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上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13
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篇一:(人教2011课标版)(2012秋季使用)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后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和答案(word版)】一节长度时间及测量1、许多石英电子手表具有听表的功能,通过反复尝试学会使用这个功能。
2、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来回摆。
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答: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对于后一个问题,可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认识到小铁块的摆动周期只与绳的长度有关。
3、各组同学之间比一比,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答:略4、用宽约2cm的牛皮纸条,自制量程为2m、分度值为1cm的卷尺。
用这个卷尺测量家里某个人的身高。
起床后和临睡前各测一次,你会发现什么?答:由于白天人们多处于站立姿势,自身的重使得骨骼间缝隙变小,因此临睡前的身高要低于起床后的身高。
5、联系电流表、温度计等测量工具的用法,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做法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答:使用刻度尺常出现的错误有:(1)不注意起始刻度;(2)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测量结果不写单位;(3)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重合;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填空: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_是运动的。
答:火车;树木、房屋等。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b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这是为什么?答: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而跑道在不断运动。
4.我国自1984年4月8日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
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篇一: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p class=txt>1.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
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
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
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2.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
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
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
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
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
有关数据如下: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 km(实为1 463 km);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z13(北京—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 km;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 km。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
①假设。
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
②估算。
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
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
第九章 压强第1节压强一、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先估量你的体重,它的大小等于你对地面的压力。
再测量你站立时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简单起见,假设双脚站立在松软土地上,整个鞋印范围全数和土地接触。
测量时,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边缘的轮廓,看鞋底范围内占有多少个方格(不满一格时,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再乘以每一方格的面积。
按照取得的数据,计算你对地面的压强。
若是图中每一个小格的边长是1cm ,某同窗的质量为50kg ,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与你对地面的压强相较哪个大?二、解释下列现象锯、剪子、斧头等,用过一段时刻就要磨一磨,为何?书包为何要用宽的背带,而不用细绳?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何特别重要?3、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子的三倍。
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²,图钉尖的面积是5ⅹ10-4cm 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N ,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大?答案:1. 解:该同窗的重力:G=mg=50kg ⅹ10N/kg=500N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ⅹ143cm 2=286cm 2=ⅹ10-2m 2他对地面的压强:P=S F =500N/ⅹ10-2m 2=ⅹ104Pa 2. 解:锯、剪子、斧头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书包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更有利于啄开树洞。
3. 解:骆驼的脚掌大,能够增大与沙漠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从而避免脚掌陷入沙中,利于在沙漠中行走。
4. 解: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 1=F/S 1=20N/ⅹ10-4m 2=ⅹ105Pa图顶尖对墙的压强:P 2=F/S 2=20N/5ⅹ10-8m 2=4ⅹ108Pa第2节液体的压强一、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图)。
八年级第一章“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p16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1=11v s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2=22v s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3=33v s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5、小、大、温度p18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
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
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
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1、略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1)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2) 硬币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在硬币边缘做一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②用棉线在硬币上绕一周,用直尺量出棉线的长度;③用直尺和三角尺量出硬币直径,算出周长。
(3)一页纸的厚度的测量方法:用直尺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4)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2、用刻度尺测出自己一只脚的长度L ,则自己的身高为7L3、因为1天等于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所以1天等于86400秒(1天=60秒×60×24=86400秒)4、利用累积法,测量多个周期的总时间求平均值可以测得更准确。
调整摆长可以做出周期为1s 的摆长。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放在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2、B 解析:向船尾跑去了,就是离船越来越远了,以船为参照物。
3、若以电视机为参照物,则可近似认为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但实际上我们根据经验,会很自然地选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以电视机中的观众、跑道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运动员是运动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能。
解析:这样就是说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慢。
2、用手表测出通过1km 所用的时间,再用速度公式v=t s 求出速度。
