐太宗B.兵部C.侍中D.仆射4.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礼乐制度C.郡县制D.宗法制5.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作为意识形态,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
这种“指令性管理”是指A.分封制B. 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6.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 该学者所谓“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7.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
”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防止吏治腐败C.分割宰相权力D.减轻人民负担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95分)第一部分、听力部分(共两节,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ich season is it now?A. Summer.B. Autumn.C. Winter.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In a taxi.B. On a bus.C. At the airport.3.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She isn’t sure about the winner.B. It is a good time to start the game now.C. The game has been going on for a long time.4. What’s the man doing?A. Working in a hotel.B. Visiting a young couple.C. Traveling around.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lot of the play?A. Disappointing.B. Confusing.C. Satisfying.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选择试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 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D【解析】材料“周之子孙”可以看出这是宗法制,故C项错误;从材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来看,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没有不成为显达的诸侯的,这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从秦朝开始的。
2.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 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 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C.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周朝在夏和商的故地分封了自己的兄弟,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加强对周代的管理,安抚故朝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这一政策;C选项错在“直接”二字;D选项错误,他的目的在于政治管辖而不是文化独立。
3. 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
据此可知A. 《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B. 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C. 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D. 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上我们能够看出,《起居注》是根据皇帝的言行来记录的,皇帝是不能随意翻看的。
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 学 试 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试卷满分120分,附加题1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选择题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留.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序号填写清楚.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5.0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保持卡(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sin 330°等于( )A.2-B.12-C. 12D. 22.下列结论能成立的是( )A.sin θ=12且cos θ=12 B. tan θ=2且cos sin θθ=13C. tan θ=1且cos θD. sin θ=1且tan cos θθ⋅=123.若sin θ=35m m -+,cos θ=425mm -+则m 的值为( ) A. 0 B. 8 C .0或8 D. 3<m <94.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 ∥nB.若m ∥α,则m ∥nC.若m ⊥α,m ⊥n 则n ∥αD.若α⊂m ,n ∥α,则m ∥n 5.设A 是△ABC 的一个内角,且sin A +cos A =23,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6.已知函数f (x )=a sin x +b tan x +1,满足f (5)=7,则f (-5)的值为( )A. 5B. -5C. 6D.-6 7.在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中,与1AD 成60°角的面对角线共有( ) A.4条 B.6条 C.8条 D.10条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是腰长为1的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12π C.3π D.俯视图(第8题图)1直观图正视图163B. [52,21212k k ππππ-+],Z ∈kC. [5,1212k k ππππ-+],Z ∈kD. [,63k k ππππ-+],Z ∈k10.如果33sin cos cos sin θθθθ->-,且(0,2)θπ∈,那么角θ的取值范围是( )A. (0,4π) B.3(,)24ππC. 5(,44ππD.5(,2)4ππ 11.已知函数f (x )= sin()4x πω+,(,0x R 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为了得到函数g (x )= cos x ω的图象,只要将y =f (x )的图象( )A.向左平移8π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8π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4π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4π个单位长度12.若函数)2sin(3φ-=x y 的图象关于点4(,0)3π中心对称,则φ的最小值为( ) A. 6π B. 4π C. 3π D. π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α是第二象限角,其终边上一点P )5,(x ,且cos 4x α=, 则sin α的值为_ ____. 14.函数f (x )= tan sin x x +,[0,]3x π∈的最大值为___ ____.15.函数sin sin y x 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16.如图右(上),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边长均为2,且侧棱1AA ⊥平面111A B C ,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右(下), 则该三棱柱的侧视图面积为_____________.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 学 试 题 答 题 纸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 14. 15. 16.三、解答题:(共56分)17.(10分)已知函数y =2cos(2)3a xb π-+的定义域是[0,2π],值域 是[5,1-],求a 、b 的值.18.(10分)如图,A 、B 、C 、D 为空间四点,在△ABC 中,AB =2,AC =BC 等边三角形ABD 以AB 为轴转动.(1) (1)当面ABD ⊥面ABC 时,求CD 长;(2) (2)当△ABD 转动时,是否总有AB ⊥CD ?