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7.09 KB
- 文档页数:2
第 3 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找出黄河的起源地、注入的大海、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经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剖析,可以解说黄河各河段产生灾祸的原由。
3、掌握黄河各河段的治理举措。
【学习重点】掌握黄河的基本状况,以及治理举措。
【学习难点】知道黄河各河段产生灾祸的原由。
【学习过程】黄河的治理【自学导航】仔细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以下问题!学法提示:读图剖析读课文内容和图 2.41 和图 2.42 达成:1、在图中找出黄河的起源地,注入的大海。
2、找出区分黄河上、中、下游的界限河口、孟津,看它们都位于哪个省区。
3、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4、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6、地上河的散布河段、形成过程。
7、黄河不一样河段的问题与治理。
【沟通展现】同桌或小组进行学习结果的沟通【合作研究】师生共同商讨解决:1、剖析黄河的作用。
2、为何黄土高原地域水土流失严重?3、议论达成课本52 页活动“认识黄河的忧患”。
【我的收获】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怀疑】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同步操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华北平原C.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D. 四川盆地2、黄河断流现象出现的河段是()A. 上游B. 中游C.下游D.中上游3、以下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A、珠江B 、黄河 C 、长江 D 、淮河4、治理黄河的重点是()A 、引黄淤灌B 、加固黄河大堤C 、全流域综合开发D 、中游水土保持5、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华北平原C、宁夏平原D、四川盆地二、综合题以下图是“黄河水系略图”,读后达成以下各题:(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黄河起源地:________山;②注入海疆:________海;黄河是我国第________长河;干流上、中游分界处③是________,中、下游分界处④是________;位于黄河沿岸的城市⑤是________,⑥是 ________;主要支流⑦是 ________,⑧是 ________;主要水电站⑨是________水电站。
黄河的治理方案教案设计。
为了有效处理黄河流域的各种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合理而有力的治理方案。
以下是本文提出的黄河治理方案教案设计:一、问题分析1.1 现状分析黄河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水质减差、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不断。
1.2 目标设定(1)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2)提高洪涝灾害的防止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3)促进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问题分析针对上述现状和目标,我们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要从源头上保护好水土,注重治沙、治水等方面的工作。
要选择合适的建设工程,将黄河所泛滥的地方进行有效的治理和节流,避免过度损失。
可以在推进生态旅游、绿化城市、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发黄河流域的旅游资源,实现黄河治理的多方面发展。
二、治理方案设计2.1 科学防汛针对黄河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科学防汛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对黄河流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黄河两侧建设防护堤,加强堤岸修建和加固,防止洪水泛滥。
针对高峡平湖、密岭短流等地区需要尽早进行水库防洪的预测和规划,应尽可能的采用智能化水利工程的方式协助防洪。
2.2 针对性治理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针对性。
我们可以结合黄河上游的情况,实施坡改流、坡改沟等综合治理,使用大面积的工程施工能减少多次的重复施工,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损失和环境污染。
同时,在湿地保护上,可利用其自然保护的特点,规划好相关旅游环境,加快对景区的开发与管理。
2.3 综合发展治理方案不能仅仅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的同时,更需要考虑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黄河流域开展经济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一批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探索出黄河的文化内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推动黄河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计划3.1 课程设置(1)黄河治理方案的思考(2)科学防汛的实践与探索(3)针对性治理的综合实践(4)黄河流域综合发展的促进与可持续发展3.2 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理论学习、实践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模拟练习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第一章:黄河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的位置。
3. 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的位置。
3.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查找黄河的流经省份和注入海洋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在中华民族的重要地位。
3. 邀请专家讲述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章: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掌握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 理解黄河治理的意义。
教学内容:1. 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
3. 黄河治理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组织学生讨论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 邀请专家讲述黄河治理的意义。
第三章: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情况。
2. 掌握水库建设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理解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情况。
2. 水库建设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情况。
2. 组织学生讨论水库建设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邀请专家讲述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
2. 掌握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理解水土保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
2. 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水土保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
2. 组织学生讨论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邀请专家讲述水土保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黄河治理的挑战与展望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治理面临的挑战。