3、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v 1=s m 650≈8.33m/s小明在后50m 的平均速度 v 2=s m 750≈7.14m/s小明在100m 的平均速度v=s m 13100≈7.69m/s4、(1)v=t s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05.268917.41318=(2)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68.276/36.26523.2617253.14062211=====t s t s v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52.25615.1295333===t s v列车在济南至南京段最快,在南京至上海段最慢。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1=11v s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2=22v s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3=33v s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 (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5、小、大、温度p18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
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
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
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1、略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第九章 压强第1节压强1、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先估计你的体重,它的大小等于你对地面的压力。
再测量你站立时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简单起见,假设双脚站立在松软土地上,整个鞋印范围全部和土地接触。
测量时,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边缘的轮廓,看鞋底范围内占有多少个方格(不满一格时,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再乘以每一方格的面积。
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你对地面的压强。
如果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cm ,某同学的质量为50kg ,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与你对地面的压强相比哪个大?2、解释下列现象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书包为什么要用宽的背带,而不用细绳?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3、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子的三倍。
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²,图钉尖的面积是5ⅹ10-4cm 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N ,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大?答案:1. 解:该同学的重力:G=mg=50kg ⅹ10N/kg=500N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ⅹ143cm 2=286cm 2=2.86ⅹ10-2m 2他对地面的压强:P=SF =500N/2.86ⅹ10-2m 2=1.75ⅹ104Pa 2. 解:锯、剪刀、斧头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书包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更有利于啄开树洞。
3. 解:骆驼的脚掌大,可以增大与沙漠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从而避免脚掌陷入沙中,利于在沙漠中行走。
4. 解: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 1=F/S 1=20N/0.8ⅹ10-4m 2=2.5ⅹ105Pa图顶尖对墙的压强:P 2=F/S 2=20N/5ⅹ10-8m 2=4ⅹ108Pa第2节液体的压强1、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图9.2-8)。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用鼓槌敲击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发出声音。
2、(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越高,声音速度越大;(2)在同种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击声。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如果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则能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中传来的,一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4、在室内讲话,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与回声,使声音更响亮。
5、255m 解法一设声音在1.5s内传播的距离为s,s=vt=340m/s×1.5s=510m,因为声音从井口传到井底,又返回人耳,故传播的距离为井深的两倍,故井深h=s/2=510m/2=225m.解法二:1.5s为声音从井口传至井底,又返回人耳的时间,故单程时间为t1=t/2=1.5s/2=0.75s,故井深s=vt=340m/s×0.75s=225m.、2、声音的特性4、例如:笛子是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堵住不同的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可以改变音调,用力吹可以增大响度。
5、频率是250Hz,人类能听到。
因为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6、“女高音”“男低音”的“高”“低”是指音调;“引吭高歌”“低声细语”的“高”“低”是指响度。
7、(1)此题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亲自动手,能“演奏”出不同的音调就认为成功。
(2)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5、声的利用1、(1)利用声传递信息;(2)利用声能传递信息;(3)利用声能传递信息;(4)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2、3000m解析: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v=1500m/s,由于4s为一个来回的时间,故从发出到海底的时间为t=4/2s=2s,海水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3、提示:以“声音的利用”为关键词上网查询,将“声的利用”信息记录下来即可。
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1.为了能把砍伐的木材从林场方便地运出,有水道的的地方常将木材连接成木排使其顺流而下。
这个例子中,木排受到河水的浮力。
请你从日常生活或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再举两个例子说明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
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3.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重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示数如图10.1-7甲所示,把重物浸在水中时的示数如图10.1-7乙所示。
重物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大?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3N。
你认为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大?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
请你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答案:1.解:轮船可以在水面上航行;苹果可以浮在水面上等(答案不唯一)2.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然后提着钩码让钩码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钩码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3.解: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3.2N-2.2N=1N4.解: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13N-5N=8N5.解: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橡皮泥实验步骤:(1).用细线系住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比较F1和F2的大小:若F1和F2大小不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若F1和F2大小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1.北京“水立方”中游泳池的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游泳池深了0.5m,有人说,水的深度越深,其产生的浮力就越大,因此,各国运动员在“水立方”的比赛成绩普遍提高就不足为奇了。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请比较以下浮力的大小。
(1)同样重的两个铜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2)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都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3)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铜块浸没在煤油中,铝块浸没在水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3.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是620m3。