证明你的结论. (3)姓名 班级:一 班 考号:※※※※ 装 ※※※※ 订 ※※※※ 线 ※※※※ 内 ※※※※ 不 ※※※※ 准 ※※※※ 答 ※※※※ 题 ※※※※ ●○●●●●○●●●●○●●●●○●●●●○●●●●○●●●●○●●●●○●●●●○●●●●○●●●●○●●●●○19.(12分)已知2tan 3α=,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2)221sin 2sin cos 4cos αααα-+. 20.(12分)如图,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沿对角线BC 折起得到三棱锥D -ABC ,O 是BC边上一点.(1)当DO 取最小值时,求证:BC ⊥平面DA O ;(2)当三棱锥D -ABC 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A -CD -B 的正切值.DBC21.(12分)函数1()sin(),(0.0,)2f x A x A ωφωφ=+>><的一段图象如图所示,(1)求函数1()f x 的解析式; (2)将函数1()y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4π个单位,得函数2()y f x =的图象, 求2()y f x =的最大值,并求此时自变量x 的集合.22.(10分)附加题:已知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底面为正三角形,侧棱垂直于底面),BC =1,D 是棱BC 上的动点.(1)当D 在何处时,A 1B ∥平面AC 1D ,并证明;(2)若D 为BC 的中点,且直线AC 1与平面ABC 成60°角,试求二面角C -AC 1-D 的大小的正切值.1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C A C C C C B B D C C B 121110987654321 二. 填空题:13 410 14 233 15 []2,0 16 32 三. 解答题: 17.解:∵20π≤≤x∴32323πππ≤-≤-x ∴1)32cos(21≤-≤-πx当b a b x a b a a +≤+-≤+->2)32cos(20π时,由已知得,⎩⎨⎧=+-=+-125b a b a ∴DE⎩⎨⎧-==32b a 当b a b x a b a a +-≤+-≤+<)32cos(220π时,由已知得,⎩⎨⎧=+--=+152b a b a ∴⎩⎨⎧-=-=12b a18.解:⑴ 若面,,,OD OC O AB ABC ABD 连接中点为时,取面⊥ 则ABC OD 面⊥∴OC OD ⊥ ∵在正三角形2=AB ABD 中, ∴13=∆=OC ABC Rt OD 中,在∴2=∆CD DOC Rt 中,在⑵ 结论:总有CD AB ⊥① 若面重合不与面ABC ABD ,由上知⎩⎨⎧⊥⊥OC AB ODAB ∴⎭⎬⎫⊂⊥OCD CD OCD AB 面面∴CD AB ⊥② 若面重合与面ABC ABD∵OD OC AB OC AB OD AB ,,,,且⊥⊥共面 ∴D C O ,,三点共线 ∴CD AB ⊥ 故总有CD AB ⊥成立。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 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则集合中 的元素共有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 的值是 ( ) A. B. C. D. 3.若,则 ( ) A. B. C. D. 4. 若函数,则它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 A. B. C. D. 5.已知,则等于 ( ) A. B. C. D. 与有关 6.函数,的递增区间依次是 ( ) A. B. C. D. 7.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 ,则 ( )A. 3B. 1C. -1D. -3 8.已知函数是上的偶函数,且在上单调递减,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9.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则的值可以是( ) A. B. C. D. 10.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 A.- B. C.- D. 11.若为三角形一个内角,且对任意实数,均取正值,则 所在区间为( ) A. B. C. D. 12.函数为的单调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函数的定义域 .已知下列四个命题(1)若点P(,2)(≠0)为角终边上一点,则sin=; (2)若>且、都是第一象限角,则tan>tan; (3)若是第二象限角,则>0; (4)若,则0 . 且 (6分) 解得 . 即 . (8分) (二) 不妨设均为锐角. 而tan(不存在 (3分) 又 (5分) tan (8分) 18.(10分) 解f(x)=sin2ωx++k=sin2ωx-cos2ωx++k=+k+. (1)由题意可知=≥,∴ω≤1.又ω>0,∴0<ω≤1. (2)∵T==π,∴ω=1.∴f(x)=+k+. ∵x∈,∴2x-∈ 从而当2x-=,即x=时,fmax(x)==sin+k+=k+1=, ∴k=-,故f(x)= ,当,即时取最小值 把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y=的图象. 19.(10分) 解:(1)定义域, (2分) 所以是奇函数 (5分) (2) 0 , > , > , 且(1+>0 >0 , 即> 在R上为增函数 (8分) 由 (1) 知 在[1 , +恒成立 . 即 >在[1 , +恒成立 . > 在[1 , +恒成立 > 易知 在[1 , +增 .< (12分)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Ⅰ卷(共 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S: 32 Si:28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
装运金属钠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剧烈反应,并有氢气生成。
装运金属钠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遇湿易燃品,答案选C。
考点:考查危险化学品标示判断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 黄铜B. 青铜C. 不锈钢D. 水银【答案】D【解析】【详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即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黄铜、青铜、不锈钢均属于合金,水银是单质,属于纯净物,不是合金。
答案选D。
3.下列物质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Na——黄色的烟B. H2——苍白色火焰C. Cu——蓝色的烟D. Fe——棕色的雾【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发出黄色火焰,故A错误;B、H2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故B正确。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故C错误;D、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故D错误;答案选B。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mol N2的质量为28 g/molB. 标准状况下, 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22.4LC. Cl2的摩尔质量为71 gD. 常温常压下,32 g SO2 的物质的量为0.5mol【答案】D【解析】【详解】A、质量的单位是g,1molN2的质量为28g,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故A错误;B、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不是气体则不一定,故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Cl2的摩尔质量为71g/mol,故C错误;D、根据n=m/M可知32g SO2的物质的量n(SO2)=32g÷64g/mol=0.5mol,故D正确。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选择试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2.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
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
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3.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
据此可知A.《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B.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C.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D.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4. 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