黄河的治理教学教学导案设计黄河的治理教学导案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教案思想《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习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自己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络很亲密。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实验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实验中学习”。
详细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中严密联络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本身知识去解决详细问习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教案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目的: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的: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开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开展的观念。
第三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黄河的治理)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一、能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
二、了解母亲河的庞大奉献。
3、知道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和治理的大体方案。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一、黄河含沙量特别大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二、黄河的治理办法。
三、学习进程(一)挑战自我,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动笔黄河的奉献阅读讲义P48—49页课文,说出黄河为咱们作出了什么贡献。
一、黄河概况(阅读讲义P48页、P7页和P24页的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呈庞大的___字型,注入___海,全长_______千米。
(2)看P7页图说出黄河流经省区。
(3)图中代号①是河,②河,在图顶用红笔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
(4)黄河流经的主腹地形区A ,B ,C ,D 。
(二)交流探讨二、黄河的忧患(请阅读资料,结合讲义P49—52页和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黄河每一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若是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
黄河每一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化肥。
材料二:黄河携带泥沙流入下游华北平原后,因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平均每一年增高10厘米。
为了避免泛滥,人们筑堤束水,河床不断举高,河堤也相应加高。
年复一年,下游河床高出平地3—5米,有些河段乃至高出10米以上,成为地上河,也称悬河。
1、治理黄河的根本办法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整黄河大堤C、增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维持工作D、治理泥沙2、黄河中游河段及其部份支流流经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_________量最多的河流,其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黄河的治理教案(带目录)教案名称:黄河的治理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理解黄河治理的重要性,掌握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黄河治理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2.黄河治理的重要性3.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1.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准备:1.教学PPT2.黄河流域地图3.黄河治理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黄河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结合PPT,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重点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黄河的治理非常重要?四、课堂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收集黄河治理的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基本情况和治理的重要性,谁能来说一说?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PPT,讲解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河道整治、水土保持、防洪工程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治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三、课堂讨论(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河治理面临的挑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展示黄河治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黄河的治理》导学案班别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牢固掌握黄河的源流概况,理解黄河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提高读图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知道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掌握江河治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享受学习快乐;培养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1.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三、学习方法以旧带新,图文结合、交流合作、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知识链接凌汛:是地处较高纬度北方地区河流的特有水文现象。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
纬度低的河段气温高河流封冻晚或解冻早,纬度高的河段封冻早或解冻晚。
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
五、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注入海洋,全长千米,干流呈巨大的“”字型,是我国第二(大或长)河。
2.上中游分界点城市位于自治区的,中下游分界点城市位于省的。
3.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高原、高原、平原。
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平原平原、平原。
4.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的省区有:、、、、、、、、(简称)共9个。
5.黄河主要支流:上游:,中游:。
(思考:下游有没有支流,为什么?)。
6.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或水利枢纽:上游,中游。
(二)合作探究7.读下图完成填空。
(1)这是黄河游示意图,河道特点是,它是由而形成的。
(即地上河的成因)(2)黄河两岸人民创造了的办法,实现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3)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来约束,一遇暴雨,有危险。