第三章 物态变化——答案一、温度计-P521、图3.1-8中各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甲是8℃,乙是9℃,丙是18℃,丁是-4℃。
2、给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利用课间测出每个课间的温度。
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4.1-8上描点并画出一天的温度-时间图表。
比较晴天、阴天的温度图象,你能看出这两天的温度变化的规律吗?本地一天温度变化折线图02468101214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时间温度晴天 温度/℃阴天 温度/℃从图表可以看出,晴天一天的温差变化较大,阴天一天中温差变化较小。
3、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它们膨胀的多少是不是的。
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
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
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就是利用双金属片作感温元件的。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
日光灯启辉器内也有这样的双金属片。
轻轻打破启辉器的玻璃外壳,把U 形双金属片用火柴烤一烤,就可以看到它的形状发生变化。
想一想,能不能用它制作一个自动控制温度的装置?答: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的结构。
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
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使螺旋管曲率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示值。
4、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粗略地说是-273℃),但不可能比它更低。
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 日期/天气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晴天温度/℃0351012864阴天温度/℃24678642答: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
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
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
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2.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
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
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
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
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
有关数据如下: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Z13(北京一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
①假设。
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
②估算。
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
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
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1.1 长度时间及测量》1. 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2. 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3. 一天等于多少秒?4. 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图1.1-8)。
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 s的摆吗?1.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填空: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_是运动的。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这是为什么?4.我国自1984年4月8日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
同步卫星虽然绕地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为什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 tsv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2. 有些公路旁每隔1 km 就立着一个里程碑。
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3. 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 用时6 s ,后50 m 用时7 s ,小明前、后50 m 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1.4 测量平均速度》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____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24×3600s=86400s4.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B3.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 =st 计算出其速度。
八年级第一章“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1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p16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1=11v s =14.3 h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2=22v s =2 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3=33v s =0.8 h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 (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5、小、大、温度 p18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
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
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
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1、略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1)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2) 硬币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在硬币边缘做一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②用棉线在硬币上绕一周,用直尺量出棉线的长度;③用直尺和三角尺量出硬币直径,算出周长。
(3)一页纸的厚度的测量方法:用直尺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4)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2、用刻度尺测出自己一只脚的长度L ,则自己的身高为7L3、因为1天等于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所以1天等于86400秒(1天=60秒×60×24=86400秒)4、利用累积法,测量多个周期的总时间求平均值可以测得更准确。
调整摆长可以做出周期为1s 的摆长。
第2节 运动的描述1、放在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2、B 解析:向船尾跑去了,就是离船越来越远了,以船为参照物。
3、若以电视机为参照物,则可近似认为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但实际上我们根据经验,会很自然地选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以电视机中的观众、跑道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运动员是运动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1、能。
解析:这样就是说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慢。
2、用手表测出通过1km 所用的时间,再用速度公式v=t s 求出速度。
3、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v 1=s m 650≈8.33m/s小明在后50m 的平均速度 v 2=s m 750≈7.14m/s小明在100m 的平均速度v=s m 13100≈7.69m/s4、(1)v=t s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05.268917.41318=(2)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68.276/36.26523.2617253.14062211=====t s t s v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52.25615.1295333===t s v列车在济南至南京段最快,在南京至上海段最慢。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24×3600s=86400s4.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3.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的“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一天=24×3600s=86400s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一个摆,要测量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哪些是运动的。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24×3600s=86400s4.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B3.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计算出其速度。