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5.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
这表明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6.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7.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C.李鸿章意识到国家主权问题 D.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8.陶菊隐在《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目录中提到“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
材料反映了A.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英雄人物创造历史9.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工人加班和休息日、纪念日工作应发双薪;工人例假休息以及参加苏维埃选举或政府召开的大会以及职工会议,在法庭当证人、鉴定人或陪审员等,都须发全薪;工人或职员被征去红军中服役,应预先发给3个月的平均工资;等等。
1933年10月对该劳动法进行了修正:减少了休假时间,取消了工人加班须得双薪的规定,只规定工人加班须得一定数量的额外工资。
该修正A.有利于长征的顺利进行 B.说明党内“左”倾错误已经肃清C.反映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D.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的要求10.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负责人,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领了贵州。
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四川省负责人,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
这些措施客观上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意在“围剿”中央红军11.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
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1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在我国基本确13.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1969年加拿大就中加建交事宜与中国进行接触,经过14轮的谈判,中加于1970年最终建交。
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C.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14.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战略提出的背景是A.反霸统一战线形成 B.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开始改变意识形态外交15.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
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
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
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
“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
这说明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B.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16.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
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
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
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17.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公民大会妇女》中有一个虚拟的故事:雅典的妇女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
这本质上说明了A.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化繁荣 B.雅典民主易导致民主权利滥用C.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 D.雅典的妇女没有公民权18.罗马法嫁资制度规定:“既不能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须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强调对男女平等的追求C.优先保护妇女的权益 D.蕴含着公平正义的理念19.阅读下面的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表,其中两类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 B.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C.三权分立机制逐渐被破坏 D.议会受内阁的影响在加强20.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21.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
”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A.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 B.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C.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22.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中的民族革命。
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
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23.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认为,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实力大致均等的集团,更是因为在这两个集团中分别存在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
在此,肯尼思·华尔兹主要强调A.美苏均势格局中存在着不均势 B.美苏为争霸而展开激烈斗争C.美苏均势格局稳定了世界秩序 D.两极格局中充斥着强权政治24.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
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这表明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 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 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25.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峰会在杭州召开。
有专家指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将取代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
这表明A.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世界领袖 B.发达国家经济总量逐渐下降C.全球治理需发挥新兴国家作用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质的变化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非选择试题,共3个小题,其中26题25分,27题10分,28题15分,共50分。
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26.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
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
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
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
“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