所以说黄河之害在于,治黄关键在于,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是治黄之本。
8.读黄河水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识图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流入海洋等。
2、理解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二:黄河的治理(48页)1、(48页一段)黄河发源于高原上的,呈巨大的“”字,最终流入海。
黄河的贡献: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发电;利用黄河水,使成为“”。
黄河的忧患:黄河地区自古多。
2、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9个)(看课本第7页或48页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简称:。
3、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24页图)发源于高原(的山脉)、高原、高原、平原。
4、黄河的上中下游分段:在48。
由此判断:黄河上游(源头—自治区的);黄河中游(自治区的-- 省的);黄河下游(省的--黄河入海口)。
5、看右图和课本48页,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①②③④其中位于黄河上游的是和,位于黄河中游的是和。
从图中看黄河下游有支流吗?。
6、利用黄河水灌溉的小平原(农业区):A B ,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
7、阅读49页第二段,找出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8、阅读49页第三段,找出黄河游为什么成为“地上河”?①黄河游流经,带来大量。
②。
知识梳理:1、发源地:高原的山脉;注入海洋:;形状:“”黄2、干流流经省区(简称9个)河3、干流流经地形区(4个)知 4、黄河各段分界点:上中游分界:自治区的、中下游的识分界:省的。
梳5、主要支流:上游和;中游和。
理 6、灌溉农业区(小平原)和7、主要问题:中游严重、下游形成“”。
巩固训练:1、阅读50页下活动题1(1)找出,黄河流域的古今的主要忧患:、、、等。
2、根据51页图及文字,找出黄河各段存在的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
3、地理填充图册第21页,第四题,1、2、3、4,和第22页第五题,1、2、3。
初二地理《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育才中学李永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②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③理解“地上河”的形成原因;④知道根治黄海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力求通过读图、填图,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②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黄河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②通过黄河多泥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对环境忧患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③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②根治黄河的措施。
难点: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
(小循环,多反馈)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引入】(1)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目的有二:①让学生在课间调节心情;②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2)找学生背李白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教师提问诗句中的“天上”和“海”分别指的哪里?(3)师:在众多河流中黄河称为我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第二长河,被誉为孕育中华文化的的摇篮,但也曾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灾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共同探讨关于黄河的话题。
【指导自学】学生自主完成同步“主干知识”(见导学提纲),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互动探究第(二)部分。
【自学反馈】各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后的问题汇总,教师释疑。
【质疑释疑】(一)黄河概况展示黄河概况图(图2.32)让学生回答并在地图上明确各位置: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9个,能用其简称说出)3、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结合地理图册)4、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划分界点及所在省区?5、指出黄河的主要四条支流,说出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部分。
(第4、5题找学生上黑板标注)(二)母亲河的奉献结合图2.32,让学生总结黄河的主要贡献:(灌溉、发电、旅游)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黄河的治理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黄河的概况。
2、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记住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学习过程:一:自学:(一.)黄河的概况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文字,思考:1.黄河发源于我国的山脉,又注入海。
2. 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 自治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________( 省)。
3. 黄河干流形如一个巨大的(汉字)形。
上游有和两:大支流;中游有和两大支流。
4.黄河发源于我国高原,中游流经高原和高原,下游流经平原。
5.流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省区。
6. 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平原和____________平原。
7.黄河做为母亲河它的主要奉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黄河忧患”上游草场退化,严重,上游河段开冻较早形成。
中游多泥沙,严重。
下游形成“”易决口泛滥,下游河段也开冻较早形成,近几年来,又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的问题。
实施:1、学生提出疑难,由学生帮着解决,不会的由老师解决。
(学生主要是第7题、凌汛的形成有困难)2、其它由组长带领在组内订正答案。
3、分组展示交流答案。
4、自己记忆巩固,注结合图。
5、检查:(1)贡献、忧患(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山。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①是_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②是_____________。
(3)③是____________平原,④是______________平原。
(4)图中A为海。
(5)图中的2条支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评:通过自学,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基础知识,增强了识图能力。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导学案[学习目标]:1.详细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2.黄河各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3.有效治理黄河的措施[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黄河的忧患及有效治理黄河的办法,树立人地协调的正确理念. [学习重难点]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措施一、自学探究1.黄河发源于,注入。