3.smsmtSv33.8650111===smsmtSv14.7750222===s m s m t t S v 69.71310021==+=4.(1)h km skm t S v 89.26792.41318=== (2)∵h km h km t S v 36.26553.1406111===h km h h km km t t S S v 45.27553.177.3406102312122=--=--= h km h h km km t t S S v 52.25677.392.41023131823233=--=--=∴通过比较v1、v2、v3可知,济南到南京段运动的最快;南京到上海段最慢。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1.刻度尺 停表2.(1)停表开与停的时间和小车运动和停止的时间有误差。
(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时有误差。
3.已知跑道长,根据步行、竞走、长跑时的圈数,计算出各自路程s ,用停表分别测出步行、竞走、长跑时运动这些圈数所用的时间t ,根据公式求出。
4.用卷尺测出你一步的长度L ,然后测出你家到学校共有多少步n ,就可以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nL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
(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2.(1)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 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4. 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5.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弦乐: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管乐如笛子: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
敲击乐器: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
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
2.20000Hz>350Hz>20Hz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3.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4.方案一: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
方案二: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第三节声的利用1.(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
2.3.声纳;超声探伤仪;B超;超声加湿器;超声清除牙垢等;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超声波碎石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提示:先写出校园和家园周围有哪些噪声,再找出控制的措施,然后找同学交流。
2.(1)(3)是合理的外界有噪声时,老师声音再大点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树木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1)(3)是有效的、合理的;(2)有效,但不合理,学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4)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检测装置。
3.安静环境里,成年人脉搏一般为每分钟60~75次;噪声环境下,情绪激动,血压上升,脉搏会加快,但一般不会改变很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提示:(1)人与人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
(2)听不到乐器伴奏声和歌唱家歌唱声。
(3)无法判断自然界能够发声的物体。
4.略第三章第一节温度1.甲: 7.5℃;乙 9℃;丙 18.5℃;丁 -4℃。
2.提示:分别在晴天和阴天,读出挂在教室中寒暑表在第一节课前、第二节课前、第三节课前…的温度和这时的时间填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在温度——时间图像中描述点、连线,通过比较两条曲线找出这两种天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能。
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3.制作原理: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的结构。
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
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使螺旋管曲率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示值。
4.这个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K。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熔化吸热:用冰保鲜食物、用冰块给发烧病人进行物理降温。
凝固放热:冬天,地窖里太冷会引起一些蔬菜受冻,放上几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防止蔬菜受冻不利熔化:雪熔化时造成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而易冻伤人和动物不利凝固:铁在凝固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很容易伤害到正在工作的人。
2.可能会导致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记录不全甚至没有记录,找不到正确的晶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
3.(1)可以通过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
(2)它的熔点是80℃。
(3)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
4.猜想:混合液的凝固点可能降低了。
例如:汽车防冻液;雪后在路面上撒盐水。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布袋上的水不断的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使饭菜的温度不会过高而变质。
而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吸收周围更多的热量。
2.不能。
因为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附着在金属表面上,只要金属温度比室温低,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继续液化,直到与空气温度相同。
3.因为它的水主要是在地下,水的表面的空气流动很小,减少了蒸发;地下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且大部分时间,地下温度都低于地面,都起到了减少水的蒸发。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2.冻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所以冻肉出冷库后会有一层白霜,从而使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了。
3.冻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所以冻肉出冷库后会有一层白霜,从而使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了。
4.在盛有冰的易拉罐里面放入盐后,会让冰的凝固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熔化成水,冰熔化成水是一个非常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表面温度也会变低(低于了0°),所以易拉罐表面会让空气里的水蒸汽凝华,从而形成了白霜。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2.因为光是直线前进的,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部份光线会被物体吸收,部份光线会被反射,而其他未被物体挡住的光线,会继续前进,而呈现阴影的现象,称为影子.3. 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等4.第二节光的反射1.(1)是60°(2)若光垂直射到镜面上,反射光将沿原路返回。
2.3.4.光射到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射到地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因此,迎着月光走,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而进入人眼的光明显多于地面上由于漫反射而进入人眼的光。
如下图。
所以,迎着月光走,水面亮。
同理,背着月光走,由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光进入人眼;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光能够进入人眼。
所以,背着月光走,地面较亮。
5.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2m; 3m; 不变2.3.4.4.2m;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节省空间。
5.第四节光的折射1.丙2.3."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 把天上的云倒映下来"。
鱼在云上游"是光的折射,将水中的鱼所成的虚像呈入人眼,鱼所成的像与云所成的像相重合就有了鱼在云上游的情景了。
4.向右移动。
第五节光的色散1.彩色电视机工作时,在白光区域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相对亮度相同,而其他颜色的区域红、绿、蓝三种色光相对亮度与画面的颜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