2.黄河是我国的第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字。
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城市为,中下游得分界城市为。
4.黄河含沙量最大的在地段,形成“地上河”的在。
二、质疑导学1. 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准确说出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得分界点、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发源地:流经省区:河流概况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点:2. 读课文内容了解母亲河——黄河的奉献塑造的平原提供水源。
提供丰富的资源。
3. 读图说出黄河个流域段存在的问题上游:中游:下游:4. 针对各流域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棵的学习我知道了:我应该:四、达标检测1.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母亲河的奉献”是指()A. 塑造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B. 中上游水能丰富,且为流经地区提供灌溉水源C. 在中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有利于“引黄灌溉”D. 中下游江阔水深,便于通航2. 黄河“地上河”的河段是指()A. 横穿华北平原的下游段B. 兰州——河套一段C. 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段D. 河水清澈的长日曲3. 黄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是()A. 上游B. 中游C. 下游D. 中下游4.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 .建设大型水库 B. 加固黄河大堤 C. 多挖几条入海河道 D. 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5. 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A. 造林种草B. 加固大堤C. 修筑梯田D. 修建水库五、作业布置。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导学案惠东实验中学黄惠梅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2.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奉献。
3.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主要忧患,提出其治理措施。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黄河的地理概况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三、学习过程【图文析理 合作探究】一. 阅读教材51页到53页的图文资料,完成52页的活动,认识黄河的忧患和治理。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3.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应当采取是哪些措施?要求:认真阅读教材51到53页的图文资料,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最后统一的答案完成在下面的表格里。
4.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主要忧患 形成原因治理措施上 游1 荒漠化严重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中 游 1 水土流失 严重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下游1 地上河 隐患原因:凌汛(上游、下游)原因: 措施:【当堂训练】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 ) A .唐古拉山和东海 B .巴颜喀拉山和渤海C .喜马拉雅山和东海D .昆仑山和渤海 2.“地上河”发生在黄河哪个河段(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3.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 )A.开挖河道B.中游治沙C.加固堤坝D.修建水库4.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流经宁夏带来的好处主要是( ) A .提供了丰富的泥沙B .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C .提供了便利的航运D .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5.造成黄河“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人为原因是( )山脉海A.气候干旱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乱砍滥伐破坏地表植被“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国龙”身体也存在“病症”(如下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脉”并“对症下药”。
完成6.7题。
6.黄河下游“脚肿”(地上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中游水土流失 B.中游围湖造田C.上游兴修水电站 D.气候干旱河流断流7.医治黄河“腹泻”(水土流失)的最佳“药方”是()A.植树种草 B.退耕还湖C.加固大堤 D.南水北调。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黄河的治理教案与学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概况及黄河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
2.通过图片等资料分析黄河的忧患及治理的方法。
3.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黄河的忧患及其治理。
【教学难点】地上河的形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展示成果
(一)识黄河:明确黄河概况。
形状、长度、发源和注入地、流经省、地形区、分界和主要支流。
(二)颂黄河:黄河的贡献
1.贡献一:提供灌溉水源,塑造冲积平原。
2.贡献二: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三、感悟探究
(一)忧黄河:黄河的危害
1.中游:水土流失
2.下游:地上河、凌汛
3.上游:荒漠化、凌汛
(二)救黄河:黄河的治理
四、巩固提升
1.学生结合提示小结所学内容。
2.练习。
3.拓展提升
环保卫士行动:课外收集关于赣江的资料,写一份主题为“可持续发展赣江”的调查报告。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导学案
一、自学检测
1.了解黄河概况
形状是,长米,发源于,注入。
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先后有(9个)。
流经的四大地形区分别是。
上中下游的分界分别是、,主要支流有。
2.探寻黄河的贡献
3.探究黄河忧患及其治理。
第三节河流(三)黄河的治理一、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本课目标: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2、了解母亲河的奉献;3、知道黄河的忧患,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重点)4、形成根据黄河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难点)三、课前准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河湖知识,阅读《地理图册》P22“黄河流域”,完成下表:黄河的水文特征四、知识建构知识点1、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探究一、阅读课本P48“图2.32 黄河流域水系”,观察黄河的形状(“几”),尝试用简笔画画下来;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地点、,一并在图中的相应位置标示。
黄河干流简笔画知识点2、黄河的奉献——母亲河探究二、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唐代诗人李白写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对黄河的深厚感情。
阅读课本P48的课文和“图2.32 黄河流域水系”,说说黄河为我们奉献了什么?填写下表:黄河的优势及奉献知识点3、黄河的忧患——孽龙、祸河探究三:阅读资料,结合课本P49的课文以及课本P51“图2.35 黄河的忧患”,说说黄河有什么忧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材料一水利工作者在黄河河南陕县测量,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达37.6该公斤,洪水期含沙量最大的时候,每立方米竟有650公斤。
黄河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有16亿吨(图2.33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
材料二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
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
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动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图2.34 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材料三黄河经过河套平原,到了内蒙古河口镇以下,进入了中游。
这一段黄河穿行于地表裸露的黄土高原峡谷中,水量剧增,急流滚滚,沿途冲刷着疏松的黄土,加上大小支流带进来的泥沙,使河水变浊。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黄河的治理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母亲河的巨大奉献.3、知道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黄河含沙量特别大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2、黄河的治理措施.三、学习过程(一)挑战自我,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动笔黄河的奉献阅读课本P48—49页课文,说出黄河为我们作出了什么贡献.1、黄河概况(阅读课本P48页、P7页和P24页的图,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呈巨大的___字型,注入___海,全长_______千米.(2)看P7页图说出黄河流经省区.(3)图中代号①是河,②河,在图中用红笔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孟津.(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A ,B ,C ,D .(二)交流探究2、黄河的忧患(请阅读资料,结合课本P49—52页和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材料一: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化肥.材料二:黄河携带泥沙流入下游华北平原后,因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平均每年增高10厘米.为了防止泛滥,人们筑堤束水,河床不断抬高,河堤也相应加高.年复一年,下游河床高出平地3—5米,有些河段甚至高出10米以上,成为地上河,也称悬河.河段黄河的忧患表现成因治理措施上游化凌汛部分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炸开冰坝,疏导河水中游下游(三)达标检测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B、下游修整黄河大堤C、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泥沙2、黄河中游河段及其部分支流流经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_________量最多的河流,其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3、黄河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段是,“地上河”发生的河段是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问题,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四)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感到自已有待加强的是: .(五)探索: 写一篇调查报告,课外调查东江的含沙量、汛期、水污染等情况,分析原因及对策.。
黄河的治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概况
2、分析认识黄河的贡献
3、分析认识黄河在不同河段产生的忧患及其原因
4、了解根治黄河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黄河源流概况
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P50),中国地形图(教材后附彩图)、气候图(P38),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流经省、省、省
自治区、自治区、陕西省、省、河南省和省,注入海。
2、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城市是、位于自治区;中游和下游分界于
,位于省。
3、湟水、洮河、汾河与渭河四大支流,位于黄河上游的是,位于中游
的是。
4、对照中国地形图(教材后附彩图)、气候图(P38)、干湿地区图(P36),写出黄河流经
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干湿地区。
地形区:。
气候去:。
干湿区:。
二、黄河的功绩
分析教材P50上的图片,想一想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黄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那些贡献。
1、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图:。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景观图:。
3、黄河源头图和兵马俑图片:。
4、壶口瀑布图:。
三、黄河的忧患
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和下游泛滥范围图和教材P49—52,结合活动题1,分组讨论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并分析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1、黄河上游忧患:。
原因:上游气候,草地,严重。
2、黄河中游忧患:。
原因:自然原因A 、B 、
C 。
人为原因:开矿、修路、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
3、黄河下游忧患:。
原因:黄河下游流经,河道变得宽而平坦,水流,
淤积旺盛。
4、黄河凌汛主要产生于黄河宁夏、和省境内的部分河段,凌汛发生的时
间一般为和。
四、黄河的治理
阅读黄河景观图和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各河段的治理方案。
上游:。
中游:。
下游:。
五、课堂反馈练习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流入_______海。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①是_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②是_____________。
(3)黄河泥沙来自_______游的_______________高原。
(4)③是____________平原,④是______________平原。
(5)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后,就变成了“_______________”形态。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
A、巴彦喀拉山
B、夏季降水
C、渤海
D、唐古拉山
3、下列平原不是黄河所塑造的是。
A、宁夏平原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
4、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A、上游河段的水能开发
B、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下游河段的堤坝加固
D、上游青藏高原的封山育林
5、读下图,回答后面的几个问题。
流域界线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黄河的主要支流名称:①②③(2)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地点:(城镇名),并在图中标出。
(3)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农业区:
E F
(4)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G。